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不想說前份工作薪水,內行人教你四兩撥千斤 

常有企業HR想知道求職者目前或前份工作薪水,當成招募核薪的參考,但這往往讓求職者尷尬,不想透露個人薪資,但又不知如何拒答,更擔心不說反而不錄取。104職涯診所Podcast EP423【面試被問前份薪水,非答不可嗎?】提到,求職者可回答整體年薪,不給具體數字,但給級距範圍,並且把月薪、獎金、禮券、紅包、福利、以及特休假等全部算進去,面試過程談薪,只說3~5分,巧妙得10分。

文/104職涯診所Podcast

本文目錄:面試被問前份薪水,非答不可嗎?(點擊可快速前往)

節目來賓:許沛緹Patty,現職104資訊科技人資管理部資深專員,工作年資近15年,東吳社會系畢業,曾擔任精品零售、FMCG人資領域,擅長薪酬與人資法規。

104人資學院最新出版《2024-2025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2024年整體(不分產業、地區、職級)平均年薪:總額為80.2萬元,TOP 3高薪產業及年薪:半導體平均103.5萬、8連霸,電信及通訊業95.1萬,鞋類紡織品製造業94.6萬。104人力銀行「2023年員工工作價值認知Comprehensive Employee Observation調查研究」,「薪資」穩居求職在意因素第1名。

通常,面試過程到了中後段,或者企業有8~9成意向想錄取眼前的求職者時,用人主管或HR會問求職者目前或前一份工作的薪資,主要目的想了解應該核多少薪,才有競爭力,也不致於委曲了求職者。但如果求職者不想透露太多,可以這麼答:

方法1:改說年薪

少數求職者曾在前雇主投保勞保時被「高薪低報」,擔心面試的公司會取得過去低報的數字,進而壓低未來的薪資。建議用年薪包裝成package,內含每月固定可領到的月薪、每月/每季/每半年/每年的績效獎金、競賽獎金、加班費、員工分紅、福委會禮金、禮券、禮品價值、紅包、各項津貼、福利、補助、員工旅遊、以及特休假等,凡涉及經濟代金、或非經濟項目換算成金額,全部算進去。建議誠實說明年薪的整體結構,例如月固薪定13個月、或14個月,因為有些企業HR在面試結束後真的會去計算月薪,若求職者隨意膨風,結果事後兜不攏,反而引來不誠信的麻煩。

方法2:只講範圍

薪資由多個項目組成,常因企業營運好壞、景氣榮枯而變動。如果不想透露太具體的個人薪資,或覺得被冒犯,建議給薪資級距範圍即可,例如:年薪120~150萬,月薪6~8萬。但要說明,金額高狀況好是哪一年,那時公司營運或個人績效為什麼好,疫情前,或是因為完成重要專案而獲得公司的專案獎金等,取信於企業HR,也讓對方感受到求職者對產業環境和公司的專業掌握度。

方法3:挑好的講

以年薪為例,可以用最近幾年的平均值,或挑選最近幾年當中,年度表現最好的年薪。同前項的方法二,一樣要說明,年度表現好的原因,訴之以理,有憑有據,才能避開近期時運不濟或薪資剛好在谷底的向下壓力。

方法4:改說期待薪資

過去或現在的薪資不等於未來的薪資,尤其轉職是跨產業、跨職務時,會有更顯著的差異。可委婉說明產業、職務、公司規模、或薪資結構未必相同,或即便是相同職務,工作內容也可能不同,改用期待薪資回答,更能聚焦於目前。

方法5:期待薪資比現職多15~20%

若新工作的產業、職務、公司規模、工作內容都和前份工作差不多,期待薪資可從高於前份工作15~20%開始談起,這當中,包含適應新工作和環境的成本、年資重新累積成的成本、以及可能是挖角的薪資貼水,例如,原本月薪5萬,預期薪資可從6萬談起。

求職求才市場愈來愈講究雙方對等與尊重,當今「面試」已不只是企業面試求職者,更是求職者面試公司的過程。近年大缺工,不少求職者甚至在面試之前,就想先了解企業能提供的薪資水平,合意有興趣才會啟動面試。

多數企業經營雇主品牌,也基於尊重求職者、相信求職者、保護求職者個人薪資隱私,已有愈來愈多公司不會要求求職者在報到時出具前份公司的薪資證明,這反而更突顯公司對人才的不信賴感、以及對薪資市場的不了解和不專業。同樣的,求職者面試前的功課,「知己」整理自己過去幾年的年薪數字,「知彼」上網查詢產業職務目前的薪資行情,做好功課,談出最好的期待薪資。

了解薪資行情,你還會想看

★ 【104人力銀行LINE好友,熱烈募集中!



點選【圖片】加好友,週週職場好文推播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