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參加面試前都會預演問答,卻發現「愈準備愈焦慮」,上網看完面試心得後心中更不踏實,導致原本平靜的心更躁動,未戰先怯、臨場表現反而大受影響。其實想戰勝「面試焦慮」、確實提高「面試成功率」是有小撇步的,包括自信態度、肢體語言和營造好感,都能有效在問答間拉近你與面試官的距離、更添勝率唷!
「下禮拜要去面試了,上網找看看有沒有人分享面試心得好了。」
「Dcard、群組有人說今天面試發生了XXX。」
「糟糕,那個人的問題我不知道要怎麼回答⋯⋯」
以前,我在準備面試前和多數人一樣,第一件事情絕對是上網找面試資訊。
不找還好,一找緊張和焦慮直接拉滿。
當分享的人提到面試官多滿意他的答案,我原本平靜的心就會不由自主地躁動起來。不管我花多少時間準備履歷和背景經歷問題,爬文看完別人的分享文後,瞬間覺得自己像個低劣的競爭對手,爛爆了⋯⋯
為什麼要和一個根本不認識的人相比?我至今還找不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當那個懷疑自己的暴風雨過去後,再回頭問自己:真的覺得辦不到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我發現我的焦慮和不安多半來自過量的外界訊息,吸收不良導致忘了自己擁有什麼條件、做了哪些準備。
這個主題是我自己親身經歷,也是在輔導學生時經常談論到的話題,想好好和你們分享。
這真的是面試成功的最大關鍵,越是從容不迫,勝算越大。那麼如何消滅緊張情緒,展現你的自信?方法只有兩個:「充分準備」、「不斷練習」。
基本問題和流程一定要順過,如果基本題都沒有做好準備,那後面的延伸問題可想而知會垮了。心態一垮,整個人的慌張和氣場都會由內而外的被看透。
俗話說熟能生巧,就像高三老師考學測前,瘋狂發模擬試卷的概念,透過不斷的練習,掌握住面試的發問方式與節奏,你才能在熟悉的狀況下消除緊張情緒。
別小看你的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所傳遞出訊號跟面試的回答內容一樣重要!
和眼前面試的人交流時,注意你的坐姿、手勢。一個人緊不緊張,面試官不需要問就可以從這些小地方觀察出來。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氣場強不強,就是從這些非語言的訊號判讀。
當然,也別忘和對方說話時保持眼神交流,適時點頭表示聆聽。自信對答的同時,搭配肢體語言絕對可以幫你拿下印象分數
幫學生健檢時,我並不是每次都會照著準備好問題的走。相反的,我經常是根據對方投給我的資訊調整問題,聽到學生提到我好奇想了解更多的內容,會順勢追問下去。
當回答的資訊量過低,我會回到預先準備好的問題,尋找其他有價值的訊息。
基本的面試問題雖然可以事前準備,只是想每次都百分百命中問題卻沒那麼容易。因為所有遇到人的事都很難說,你不知道會遇上哪種類型的面試官。
不過,如果有特定的經歷想向對方介紹,請善用「引導」的方法,帶面試官到下一個你準備好的問題。簡單的說就是:挖洞給別人跳。
製造好奇心!先讓面試官對回答產生好奇感,默默地帶著他走進你預設好的下一個問題。表面上看似他在掌握面試方向,但你其實也參與路線規劃。
既然事先好的問題,回答上你勢必有準備好的例子可以證明自己,好整以暇地接住對方丟出來的問題。
不要馬上嚇歪臉,嘗試建議是否可以換到類似的問題。
好比說,當面試官問是否曾和同事產生衝突?不要擔心說有會讓自己和難搞的人貼上標籤。在急著說「沒有」前,試試看向面試官建議若不是衝突,但有曾遇過誤會導致的不愉快,可不可以拿出來分享?
