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總是達不到要求?可能忽視了彼此的「差異」

文:陳漢鍾Clark Chen

原文標題:要求員工,須先能體諒差異

和員工溝通是一門學問,當雙方的標準不同時就會產生溝通上的爭執,要如何要求員工做自己的要求,嘗試寬容看待彼此的差異。

最近去大陸看了一家台商公司,老闆對工廠的幹部,諸多抱怨,每日幾乎都聽見老闆嚴厲的斥責,我於是就講下面這個故事,給老闆聽。

 “有位台灣老闆去大陸開民宿,聘用大陸員工做清掃工作。某日早上,大陸員工清掃完廁所後,台灣老闆覺得不夠乾淨,要求他再掃一遍,大陸員工只得又掃了一遍,台灣老闆看了以後,覺得還是不乾淨,要求大陸員工再掃一遍。

大陸員工回答道,我已經掃兩遍了,怎麼不夠乾淨?台灣老闆就說,這哪有乾淨,雙方僵持不下,台灣老闆便請大陸員工去把早上剛蒸好的白饅頭,丟到地上,問他敢不敢吃,結果這大陸員工撿起饅頭,看了一眼,二話不說,拍了兩下,硬是一口咬下,不覺得有什麼骯髒。”

這故事,聽來好笑,不過在公司及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這種類似狀況。那就是:

當兩個人的要求水準不一樣的時候,其實再好的說明或是溝通技巧是沒有用的。老闆認為的乾淨與員工認為的乾淨不一樣,這時候需要做的,不是爭辯誰對誰錯,而是如何去讓另一方了解自己所謂的乾淨是甚麼樣子,其次再來想辦法提升對方的水準或標準。

至於老闆要如何提升員工的水準,就牽涉到員工現有的能力狀況與員工是否願意接受了。提升員工現有的水準,不外透過指導說明,教育訓練,外部參觀,自行模擬等,這些內化的工作,將員工的水準逐步提升,但是這需要相當的時間;這也是為何必須富過三代,方懂吃穿,也是為何中國兩人結婚要講究門當戶對的理由,至少把雙方的眼界,先求有初步的一致性。

至於員工接不接受改變,那是另一個問題了。員工願意改變的動機在哪裡?著眼個人的成長,希望獲得晉升或方便未來的跳槽?這也是目前在大陸的台商老闆須面對的考驗。

其次想說的是,若員工當場不能理解老闆的標準時,應該也不是大聲的責罵,或是每天不斷的要求,就可以解決的;而是應該像故事裡的老闆,直接用實物,讓員工了解你要的是甚麼;這故事中的老闆並沒有針對何謂乾淨這件事做SOP或規格說明,他只是把蒸好的饅頭丟在地上,讓員工了解老闆的需求。

最後,根本對策就是,找對的人,合適的人,其實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若一開始老闆就找到與他認同的標準相近的員工,就可以減少往後不斷的溝通,指導教育,開會說明等工作;能找到相同價值觀的夥伴,所謂的志同道合的人,是上策,不然就要找有相同工作背景經驗的人員,找相同文化環境出來的人來當夥伴,這也是為何物以類聚的原因。

這種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認定標準的狀況,在一般外商公司工作時最容易看見。單以開會來說,譬如下午兩點鐘開會,日本人他們的習性是,兩點鐘時所有與會的人員都已經在會議室內坐在自己該坐的位置,全部人員等著會議室內時鐘的長短針,走到兩點的位置;台灣人的認定,大概是兩點鐘時,與會人員能出現在會議室裡,就已經是達到要求了。

不同文化環境長大的人員,不同公司出來的人員,甚至不同家庭出來的人,多少都有這種標準認定不同的問題。重點是遇到這種問題,是否能用先用體諒的心情來看待,能抱著容忍差異的態度去面對,責罵與發脾氣對事情並沒有幫助。

其實,一個能以寬容的態度面對另一方的差異,能笑看不同工作環境出身會有的差異,能尊重不同文化會有的差異,越能顯現這個人見多識廣的經歷與氣度。

提升【團隊帶領的技巧】,這些文章供您參考 >>

主管必修課】歡迎報名、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