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的故事 楊基寬

先相信 才有可能
那晚,楊基寬寫了四十封辭職信,給主管、給部屬,也瞞著妻子,離開一家兩年營收超過十億元的科技公司。他沒有下一步,只知道無法讓客戶滿意,他已沒有資格再昧著良心坐領高薪!失業兩年,他對妻女愧疚到難以下嚥,「一個男人不能夠照顧自己的妻小,你是沒有臉吃那個飯的!」楊基寬此生最大的痛苦竟醞釀104人力銀行在苦中誕生。「相信,可以讓你超越自己。創業,你需要的是絕路,不是退路。」他用七個故事,分享人生的苦澀甘甜,啟發創業者和職人繼續前行。

故事一:從失業中體會,用一輩子去做一件值得做一輩子的事

<更多精彩故事>

楊基寬創業之初,原本想開一家行銷顧問公司,把他在歐洲開疆闢土的經驗當成顧問商品,服務當時進出口貿易發達卻沒有行銷人才的中小企業,但他沒有執行這個想法,因為他認為自己不是中小企業主,不曾遭遇他們在擴展市場的痛苦,既然無法感同身受,自然也無法激起熱情。(推薦閱讀:他辭鴻海創業,卻燒光兩億?!)

為創業而失業 從愧對妻女的痛苦中找到出口

放棄了第一個念頭,他腦中不斷出現第二個聲音:「如果沒工作,會讓自己如此痛苦,想必還有很多人在現在或未來會面臨像我一樣的遭遇。既然我必需找出一個方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為何不乾脆找一個能同時幫大家解決問題的方法呢?」

 

這個不自量力的念頭讓楊基寬廢寢忘食,為了找到一個能同時服務很多人的做法,他瘋狂閱讀,到處參加研討會,尋找可以運用的工具,104的網路模式,就是他假冒學生偷用台大的電腦去體驗當時剛出現的網際網路而有的啟發。

楊基寬透過故事啟發:創業需要的不是退路,而是絕路,因為絕路是創業唯一可選的路。創業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毅力,因為毅力能教會所需要的能力。創業需要的不是機會,是問題,因為機會最初都是令人討厭的問題。人應該用一輩子,去做一件值得做一輩子的事。

故事二:當兵越級報告,憐憫心會讓人不憂不懼

菜鳥新兵  嚇進總統府

看到不公不義的事、但事不干己,您敢、也願意挺身而出嗎?

 

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大學畢業後在嘉義當兵,只是個入伍才四個月的二等小兵,某天被連上長官催促著「你誰啊?參謀總長(郝柏村)要召見,快著裝!」他嚇了一大跳,還反應不過來,回神之後,想起來了,可能是他在新訓中心寄了一封信到國防部,署名給參謀總長,因為他看不慣班長不合理對待新兵,如果不改善,可能引起年輕阿兵哥對軍隊及國家的反感!

越級報告 反被鼓勵當個有擔當的知識份子

人事官帶著楊基寬連夜坐火車從嘉義趕到台北,清晨再從火車站徒步到總統府見參謀總長。楊基寬一路上忐忑不安,因為這次事情真的有點大條,他甚至在想,是不是要被抓去槍斃了,因為軍中是不准越級報告的,這次他還不止越一級,是直接越了一百級!

 

楊基寬生平第一次進總統府,緊張得要命!回想當時坐定之後,還好參謀總長很慈善,不像會槍斃人的三軍統帥,還對他說,他知道軍中存在這種問題,也在改善中,最後語氣溫暖地勉勵他,先好好當兵,退伍後做個有擔當的知識分子。十分鐘後,他活著走出總統府。

憐憫心 良心的指南針

在回嘉義部隊的火車上,楊基寬問了自己,「軍中的事干我屁事,為什麼自身都難保了?還那麼愛管閒事去關心別人的處境?」他學到, 「自身難保,愛管閒事」的憐憫心,就像是良心指南針,指引他走到會引起他惻隱之心的地方,然後指出那一件事值得他不計代價為它付出。「憐憫心,會讓你不憂不懼!」

故事三:打消求情念頭,反省才能讓生命去蕪存菁

懺悔想求情all pass 這輩子最無恥的想法

如果大四可能被退學,能央求教授放您一馬嗎?

 

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坦承,他一度有這念頭,這是他一輩子想過「最不要臉的事」!

