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晉麗明(104獵才招聘事業群 資深副總經理)
大家普遍認為學歷、證照、工作經歷是專業能力的代名詞,只要從相關科系畢業,又能投入類似工作領域,應該就能基本符合特定工作的需求。然而,在這個競爭人才與知識的時代裡,要能成為真正具備專業力的上班族,這樣可能是不夠的。
104的獵才顧問團隊大量接觸各行各業的經營者及用人主管,同時也不斷檢視具有優質競爭力的各方人士。對於位在職場M型頂端的上班族,能藉由「專業風範」從容面對工作中的高度挑戰,一直是我們探索的對象。
「專業力」的形成,具體展現在兩個主要的構面上,一個是「知識」、一個是「經驗」。因此,一個上班族,如果要蓄積專業力,不斷的「追求新知」及「磨練經驗」,是唯一的途徑。
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考取相關的證照,就是專業的表徵?這可能有待商榷。我們只能說,這樣的人比較會讀書、會考試。多念書、懂理論,是專業的基礎,卻不是形成專業的全部。
在104的獵才工作中,我們每天接獲如雪片般飛來的大量履歷,從基層主管到專業總經理都有。所有的人選履歷都會詳述本身的經歷、專長及工作企圖,例如,求職者的履歷中經常出現:「熟悉專案管理、懂經營規劃、擅溝通協調、重時間管理、有工作企圖」等字句。無論是具體的專業能力或人格特質,求職者都會盡其所能的標榜自己的優秀素養,企圖得到求才企業的青睞。
然而在這些數以千計的履歷表中,能揭露具體績效與數據的求職者不到一成。在企業招募人才的過程中,求職者是否符合專業的特質,要靠兩個重要指標來驗證:
一、明確且具體的績效與數據。
二、不是往自己臉上貼金、自吹自擂!而是別人說你好(經過推薦人背書或背景查詢屬實)。上班族的專業力必須靠著溝通表達,讓你的主管、部屬、客戶、廠商認同且有信心。因此「嘴要能說、手要能寫」,是形塑專業力的重要元素。「學歷放口袋,能力擺手上」,「會做什麼」,永遠比「曾讀什麼」更重要。
著名趨勢大師《第三波》(The Third Wave)作者托佛勒(Alvin Toffler)曾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超複雜的時代。」往昔的許多觀念都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賴以維生的單一專業,可能無法讓我們持久在社會上立足。
身為一個有競爭力的職場工作者,除了個人的專業之外,行銷、管理、人資、財會、資訊等都是工作必然會涉及的領域,因此只有一技之長,可能在職場上沒有立足之地。
例如以前的果農,只要把水果照顧好,果實成熟後賣給大盤商,賺取微薄的利潤。現在邁入了網路時代,水果直銷可以透過線上平台;因此,果農要會架設網站、創造品牌,給每一批水果生產編號,要懂包裝、物流及客戶開發、客訴處理,甚至要講一個動人的故事給客戶聽,以賦予水果新的生命,這是新時代的行銷觀,也是單一專業邁向多元專業的過程。
新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要效法張忠謀先生提出的終身學習三個重點:「有目標、有方法、有紀律」,讓自己的學習觸角從單一能力向多元專業發展,同時將專業相互融合運用,讓工作的效率及創意彰顯個人不凡的競爭優勢。
據研究指出,要能精通一項技藝,至少需要投入1萬小時的努力,如果每天以8小時計,全年扣除假日後以125天計算,大約需要10年時間。因此一個上班族如果不能堅持在同一個領域持續耕耘10年以上,是很難養成說服經營者的專業力。以大學或研究所畢業的新鮮人為例,在22-25歲投入職場,經過10年的努力,到了35歲如果能夠在專業上獨立自主,也能有符合組織預期的績效,至少可以升任至中層主管,並且一圓年薪百萬的夢想。
此外,我們在養成專業力的同時,也要注意「水桶理論」的寓意;每一項工作都需要集合很多的專業能力,例如一位從事銷售工作的業務人員,完成公司賦予的任務必須要具備產品的專業知識、與客戶溝通談判的能力、合宜的衣著妝扮與肢體語言、客戶經營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及追求績效的企圖心,這些都是成為一位Top Sales的必要條件。這些專業能力就像是木片圍繞而成的水桶,你的成就將受限於最短的一塊木片。
所以,在專業力的養成上永無止境,我們隨時要加高工作所需的各項專業力,才能讓自己有更大能量來創造卓越的績效,並在職場上得到自信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