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21.01.15 | 8164次觀看

沒有頂大文憑又如何?3特質比學歷更受企業青睞|觀點

我永遠記得他說的那句話:「像我這樣的學生只能上台大啊」,後來輾轉聽到,重考後終於進了台大歷史,除了佩服他的毅力和勇氣,也很好奇名校光環是否對他的職涯發展有所助益。

文/王淑華 (小黛) 原文出處/風傳媒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童年

記憶中,小學下課後大夥會圍在柑仔店裡,一邊吃著黑人牙膏糖,一邊看著國中生大哥哥們打彈珠,有時稍微逗留久一點,大嗓門媽媽們會開始到處叫孩子回家寫功課。沒有任天堂、沒有安親班,電視只有三台選擇而且要等爸爸回家後才能打開;如果不想被父母叨念,吃完飯最好自動躲進房間裡看書,因為已被警告這次月考要前三名。

以前很少學生會跨區就學,所以競爭性不高,只要能待在前段班,再加上小聰明,高中要上前三志願不會太困難。上了高中後要面臨大學聯考的挑戰,這時的競爭就多了,全國每位高中生都想擠進台清交、師大、政大,不喜歡唸書又不願上補習班的我,每天只想躲在房裡聽收音機、看小說。

好不容易卡位到私立大學,父親很不滿意要求我重考,被迫拿著訂金到南陽街尋找「保證上台大」的補習班。突然間看到熟面孔,原來是國中同學小晴,印象中她總是名列前茅,只要考試沒有滿分就會心情鬱卒整天不說話。一問之下才知她上了最高(高度)學府,所以準備重考,我永遠記得她對我說的那句話:「像我這樣的學生只能上台大啊」

感謝當時她打醒夢中人,像我這樣不愛讀書的學生,最好是念私立學校,才能快樂自在生活,於是訂金原封不動退還給父親。後來輾轉聽到,小晴終於進了台大念的是歷史系,除了佩服她的毅力和勇氣,也很好奇她現在從事什麼性質的工作,台大這個招牌是否對她的職涯發展有所助益。

研究所畢業後我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茫然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唯一的方向是外語能力還不錯,所以應該往外商走,只要能夠磨練自己、累積經驗的我都願意嘗試。

從打雜的總經理特助做到行銷經理,從消費性產業轉到熟悉的金融產業;從產品經理一路做到行銷長、通路長、帶領業務團隊,從來沒有人質疑我的學歷不夠漂亮,大家看重我的是多年來累積的實務經驗、領域上的專業、超強整合能力和不自我設限的創新能力。

過去職場上有位長官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不論何時何地看到她總是一身套裝,精緻的妝容整潔大方,許多場合中她經常是焦點,有些後輩會將她當成學習對象。能夠在外商擔任高階主管,英語說、寫流利,應該學歷背景都是優人一等,結果跌破我的大眼鏡,她只有高中學歷。

另一位外籍同事申請調職到台灣工作,根據法規在台灣金融保險業擔任要職,需向主關機關提交個人學經歷,經核准後才能執行業務。還記得當時承辦人員很擔心可能無法獲准,因為這位同事只有高中專科學歷,幸好憑藉著在業界累積足夠的經歷和總經理的推薦背書,主管機關最後准予聘任。

你千萬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以為這是篇酸文否定那些用功會念書、拿到好文憑的學生,在此我是要提出另一個觀點。

企業高層除了看重專業,更欣賞的是你的潛能、爆發力

所謂術業有專攻,科學園區工程師的專業不是一般人能夠趕上,但如果工程師還具備前瞻性、創造性,願意踏出舒適圈成為一名業務大將,就能幫助公司帶進更大的商機。

成為一位專業醫師必須經過7到10年的學術養成,如果醫生除了會開刀動手術,他還會主動研究透過智慧系統、精準醫療等技術,幫助醫院提升整體的醫療品質,他的價值遠遠超過一張醫師執業證書。

有些行業可以透過實務經驗和人脈的累積,讓自己發光發熱。大家耳熟能詳的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師傅只有小學畢業,他的成功來自於面對現實、堅忍、毅力,他不願被貧窮打倒,他所累積的專業為他帶來更多的創新能力;沒有文憑,沒有商業背景,透過專業投資人的協助,成功地開展自己的麵包事業。

如果沒有了文憑,我們還有專業,我們還有實務經驗,我們還有人脈網絡,這些才能夠真正幫助我們在企業裡越爬越高,在個人事業拓展上越做越成功。

追求專業,擁抱技職教育

在台灣,除了12年義務教育,進入高級中學後就分為普通科和職業類科。因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技職就是黑手」的錯誤觀念,加上自2002年台灣高等教育擴張後,許多專科學校轉型為大學,造成九成的學生皆可順利進入大學就讀。瞬間大學學歷貶值,如果想要進大企業工作,好像還要再拿個碩士、博士才能脫穎而出,這樣的「重量不重質」惡性循環,讓許多人畢業後仍然找不到一份滿意工作。

