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資深文膽:發表任何演講簡報前,你該知道的10件事

商周出版
2025.02.12
1888次觀看

發表演講、報告前要注意哪些事?歐巴馬任內最資深的白宮演講撰稿人指出,每場演講都包含許多元素:會場、演講流程、嘉賓名單,事先查看活動內容且追蹤非常重要,本文節錄自《歐巴馬資深文膽的精準表達課》,教你掌握演講前該知道的10件事!

文/泰瑞・蘇普拉(Terry Szuplat)

本文目錄:發表演講前該知道的10件事(點擊可快速前往)

歐巴馬總統曾在演講中猛烈抨擊一項可能導致教育和醫療開支大幅削減的共和黨預算提案。

他毫不留情地說這個方案對國家的未來是「極度悲觀」的願景,而且其中「沒有任何認真的考量」或「任何勇敢的舉措」。語氣嚴厲。

但有個問題是,提出這項提案的威斯康辛州國會議員保羅.萊恩(Paul Ryan)此刻就坐在前排,而總統不知道萊恩會在那裡。萊恩怒不可遏,覺得自己受到了攻擊,使得本就困難的預算談判更加複雜。歐巴馬後來表示,如果他知道那位議員在場,他「可能會修改一些」演講內容。

「我們犯了錯。」

每場演講都包含許多元素:會場、演講流程、嘉賓名單。事先查看活動內容,且全程追蹤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相信必須保持百分之百的狀態意識(situation awareness,可以清楚意識到周圍的環境及事態變化,並做出適當的即時反應甚至預測)。不要做任何假設,要了解一切,多問問題,因為未知的事物可能會傷害你。了解得越多,你的掌控就越強。

以下是我每次演講前會問自己的10個問題:

1. 聽眾是誰?

「了解你的聽眾」是公開演講的最基本原則之一。要真正了解你的聽眾,你需要問許多問題:

  • 會有人介紹你嗎?主持人是誰(是組織還是個人)?因為你需要感謝他們,不僅是感謝他們的美言,還要感謝他們的付出、他們所致力的使命,以及他們帶來的影響。
  • 會有任何貴賓出席嗎?尤其要注意其中是否包括你工作上的合作夥伴,這些人是你應該致意的對象,務必確保他們的名字發音正確。
  • 有多少聽眾?是否少於30、40人?親密的活動不適合大型正式演講;可以考慮將你的講稿轉換成筆記或要點,讓你的演講更具對話感。
  • 聽眾的組成是什麼?是你認識的人,還是陌生人?是一般大眾嗎?還是該領域的專家?是否為擁有共同目標的一群人,比如同行業的工作者、一家公司的員工、一個非營利組織或宗教社群的成員?
  • 他們的情緒如何?是樂觀還是擔憂?是充滿活力還是消沉?
  • 他們的背景如何?是年輕族群還是年長者?是自由派、保守派,還是中立人士?是來自城市、郊區,還是鄉村?他們出身於不同的背景嗎?這場演講的聽眾其種族、宗教或族群構成如何?
  • 聽眾對你有什麼期望?他們是支持你的觀點,還是持懷疑態度?他們想聽到你說什麼?(如果你不知道,問問主辦方。)

2. 我們有哪些共同點?

我認為任何演講或報告都像一個有兩個圓的文氏圖。一邊是講者,也就是你,包括你的經歷、興趣、信仰、價值觀和目標;另一邊則是你的聽眾。兩邊重疊之處,即你們的共同點,是你與聽眾建立連結的最佳機會,也是最能賦予你的演講價值的部分。某些時候,重疊的範圍很大,你們有許多可以談論的共同點;而在與聽眾的共同點較少的情況下,你需要更努力地尋找能與聽眾分享的事物。

即使你與聽眾毫無共同點,我相信,只要你仔細尋找,總能找到一些與聽眾共享的事物。

3. 演講是什麼時候?

你的演講日期是否代表任何特殊意義?是否有你應該提及的節日或重要紀念日?更廣泛的背景是什麼?你的演講所面對的社群、公司或國家是否有任何正在發生的事是你應該了解並可能提及的?你會在一天中的什麼時間演講?在用餐前?聽眾可能會餓,內容要簡短。餐後?他們吃飽了,那就要更短一些。在酒會期間?講太久,聽眾會跑去喝酒。

4. 是什麼活動?

