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19.12.11 | 2119次觀看

華爾街分析師的一天

文/ 陳亦維 原文出處:104職涯社群
首先,我個人還挺支持104人力銀行舉辦像這樣的公益活動,一來對面臨求職、轉職的人有多方面的幫助,二來能幫助大家對行業上有更詳細的認知。雖然說一般相關的書籍總會提到有關各行各業的優缺點,不過從第二層來看,大多人鮮少了解的是企業分工下每個部門的職責,通常這會依照企業架構有著些許的不同;以及各崗位,也就是各位百工分享者所敘述每天實際上按照著企業組織架構下去履行的實質任務。這通常也是這所有之中最有趣,且求職時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一般情況下,同樣的職稱在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職責。在面臨選擇大企業、中小企業、外商企業、本土企業、新創公司上會遇上的關卡其實就是上述很多因素的加總。總的來說,就是不了解什麽樣的產業以及什麽樣的公司形態最符合自己未來的目標。很多時候進錯了行業,想換時不僅缺乏動力,錄取後又怕得重新來過,最後只好屈就於現狀。
以下是我以讀者以及工作者的身份來分享我的一天。  我在國外任職於投資銀行前台的分析師職位,主要是服務上市公司,就是所謂500強那一類的大型企業,以及大型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基金管理、保險公司等等。我們這層樓三百多位員工,大多屬於投行部前台,會說中文的其實不多,不超過十個,來自台灣的也只有我一個,會說中文的每天都會聊上幾句。我到現在在辦公室最常被問的一句話不免於我平常工作都在做些什麽。我時常心想,如果同個樓層的工作的同仁都不清楚我在做什麼工作了,正在求職的學生或是想轉職進入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又該如何真正了解?
我畢業後即在紐約任職,主要協助中美企業雙方在投資或營運會遇到的一些資本問題,包括人民幣對外投資、理解中國市場匯率、政策走向等等。基本上來說,平常的業務除了分析公司、分析產業之外,至少在我的認知當中,跟其他行業的最大不同之處大概在於這份行業的上手速度相對要快,學習能力要強,因為大部分的職務內容學校都不會有教過,但主管以及同事對你生產出來的東西,標準要求絕對不會低。
一入職你就得做好心理準備,凡是出去見客戶或是參與活動,你就是代表公司,並且代表著公司的形象。尤其是投資銀行的業務,來跟你打交道的客戶永遠都是大公司的執行長、財務長、或總經理。我就有一次在會議活動之後,近距離聽著大型電信公司的美洲區總經理推銷他們即將要推出的產品,還用了他自己的手機給我試播給自己的爸媽。雖然氣氛是和樂融融,但還是提心掉膽,不敢放下自己的門面,畢竟餐會的主要目的還是簽下公司手上在談的案子。一些比較能預期的任務包括回覆郵件,不管在哪個行業都是一樣,都需要隨身保持部門之間的連繫及溝通。
一般早上我會讀取亞洲連夜寄來的郵件,這些可能包括亞洲市場的資訊整理,尤其有重大發展的時候,最近我較關注的是第八屆美中經濟戰略對話的一些相關報導。畢竟我們跟這上面花上了大半年時間進行了數十次的閉門會議,比較顯著的結果也終於在這次的對話中如期發表了。另外平常信件還包括研究部發來的報告,大致上看幾眼,找出比較重要的內容,晚點在仔細讀;早上會趁亞洲還在加班的時候趕快把緊急的事情回覆或代辦的事項處理完畢。需要亞洲處理的事情也先交代給他們,好讓他們安排明天的行事曆。
接近中午時,如果沒有會議或緊急的事要處理的話,會去附近買午餐回來辦公司。回到工作本身,一般整天下來手上會有一些案子同時在進行,但也必須應對一些不同組同事的請求。例如有同事明天要去見客戶,但又不是很了解他們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就會請我們幫他做一些盡責調查,然後幫他們的業務做出一些分析以及可能推銷的金融產品或服務。
很多時候企業客戶不會了解投資銀行所有的業務,當然更不可能了解這些複雜的金融產品如何幫助他們,如果這時候積極主動,贏取案子的機率就很高。有些事情如果大家都能做,速度就會成為關鍵,尤其是在節奏快的產業。雖然都是一些職場上瑣碎的故事,但希望給各位理解一些平常職場會需要用到的技能。以我經歷來說,這些是跟學校裏看到會比較不一樣的部分。  如果能在畢業前或入職前掌握這些技巧,其實我相信就已經領先一大部分的新鮮人了,也能在職場的表現上更為成熟,更容易被青睞。aa30ae27b40947e68d48c675eb8defe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