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30歲時,或許還在你的一、二份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讀這本書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職涯發展策略,能不能運用書裡的建議做一些調整?書中提到了許多作者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寫得非常的深入,非常有參考的價值。
《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這本書是我今年讀到有關職涯建議裡最好的一本,是一位身為成功商務人士的父親,寫給大學即將畢業的女兒的「職涯教戰守策」。
作者森岡毅大學畢業就進入消費品巨人P&G寶鹼擔任產品經理,非常成功的在日本市場將沙宣這個品牌奠定相當好的市場基礎,因而被調派到北美P&G總部負責髪品的旗艦品牌潘婷,他也是從日本P&G被調派到美國總部的第一人,可說職場戰績非常輝煌。
2010年森岡毅離開了P&G,去到了大阪環球影城任職,在他接到這個工作邀約時,日本環球影城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每年的入園人次約七百萬人,因此周遭的人都相當不看好。但森岡毅認為自己有能力將環球影城轉虧為盈,接受了這個挑戰,到任後也善用其所擅長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明確行銷策略,成功的讓環球影城的入園人次提高到一千五百萬,成功逆轉。後來,森岡毅認為自己的能力應該不只侷限在服務一兩個企業,於是就成立自己的行銷策略顧問公司,幫助其他公司規劃行銷、策略,更加廣泛運用他的專長。
為什麼父親給女兒的叮嚀會被出版呢?因為森岡毅留意到即將大學畢業的女兒對於職涯似乎苦無頭緒,因此每天抽出時間寫一點要給女兒的建議,無形中累積了相當多內容。當和他約稿的編輯向他催新書稿時,森岡毅還沒有進度,但提到自己正在寫一些給女兒的建議,想不到編輯讀完之後非常驚艷,所以就有這本書了。
這本書我認為是我讀過的職涯相關書籍裡內容相當棒的一本,書裡談到的內容,我自己把它分為兩個部分:
強力推薦30歲以下的的工作者能夠閱讀這本書,尤其是即將踏入社會的新鮮人,非常值得一讀。我想,在30歲時,或許還在你的ㄧ、二份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讀這本書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職涯發展策略,能不能運用書裡的建議做一些調整?書中提到了許多作者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寫得非常的深入,非常有參考的價值。
作者在書的一開始就告訴女兒:
有件事情,學校未必會這麼教,但我要這樣跟你說,人其實不是生而平等的。
造物者是用隨機的方式去做安排的,像是有些人長得高矮胖瘦聰穎愚笨,這些都是隨機的,因為這些隨機的條件,造就了個體上的差異,尤其是智力,智力的不同可能造成學業或事業上的差距逐漸擴大,那這就不是公平的,我希望你能有個觀念,不要期待人是平等的,你要去察覺這些不平等,掌握你自己的特色,並在你的立足點內發揮,在學校這麼多年的學習,你大概也對自己在行跟不在行的事物有些瞭解。
想要去創造優勢的話,他建議要做兩件事:
如果沒有用上面的方法思考,很有可能你的決定反而會讓自己居於劣勢。
森岡毅以自己為例,他認為自己是思考型的人,數理很強,但非常不擅長與人互動、溝通。從小到大,長久以來不管是老師或是長官給他的評語都是:希望能夠與同學/同事好好相處。他其實也並非不喜歡跟人相處,只是個性使然讓他比較沒有辦法親切的與人合作,所以他就明白自己適合的工作不會是要跟人密切接觸的職業,要找到一個符合自己喜歡思考、喜歡分析、能夠善用自己「理性」這項特質的工作。
森岡毅剛畢業時,也對於要到什麼公司任職取決不下,於是向他的老師尋求幫助。
「老師,我同時被P&G跟一間大銀行錄取了,你覺得我該如何選擇呢?」
「那你有特別想做什麼嗎?」
「我不知道,老師,我實在不確定。」
「那你就用抽籤的方式吧!反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話,不就是哪個機會都可以嗎?」
老師這番話點醒了森岡毅,或許他的確該好好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當思考了自己的特質後,再來應該思考自己的偏好是什麼?發展的「軸心」是什麼?你的「軸心」會由以下幾件事情決定:
所以他找出了兩個要點,成為他以後職涯發展的軸心。
