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的故事 金欣儀

不活在世俗的框架裡
金欣儀,「直接跟農夫買」創辦人,更多人叫她「買買氏」。2008年參加一日農夫體驗,農夫說:「不用農藥,是要為地球的其他生物留餘地。」這想法打動了她,辭去了廣告工作,流浪全台拜訪友善耕種的農夫,在社群媒體Facebook上用文字幫農夫說故事,是當時台灣第一個用社群媒體溝通農業的團體。

<更多精彩故事>

「 我常說白目是我最大的資產,不害怕做任何嘗試。不去做,怎麼會知道可不可以成功?!但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我更體會到,有好的夢想,更要落地執行,實際走入農村,持續不間斷才能協助友善耕種的農友!」

轉型社會企業後,金欣儀跟友善耕種農夫的綠色革命夢想,陸續獲得了Keep Walking 2014夢想資助計劃、ilab社企流 2014 Do it創意行動計劃青睞。9年來,Facebook近14萬的粉絲消費者,一起參與農夫的種植環境改革,讓超過8萬坪以上的土地恢復純淨。

不怕 放膽試

當時一個女生去農夫家,許多人說:怎麼找?怎麼可能成功?不害怕發生意外?金欣儀笑說父母已經習慣她做些奇怪的事情,只交代去別人家裡要有禮貌,注意安全就好!她也不覺得陌生敲門是異想天開,只要事前搜尋好資料,有禮貌的寫信或打電話取得農夫同意,就一個人坐火車,搭配各鄉鎮巴士和小折腳踏車,單槍匹馬去體驗不同於城市中的生活。

這樣的個性,也讓她跨出台灣。2013年起她用400多天的時間環球旅行,運用Help Exchange網站以工換宿,拜訪了20多個國家,她說:「在台灣很少自己動手蓋房子,祕魯有個的的喀喀湖(西班牙語:Titicaca Lago),他們的房子就是自己用蘆葦編織成的,不到幾個月就要再蓋一次,這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金欣儀世界走了一遭,體會到原來生命的發展可以很多元,不像台灣多數人都是單一的發展。

幫助 不只給魚,更要教釣魚

「直接跟農夫買」原本是一個非營利性社團,當時還花很多時間教農友使用FB,現在公司的會計,原本也是農友,從不會打字,到現在連系統都會操作。而一位青農跟金欣儀說要放棄農耕回到上班族的生活,因為有宣傳、農產品才有銷路,長期收入不穩定的情況下,不得不放棄!讓她驚覺,空有熱情,要有更好的模式才能協助農友,因而在2014年成立社會企業,讓農友有穩定收入,投入的夥伴也能有合理報酬。

但2011-2012年社群媒體蓬勃發展,2014年成立企業,等於是錯過了可能成功的黃金時機點,幸好藉由2008年開始經營的FB社團所累積的粉絲,「直接跟農夫買」企業成立第二年就損益兩平。從廣告人到創業,她笑說先打了一輪電話給她過往的老闆們說謝謝,原因是他們對金欣儀實在是太好了!創業兩年後她才看得懂損益表,還得要去上商業經營的課程。創業,並不如想像容易!

號召網友一起陪伴

現在有不少的農業電商,「直接跟農夫買」跟他們有何不一樣?「我們的消費者在訂購時會特別註明,不要用太多包材。從成立以來,使用的包材如水果網套、或拋棄式塑膠泡泡袋,都是消費者回收給我們的。」金欣儀說,培養了一群很有行動參與力的夥伴。

 

苗栗一位種植水蜜桃的農友,因五月天氣異常炎熱,原本會晚出現的果實蠅提早出現,沒有使用農藥只剩下一成的水蜜桃是好的,沒選擇退款的消費者們反而主動想出10個吃NG桃的方法,還鼓勵金欣儀要繼續幫農友賣桃。她指出,農友減少用藥、收入不穩定,就是號召網友陪伴農夫一同走過有機種植轉型期。

團隊聽著台東延平鄉布農勇士述說趕走農藥的夢想。

除了協助農友辛苦的農產品被看到、銷售出去外,金欣儀也用廣告工作跟企業接觸的經驗,規劃企業團隊凝聚共識(teambuilding)活動,帶企業學習體驗農夫工作生活,或是包裝水果禮盒,滿足企業送禮的需求。

養一桌食物計畫 從源頭參與耕種

農夫為了要改變種植方式,有3年時間收入會減少,更可能因為颱風、大雨,讓努力多時的農作物泡湯,金欣儀他們在一旁的推廣協助更是用不上,雖直說真想放棄,但她還是努力想出「養一桌食物計畫」,讓網友也一同承擔農夫的收成與風險。「一般契作(契約式耕作)只問收成,但我們的計畫會支付1/3的費用當作農夫的工作費。」2017年首度推出時,有20幾位消費者加入這計畫,去年跳升到160人參加。

 

都市消費者很少參與植物的一生,結果有消費者在自己的作物旁留言說:「健康長大就好,不會讀書沒有關係!」讓消費者參與農夫耕種的過程,比起食物上桌更有感。

金欣儀,一位提倡友善環境種植法的夢想者,陪伴農夫一起綠色革命,路的盡頭還很遠,但她持續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