那是一個年度會議、特殊活動、城鎮集會還是家庭聚會?為什麼舉行?這次活動的具體目的為何?主辦方希望達成什麼目標,而你的發言如何幫助他們實現這些目標?

5. 為什麼邀請我?

永遠不要假設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受邀演講。如果你代表一個組織,主辦方可能不希望你推銷你的公司或事業,也許他們希望你分享在工作中學到的經驗或教訓。也許你是那場活動的多位演講者之一,主辦方希望你專注於非常特定的主題。此時只有一種方法可以知道:問問他們想要你談什麼。這不代表你必須受限於他們的議程,但這將幫助你完成只有你能進行的演講。

6. 我在活動中扮演什麼角色?

詢問節目流程,在你發言前或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是否需要提到某個特別講者、報告或表演?你是主要講者還是其中之一?如果是其中之一,你的發言順序在最前面、中間還是最後?其他講者會談論什麼主題?或許可以請求早點發言,以幫助引導討論。如果你被安排在最後發言,聽眾可能會疲倦且相對失去耐心,對長篇大論反應也會比較冷淡。

7. 場地在哪裡?

和其他表演一樣,你需要了解場景。這個城市或城鎮是否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特殊意義?場地在哪裡?在禮堂、公司、市政廳還是宗教場所?活動是在室內或戶外?如果是戶外,你的聲音可能較難被聽清,也要思考到天氣變糟的可能性。當聽眾頭上不停下雨時,冗長的發言不會有什麼好效果。

8. 舞台的布置為何?

一如所有優秀的表演者,你需要了解你的場地。曾協助歐巴馬籌劃數百場活動的白宮先遣人員提姆.哈茲(Tim Hartz)告訴我:「我們總是想確保總統知道他的舞台方向,如何進場、該走在哪裡,及登台的最佳方式。」你會在舞台上嗎?怎麼上講台?你是單獨上台,還是會與他人一起?你身後的背景是什麼?你會在左右和前方看到什麼?聽眾是坐著還是站著?如果他們站著,可能會變得焦躁,此時讓演講保持簡短最好。

9. 會有講台嗎?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有講台,你可以把講稿或筆記放在上面,如果你要逐字照著講稿讀,這一點就很重要;如果沒有,你就得拿著稿子。或者你根本不想要講台,因為它有時會成為你和聽眾之間的阻礙,也許你更喜歡在舞台上走動。如果你需要拿著麥克風,此時你便只有一隻手可用,持稿或翻頁也會變得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就別打算逐字照著講稿讀了。

10. 我應該講多久?

務必向主辦方詢問這個問題,當講者不只一名時,這件事尤其重要。我們每分鐘大約可以講150個字,以下是一些分配時間的建議:

演講/簡報/主題演講15到20分鐘(2,250至3,000字)
悼詞5到7分鐘(750至1,050字)
會議上的致詞/評論3到5分鐘(450至750字)

一旦你對事件和聽眾有了百分之百的狀態意識,下一步就是進行深度思考,以確保你的內容真正符合當下的需求。


多年來,如果我合作的演講者想在演說中加入任何術語或空話,我的建議很簡單:別像機器人一樣說話。我加入白宮時,首席撰稿人法夫洛有個更好的說法,那就是「像個人一樣說話」。

這很合理。我們是人類,要與其他人類交談。事實證明,說人話比你想像的還要簡單。

像普通人一樣說話

記住,最優秀的演講者是在和聽眾對話。歐巴馬曾經告訴我,這就像在和摯愛、好友或同事對話一樣,感覺就像是:「天哪,太棒了,我們聊得很開心,靈感湧現,我們好搭。」

身為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對術語毫無耐心」。她的演講撰稿人之一戴夫.卡維爾(Dave Cavell)回憶道:「她決心像普通人一樣說話。舉例來說,這就是為什麼她沒有把自己的兒童計畫稱為『第一夫人的青少年運動和健康飲食倡議計畫』,而將其稱為『動起來!』(Let’s Move!)她跟年輕人說話的方式,就像是在對她女兒的朋友說話一樣。」