這樣判斷下來,P&G就是比較符合他期待的公司,所以選擇了P&G。他告訴女兒,她也可以同樣地用這種方式,去決定自己未來職涯發展的軸心,選擇較符合自己期待的環境。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會感到焦慮,但焦慮又分成良性跟惡性,其中惡性的焦慮是因為沒有想清楚自己的需求而感到迷惘、徬徨所造成的,這種焦慮對你是沒有幫助的,良性的焦慮則是在踏出舒適圈時,對於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惶恐、害怕造成的。但是別擔心,這些都是很自然的生物反應,在大自然的演變當中,生物對於改變都是很排斥的,因為改變而感到焦慮,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另外,他特別提醒自己的女兒:
找工作時,很多人喜歡去大公司,因為大公司看起來比較有發展性、系統性、具有升遷制度。但大公司就像手扶梯,你踏上去後,前面會有你的前輩、長官,後面會有你的後輩,你沒辦法前進,也很難後退,你只能順著手扶梯緩緩的往上升,但這真的是好的生涯嗎?我覺得未必,反而應該要像玩遊戲一樣,能夠擲骰子,從骰子的結果找到不同的機會,這樣或許會好一些。
知道了自己的優勢後,就可以開始制定職涯策略。可以先設一個目標,暫定任何目標都可以,舉例來說:三年內要升職成主管。因為有個明確的目標,才可以在對的軌道上往前進,而不是一直在徬徨搖擺,而目標當然可以因應你的成長或形勢所改變。定好目標後,接著,森岡毅按照對任何職業都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將優勢分成三個類型:
人的特質一定會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裡面展現,森岡建議可以準備一張紙跟便利貼,把自己平常喜歡做的事情不論大小以「動詞」形式寫在便利貼上,再將這些「動詞」分類,哪些是屬於思考型、社交型、帶動改變的?越多符合某類型的,就表示某類型的傾向越明顯,這會是發現自己特質、幫自己擬定策略的一個好的開始。
森岡毅告訴女兒,要嘗試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品牌去行銷,這就類似最近很流行的「個人品牌」觀念。在宣傳「做什麼」之前,要先將自己的品牌定位,森岡毅用了「品牌金字塔」的架構,包含了如何品牌定位、擬定目標市場等等,如下圖:
森岡毅也用他自己年輕時幫自己設定的「品牌金字塔」為例,設法把自己的特質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呈現:
為了讓女兒更加了解,森岡毅還用了他幫另一位年輕人找到理想工作的案例,當事人是一個踏實認真的人,但乍看之下沒有特別讓人覺得有亮點的地方:(下圖)
森岡毅發現這個年輕人非常熱衷於「填字遊戲」,認為這是他的特色,也是可以作為品牌溝通的獨特亮點,於是把他的「品牌金字塔」」調整如下:
感覺是不是更加有識別度與吸引力呢?這位年輕人也根據這個版本在求職時作為溝通的依據,果然找到理想的工作。
森岡毅提醒女兒,第一份工作只是一個開始而已,之後應該積極的去換工作。甚至要「主動換工作」而不是「被動換工作」。所謂「被動的換工作」就是為逃離原本的工作不愉快的的部分,常常是因為不良的人際關係,通常一個人離開的不是一間公司,而是他的老闆。而「主動換工作」則是想辦法在換工作的過程裡更加強化、發揮自己的優勢,甚至可以發展逆向優勢,如果遇到沒有人會的工作,大家都沒有把握,可以衡量自己能不能挑戰看看,或許可以培養自己的另一項優勢。
但他也強調,千萬不要因為一直換工作,而養成了半調子的習慣,什麼都會一些,但都不專精,也切記不要因此偏離了軸心。
書中我認為談到另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議題是,在未來的職涯,一定會遇到痛苦、難受、困難的是,你要如何克服?在讀這個部分時,許多故事我都能感同身受作者所遭遇的挫折,好幾次看到眼眶泛淚。
自卑感就是無法接受現實的自己與期待的自己或身旁的人之間有巨大的落差,森岡用自己的故事舉例:他進了P&G這種大公司後,發現自己雖然善用了優勢,可以理性分析、數學能力佳等特質在做報告時非常受用,但感性的部分是他的劣勢,例如消費品如何包裝?用什麼顏色比較適當?消費者喜歡什麼味道?這類的問題對他來說是不熟悉的領域,作者認為自己這方面跟其他人有些落差,加上老闆是非常勤勞的7-11型人,即便是假日都會打電話跟他討論公事,使他非常的緊張。久而久之,他在家中只要聽到電話響起,就會感到很有壓力,甚至慢慢演變成在辦公室聽到電話鈴響竟然不敢接聽的心理障礙,他擔心再這樣下去精神會無法承受壓力而崩潰。
