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就想進大公司、知名企業發展?其實選擇權並不在你手上

大公司小公司哪個比較好?外商企業及本土公司孰優孰劣?這些幾乎都是每個階段的求職者都爭論不休的問題,新鮮人往往對於「畢業就進大公司上班」有著憧憬,期盼能有好待遇和福利、贏在起跑點,但是平心而論:這個機會可遇不可求,若從不同角度思考,其實小公司能給職場菜鳥的、能學到的,不一定比大公司少。

文/賴俊銘(電商 招募經理)

每個人都想去大公司上班,除了薪水好、福利佳,家人問起時說你是那家大公司上班的自己都與有榮焉。所以我相信今年畢業的你也不例外。但很遺憾的告訴你,除了少數人之外。其實多數人的第一份工作一定是小公司。

理由是從台灣主計處的統計。台灣有超過90%的公司是中小企業,而從業人員服務於中小企業的有78%。而台灣中小企業的定義是資本額在8000萬以下,公司人數在200人以內,其中一個條件成立就成立。所以其實就連竹科的很多公司都是中小企業。但我自己就是在小公司歷鍊後才有機會去大公司的。在小公司其實是有很多好處。

練就深厚的基礎功

這星期我的公司網路有點問題。同事們在談論拉網路線的議題。我直接回話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幫忙壓線。

同事們聽到了都嚇了一跳。因為我現在的工作和這方面的技能毫無關連。而這項技能我卻是16年前在小公司就學會的。所以小公司是一個可以練就深厚基礎的地方。

小公司兼具廣度培養機制

我的第一份工作其實就是小公司。在那裡我從總務開始工作,並開始兼任HR,半年後老闆要導入ERP。我自己舉手後從此就展開了自己資訊主管的職涯。

我從那時候開始就啟動了我自己多職能的生涯路線,將自己的專業進行HR和資訊主管的雙職涯規劃進行。讓我就算進入大公司都遊刃有餘。

小公司讓你職位低的時候就有決策權

我之前的同事在工作上停滯不前時,我就會告訴他能夠突破的地方,而我常常會聽到的回答是我的職位很低,沒有決策權。我通常會回一句話,你知道你提了你的建議,它夠成熟的話就會變成決議,然後開始實施。

我常常寫建議給總經理,然後他回信只寫一個字。Approval。然後這個案子就繼續開始執行下去了。這時候你認為這個事情到底是我做的決定。還是主管做的決定呢。而這樣的決策模式其實是小公司最容易發生的。因為我們常常在對話的人就是老闆。

把小公司變成大公司

我待的第一間公司從非常小的公司到我離職時,已經變成兩岸7地辦公室的公司了。而我進入電商時,這間公司在台灣才70人。等到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它變成了550人的公司。

沒錯。你如果在一間還不錯的小公司開始工作,你有機會變成創國元老。而公司因為我們日漸茁壯長成,最後突破中小企業的規模。這才是我認為在小公司磨練的最大契機。

(原文標題:剛畢業想去大公司發展。其實你別無選擇)


創造屬於自己的職涯價值,你還可以這樣做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