現任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先生致力於推廣技職教育,他說:「讀書不該是唯一出路,卻被教育政策限縮成唯一方向,技職教育完全被摧毀,導致台灣缺乏基礎技術人才」。

的確,職校升格專科、專科變學院、又成科大,許多高學歷年輕人不願意從事基層技術專職,但大家卻忽略了多數的工作屬於基層作業,越往上相對職缺就越少,碩博士不願從事基層人員,寧願宅在家,始終找不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好友的兒子因為從小喜歡玩模型車,國中畢業後決定念汽車修護朝著技術專業發展,當時也引起家庭革命。好友說:「當時我的心情很掙扎,怕將來兒子淪為修車的黑手,沒想到他現在就職於高鐵在第一線守護乘客的安全,我感到很驕傲」。

技職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大多屬於基本技術人力,但卻是企業運作的核心群體,少了這一群技術尖兵,企業無法順利運作。

反觀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從國小階段就開始分流並學習適當的專業領域,造就許多世界知名精工名牌,這都是追求技術上卓越所發展出的國家優勢。

瑞士的技職教育

瑞士政府把「找出孩子的興趣」當作職業選擇的重點項目,他們認為「讓正確的人在正確的位子上,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也是我們職場上所強調的「適才適用」原則。孩子在八年級就開始學習並了解自己的性向發展,進入技職教育不但是普遍的選擇,國家更大力支持;學校會蒐集、列出職業種類,提供各種諮詢,介紹不同職校的上課內容,並且和學生一起計劃可以執行的各個步驟,協助孩子找出適合的職業。

孩子在了解自己的性向、興趣後,可以利用放假期間親身體驗可能從事的工作。專門機構會教導青少年如何推薦自己給實習企業,從16歲後就可以參加實習工作,孩子在國教最後階段,就有機會到各個企業去了解職場的要求與挑戰。

畢業後,他們可以選擇一邊工作,一邊在企業推薦的職校讀書,除了靠一己之力獲取穩定的收入,企業也能以較低成本取得基層人員。這些學生職校畢業與實習完成之後,可以受聘於企業,或者自己成為企業主,更可以繼續深造,就讀高校成為高階技術人員。無論是基層專業人員或高級技術人才,他們遍佈於各個領域成為企業發展的基礎架構。

德國的技職教育

德國技職教育的成功部份來自社會氛圍,專業的老師傅可能只有高職畢業,但社會地位、被尊重的程度卻不亞於大學教授,顯示出德國人重視技術與專業,而非文憑和頭銜。德國的技職教育從教學到產業的接軌有極高的契合度,技職採行雙軌制,一星期只有兩天在校內上課,其餘時間都待在企業實習。

校內實行小班制,讓每位學生都能用到設備,企業採取師徒制,讓老師傅帶著學生完成每一項作業,從中學習「追求完美,不容錯誤」的精神。德國不是因為擁有工業強國的地位,才有這樣的技職教育,而是因為有這樣的技職教育,讓德國成為工業強國。

擁有一技之長,勝過一張文憑

幾年前台北大直開設的 Raw 餐廳必須好幾個月前訂位,你才吃得到米其林大廚江振誠先生的創意料理;勇闖世界各國的他廚藝一流,外語能力也很好,但他並不是平步青雲。

記得他說過:「在法國學廚藝時,有近半年的時間他只能在廚房裡~削馬鈴薯皮」,他花了許多時間蹲馬步,學基本功。他的成功憑藉的是專業熱誠,源源不絕的創意,他讓你的視覺、舌尖味蕾有了不同享受。

(延伸閱讀:江振誠:你是踮著腳尖就能搆得到的夢想

生產腳踏車應該也是大家眼中所謂的黑手行業,從大甲發跡到現在成為世界第一自行車製造廠巨大機械,卻能從傳統中不斷創新做到碳纖輕量、智慧自行車。眼見殺價競爭造成萎縮,創辦人劉金標先生非常有遠見屏除同業競爭壁壘,邀請另一大廠美利達,並聯合11家供應商成立自行車聯盟A-Team,學習豐田生產系統,縮短交貨時間,大幅提升生產效能,也強化自身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巨大捷安特:被共患難夥伴推入水,為求生存才自創品牌

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文憑就是一張紙,證明你已完成基礎和專業教育,它不能當飯吃,也不能保證將來一定會成功、一定比別人強。只有具備一技之長,成為絕對領域的龍頭,你才能更有自信發揮所長。

(原文標題:在台灣,畢業後拿個碩士文憑才能找到好工作?比起學歷,大企業更看重的3個能力)

【關於作者-王淑華(小黛老師)

現任:Yahoo / Money UDN 專欄作家/職涯諮詢師。曾任職於外商銀行、保險公司資深副總(奇異電子、花旗銀行、美國運通、保誠人壽、康健人壽) 。擁有行銷、金融專業證照 : 英國直效行銷協會會員、產壽險業務、保險代理人、理財規劃、信託業務 * 長期擔任企業中階主管內部諮商導師

★小黛老師在104高年級 一對一諮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