因此,我強烈建議演講者遵循BBQ法則:如果不是你會在親友烤肉聚會時說出來的話,就不要在演講中說。為什麼是烤肉聚會?在這裡,你可能會同時和你的奶奶、瘋狂的叔叔或正就讀國中一年級的13歲侄女聊天。假如他們問你工作在做什麼,希望你不會說:「我利用次世代創新來創造綜效,從而最佳化科技以帶來正向的健康成果。」如果這麼說,你的侄女恐怕早就跑開了。

相反地,我希望你能說些像是:「我們製作的手錶可以監測你的心跳,並將這些資訊分享給醫生,讓你保持健康。」

沒有胡言亂語,也沒有術語。在烤肉聚會上的每個人都能理解你在說什麼,甚至你那讀國一的侄女也懂,因為你遵循了最基本的溝通原則:保持簡單。

許多演講,甚至一些國情咨文,都是用大約國一學生的語言程度書寫。這並非巧合,因為這就是美國人平均的閱讀程度。能理解你演講內容的人越多,你的演講就越有效。

我並不是說你每次演講都必須像對國一學生講話一樣。然而,在準備你的講稿時,要小心「知識的詛咒」。仔細檢查每一個字,如果你發現自己使用的術語或語言對某些聽眾來說可能過於艱澀,請試著用更貼近人心的方式來表達,要使用日常用語。

想不到術語的通俗說法嗎?這時人工智慧就派上用場了。輸入「給我10個更簡單的詞」。是的,有時候AI可以幫助你更像人類地說話。

BBQ法則


別說這些艱澀術語
改說這些日常用語
對齊/結盟
協調
設計架構
創造/想出
頻寬/資源可用性
可取得性
深思
思考
核心能力
獨特優勢
進行對話
深入討論
激勵
產生動機
相互依賴
相關的
槓杆作用
充分利用
非公民
人們
典範轉移
變革
協同合作
合作
運用
使用



停止使用讓人困惑的縮寫

像正常人一樣說話也代表應該避免使用縮寫。當然,有些縮寫如今已經被廣泛流通,像是NFL、NBA、IRS、PTSD、ADHD,幾乎人人都認識他們,所以儘管放心使用。

問題在於,有時候縮寫對不同的受眾來說可能代表著不同的事物。威斯康辛州旅遊聯合會為了避免被簡稱為WTF而改名;而當愛荷華州居民為他們的年長者服務機構取新名字時,許多人擔心高齡部(Department of Aging)會被簡稱為DOA(到院前死亡)。如果你在西雅圖發表關於公共交通的演講,我建議不要用南湖聯合無軌電車(South Lake Union Trolley)的縮寫。

在談論技術問題時,縮寫尤其危險,因為不是每個聽眾都有相同的專業知識。也許你在一家經營B2B(企業對企業)或B2C(企業對消費者)業務的公司工作,也許有些聽眾WFH(在家工作),也許當你讀這些時,你也感到困惑。這就是我的重點。無論你認為聽眾有多麼博學,總是會有人不理解你所用的縮寫。也許你在想,那我就解釋一下吧。另一個優秀公開演講的規則是:如果需要解釋,那就別說。別再使用讓人困惑的縮寫。


節錄自:商周出版《歐巴馬資深文膽的精準表達課:從50-25-25準備法、BBQ法則到AI工具,讓你從公開演講到日常溝通都一手掌握》/泰瑞・蘇普拉(Terry Szuplat) 著

節錄自:商周出版《歐巴馬資深文膽的精準表達課:從50-25-25準備法、BBQ法則到AI工具,讓你從公開演講到日常溝通都一手掌握》/泰瑞・蘇普拉(Terry Szuplat) 著


推薦閱讀:

商周出版以準確掌握社會脈動、敏銳嗅察市場變化,每年出版超過兩百本以上的新書,並創造出市場的重量級話題書。秉持持續出版拓展眼光、智識及品味的選書原則,期待以更開闊的精神,打開廿一世紀的新閱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