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8 聯合報陳雨鑫報導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中國大陸肺炎黴漿菌疫情愈來愈嚴重,且同時有多種呼吸道傳染疾病傳播。中國衛健委26日公布,各年齡層流行病原體,其中黴漿菌多在5到14歲年齡層流行,而全年齡層皆流行的為流感病毒。
國內專家預測,因應年節的人流活動,明年國內黴漿菌疫情恐會相對嚴峻。聯合報諮詢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整理10大肺炎黴漿菌QA,幫助民眾趨吉避凶。
A1:肺炎黴漿菌是一種介於細菌與病毒間,發現最小可以自行繁殖的病原體,只是它與一般細菌最大的不同是它沒有細胞壁,因此常見的抗生素,對於治療黴漿菌是無效的。
黴漿菌的名稱,常會誤以為是「黴菌」,主要是當初被命名時,醫學界以為黴漿菌是一種黴菌,但後續發現是一種細菌。
A2:黴漿菌是以飛沫傳播、鼻腔分泌物等經由親密接觸傳播。最常傳播的地區以辦公室、學校、托嬰中心、幼兒園、家庭等密集互動的空間為主。黴漿菌好發於5歲到15歲的族群,主要是該群孩童,並沒有對黴漿菌的免疫力。
另外,黴漿菌容易侵犯呼吸道粘膜已經受損的患者,如已經得到流感、感冒、新冠肺炎等患者,如果已經感染呼吸道疾病者,得格外注意再被黴漿菌入侵。有研究指出,過敏的孩子呼吸道較為脆弱,也較容易感染黴漿菌。
台灣一年四季都有黴漿菌病例報告,但以夏、秋兩季較多,平均每4到8年就會發生一次黴漿菌大流行。
A3:黴漿菌相較於其他細菌或病毒,在人體內複製的速度慢,因此潛伏期長,感染後大約1周到4周才會出現症狀。
A4:感染初期幾乎無症狀,後續症狀會先從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開始,喉嚨痛、咽喉炎、頭痛、輕微發燒、全身無力等。這些症狀出現後,大約再過2到4天,會出現乾咳、倦怠等症狀,持續數周,甚至數月之久。
感染黴漿菌的患者容易出現的合併症,有腦炎、氣喘、肺炎、蕁麻疹等。根據統計,約10%黴漿菌患者會合併肺炎,其症狀是出現黏液痰、發燒、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倦怠等。小小孩感染黴漿菌引發肺炎時,較少會出現發燒,但會出現喘嗚、嘔吐、腹瀉等症狀。
A5:黴漿菌若合併肺炎,會以抗生素作為主要治療方式,目前有三款抗生素,是主要治療的藥物,為紅黴素、四環黴素、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目前紅黴素有新款的藥物,療程約5天,其餘2款治療時間為10天到14天。
A6:沒有任何一款疫苗,可以直接預防黴漿菌。但黴漿菌的特性是侵犯脆弱的呼吸道系統,如果能避免感染流感、新冠等呼吸道疾病,則能間接保護自己感染黴漿菌。
A7:黴漿菌主要治療藥物為「抗生素」,抗生素必須要吃好吃滿或打好打滿,只要中斷治療,極可能產生抗藥性,未來恐無藥可用。
A8:黴漿菌是一種細菌,細菌性的感染不會永久免疫,未來當身體免疫力低下,呼吸道系統脆弱時,同樣會再次感染。
感染黴漿菌的患者容易出現的合併症,有腦炎、氣喘、肺炎、蕁麻疹等。根據統計,約10%黴漿菌患者會合併肺炎,其症狀是出現黏液痰、發燒、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倦怠等。小小孩感染黴漿菌引發肺炎時,較少會出現發燒,但會出現喘嗚、嘔吐、腹瀉等症狀。
A9:比照所有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方式,勤洗手、戴口罩、降低與人的接觸。
A10:大陸疫情爆發,主要與黴漿菌在大陸已有嚴重抗藥性,若國際之間往來頻繁,即使是住在台灣也可能增加感染,但做好基本的防護,勤洗手、戴口罩、降低與人接觸,以及施打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疫苗,即可度過此波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