 

楊基寬,成大外文系四年級期末考剛結束,炎熱盛夏、蟬鳴刺耳的下午,他在走廊等教授回到她的研究室,他想拜託教授不要死當他,因為如果這個學分沒過,他就會被退學,當時退學標準是三分之二學分都不及格。

沒膽求情 羞愧覺醒

等了又等,覺得外頭吵雜的蟬鳴聽起來像刻意對他嘲笑。教授從遠方走過來,經過他面前,還向他打了招呼,他回禮,但沒膽叫住教授,後來自己也羞愧地離開。楊基寬說,「我實在做不出這麼不要臉的事,雖然一開始就不應該有這種不要臉的念頭,自己沒讀書,卻要人家放你一馬。」

 

後來不知哪裡出錯,楊基寬居然可以畢業!但是,短暫的慶幸只殘存到拍畢業照的那一刻,取而代之的是他生平最內疚的感覺襲滿全身。當同學陸續就定位準備拍全班合照時,在同學臉上,他看到的都是畢業的自信,但在自己身上,他看到的卻是四年的空白,當下冷汗早已濕透全身。

反省力 讓錯誤 成為智慧

楊基寬說,這段荒唐,喚醒他此生最大的覺醒,當攝影師按下快門的瞬間達到最高點!「我一字一字的告訴自己,這輩子再也沒有生命可以浪費了,從那之後,我的生活態度丕變,日子裡,只剩下勤奮的工作、飢餓的閱讀、瘋狂的運動,對玩,失去興趣,因為我似乎已經玩夠了。」他開始追問自己,歲月所剩不多,他的價值在哪裡?也因此對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情特別敏感。

 

創業有成,回首四十年前的青春歲月,楊基寬說,人生不是你犯了什麼錯,而是你承認犯了什麼錯,才能讓你不斷進步;這之間的差別就是反省力,反省前是錯,反省後是智慧,反省才能讓生命去蕪存菁。

故事四:失業期間投稿寫書,深信「突破」會在焦慮的地方發生

愛上焦慮!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

楊基寬很喜歡19世紀的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雷諾瓦晚年,手指關節已經變形到無法握筆,但無法畫畫的焦慮竟讓他忘掉疼痛!他請家人把畫筆綁在他的手臂上繼續畫,當家人勸他,既然已經名滿天下,又何苦折磨自己的時候,雷諾瓦說:「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

 

運動場上,楊基寬還祟拜日本旅美職棒球員鈴木一朗。一朗在2005年到義大利旅行一周,重回球場時,反而要花兩、三個星期才能找回體能節奏,鏽掉的焦慮讓他從此再也不敢休息超過一天,矢志確保自己永遠處在最佳狀態。一朗名言:「這是我和自己的決鬥。」楊基寬也惕勵著自己。

習慣焦慮!如同習慣水與空氣

楊基寬在乎自己存在的價值、終生不停尋找自己存在的理由。楊基寬發現,擔心自己不夠好、深怕找不到自我價值的焦慮,正是他不斷突破的那股力量。

 

回首二十多年前還沒找到104人力銀行商務模式之前的失業階段,他也非常焦慮自己是否有自立門戶的能力而不敢片刻休息。他向報紙副刊投稿,想來驗證自己的經驗是否禁得起考驗;當時沒多久,網際網路internet出現,他的焦慮轉變成擔心自己沒有理工背景(成大外文系畢業),是否有資格駕馭internet新技術。於是他決定寫一本介紹internet的書來確保自己也是專家,只是書才寫到一半,成立104人力銀行的衝動已無法再稍安勿躁了

有焦慮 才能突破

焦慮,始終在楊基寬的背後不斷地推著他前進,從自我懷疑、到自我定位、再到自我突破。人怕害怕焦慮,追求快樂,楊基寬卻鼓勵大家愛上焦慮,因為「突破,會在你焦慮的地方發生!」

故事五:菜鳥承擔苦差事,「英國行」開啟眼界、有了創業初衷

老闆,我可以嗎?

這是年輕的楊基寬「不知道天高地厚」去英國的故事!那年他三十歲、只有兩年業務經驗,某天早上,老闆召集公司所有業務代表,詢問有沒有人願意自告奮勇到英國去結束虧損連連的分公司業務。他自認不夠格扛重任,消極等著看哪位前輩舉手。

 

第一次,沒人舉手。楊基寬心中揣測,要到國外待上幾個月,處理最棘手的資遣員工議題,還要追回應收帳款,這種苦差事,應該不會有人想淌這趟渾水!老闆再問一次,還是沒有人舉手。這時,楊基寬竟然舉手:「老闆,我可以嗎?」

逆向思考,吃苦當吃補

楊基寬舉手是因為,公司願意出錢讓他去經歷一家公司最混亂的階段,這種機會千金難買,如果有一天他再碰到類似經營情境,就能從容應付了;公司願意出錢讓他去練習管理外國人,如果未來他到跨國公司就能駕輕就熟了;最後,他是被要求去關一家公司,事情不會更糟,「對我而言,是穩贏不輸的!」

開拓眼界,找到創業初衷

老闆真的讓楊基寬去英國收拾爛攤子,沒想到這個菜鳥居然讓公司轉虧為盈,楊基寬也順水推舟繼續待在英國三年。那段期,他踏遍歐洲,並體會日後成立104的初衷。

 

