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權益

2024.06.07 | 8970次觀看

三節禮金10問|端午獎金行情多少?保證入袋嗎?殘酷真相:勞基法不保障

104職場力
2024.06.07
8970次觀看

端午節即將到來,不少上班族引領期盼、喜迎端午獎金入袋,不過在那之前,小編先幫各位科普三節禮金常見QA以及相關權利。你知道三節禮金是哪三節嗎?三節獎金行情如何?聽說《勞基法》不保障三節禮金是真的嗎?這樣是不是代表公司可以不發端午禮金?先別急,本文彙整你必須知道關於三節獎金的10個知識,一起深入了解這項福利。

文/《104職場力》小編

本文目錄(點選連結可快速跳至該章節閱讀)

Q1:三節禮金是哪三節?三節包含年終嗎?

三節通常指華人三大節日「農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不過實際發放時間仍以各公司為主。根據維基百科補充,有些公司會把三節理解為端午節、中秋節、年終獎金,藉此省去春節後的開工獎金,但一般來說,三節獎金不包含年終獎金;有些西化的公司以「勞動節」、「新年元旦」(或聖誕節)、「員工生日」發放。所以,關鍵不在於「是哪三節」,而是「發三次禮金」這件事。

Q2:三節禮金一定會發嗎?有沒有勞基法保障?

根據勞基法實行細則第十條規定,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所發放的三節獎金並未完全納入保障範圍。三節禮金屬於員工福利,不受勞基法保障,但是不用擔心,假如你和公司簽訂的「勞動契約」有提到三節獎金的發放細節(例如金額、發放方式等約定),那麼公司就得履行、不能賴皮,否則就會違反勞動契約,公司必須負損害賠償責任。

Q3:三節禮金是發錢還是禮品?一般行情如何?

既然勞基法沒有規定三節禮金,因此發獎金或禮品都回歸各公司決定,你可以看當初簽訂的勞動契約尚有無相關載明。不過,三節禮金用意在於犒賞員工,讓他們開心過節,小編聽說有網友分享曾收過公司超摳端午禮品,是每人三顆荔枝,懷疑公司是不是要倒了......。因此,建議資方在選定發放金額或禮物品項時,能同時兼具公司營收與員工需求,避免造成觀感不佳。

根據104人資學院2021年出版《薪資福利調查報告》指出,最多企業會發放的福利獎金,前三名分別為:中秋節90%、端午節84%、結婚82%。調查統計2021至2022年企業禮金發放金額,企業發給每位員工的春節禮金、端午節、中秋節,平均發放金額依序是:1501元、1432元、1528元。

2017~2021年三節禮金與結婚禮金發放金額(資料:104人資學院)

Q4:待多久才有三節獎金?新人能領嗎?

有網友在《104職涯診所發文表示,「公司員工福利規章裡面有說到三節禮金各一萬元,然而他已經入職四個月,卻一次都沒領到。這樣是正常嗎?」如同前面提到,其實每間公司對於發放獎金的標準不一樣,有些會希望年資超過多久,或是按照比例發放。如果你也和該網友友一樣的疑問,不妨直接詢問人資詢問三節禮金發放及計算方式。

Q5:兼職員工/打工族有三節獎金嗎?

只要是《勞基法》載明的法定權利,兼職員工和正職員工都能享有,不過三節禮金屬於不受《勞基法》保障範圍的「福利」,所以兼職有無三節獎金端看公司決定。兼職/打工族建議面試時可以跟雇主多加確認,以免滋生誤會。

Q6:外商有三節獎金嗎?

看公司意願。一份由日商人才招募公司於2019年公布的《在台日商調薪率暨福利制度報告》提到,日商的三節獎金,多在1,000至3,000元不等,少數如汽車相關行業的「春節獎金」及設備業的「中秋獎金」達到4,000元。

104人力銀行有哪些外商自帶「三節獎金/禮品」

點擊看更多外商公司

Q7:三節獎金要扣稅嗎?

三節獎金屬於非固定薪資,根據113年財政部公告,如果給付獎金金額超過88,501元,公司必須預先按全數金額扣繳5%的稅款。如果沒有達無配偶及受扶養親屬者的起扣標準,就不用扣繳。

Q8:三節獎金離職後會被公司收回嗎?

不會。根據《易律網》解釋,如果三節獎金被視作薪水的一部分,則離職時不能要求員工退回。即使三節獎金不屬於薪資的一部分,甚至在契約中寫明「離職需退還三節獎金」的條款也不一定合法。因此,萬一真的被公司要求退回,最好的做法是尋求專業法律諮詢。

Q9:育嬰留停還能領三節禮金嗎?

依照《勞動部》及《台灣就業通》解釋,雇主如果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為由不予發放三節獎金,則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可處2到30萬元罰鍰。但是,假如三節獎金是依「在職員工」工作表現發放,且這件事情有明確載明在勞動契約中,那麼請育嬰假的員工屬於留職停薪但不在職的狀態,就不需要發放。如果有疑問,建議最好找出勞動契約查看並詢問公司人資。

Q10:公務員有三節獎金嗎?

行政院頒布的「退休人員照護事項」有個「三節慰問金」,目的是希望各政府單位能在三節「酌贈禮品或禮券」,以慰問退休公職人員,與民營企業的三節禮金發放方式相當不同。因此,公務員的「三節慰問金」是退休後才能領!


推薦閱讀:

職場專業情報第一選擇:履歷範本、自傳範例、求職面試、職場溝通、經營管理、工作心法、職涯規劃、中年失業、就業機會等。不只幫你找工作、找方向,更要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新鮮人、上班族、二度就業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