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不如人、職涯就一定輸嗎?錯了!出社會是「成果」決勝負,而非出身

不管哪個年代,都很難甩開「學歷包袱」,總會有人對高學歷有著類似「品牌迷思」的憧憬;但其實從各行各業的案例中可以發現,真正在工作崗位上被人稱許的人,多半還是工作能力與成果優良的員工。

公司注重學歷,公司同事的學歷都比我好,雖然如此,還是希望能夠做得有聲有色,挑戰不同工作。

學歷並非最重要

學歷好當然是強項,但是學歷的優勢能夠維持多久是個問號,反倒是「出社會以後如何努力讓自己成長」、「學歷以外的長處」更為重要。

「做出成果」才知道「自己的實力」

杜拉克小學時,在班導師的指導下開始寫工作日誌,也就是記錄計畫與結果,以及哪些做得好、哪些做不好。老師讓同學寫工作日誌,目的是幫助同學們加強各自的長處。

這是發現自身長處的方法,只要有記事本,每個人都能嘗試。是從結果與成果認識自身長處的做法。

之後,他也發現歐洲的兩個社會組織:「耶穌會」與「加爾文派」運用了類似的方法。那就是,在著手重要事情時,會先寫下期待的成果,過了一段時間再跟結果做比對的方法。

註: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一五三四年創立於巴黎的天主教修道團體。
註:加爾文派(Calvinism):十六世紀中期推動基督教改革的教派之一,奉行加爾文(一五○九〜一五六四)所提倡的神學教理。

這是一般稱為反饋法(Feed Back)的方法,事前期待的成果最終若能實現,代表是有實力的。

長處就像「容器」

杜拉克說長處就像容器。但他所說的長處,指的並不是技術、技能,而是強調在專長領域的適應力與包容力。一昧地從「能夠」與「不能夠」的角度過分強調長處,可能助長類似學歷至上的不良競爭意識。每只容器的大小以及適合使用的場合都不一樣,但是都有它的用途與價值在。

每個人的長處都不只一個

在法蘭克福擔任報社記者的年輕杜拉克,在勤奮閱讀大量書籍的過程中了解到,每三到四年更換關注課題,及從事研究新課題的重要性,日後他也終其一生貫徹這種學習型態,透過學習不斷讓自己成長

也就是說,在發現自己的長處後,除了讓長處更強外,要再發展出其他新的長處,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給工作族的管理入門

1小時讀懂!圖解杜拉克入門

節錄自:商周出版《1小時讀懂!圖解杜拉克入門 /森岡謙仁 著 》

創造職場優勢,你還可以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