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紀、不同階段的職涯有不一樣的發展重點,職涯發展有無限可能,掌握方向才能成為自己職場上的領航者。我是Joan 吳碧瑜,服務「人」是我的興趣也是志業,35年的工作職涯,我在台灣的資訊科技產業人資單位服務,一路隨著產業成長。
退休後,我邁入「後三分之一人生」新階段,在104高年級成為職涯諮詢顧問,提供多年人資工作心得與生活經驗,給在不同階段,對職涯、生涯、人生迷惑中,思考未來下一步的工作者。
最近有位新鮮人學員向我求救,他提到自己的工作與辦活動有關。在試用期階段,前輩就已經給他超過工時的工作量,也多次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責罵他。他表示自己超時工作的情形是唯一在部門內無法申請加班的人,想問在試用期間不斷發生這樣的情形,是否在暗示他離職,可以怎麼處理?
不見得每家公司都適合久待,想清楚這段經驗對職涯的意義是什麼。
這位學員剛進到這家公司,也是職場新人,其實求職前了解公司的背景、企業文化及用人哲學很重要。現在大環境變化很大,有些公司想找的人可能是應急短期,但求才時未必會揭露。因此發生這些事,未必是求職者本身的問題。
挑選工作時,可以從新聞及面試過程中觀察及提問,判斷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否人性化?能不能提供員工好的發揮舞台與環境?有沒有完善的評估及激勵制度及清楚的價值觀等等。若面試的是中小企業,較難從公開管道找到資料,可以在面試時觀察主事者的風格。或是從自己出發,找出自己的相對優勢與價值觀,再去選擇適合的產業與職位,從中挑選公司與工作。
有些公司能接受員工較長的學習期;有些公司需要職場即戰力。若是職場新人,專業能力還待加強,進到一個沒有時間讓你學習的企業,可能很快就會陣亡。如果真的遇到這種公司,要調整心態,不見得每家公司都適合久待。但要想清楚,應徵這家公司對自己職涯的意義是什麼?對於短、中、長期職涯目標的優勢累積上,是否有幫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不妨把這段職涯當成學習的過程。
(延伸閱讀:面試如何判斷公司好壞?提一個相左觀點,看看面試官怎麼說)
這位學員提到自己工作超時,卻無法申請加班。建議還是要找自己的直屬主管溝通,釐清主管的想法與對自己的期待,勇於發掘自己在這個位置上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若沒有找主管溝通,無法獲得答案。
每個主管的個性不一樣,主管的這些行為不見得是想暗示學員離職。有些主管比較嚴格,愛之深責之切。再者一般公司其實不會輕易解僱員工,除非員工沒有達到公司的預期效益。
因為用人成本很貴,從面試、訓練,到用人,這中間付出的都是公司成本。若用人兩三個月後,讓員工走路,這些成本也都是公司付出。所以我建議學員還是要勇敢去敲主管的門,尋求主管的意見。
這位學員是職場新人,剛從學校畢業沒多久,可能一時無法適應職場,因此也要試著調整心態。我會鼓勵還沒畢業的學生,在寒暑假到外面打工,體驗職場的真實情況。出社會的時候,最好選擇學能一致的職缺,從有把握的工作做起。
除非在學時就對自己所學沒興趣,就另當別論。如果像這位學員任職的較屬服務業,需要培養服務業的特質,像是多微笑、能夠彎腰服務他人,以及嘴巴要甜等等。當主管指配你工作時,要動腦筋先思考一下能怎麼做才能達到公司的使命,讓這件事做得更好,不要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另外,也想告訴職場工作者,不論是新鮮人或資深員工都要時時加強能力,透過不斷學習提升自我能力。在這個時代職涯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公司。再來要樂在工作,讓自己喜歡,至少不討厭這份工作。喜歡才會讓你有興趣學習,擴大核心與跨領域的職能。
最後在生活上對人、事、物要培養感動力,有感動力才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才會有包容力。職涯要往上晉升或帶人時,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具備包容力,更能領導人。
曾經我輔導過一位近30歲的學員,大約4年的工作經驗中,就換了3份工作,都是不同的產業,換來換去,總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再度準備轉職時,對未來很徬徨。面談中我協助他找到自己的優勢,增強他的信心。
他的人格特質溫暖且友善,但過去待的公司多屬於傳統產業,企業文化較為僵硬,因此他很難適應。跟他討論過後,發現他喜歡跟人第一線接觸的工作,但他應該找尋跟自己人格特質相符合的公司,因此我建議他可以往品牌商或消費性產品發展。
第一次輔導結束一個月後,他有幾次面試的機會,他告訴我他選擇先進到一個短期的服務業工作,並想趁著這段時間補足語言能力,預備能量,未來能轉往品牌商工作。這次他來找我面談,臉上多了自信的笑容,我知道他已經不再徬徨,準備好未來的職涯規劃。
有時候不是你不好,而是你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及職缺。只要釐清自己的特質與優勢,擺在對的公司及對的位置就能發光發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