山不轉路轉,只要在每個回答中證明自己有能力、熱忱、適度,腦筋動得快的求職者會給人很好的第一印象。
面試問題除了表面上的問題,還包含背後那些「沒說出來的事」。
需要先搞清楚面試官需要的核心素質,把對方想要找的素質穿插在回答中。
NLP神經語言學中有一個概念,「有效溝通」的關鍵不在傳送方說了什麼,而是在接收方的反應。
也就是說,傳送訊息的人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搞懂接收訊息的人對哪些訊息內容有反應?只有在能夠引起聽眾反應的情況下,訊息才會真正被接收、聽到。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得知如果希望精心準備的回答成功地被面試官接收,需要觸發他有反應、感覺的訊息。
找工作前先做好行前準備,認識面試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例如:LinkedIn的企業文化是Result,核心價值為Be open、 Honest、Constructive,回答時,可以強調你負責的工作成果;在團隊意見相左的情況下,如何處理不同立場的聲音;提出哪些建設性的回饋。
想想看剛到一個新環境,你和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開始閒聊,有沒有遇過以下情況:
你:你之前唸淡江?
對方:對啊,我大學在那邊唸的。
你:我之前研究所也是淡江,以前好常去吃香豆富!
對方:真的假的?那家離我住的地方很近,我很常去!
遇到這種情況,多數人都會覺得和眼前這個陌生人超有緣,即使不認識,彼此距離也會瞬間縮短,好感度大提升。
我們都喜歡與自己差不多的人相處,無論是差不多的背景、興趣,還是語言或動作,這種感覺很容易讓我們卸下心防,認為彼此的價值觀和態度相似。
從投履歷開始,就可以使用「同類感」的方法在他人心中建立形象。
好比說,我們說自傳不能自顧自地把生平都一一交代,因為沒人想看你的編年史,我們可以做的是,將過去工作經歷依對方的口味偏好進行投食。
針對對方的需求,提供實際案例和解決方法,在面試前就將好感度、期待值拉好拉滿,原因很簡單:
馬上提升好感度的兩件事:肢體動作、寒暄(small talk)。
面試開始前,快速觀察一下眼前的面試官:對方坐姿自在輕鬆,那麼你不用刻意正襟危坐;他說話會帶手勢,你也可以在回答時加入手來幫助表達。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動作,會默默地讓對方覺得跟自己同頻。
如果事先知道會和那位人資或主管和你進行面試,不妨先上網找找關於這個人的訊息。
對方曾經在什麼公司任職、做過哪些專案企劃,又或者是哪間學校的校友⋯⋯等。無論是面試開始前的暖場,還是結束前的尾聲閒聊,事前蒐集到的資訊都可以讓你和對方在聊天時拉近距離。
除了兼具實力和經歷,能不能在面試時拿高分,敘事能力也非常重要。
面試前先針對求職崗位需求的能力和工作內容,準備3–4個相關的工作例子,替自己建立一個故事庫,一來免於讓自己落入啞口無言的窘境,二來同個故事說給不同人聽,除了加深個人形象,也可以增加故事可性度。
通常在結束面試後,人資、部門主管進行面試結果匯報,若能在匯報時發現你分別向大家分享過曾完美處理一個有時間限制、還很棘手的專案的例子,對方在討論時大概會出現:「有有有,我記得他剛剛提到這件事」、「對,他處理的方法很聰明」。
有故事可以說雖是好事,但記得不要複製貼上般地將故事說出去,如果想提高面試成功率,你需要先搞清楚面試你的人在公司裡的角色、職等,在這個前提下,調整故事強調的重點。
當面試你的人是未來部門同事,比起你曾經的豐功偉業,他更想知道的是:你適應力好不好?能跟快速上團隊嗎?你好合作嗎?
當是部門主管來面試,他想知道的是:你的能力有辦法獨立完成交付的工作嗎?如果有需要他的介入和幫忙,需要給到什麼程度的協助?
當外界的訊號不斷地大量湧入,我們的大腦來不及歸納資訊,又要同時消化訊息,這情況多半讓人忘了自己手上握有的條件,不斷看著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的下場就是增加更多的焦躁不安。
如果外在的訊息會影響你,我想我們得先把注意力和重心拉回到自己身上,把手裡的武器擦亮磨利,然後在思考怎麼拿現有的武器迎戰。
如果不知道怎麼使用自己手上的武器,卻一直問:「外面有多少兵要攻打過來啊」,這場戰又要怎麼打贏,不是嗎?
我們下次聊!
(原文標題:想在面試中輕鬆戰勝焦慮,不再受外界訊息左右?試試看這6個方法提升面試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