文/ 卡內基訓練
青年總裁組織(The Young Presidents' Organization ,YPO;是全世界最早的青年領導者國際組織)的總裁兼執行長Ray Hickok曾經說過一個故事,很值得與大家分享。
故事的背景是在歐洲,一個蓋教堂的工地。神父來到工地,問候這些蓋教堂的工人。他看到一個工人蹲在地上敲磚頭,就問工人:「你在做什麼?」工人抬頭看看神父,撇撇嘴,不耐煩的說:「我在敲磚頭啊。」神父頓了一下,離開這位工人;接著他看到另一個工人也在敲磚頭,神父又問:「你在做什麼?」這位工人的回答不太一樣,他說:「我在賺錢養家。」神父聽了點點頭,繼續往前走;接著遇到第三個工人,這個工人也在做完全一樣的事,敲磚頭。神父也開口問這位工人:「你在做什麼?」第三個工人抬起頭來著天,然後對神父說:「我在蓋一個哥德式的大教堂。」
這三個工人所做的工作性質明明一樣,但是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卻完全不同。
第一個人對工作的感覺是不耐煩和倦怠;」
第二個人認為工作是為了賺錢養家,他把工作視為生活中「必須」做的事情;」
第三個人對工作充滿熱誠,而且喜愛他的工作,所以他在工作時是非常快樂的。」
我相信第三種人不只是在工作的時候才感到快樂,因為他對工作有願景,所以有熱忱,他看的不只是眼前的工作成果,而是更廣闊、更遙遠的未來。
其實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會有這三種心態的人存在。以醫生為例,第一種醫生看診時很隨便,病人還沒說幾句話,他已經把藥開好了,三兩下就把病人打發出診療室;第二種醫生是為了賺錢而工作的醫生,他會認真幫你看病,但是他把自己的工作目標訂為賺錢。醫生的待遇很高,他喜歡這份收入高的工作。第三種醫生就比較特別了,當你問他做的是什麼工作,他會說:「我做的是救人的工作,我幫助病患治病,讓他們恢復健康的身體。」這三種醫生可能都在同一家醫院裡工作,待的是同一個部門,領一樣多的薪水,但是他們從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滿足感、快樂、工作回饋卻完全不一樣,甚至跟家人的關係也都會不一樣。
再以會計師為例。你問第一種會計人員:「你在做什麼?」他會回答你:「我在打計算機,準備報帳。」向第二種會計師問同樣的問題,他會說:「我在工作,賺錢養家。」再問第三種會計師這個問題,他會說:「我在協助兩家公司上市,我在幫助我的客戶做合法的節稅。」這些會計師明明是做同樣的工作,對工作的認知卻有這麼大的差別。
我們該怎樣做,才能成為第三種人,才能讓看似刻板無聊的工作和生活細節,變得有樂趣,並激發出對工作的熱忱呢?我覺得光靠自己單打獨鬥,也不是辦法;想要無師自通,閉門磨練,可能要付出好多年的光陰。我們可以多方面參考,去上一些能激發熱忱的訓練課程,成為一個更有熱忱,對未來抱有更美好願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