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翻譯」:精通外語和做好譯者工作,其實是兩回事

對於「翻譯」工作,很多人的理解是精通外語的人就能勝任,其實懂外語只是一個基礎門檻,如何因地制宜的調整譯文用詞,並且結合中文與外語的深度淬鍊產出精鍊過的詞句,是專業翻譯必須通過的「準、精、美」試煉。

文/品文   由方格子授權轉載

學習、理解一種新的語言,是件很美好的事。熟練一門外語後,有些人會迫不及待地運用外語,期望自己的語言能力到達一種更高的層次。有些人則會反覆閱讀喜歡的外文作品和譯本,開始思索一段外文如何翻成中文,或中文如何翻成外文。

這種時候,你已經在「翻譯」了。如果覺得這個過程很有趣,不妨多多學習探索,說不定有一天可以作為譯者出道。

翻譯的過程需要淬鍊

但是理解外語,與「做好」翻譯工作真的是兩回事,為什麼?因為翻譯工作並不直覺,並不是單純只是把「desk」翻成桌子。翻譯的流程,基本上分為:1.理解原文,2.轉換語言,3.產出譯文。只懂外語並不夠,每個流程都必須熟能生巧。

在《當代翻譯理論》中,提到翻譯的巧熟。如原文「dumb anger」翻譯成「啞然的憤怒」,是基本達意;翻譯成「幽憤」,是經過準、精、美的錘鍊。

一般精通外語能力者,或許可輕易想到「啞然的憤怒」,然唯有經過訓練者,才會達到「幽憤」的境界。翻譯工作面對的不是一句話,而是一篇文章,一疊文件,或一本書。無論交出的稿件是500字或5萬字,整個案子中必須維持一定的品質,不可馬虎。

注意轉換過程,加強譯入語的寫作和表達

以我為例,目前工作大多是日文譯成中文的案件,那麼當然得加強中文的寫作能力。好比文獻類需要用詞精準,說明書需要淺顯易懂,遊戲文本需要活潑生動。必須小心斟酌每種案件的用字,思考用詞該怎麼擺放才最道位。

另外,日文中的「漢字」有時方便好讀,卻也充滿陷阱。一般在漫畫翻譯中,把角色的招式名稱原封不動地放在中文內,感覺可以增加「潮度」。畢竟有時經過本地化的洗禮後,似乎就沒那麼酷了,有些工作也得考量到這方面的讀者閱讀感受。

不過若面對商務文件還用同一招,「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譬如說,日文中「經理」一詞,可不是指中文的經理職位,而是一種會計、出納工作。此人可能只是個剛出社會的小會計,請不要隨便幫人升官。做日文翻譯時,切記不可以被這些「漢字」牽著鼻子走。

在追求優美的譯文之前,先確認客戶想要什麼

我的確很喜歡閱讀各大翻譯理論書,以建立自己對翻譯的思維和策略;也留戀在翻譯所被師長指點、學習淬鍊譯文的過程。不過出社會後,有時卻無法應用,因為客戶不見得喜愛,不喜歡這種「淬鍊譯文」,那怎麼辦?

也沒怎麼辦,身為提供服務的人,務必要弄清楚,客戶到底想要什麼。舉例而言,若對方想要看村上春樹風格的書,最好別拿川端康成的名作給他看。對方想要平易近人的文章,就不需要在文內賣弄文字。這種時候,最好先把對理論、對譯文的美感等「工匠的堅持」放在一旁,優先滿足客戶需求。

另外,與翻譯社合作時,有些公司的確會指示不要太淬鍊文章,盡量字字句句翻出來即可,既然這是該公司的翻譯策略,也得乖乖遵守。

在譯界中遇過各種大小要求後,我深深覺得譯者是一種服務業。想必一定有譯者有所謂的翻譯原則,不做這種「不美麗的工作」。但我覺得自己既然是在提供「翻譯服務」的工作,與客戶溝通,滿足對方需求,才是首要事項。

在追求「對譯文的堅持」之餘,若能把自己訓練成面對任何類型的文件皆能屈能伸,且能和每一位客戶妥善溝通,或許能在譯界活得更自在逍遙。

(原文標題: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工作嗎?淺談語言轉換過程與工作態度

【關於方格子】以多元模式創造價值,期望讓每位專注的創作者自在分享、交流。在104發表的文章,都是由方格子創作者各別創作,透過「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
方格子網站  方格子臉書粉絲頁

2024【新鮮人線上徵才博覽會】,搶鮮登場!

新鮮人2024線上徵才博覽會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