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主因是自律神經失調!6大診斷標準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
2024.05.29
2245次觀看

22歲的賴小姐從幾年前開始,就有經常不明原因發生嚴重肚子絞痛及拉肚子的情況,導致她無法正常上班,更不敢出遠門或參加戶外活動,嚴重時合併失眠、胃脹、胸悶、手腳冰冷及麻木、手汗多、記憶力無法集中、心煩氣燥、嚴重時臉色發白和喘不過氣等症狀,曾到外院做胃鏡、大腸鏡、大便和血液檢查都正常,結果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文/馮逸華 由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醫師葉宏軒表示,消化道的活動是由神經系統控制,除了消化道的開始端(食道,如吞嚥)和末端(肛門、排便)可以由自己自主控制以外,其餘胃腸活動都是受自律神經所支配,自己無法自主控制。

腸躁症主因為自律神經失調

葉宏軒說明,大腸激躁症是一種胃腸的症狀,簡稱腸躁症,即是一種因精神緊張而引起的疾病,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大腸運動異常與分泌功能異常,其症狀特性為慢性腹痛、大便習慣改變,但沒有任何器官病變。

他指出,大腸激躁症大多好發於年輕女性,臨床表現為:慢性下腹部疼痛、絞痛,合併便意感,壓力或飯後症狀會加劇,大便後疼痛會改善。目前並不完全確定其成因,有可能與遺傳及環境因素、腸道對食物和壓力敏感度增加,以及免疫系統有關。

腸躁症6大診斷標準

而在大腸激躁症的診斷上,葉宏軒表示,要先排除腸道結構問題,大腸鏡檢查腸道無病灶,排除大腸癌或其他發炎性腸道疾病,事實上腸躁症不是腸道有病灶,而是腸道的功能性障礙所引起的。

大腸激躁症的診斷準則包括:

  • 解便後疼痛會減緩
  • 疼痛時大便次數增加
  • 軟便
  • 明顯腹脹
  • 大便有黏液
  • 會有解不乾淨的感覺

此外,若是飲食過於飽餐,或是食用大麥、小麥、巧克力、牛奶、酒類飲料、咖啡等食物,以及生活壓力等,都會使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加劇;在治療上,葉宏軒建議患者三餐要規律並慎選食物,想辦法調適心情、紓解壓力、調整生活作息和多運動。

除此以外,葉宏軒也補充,大腸激躁症主要著重於症狀治療,如緩瀉劑、抗痙攣藥物、纖維性食物與多喝水,但通常治療效果不佳,建議有此困擾的民眾,可嘗試神經節阻斷術(SGB)治療,能夠改善下視丘的自律神經混亂狀態,是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有效的方法。

(原文標題:軟便、腹瀉、肚絞痛⋯恐是自律神經失調!醫揭「腸躁症」症狀一覽


小編推薦延伸閱讀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