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科技管理很便利,員工隱私保護要注意|職場管理

科技發展迅速,企業導入科技提升效率、增加便利性,甚至用於企業管理上。然雇主於職場中運用科技設備進行員工管理,應當注意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確認目的與手段之合理性,更須重視員工個資隱私權保護。

文/《104職場力》小編 整理

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遠距工作的興起,職場中運用科技設備進行員工管理的情形更為普遍,管理的工具也呈現多元化。

在「通訊隱私」、「人員動態」、「生物特徵個人隱私」及「大數據資料分析」的科技運用上,從過去的電子郵件監控、監視器,到近年電腦側錄軟體、GPS(全球定位系統)、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生物特徵識別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以作為管理員工之方式。

勞動部新聞稿提醒,雖然運用科技設備帶來職場管理的便利,但過程中涉及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更須特別重視隱私保護。

勞工資訊隱私要注意
圖片來源:勞動部 Facebook 粉絲專頁

職場個人隱私保護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以下稱勞安所)於110年進行「數位時代下勞工資訊隱私權保護之研究」,研究發現歐盟為因應數位科技發展,並提升個人隱私保護,訂定「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規範企業除應承擔資訊蒐集前告知、保護與管理的責任外,並應保障勞工處理其個人資料的權利與自由。

國內實際案例中,雇主為防止公司機密資料外洩,私下安裝側錄軟體,而側錄無法篩選其內容,結果可能包括公務與個人隱私;員工發現後提起告訴,經法院判決,該側錄行為已侵害勞工隱私權,同時構成「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之違法監察通訊罪、「刑法」妨害秘密罪,雇主遭判3個月徒刑。

科技職場管理的雇主須知

勞安所建議,事業單位在運用科技設備進行職場管理前,雇主應先確認:

  1. 是否具有特定目的;
  2. 是否符合相關法規之要件;
  3. 先與勞工進行溝通;
  4. 妥善保存管理資料;
  5. 不做目的外之利用。

應尊重勞工之立場,告知蒐集目的、資料類別、資料利用範圍…等是否對勞工權利侵害最小,以兼顧經營管理需求及勞工隱私之保護。

勞工個人資料的五個權利

而勞工應充分瞭解公司需求與個人隱私重要性,依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第3條規定,當事人就其個人資料擁有5項權利,包括:

  1. 查詢或請求閱覽;
  2. 請求製給複製本;
  3. 請求補充或更正;
  4. 請求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
  5. 請求刪除。

若事業單位有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情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直轄市、縣(市)政府可處以罰鍰;個人隱私遭受侵害,被害人得視情況提出民事求償及刑事告訴。


最後勞安所特別強調,事業單位在運用科技設備進行職場勞工管理時,除應先確認目的與手段之合理性外,更要注意勞工隱私保護,妥善管理勞工個人資料,並於事前與勞工充分溝通,保障勞工權益。

若事業單位對於研究報告有興趣者,可至勞安所官網/研究成果/各年度研究報告/111年度/勞動關係研究組/數位時代下勞工資訊隱私權保護之研究進行下載。


更多有關職場管理的相關資訊,都在《104職場力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