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早上起床,一腳踏下地板,腳底就傳來像電到般的刺痛;或是久站久坐後休息一陣子,以為足底壓力減緩了,卻感覺腳底疼痛。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思慧說,這是最典型的「足底筋膜炎」症狀,當氣溫變低時,血液循環減慢,筋膜和肌肉也變得僵硬,最容易加劇組織退化性病變情況。
延伸閱讀:扁平足穿「矯正鞋墊」有效嗎?醫:關鍵不在矯正、是減少足底面積壓力
李思慧表示,雙足承受了全身的重量,當過度承重或過度使用時,就會提升罹病及發病的風險。冬天是足底筋膜炎的好發季節,因為天氣變化大,導致小腿肌肉、阿基里斯腱易呈現緊繃狀態。通常,疼痛集中在跟骨前方的位置,且會一路從腳底延伸到腳跟,疼痛難耐,可說是足底痛中的第一名。
大部分的足底筋膜炎都是過度或不當使用,以及中老年人族群因退化導致脂肪墊的萎縮,腳底失去緩衝效果所致。李思慧指出,足底筋膜炎的病因大致可歸為5類:
「足底筋膜炎可以治癒嗎?」李思慧說,診間最常被問到這個問題,只要接受適當治療,大部分都可逆轉。治療方法包括生活型態調整,針對病因減重、使用鞋墊、穿對鞋子、適量運動等。另外,可請醫師評估病情進行超音波、雷射、震波儀器介入治療。
李思慧分享,可利用泡熱水改善血液循環,要特別注意使用40至42℃的熱水,一次泡15至20分鐘,放鬆肌肉與筋膜。另外,可單腳踩在按摩球或網球上,扶著牆面,來回滾動按壓1分鐘左右,紓解痛點。進行「弓箭步」拉筋也是不錯的方式,症狀腳在後,感覺後跟肌腱與足弓牽拉,筋膜被伸展。
李思慧提醒,平常就要做好足部保養,運動前後充分暖身、休息,適時幫雙足保暖,降低冬天足底筋膜炎發作的機會。
有關「足底健康」,還有這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