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員工、不准假、不派工!「不法侵害指引」新納7種霸凌情境,雇主獲報應成立調查小組

人資充電
2025.02.27
3727次觀看

勞動部近日修正「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並增加7種新的狀況,如果發生「對同仁吹毛求疵、孤立特定勞工、咆哮或嚴重辱罵、拒絕看見同仁努力、不准請假、過重或不給任何事做、給予不實際工作目標」等項目,未來都算「職場霸凌」的一部分。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不法侵害指引」明確納入7種霸凌情境

日前因發生過勞動部下轄的勞發署北分署公務員涉遭職場霸凌致死,引發社會討論及關注,因此勞動部承諾未來將在職安署中訂定「職場霸凌防治專章規範」,不過在此之前,已優先修正「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新增7種「職場霸凌」的樣態,包括:

  1. 對同仁吹毛求疵
  2. 孤立特定勞工
  3. 咆哮或嚴重辱罵
  4. 拒絕看見同仁努力
  5. 不准請假
  6. 過重的負擔或不給任何事做
  7. 不實際的工作目標

勞動部職安署組長張國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勞動部業已研擬在《職業安全衛生法》中訂定霸凌防治專章,規劃於3月中旬或下旬重行預告,而在《職安法》上路前,採用先修正「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的方式,讓事業單位有所遵循。

勞動部說明:若勞工於執行職務, 在勞動場所中,受同仁間或主管及部屬間,藉由職務、 權力濫用或不公平對待,造成持續性的冒犯、威脅、 冷落、 孤立或侮辱行為,使受害勞工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及受傷,進而危害其身心健康或安全即屬職場霸凌。

本次的修正重點如下:

  1. 強化不法侵害、職場霸凌及其他名詞定義及態樣說明。
  2. 增訂依企業規模明定調查小組成員組成及外部專家參與調查之期限等處理機制。
  3. 附錄表單依企業實務需求更新。

預防「職場霸凌」,雇主接獲通報應成立調查小組

此外,勞動部也提及:本次修正的指引載明,若組織內部疑似出現不法侵害事件,應落實保密,通報窗口宜在人資部門或最高主管單位,並公司宜在3天內成立處理小組進行調查或處份

如果進入調查程序,事業單位的勞工人數在100人以上者, 調查小組成員應至少3人(其中外部專業人員至少2人)勞工人數30人以上未達100人者,調查小組成員至少3人勞工人數未達30人者得由雇主與勞工代表共同組成處理

並要特別注意,調查內容應保密,調查期限應於2個月內完成,必要時得延長1個月,並避免申訴人或相關人員受到不利處遇。

百人以上企業應訂定「不法侵害防治計畫」,如再違反將開罰3-15萬元

勞動部職安署組長張國明表示:「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性質為行政指引,但事業單位應參照該指引執行,事業單位要有不法侵害防治執行紀錄,100人以上事業單位還要訂定不法侵害防治計畫,若無則會要求限期改善,再違反則會開罰3萬至15萬元

律師提醒你:嚴師出高徒?小心變職場霸凌!

man holding telephone screaming

職場霸凌頻傳,掌握關鍵特質、避免選錯主管毁了企業!

在人資管理與企業經營中,選拔合適的主管至關重要。除了專業能力與經驗,主管的性格特質更是決定其是否能勝任領導職位的關鍵因素。如果主管的性格不適合管理工作,可能會導致組織內部溝通不良、士氣低落,甚至影響企業績效。

【104 talks】職場人必修課:性騷擾×行為準則×資安風險×ESG一次搞懂|3/20 線上免費直播

在強調雇主品牌與多元共融的時代,企業形象與個人品牌息息相關,資安風險與性平議題稍有不慎,就可能在媒體與社群的放大效應下,面臨公眾輿論的風暴,甚至被貼上負面標籤。本次104 talks 精選職場必修 4 大主題,帶你掌握自我保護、風險預防的關鍵知識,打造安全、友善且具韌性的職場環境。不論你是企業領導者、HR 還是職場工作者,這些都是你不可不知的重要課題!

嚴師出高徒?小心變霸凌!

「我這樣說,是為你好!」、「嚴格,才會進步!」小心!只要對方長期有負面感受,很可能就是職場霸凌。律師馬靜如分享,在工作場所,長期有被威脅、被污辱、被孤立、被冒犯、被冷落等身心遭受不法侵害的感受,都可能是職場霸凌;這也就是為什麼偶爾一句幹話三字經、或揶揄工作狂是生活白痴而對方並不介意時,可能就不是霸凌。

遭受職場霸凌的人,只要照顧好自己、慎選未來工作環境,也可以擺脫陰霾、快樂工作。

被霸凌離職,然後呢?受害者重啟職涯該如何準備與選擇?

職場霸凌的經歷是所有被害者難以抹滅的痛,離開有毒環境後,如何選擇下一份合適的工作並逐步恢復自信?本文除了探討霸凌對身心的影響,也給予後續求職準備的建議,幫助受害者在低壓力的環境中重建自我、逐步適應職場生活。

person holding white printer paper

職場霸凌的定義、判斷與企業責任:打造健康友善的工作環境

阿德勒指出:「人的煩惱源自人際關係。」每個人追求「認同感」,金錢只是被量化的自我認同。踏入職場,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顯現。隱藏在職場中的潛規則,如言語暴力、不當行為,影響情緒與工作,甚至引發身心問題。職場霸凌常發,若無有效因應,對個人與企業造成深遠影響。明智管理者應以法治教育、友善文化,培養信任與尊重,創造健康職場。努力維護每個員工的尊嚴,共同打造和諧工作環境。

【產業新訊】若您願意提供更多的產業趨勢、業界人才動態、工作機會等資訊至《職場力》 >> 歡迎來函

人資的各種疑難雜症,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優質文章、產業新訊、各式人資工具以及時事議題,幫助您有效做好人力管理,歡迎一起了解人資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