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故事 汪文豪

對自己負責 對讀者負責
真的是「小時候不念書,長大就去當記者?!」汪文豪,他用筆讓米粉正名。他的記者工作做了多年,他政大新聞系的同學、學長姐、學弟妹陸續轉行當行銷企劃、品牌公關、或晉升經營管理主管、或特助,汪文豪始終如一,即使「被辭職」也不滅記者魂,回母校擔任兼任助教傳承學弟妹。他以深度調查報導拿下三次亞洲出版協會(The Society of Publishers in Asia 簡稱SOPA)的「卓越新聞獎」,俗稱「亞洲普立茲」,也大方傳承後輩獲獎。

<更多精彩故事>

「每次聽到『小時候不念書,長大就去當記者』我都很感慨。媒體環境不好是事實,但台灣需要記者,更需要好的調查記者才能迫使政策改變、解決社會問題。我一直相信,理想的新聞環境可以讓社會更美好,雖然理想已愈來愈孤獨。」

從社會新聞起家,愛上農業與土地

汪文豪得獎,都和農業土地有關。早期他在聯合報跑了兩年的司法警政,後來改跑農業、環境、社團,這是他真心喜歡的領域。

只是每天交稿變成例行公事,自覺深度也不夠,他到雜誌製作大專題,出刊從每天變每月,有些記者受不了經年累月的慢磨折騰,但他踏遍鄉間,一步一腳印,紮實磨出好品質。

 

2006年SOPA獲獎專題「鹿耳門悲歌」。記錄當地居民受戴奧辛身心毒害。
2007年SOPA獲獎專題「鎘米問題追蹤 毒水橫流 病土蔓延」。
2009年SOPA獲獎專題「破碎的農地 消失的糧食」。
2018年SOPA率領農傳媒團隊獲獎專題「把脈百萬農民大軍 農業職災誰聞問」。

用第四權推動政策改變

得獎,只是形式。汪文豪在乎他的筆,有實質的第四權,能解決社會問題。

 

2013年,他製作「揭開米粉界沒有說的秘密─9成米粉充斥廉價玉米澱粉」明顯欺騙消費者,面臨業者抗拒、民代折衝,食品藥物管理署修訂標示辦法,米粉終於回歸真正是米製品的身分,「偽米粉」有了「炊粉」的別名。

2018年,他帶領豐年社農傳媒記者與編輯策劃「把脈百萬從農大軍」,現場直擊變調的青蚵仔嫂、田園生活危機四伏、在傷病中流逝的青春;提出三大解方:紮根農村醫療衛教、建構農業職安大數據、為農民開辦晨間門診;解析法規,探討農業職災保險是否可行。專題引起各方重視,成功促成農委會提案修法,試辦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務農時發生意外,可領取傷害、醫療、身心障礙和喪葬等給付。

得獎背後,操勞爆肝與信任危機

頻頻得獎,是榮耀,也是焦慮,汪文豪自覺總有一天能量會用光,知識會疲乏,攻讀政大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適逢FB興起,他從傳統媒體轉戰網路媒體,和朋友共同創辦上下游新聞市集,但人生第一次創業並沒有獲得家人的祝福,妻子更生氣,因為當時女兒才剛出生,在傳統媒體當記者,月薪五、六萬在台北養全家已經很吃力,哪能再承受創業的高風險!

 

黝黑壯碩、耐勞執意,汪文豪有著農村裡台灣水牛的精神,創業一樣做調查報導,從選題、策劃、採訪、求證、到影響力操作等,壓力加上長期加班,肝指數一度超出正常值三倍;與其他創辦人理念不合,當初創業時對方的承諾也未履行,心灰意冷讓他逐漸淡出。

 

但危機總有轉機!汪文豪長期深耕農業新聞,時任農委會主委曹啟鴻邀他擔任官方媒體─豐年社社長,這是一家六十八歲的超高齡媒體,汪文豪接任社長之後,成立農傳媒,用全視屏的新型圖文網頁呈現深度調查報導,老媒體有了新生命,艱澀難懂的農業政策也軟化容易入口。

 

只是,政治操作畢竟不是汪文豪的強項,豐年社幫農業單位與地方農會代編出版品的例行業務,只因在選舉期間的當事人政黨顏色不同,引發另類的信任危機,2018年11月他被當時身兼農委會副主委與豐年社董事長的李退之要求「自請辭職」!

為了理想,持續往前

汪文豪「被請辭」,長年執筆寫別人,瞬間成為同業的筆下之人,他沮喪、他怨恨、他心有不甘、他申請勞資調解,這仍消滅不了他的記者魂,目前擔任兩家媒體的顧問,提供農業土地相關的議題規劃,提供網路社群媒體的整合操作,接案寫農業專題,收入勉強還過得去。他還到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兼課,對於培育農業傳播新兵仍有高度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