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演講、報告前要注意哪些事?歐巴馬任內最資深的白宮演講撰稿人指出,每場演講都包含許多元素:會場、演講流程、嘉賓名單,事先查看活動內容且追蹤非常重要,本文節錄自《歐巴馬資深文膽的精準表達課》,教你掌握演講前該知道的10件事!
文/泰瑞・蘇普拉(Terry Szuplat)
本文目錄:發表演講前該知道的10件事(點擊可快速前往)
歐巴馬總統曾在演講中猛烈抨擊一項可能導致教育和醫療開支大幅削減的共和黨預算提案。
他毫不留情地說這個方案對國家的未來是「極度悲觀」的願景,而且其中「沒有任何認真的考量」或「任何勇敢的舉措」。語氣嚴厲。
但有個問題是,提出這項提案的威斯康辛州國會議員保羅.萊恩(Paul Ryan)此刻就坐在前排,而總統不知道萊恩會在那裡。萊恩怒不可遏,覺得自己受到了攻擊,使得本就困難的預算談判更加複雜。歐巴馬後來表示,如果他知道那位議員在場,他「可能會修改一些」演講內容。
「我們犯了錯。」
每場演講都包含許多元素:會場、演講流程、嘉賓名單。事先查看活動內容,且全程追蹤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相信必須保持百分之百的狀態意識(situation awareness,可以清楚意識到周圍的環境及事態變化,並做出適當的即時反應甚至預測)。不要做任何假設,要了解一切,多問問題,因為未知的事物可能會傷害你。了解得越多,你的掌控就越強。
以下是我每次演講前會問自己的10個問題:
「了解你的聽眾」是公開演講的最基本原則之一。要真正了解你的聽眾,你需要問許多問題:
我認為任何演講或報告都像一個有兩個圓的文氏圖。一邊是講者,也就是你,包括你的經歷、興趣、信仰、價值觀和目標;另一邊則是你的聽眾。兩邊重疊之處,即你們的共同點,是你與聽眾建立連結的最佳機會,也是最能賦予你的演講價值的部分。某些時候,重疊的範圍很大,你們有許多可以談論的共同點;而在與聽眾的共同點較少的情況下,你需要更努力地尋找能與聽眾分享的事物。
即使你與聽眾毫無共同點,我相信,只要你仔細尋找,總能找到一些與聽眾共享的事物。
你的演講日期是否代表任何特殊意義?是否有你應該提及的節日或重要紀念日?更廣泛的背景是什麼?你的演講所面對的社群、公司或國家是否有任何正在發生的事是你應該了解並可能提及的?你會在一天中的什麼時間演講?在用餐前?聽眾可能會餓,內容要簡短。餐後?他們吃飽了,那就要更短一些。在酒會期間?講太久,聽眾會跑去喝酒。
那是一個年度會議、特殊活動、城鎮集會還是家庭聚會?為什麼舉行?這次活動的具體目的為何?主辦方希望達成什麼目標,而你的發言如何幫助他們實現這些目標?
永遠不要假設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受邀演講。如果你代表一個組織,主辦方可能不希望你推銷你的公司或事業,也許他們希望你分享在工作中學到的經驗或教訓。也許你是那場活動的多位演講者之一,主辦方希望你專注於非常特定的主題。此時只有一種方法可以知道:問問他們想要你談什麼。這不代表你必須受限於他們的議程,但這將幫助你完成只有你能進行的演講。
詢問節目流程,在你發言前或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是否需要提到某個特別講者、報告或表演?你是主要講者還是其中之一?如果是其中之一,你的發言順序在最前面、中間還是最後?其他講者會談論什麼主題?或許可以請求早點發言,以幫助引導討論。如果你被安排在最後發言,聽眾可能會疲倦且相對失去耐心,對長篇大論反應也會比較冷淡。
和其他表演一樣,你需要了解場景。這個城市或城鎮是否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特殊意義?場地在哪裡?在禮堂、公司、市政廳還是宗教場所?活動是在室內或戶外?如果是戶外,你的聲音可能較難被聽清,也要思考到天氣變糟的可能性。當聽眾頭上不停下雨時,冗長的發言不會有什麼好效果。
一如所有優秀的表演者,你需要了解你的場地。曾協助歐巴馬籌劃數百場活動的白宮先遣人員提姆.哈茲(Tim Hartz)告訴我:「我們總是想確保總統知道他的舞台方向,如何進場、該走在哪裡,及登台的最佳方式。」你會在舞台上嗎?怎麼上講台?你是單獨上台,還是會與他人一起?你身後的背景是什麼?你會在左右和前方看到什麼?聽眾是坐著還是站著?如果他們站著,可能會變得焦躁,此時讓演講保持簡短最好。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有講台,你可以把講稿或筆記放在上面,如果你要逐字照著講稿讀,這一點就很重要;如果沒有,你就得拿著稿子。或者你根本不想要講台,因為它有時會成為你和聽眾之間的阻礙,也許你更喜歡在舞台上走動。如果你需要拿著麥克風,此時你便只有一隻手可用,持稿或翻頁也會變得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就別打算逐字照著講稿讀了。
務必向主辦方詢問這個問題,當講者不只一名時,這件事尤其重要。我們每分鐘大約可以講150個字,以下是一些分配時間的建議:
演講/簡報/主題演講 | 15到20分鐘(2,250至3,000字) |
悼詞 | 5到7分鐘(750至1,050字) |
會議上的致詞/評論 | 3到5分鐘(450至750字) |
一旦你對事件和聽眾有了百分之百的狀態意識,下一步就是進行深度思考,以確保你的內容真正符合當下的需求。
節錄自:商周出版《歐巴馬資深文膽的精準表達課:從50-25-25準備法、BBQ法則到AI工具,讓你從公開演講到日常溝通都一手掌握》/泰瑞・蘇普拉(Terry Szuplat) 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