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準時下班,代表工作不投入、沒熱情?還是其實是效率高、手腳快?一位上班族因為薪水請不起保姆,又沒長輩可幫忙接小孩放學,每天傍晚6點他就必須準時下班接小孩,但竟被主管約談「對工作沒熱情,可能影響年底考績?!」104職涯診所Podcast EP429【粉絲敲碗】【準時下班接小孩,壞了考績?人資3解方應對】提到,職場工作者可以先梳理生活和家庭難處,並且主動和主管討論是否有解決方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人之常情,真誠討論、有心解決,可避免因為不理解而產生不必要的怨懟。
本文目錄:準時下班接小孩,主管同事卻不諒解?(點擊可快速前往)
來賓:陳逸昌Daniel。新創企業人資副總,超過20年人資經驗,曾在金融業、資訊服務業,汽車製造業HR,並外派大陸15年,專攻兩岸人資領域專業。
根據104人力銀行「2023年員工工作價值認知Comprehensive Employee Observation調查研究」,「工作與生活平衡」居求職在意因素第5名,僅次於薪資、地點、獎金、福利。然而,工作與生活平衡並非人人可達,您是否常因臨時要照顧家人不得不請假,引起主管、同事不諒解?或是每天要準時下班接小孩,卻影響年度考績?
一位上班族就面臨這樣的窘境:明明已經完成當天所有的工作,也沒有特急件必須加班處理,每天晚上6點20必須離開公司接小孩(比6點下班晚20分鐘),卻被主管約談暗示「不夠投入,沒有熱情;應該像其他同事一樣,待晚一點,多做一點,或是多學一點;不然可能影響年底考績!」怎麼辦呢?
本集來賓陳逸昌Daniel提供以下解方:
解方1:坦白生活痛點,主動和主管溝通職場重隱私,即便直屬主管和員工之前,也不見得全然了解工作以外的個人私事。主動梳理生活中痛點和難處、需要哪些協助,主動和主管討論是否有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員工不說,主管不一定知道需要特別協助。
解方2:彈性上下班
若正常班表是「朝九晚六」,在不影響外部客戶服務、或工作任務屬於單兵作戰型,可主動提出是否可以改成「朝八晚五」,提早一小時上班、提早一小時下班。
若工作不影響他人,可向主管爭取,接完小孩、或等小孩睡了之後,晚上在家繼續工作,同樣達成「今日事,今日畢」,熬過幼稚園或小學階段。
若公司營收基本面不錯,規模也夠大,可尋求其他部門的輪調機會。也許不同的主管有不同的管理風格,更以工作任務的實際完成度為績效導向,而不以工時當唯一衡量標準;或不同主管也有類似的經驗反而更能同理要照顧家庭的員工。
若主管仍無法通融,或公司制度相對缺乏彈性,最終仍需用量化數據證明個人績效,向主管驗證自己準時下班完全不影響工作表現。
若上述5種方法完全無解,才考慮辭職。績效好、效率高,準時下班,錯了嗎?如果主管和資深同事都還在忙,也該裝忙嗎?想離開,該大聲和他們說再見、還是近身小聲說、還是直接安靜走人、會失禮嗎?如果六點下班,又該撐到幾點才叫正常呢?當愈來愈多新世代開始奉行「準時下班、完全登出」時,職場討論許久的潛規則和辦公室眉角,不妨改用理性的「時間管理」,好好溝通、說明白。
獲得更多職場軟實力,你還需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