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運動教練/健身教練需要什麼條件?一定要有運動相關背景嗎?如何在此領域長期經營?本文專訪從資訊工程師一職轉職健身教練的Bryan,分享如何克服轉職挑戰,以及對於有意投入運動產業擔任教練的工作者的提醒建議!
104人力銀行發布最新一期的《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白皮書》,五大民生消費產業當中,運動及旅遊休閒業於2023年第一季平均每月人力短缺2.6萬人,最缺運動教練,職缺需求三年成長135%,主因為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健身房和健康產業疫後擴張,以及運動教練同時具有招攬會員的關鍵角色。
而隨著運動健康產業的日漸蓬勃,各家相關運動旅遊相關產業廠商需朝聘更多健身教練,而擔任運動教練需要什麼條件呢?一定要運動相關背景出身嗎?運動教練的工作內容包含什麼,又會遭遇什麼挑戰呢?如何在此領域長期存活下來?
《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白皮書》訪問目前在某健身中心擔任儲備幹部、健身教練的Bryan,看他如何從工作穩定的資訊工程師領域轉職到職業興趣一致的運動服務業?遭遇且克服哪些阻力及挑戰?並提供有意投入運動產業擔任教練的工作者,萃取他在這領域十年經歷的建議及提醒。
Bryan 小檔案
■ 受訪時任職 ■
健身中心儲備幹部、健身教練
■ 經歷 ■
數位學習公司產品工程師、日商科技公司系統工程師
■ 經驗分享 ■
「相信運動專業能幫助人,就不怕開口招攬業績,更不怕被拒絕,因為你知道自己的價值!」
以下為精彩問答:
答:大學念資工,不想浪費本科,畢業時就找資訊工程師的相關職缺。一般人常認為資訊工程師薪水一定很高,但除非進入大企業當研發,月薪才有機會上看5~10萬,若是一般企業的MIS資訊工程師,拿的是死薪水,起薪大約落在3.5~4萬,每天工作就是處理客戶系統和同事電腦的各種疑難雜症,成就感很低。我本來就喜歡運動,甚至會請特休去運動,當了六年多的工程師之後,我開始思考,何不轉職當健身教練?把真心喜歡的事變成工作?轉進運動服務業至今滿十年。
答:最大阻力是家人反對。一是「浪費所學」,爸媽覺得我大學讀了四年資工,為什麼要轉去和所學毫無相關的健身教練?嚴重時,甚至出現父子對罵的激烈衝突。二是「社會偏見」,資訊工程師是大家認知中的熱門職缺,很多人對健身教練卻常有「消費糾紛」的負面印象。只有當時的女友、也是現在的太太支持我。我為了減少和爸媽的摩擦,也不給自己找藉口,搬離父母家,換個環境、重新開始。
答:公司有運動教學的培訓課程和證照補助,補足運動專業不是問題。最困難的是達成銷售業績,公司雖有保障底薪,還是要靠教練課的銷售業績獎金,薪水才能高於原本當工程師的收入。
答:很多人誤以為,要做到業績,就得用各種話術去強迫推銷;或用求的,拜託學員掏錢;甚至用外型魅力、言語調情去製造曖昧氣氛,「賣戀愛感」讓學員暈頭。確實有教練這樣做,一開始也真的成交,但最後都不長久。學員花錢還是希望身體健康、體態變好,如果沒辦法讓學員覺得「花得有價值」,最後學員一定會離開。教練如果沒有回頭客,變成每個月都要想辦法找新客源,壓力極大;或學員買課卻得不到期待效果,打壞口碑,遲早會做不下去。
所以擔任健身教練,除了專業能力,還要學會「辨識人」,找出確實需要教練協助的學員。
健身房很多年輕人,但教練課主要銷售對象其實是「中高齡」族群,他們希望身體更健康,但由於肌力較弱,使用運動專業器材重訓或伸展時害怕受傷,這時就存在健身教練的需求,針對不同學員,規劃適合訓練的菜單、指導正確動作。「我是來幫你身體變得更好、更進步。」建立這樣的心態,就不會覺得自己矮人一截,或為了業績要拉下臉去求人;面對拒絕,也不會自我懷疑。我可以很驕傲地說,轉職第三個月起,每個月業績都達標,月收入最少6萬、最高13~15萬;年收入也從原本50萬左右,轉職第一年就跳到60萬,之後都突破100萬。
答:「喜歡運動」、「會教人運動」、「能讓人持續花錢,請你教他運動」是完全不同的三件事。要在健身產業長久發展,我覺得有兩個最重要的個人特質: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