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60

2021.06.11 | 32171次觀看

30歲是優秀主管為何一過40卻碰上瓶頸?40歲後,當心「名嘴」性格阻礙職涯

「三十歲需要的領導力」和「四十歲需要的領導力」大不同。年輕時做為「基層的老大」和上層對抗是可以獲得讚賞,下屬也會願意跟隨。但四十歲後要綜觀全局,並進行完整配套「提案」,不能永遠當個只會帶頭抱怨的「名嘴」。

「名嘴」個性不改,只會阻礙四十後的成長

我看過許多人「三十幾歲時明明是個優秀的主管,一過四十歲卻碰上瓶頸」。原因是「三十歲需要的領導能力」和「四十歲需要的領導能力」大不相同。

如果是健康方面,很多人都能察覺自己「四十後體力大不如前」。不過若是領導能力,因為身心上不會有感覺,所以絕大多數人即使陷入撞牆期也難以察覺問題出在哪裡。

關於這件事,我想到了任職某公司的S先生。他是一名能言善道的優秀執行者,也是公司內三十歲員工之中率先當上團隊小組長的人,公司對他寄予厚望。然而他到四十歲後,評價卻一落千丈。

因為經營階層察覺到「苗頭不對」。

S先生年輕時,經常會帶著現場和下屬的不滿,直接與經營階層的人談判,要上頭「想想辦法」。當時公司還十分讚賞他「勇於反應第一線人員的意見」。然而四十歲後,經營階層漸漸覺得「以他的立場,應該要想想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空口抱怨」「這樣根本和勞資協商沒兩樣」。

簡單來說,問題在於「你工作的重心擺在哪裡」。年輕時作為「基層的老大」和上層對抗是可以獲得讚賞,下屬也會願意跟隨。但四十歲後,你也必須為結果負起一定的責任。

唇槍舌劍的人,必須小心自己變成一個光說不練的「名嘴」。

到頭來,四十歲以前都只是「見習領導」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三十歲和四十歲所需的領導能力差異,我會說是「裁量與責任」。三十歲的領導者,上頭大多還有其他負責人。代表行動上雖然受到很多限制,相對「責任」也沒那麼重。所以美其名為領導者,實質上仍是輔助真正負責人的副隊長「見習領導」。

而四十歲以後的領導者,務必具備成熟的「裁量與負責」能力。可以大展拳腳的同時,也必須為一切結果負責。換個方式說,領導者得想盡辦法拿出成果,即使私下先與各方疏通意思也應在所不惜。

三十歲時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向上司或負責人彙報現場碰到的問題。不過四十歲以後要懂得綜觀全局,從更寬廣的觀點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並思考解決方案,進行完整配套「提案」,可不能永遠當個「名嘴」。

回想當初,我也曾怨嘆:「如果是我當上司……」

這裡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件事。前面說四十歲之後身上多了「裁量與責任」,而這一段「肩負著責任卻也有能力實現理想」的時期,遠比想像中來得短暫。

二十、三十歲是一段處處受到限制,工作上無法隨心所欲的時期。許多人因此心有不甘,總想著:「如果是我站在上頭,會怎麼樣改變做法」「我想要挑戰這件事情」。

然而一旦獲得自由,卻又如碰到鬼壓床般「害怕得動彈不得」。 我看過許多前輩對此感到後悔,所以呼籲大家盡早擺脫名嘴的習性,放手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吧。否則轉瞬之間便將邁入不惑,可能空留無盡的後悔。

POINT四十歲這十年轉瞬即逝。捨棄「名嘴」的態度,「放手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節錄自:先覺出版《40歲,精采人生才開始:從1萬人的經驗談看見真正該做的事 / 大塚壽 著 》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