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戰隊經理的故事 江大成
「 我最怕被別人說,我是徐薇的兒子,這會否定掉我所有的努力。我也討厭人家說我是富二代或富家公子,好像很禁不起風雨!在上海,我可以放下徐薇老師的包袱,就算我英文很爛,也不會怎麼樣;我從電競戰隊的基層做起,愈辛苦的工作,我愈要證明我做得到。我真的很想走一條自己的路。」
2017年底,104《電競不一樣》專訪江大成,當時他台大經濟系剛畢業,談起電競眉飛色舞,準備去北京當中國數碼文化董事長特助,外界常用「徐薇的兒子」介紹他。 2019年5月,104「掌聲」再訪江大成,歷經一年半的中國職場和美國進修,成熟幾分,不再用「追夢」形容電競,但理性評估依然熱愛。(推薦閱讀:用半年的時間,他們打造台灣第一支日系動畫廣告)
戰隊經理包辦大小事
2019年初,江大成電話面試40分鐘,兩天後,他就到上海擔任RNG皇族電子競技俱樂部戰隊經理,目前他帶《英雄聯盟》二三隊、以及《火箭聯盟》共三支隊伍,管理25人。
這份工作,對江大成是重要的,考驗他「接地氣」的能耐,屬於沒有「名人之子」的真空狀態,也是他電競生涯再出發的實踐地。
他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選手訓練到晚上十二點,他繼續開會到凌晨兩、三點。和三位選手住在上下舖的宿舍,睡覺只是一個床位;三餐吃便當解決,一週工作七天,只有賽程空檔放假一天。選手半夜說夢話,他不嫌吵;選手半夜三點肚子疼,他找藥;早上九點電腦壞了,他負責修。
選手是戰隊的寶貝,既要寵、又要管。江大成軟硬兼施,像主管、也像大哥哥。有時讓他們多賴床十分鐘,換得一整天的乖;認為「努力不等於實力」的選手,他製造危機感,讓他們從先發改替補;面對自律性高的選手,他說夢想故事、激勵人心;年紀小的選手,打輸了、想家了,哭了,他秀秀憐惜。」 (推薦閱讀:有一種年輕人,相信每隻浪浪都值得人愛)
照顧選手 甘之如飴
王牌戰隊經理,一眼或幾句話,就能為選手定價,完成上億元的選手交易;但菜鳥戰隊經理,像褓姆、也像舍監,得照顧選手的吃喝拉撒睡。江大成是備受父母寵愛的獨生子,之前短暫當過董事長特助,江大成的父母、少數知道江大成父母是誰的台灣主管,都認為他幹不了多久,連他自己也沒把握。
父母寵愛他,曾想在公司附近租屋買房,但他「一住成主顧」,不在乎吃住。半年過了,江大成挺喜歡!喜歡電競的本質,喜歡從基層做起的踏實感,喜歡和選手融成一片的群體感,喜歡在亞洲工作,更想證明他不是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兒。
沒有媽媽光環 用力拼搏更真實
媽媽徐薇是補教名師,江大成從國中開始,老師和同學用「徐薇的兒子」看待他。他也爭氣,英文不低於九十五分,不能丟媽媽的臉。但此時連稱讚都是一種壓力!
徐薇從2011年開始主持電視節目,知名度大增,江大成考上師大附中、台大經濟,在Yahoo電競部門當內容製作人,到北京擔任董事長特助,一舉一動媒體關注,大家也對他特別好。是壓力,也可能否定他所有的努力。
名人之子考試成績好,甚至有酸民留言「他媽是英文老師,他爸是數學老師,沒考上台大才奇怪吧!」江大成也知考試靠自己,「不是徐薇拿我的手去考的」,但他終究在乎。「輿論就像瓶蓋一樣,你開過就回不去了,你會知道原來有人這樣看待你。」
這回從上海基層做起,多數人不知道他是「徐薇的兒子」。他喜歡這份工作是他努力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回報,而不會得到超過應有努力的回報。他挽起袖子、彎下腰,證明自己做得到。
賭一把青春 走自己的路
江大成看似一帆風順,也曾短暫迷失!他對電競有自己的生涯藍圖,但爸媽對他有著獨生子的千絲萬縷。期待他接班,希望他出國留學,希望他到美國念大數據。終究他也有為人子的掙扎。
他辦了北京董事長特助的留職停薪(月薪約十萬新台幣),到美國念大數據學程;上課同時,在美國找到遊戲區塊鏈的工作(月薪約十三萬新台幣外加分紅,總公司在新加坡),但爸爸不喜歡;他申請到UCLA名校,但實在不想走回大學念經濟系或金融商品的老路;放棄UCLA的同時,美國大數據的課程也結束,回到台北,重新開始,他自嘲是失業加失學的米蟲。
理性思考後,他仍決定找中國大陸的電競工作,投遞履歷的那一週,履歷石沈大海,他擔心沒人要他,之前幾份工作的時間都不長,他胃痛、失眠,懷疑自己究竟在幹嘛?心定不下來嗎?吃不了苦嗎?大學四年都在學什麼?會不會自己就只是喜歡打遊戲而已?
在痛感中成長,經常能伴隨一種個人覺醒的力量,哪怕別人每一次的痛苦傷害都可能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江大成珍惜眼前這份工作,期許自己要做滿一到兩年。
旁觀江大成,其實已超載這年紀該有的拼勁,時而展現超齡的成熟度,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