「歐洲給了我一個你必須到現場才能體會的震撼,那就是,台灣的人文水平遠落後於歐洲社會,落後的原因是,台灣的社會福利發展還很初期,當然比不上別人已發展了數百年的完善。舉個例,每次回台灣述職期間,總是很煩躁為什麼台灣的交通是如此的粗魯,這只是台灣人文落後的一個基本例子,但這個文化衝擊烙印在我的心中,開始醞釀104。」

楊基寬創業階段不斷自問,如果他無法忍受台灣的人文水平,該做什麼?當時他提出了一個創業假設,如果他能為台灣創造一條人性化的求職管道,幫上班族解決職涯問題,大家就會有更多餘力來追求人文生活,這樣就有機會提升台灣的人文水平,104人力銀行於是誕生。

相信,就有可能,就能超越

楊基寬感謝當年的英國行,如果他不相信他可以完成大家都不想去英國的事,他就無法體會歐洲給他的人文震撼;如果他不相信他可以提升台灣的人文水平,他就不會創造104這條人性化的職場管道。先相信,才有可能,才能超越,才能進入嶄新的境界。

故事六:不讓靈魂哭泣!上市不是必須,1/3獲利卻必須投資「理想」

上市,是夢想,也是哭泣的靈魂

2006年,104以台灣第一家網路公司之姿上市。15年後,公司上市卻綁住楊基寬的創業靈魂。2021年,他心痛關閉心中兩個具有社會使命的理想國。「把公司經營到可以上市的條件,這是創業家的本份,但是『上市』卻不是必然的選項。」

第一個理想國是幫小孩找天賦的104Star,藉由紀錄小朋友平日的行為找出天賦,因為他發現,如果104的使命是不只幫上班族找到工作,更要幫他們找到方向的話,當104只能在他們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時才參與,為時已晚,因此,才要從小就幫他們找到天賦。

第二個理想國是幫高齡長者創造一種有尊嚴的照顧模式的104銀髮銀行,讓長者從過去的「吃飽睡飽不要動」的消極照顧模式,進化到「幫長者恢復行為能力」的積極照顧模式,也稱做「自立照顧模式」。

楊基寬考量公司股東對於獲利的期待,因為這兩個新服務歷經五年的發展,還看不到具體的商業價值,104每年的預算有20%~30%投資研發。「實在很難對國外的投資者有一個合理的交代,因為他們已經給你五年的時間了。」

不為虛名上市 投資理想的自由

楊基寬給創業者的建議,如果將來公司沒有一定要對外募資,其實,不值得爲了上市的虛名而上市,因為創業者必須在獲利與理想之間維持平衡,有的時候,這會失去繼續投資理想的自由。「把公司經營到符合上市資格是你的責任,但請不要上市,然後把獲利固定分成三等份,三分之一給員工,三分之一 給股東,剩下的三分之一再投入研發,這是對理想必要的投資。」

故事七:寫微小說音樂,說到做到的退休實驗計畫

連退休都沒有退路!

創辦104人力銀行超過二十五年,楊基寬已建立接班梯隊,並規劃退休實驗計畫:寫微小說、自己譜曲、再給每個小故事加上一句心靈雞湯的金句。職場超過四十年,楊基寬看遍太多「說的比做的好聽」的人,他格外敬佩Tesla創辦人Elon Musk說的,「不用多說你有什麼計畫,做出來再說!」偏偏,他的退休計畫就要大聲說,「這顯然違背了少說多做的原則,因為我要讓自己沒有退路。」

時刻專注「不誤解別人是修養,不辯解自己是修煉」

楊基寬從小喜歡聽故事,開會、論壇、受訪也經常講故事。他用「專注」的故事,惕勵自己努力實現退休計晝。

 

有一間寺廟,因為收藏佛祖戴過的一串念珠而聞名,寺廟的四周是湖,外人無緣到達,廟裏住著一位老師父和七位弟子。 有一天,那串念珠不見了。

 

老師父問七位弟子:「你們誰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處,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會怪罪。」

 

七天過去了,念珠並沒有出現。老師父很失望:「自認沒有拿念珠的人,明天就可以下山了。」

第二天,有六個弟子背著行囊,準備登舟離開,但有一個弟子留下來。

 

老師父問留下的弟子:「念珠呢?」

弟子:「師父,我沒拿。」

老師父:「既然沒拿,為什麼要背偷竊之名?」

弟子:「這幾天我們相互猜疑,有人站出來,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脫。我為修佛而來,不為念珠而來。」

 

老師父微笑,然後從懷裡取出那串念珠戴在這名弟子身上。

楊基寬為這個故事寫下一個結論:「不誤解別人是你的修養,不辯解自己是你的修煉。」當人生變得專注,自然無暇誤解別人,更不會在乎別人是否誤解了自己。

敲碗啊!一年後見真章

引人入勝,對吧?!楊基寬展現說故事的本事,這是他退休實驗計畫其中的一篇微小說和一句心靈雞湯金句。最跳tone的是,他會幫每篇故事配上自己的作曲!「但我要承認一下,我現在除了會敲桌子,什麼樂器也不會,也看不懂樂譜,我先講出來,是要逼自己,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