有天,他鼓起勇氣跟自己的老闆說:「老闆,不好意思,我覺得我還是需要自己的私人時間,能不能請您以後週末放假時,不要打電話給我。」不料老闆相當明理「原來是這樣呀!那你的風格跟我不一樣,這很正常,每個人做事都有自己的風格,你可以早點跟我說就好了,我就不會在週末打去打擾你了。」,而且也刻意幫助森岡克服工作上的障礙,才讓森岡有日後可以在P&G大放異彩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裡面,森岡認為自己能夠鼓起勇氣去向老闆提出自己不滿,設法去調整彼此都舒適的模式,是自己克服自卑感的一大進步。你要相信自己是可以成長的,可以改變的,要相信這件事,才能克服自卑感帶給自己的痛苦。
在一次的升職當中,森岡得到了P&G中一個即將引進日本的新品牌的品牌經理的職位,但所有人包括森岡也都清楚,因為美日市場特性的不同,這個產品並不符合日本消費者的需求,最終一定會是以失敗告終的,因此森岡很煩惱到底該不該接下這個任務,他尋求老闆的意見,老闆說:「如果你想升職,那就把這個任務接下來,想辦法趕快推出這項產品,讓它趕快失敗,你才可以趕快脫身。」森岡覺得這種作法很不可思議,也和他理性分析的原則不符,但還是被迫接受了。
這個任務不出所料過程也相當痛苦,包含他的團隊,甚至是森岡毅本人都覺得整件事非常的糟糕,因為必須去做一件註定沒有好的成果,且原因只是因為辦公室政治因素考量的鳥事。專案失敗後,森岡思考自己為什麼會落入這樣的局面?他認為一開始在談這個任務時時,他面臨在想要升職的期望,但還沒有籌碼向老闆談判甚至說不,才讓自己必須承受這樣的後果,因此他告訴女兒:「如果你不想陷入連自己都沒辦法接受的事時,唯一的法寶,就是讓自己在某個領域成為不可或缺的「人財」,意思就是說,要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有本事去不接受自己無法接受的事。」
雖然經歷了上述的挫敗,但之後的工作森岡發揮了自己的實力,成功的為沙宣這個品牌奠定良好的市場基礎,他也因為這項功績2004年被調派到美國總部,負責潘婷這個旗艦品牌,一開始,森岡毅以為美國的同事會很歡迎他的到來,但現實是,他們對於公司這樣的人事調派相當的不滿意,覺得怎麼會讓日本人來負責這麽重要的工作?因此一直想辦法刁難森岡毅,例如:在他要報告前,把簡報的封面換成情色圖片,或是在他面前故意講話特別的快並夾雜俚語,讓他聽不懂,但森岡都設法忍受下來。
有天,森岡的美國老闆把他找去,訓斥他在客戶面前簡報因為英文不夠流利總是結結巴巴的,根本是在拖累團隊,以後的開會不需要他到場了,要他自己好好想一想,要不要乾脆回日本算了,這已經是近乎歧視與霸凌的作法了,森剛也開始懷疑,自己真的能夠繼續下去嗎?
第二天,他完全鼓不起動力去上班,幾乎只想賴在床上,但他覺得如果不去上班,就代表輸了,甚至連日本P&G都會被美國同事否定,他不能接受事情變得如此,因此他還是去公司,找了他的老闆,並向他吼道:「以後的每個會議,我會參加,因為我是這個品牌的經理!」
光是出席會議是不夠的,他必須發揮自己的角色與作用,因此森岡找了一位第二代巴西裔移民,因還對他算友善的同事,請同事用標準的英文將報告的內容在控制在十四分鐘內完成的篇幅錄音給他聽。回家後,森岡反覆的聽著錄音死背,練習發音、抑揚頓挫。而因為他在這個崗位上的堅持,最後也有很好的結果,同事看到他的努力後,反而開始尊敬他,對他開始友善,甚至最後在他要回日本前,還希望他可以留下來,繼續一起工作。
森岡告訴女兒,認為自己永遠都只會遇到好人,是不切實際的想像,遇到別人批評、霸凌你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能力說服他們,因為實力才可以換取友誼跟尊重。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想到了前陣子與朋友跟他大學剛畢業的女兒一起吃飯時的一個對話,我們三人一起到餐廳後,朋友就將菜單交給女兒,請她幫大家點菜,女兒這時候就疑惑地說:「點菜不就是,看爸爸跟叔叔要吃什麼,大家點自己喜歡的,就湊成一桌菜了?」朋友就說:「不是這樣子的,將來在工作或是社交的場合,妳可能是最年輕的,就要負責幫大家張羅點菜這種事,到時候,你就要看在場有多少人?這頓飯的預算是多少?有沒有誰不吃什麼?這些都弄清楚後,從菜單裡面選出最適合、均衡的菜色,最後再詢問大家有沒有意見,這樣才是得體的點菜方式。」我在旁邊看著我的朋友諄諄善誘的提點女兒,覺得很有趣,父母就是遇到什麼機會都想教育自己的孩子,希望教他們一些道理,希望能讓孩子的將來能更順利發展,這就是「父母心」啊。
(原文標題:《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成功商務人士給30歲以下年輕工作者最深入的職場建議)
【關於方格子】以多元模式創造價值,期望讓每位專注的創作者自在分享、交流。在104發表的文章,都是由方格子創作者各別創作,透過「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
方格子網站 方格子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