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階放榜後,你有拿到理想校系的面試門票嗎?準備個人申請所需的學習歷程檔案、備審、二階的模擬面試,又擔心要不要同時準備分科測驗,本集邀請兩位當時經歷過這段猶豫徬徨時期的學姊,分享心路歷程與時間管理技巧。
(下滑看文章懶人包!)
【本集來賓】
以下,精選本集「部分精華節錄」。想知道更多,快去收聽完整版的「 104高中職Podcast EP28 」吧!
珮安與苡寬高中時的班群皆為社會組中的法政商管、數A,是108課綱上路後的第一屆,校方、老師從高一即提供許多資訊與資源,增加學生探索的機會,選擇班群、類組與大學科系時,讓學生更知道自己的方向。
交出試卷的那一刻珮安如釋重負,公布成績的前幾個晚上,屢屢夢到慘不忍睹的分數簡訊,幸好現實狀況並非如此,雖未達到理想成績,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學測第二天早上考完英文科後,苡寬自認表現不好、沒有好好發揮實力,全部科目考完後也沒有心情對答案,甚至萌生直接準備重考的想法,查詢重考班相關資訊,發現費用十分高昂,加上必須投入一年時間,所幸作罷、認命準備個人申請。
學測成績出來後,珮安查找歷年個人申請校系的第一階段最低錄取分數,儘管分數可以填的校系並非理想,但仍然選擇投入個人申請,不排斥的科系皆納入考量,並同時準備分科測驗的進度,在一階放榜後,將準備個申的時間占比提高至70%,著重編寫學習歷程檔案。
「唉,我做這些東西怎麼會長這樣子……」苡寬分享,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時,需耗費龐大心力與時間,過去高一、高二時,並不知道自己未來會申請什麼學群或科系,只記錄下活動流程而非個人反思,因此必須大幅度地更改舊有內容,以符合欲申請校系。
苡寬表示,高一二所留下的紀錄仍然具參考價值,她鼓勵聽眾多多參與各式活動、嘗試不同領域、累積經驗,豐富學習歷程檔案的素材。她強調,撰寫重點在於「學習的歷程」而非流水帳,深刻描寫當下心得與收穫、從不了解到了解的經歷、心態轉變的過程等。
該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科系?珮安分享,可以先詳細閱讀簡章,看看各個科系、學群與學校,回想過往活動的探索經驗,使用「刪去法」初步排除不喜歡的學群。苡寬分享,可以瀏覽欲申請校系的網站,看看課程地圖、四年修課規劃。
珮安建議聽眾在高一二時廣泛參加活動,即使事後不喜歡也沒關係,大致了解該領域、學門即可。以寬認為,若不確定自己未來方向,可先選擇自然組,課程內容比較不會捨棄某些科目,往後申請校系時的選擇較多,真的讀不下去再轉組也不遲。
珮安在填志願時考量學校學習資源,她認為政大的資源較多,學生雙主修、轉系、輔系的機會較多,且較容易跨系、跨領域選課,她以2個夢幻、2個適中、2個保底科系安排志願序,橫跨不同學群與科系。
苡寬就讀的政大地政系分為三個組別,在申請時即須決定,她選擇土地資源規劃組,與都市計畫相關,必修包括土地經濟學、土地法、土地政策等,其他兩個組別為土地管理組、土地測量與資訊組。
備審資料包括學習歷程跟多元表現,後者側重社團、課外活動,苡寬分享,她曾參與扶輪社並擔任幹部,負責撰寫企劃書、對外溝通,可透過上述經歷描寫策劃專案、溝通協調、思考有條理等能力,以及與人互動中所發現個人特質,運用鮮明且獨具特色的口吻連結科系與自身情況,在茫茫人海脫穎而出。
學習歷程自述需呈現與學科相關的內容,珮安以申請中文系為例,像是國文科作業、詩集、作文、國語文競賽等,此外,可加入社會科探究與實作的成果,她認為大學端期望看到的內容是學生從課程、活動中學習的過程,最後結果其次。 因此,必須學習「把小事放大」,即便自己以為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事情,仍然可加以修飾、剪裁,創造與科系的關聯性。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完整版的「 104高中職Podcast EP28 」!
追蹤我們的IG @104seniorhigh 獲取更多高中職生關注的實用資訊!
【看更多高中職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