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退休指數」?退休指數會有助於退休規劃嗎?

退休族後晚年情況如何?閒閒無事、工作、公益活動(義)志工、含飴弄孫…?相同的老人其晚年卻有不同選擇,如何提醒自己呢?此時若能運用「退休指數」,會給自己更長遠的想法。因為醫學、(都會)生活等都質變了,連退休也變得不單純了。

文/許朝茂顧問

退休族後晚年情況如何?閒閒無事、工作、公益活動(義)志工、含飴弄孫…?

事實上,107年12月17日聯合報報導,衛福部最新調查結果其中:「老人狀況調查報告」發現,在65歲以上民眾中,13.68%仍繼續工作,以「經濟上需要」占了55%,其次為15.6%「想維持有體力上勞動」,11.2%「怕無聊,打發時間」。

相同的老人其晚年卻有不同選擇,如何提醒自己呢?此時若能運用「退休指數」,會給自己更長遠的想法。因為醫學、(都會)生活等都質變了,連退休也變得不單純了。

退休指數是甚麼?

勞工或雇主步入職場,各在事業單位扮演其業務角色,而「退休指數」(lr)指勞工(或雇主)的退休年齡加上工作年資,可衡量勞工(或雇主)生涯過程之時期,其奉獻於職場之長短、成就、典範等。

原則上,勞工或雇主之「退休指數」愈高(愈長)者,於職場之長短、成就、典範均優於「退休指數」愈低(愈短)者。

國內最佳典範以王永慶或張榮發2位企業家為例:前者之「退休指數」高達168;後者「退休指數」達158;另美國CNC電視台資深女性記者亦有130。請參「成功企業家退休指數及法定退休指數比較表(1)」。

  • 「退休指數」至少有3個功能:
    1. 估算適當退休年齡
    2. 估算退休給付
    3. 創新另類職涯

退休指數有助於延長退休的規劃

衛福部「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65歲以上民眾中,13.68%仍繼續工作,且「經濟上需要」占了55%,隱約暗示退休者擔心其晚年壽命與財務二者具有相關,且預估其申領退休金,恐不足以保障餘命財務所需,故而再投入職場。

依《勞動基準法》、《勞工退金條例》退休要件儘管多元方式﹔但其「退休指數」已從70提高至75。請參「自請退休要件彙總表(2)、勞工請領月退休金、一次退休金條件表(3)」。

惟上述法規所定僅是最低標準,勞工(或雇主)衡量自己的財務、健康、工作或興趣需求,將「退休指數」適當延長,由最低70至75延長;75至80延長。

若早年即進入職場,60歲時可能累積35-40年之工作年資,屆時自然考量退休,無可厚非。不過,未來60歲退休屬過早,退休前思考因(同一)工作過長,難免產生厭倦或另想別種工作興趣,則可規劃「另類職涯」;但宜提前預排新工作實習。

若較晚走進職場者,60歲時可能才累積25-30年之工作年資,此時不急考量退休,建議延長退休年齡,累積較長工作年資及退休給付。

小結

總之,衡量自身健康正常情況後,勞工(或雇主)可能藉著「退休指數」,將年齡與工作年資預估綜合考量,擇最適退休組合。

(原文標題:甚麼是退休指數?會有助於退休規劃?)


在職場上的【薪酬福利】更多思考,這些觀點供您參考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