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診所

2019.12.11 | 5382次觀看

產業分析師的一天

文/ 周樹林 原文出處:104職涯社群
產業分析師在做什麼?
這是一個大家少聽到的行業-產業分析師。產業分析師替企業做產品資料收集和消化產業資訊的工作。一般業者也是海撈相關資料做歸納整理,這是一般人都可以達到一定作為。MIC建立一套方法論能夠讓資料不遺漏、做資料準確和結構化的分析。
MIC的歷史傳承中,做了許多ICT產業的訪廠,累積大量的資料。建立相關產業的「工作表」能做量化的呈現。例如研究主機板的分析師,看盡過去台灣、海外的主機板數量,做訪問等等,對於業者提供數據能判斷數值的準確度。參考歷史的資料,去做銜接判斷,因此可以做展望未來的趨勢。我們在ICT產業方面的報告國外也會買,這是因為,過去台灣產業發展的核心在電腦產業,我們研究的數據可說是全世界最準確的,因為從台灣一路發展做調查,有些研究是下到上,從終端產品、通路等方面的產銷分析,我們有方法論和對客戶產業的人脈和過去工作的累積,我們能對這些數字有恰當的解讀、判讀和調整。
當然我們也會去買別人的報告,因為有些產業是陌生的過去沒有研究過,因為以前ICT產業沒落,許多新興產業興起,有許多不曾研究過的領域,就需要參考其他資料、訪談廠商的行情。此外,業界的資料也是很精準,我們有人脈的累積。也需要外部的資料來做交叉比對,作為我們研讀的參考。         分析師就像是一個書僮,專注一部分在數字上,做規模方面產銷,另一個方面,對各個事件的評論或對趨勢上面的解讀。類似一般出版品的評論類文章,四平八穩又面面俱到之後就成為報告。不過一般就是產銷分析、報告,和對一些事件的看法,這就是分析師做的事。
一般產業在前線打仗,他們大部分的工作是打仗賺錢,研究型的人不多,即使有負責研究,但是也無法確認是否資料正確,所以需要分析師來替企業做市場規模、佔比多少,才能瞭解還有多少發展的可能?或是有時候業界會太過專注深入一個角度的分析,而忘記其他角度的思維,分析師可以透過方法論,讓研究精準而不遺漏,提供不同的趨勢評論或是不同角度看法。產業分析師的一天怎麼過?
MIC在十七、二十年前,主要做產銷分析,分電腦、軟體組以及市場區域組。我當時在區域市場組,分析師分區塊性如日本等來研究,但全部只做電腦的研究,包括光碟機、主機板、筆電,台灣過去在全世界有一段時間,大部分的電腦都是台灣製造,全球出產的99%電腦。台灣表現強勢的產業是我們來研究發表。電腦組看所有主機板、台數,區域市場組看不同區域銷量多少?
當時候很單純,產業分析師的一天只要專注在自己的領域就好。但現在不同了,多了其他的專案。一天可能要分兩種,一種是當業者的顧問,分析資料。另一種是成為政府的智庫,這讓一個分析師的一天完全變了樣。政府經常派下大而模糊的研究領域。過去研究像打樁一樣在一個領域深化,每個人是專業,現在比較多跨領域的研究,MIC有部份的營收來自政府專案,因此增加很多臨時任務,分析師的一天已經無法預期。工作時數就從八小時延伸,尤其是專案,回到家也常常接到電話,有時候是議會上、政府新官上任三把火,對各個領域都需要瞭解,因此政府派下的報告就由我們智庫承攬。
分析師的一天,大部分也有一定時間需要做廠訪,一些數值的來源就必須要經常去拜訪廠商,做資訊的交換和參訪,這是定期也是必要做的事。每天與資料為伍,是分析師工作的基本要素,在工作的段落上,像我已經沒有分別,回家看電視也是看57、58台,需要各方不同的資訊,怕會遺漏,經常需要累積資訊能量和敏銳度。不過,基本上分析師的一天就是與文共舞!
MIC產業顧問:黃偉正  口述 MIC Research 撰稿
635ae4f6a71f4524970dcd38ee077b2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