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納悶:「為什麼別人都不聽我說話?」懷疑是聽眾不夠專心和投入,卻忽略了問題點可能來自說話的人。培養自己擁有「聽眾思維」便是讓自己真正去清晰看見自己的問題,日後不論作為傾聽者或發言者,更客觀更寬廣的視角看待每件事情。
文/林依柔(小大人表達學院 創辦人)
在人際溝通的教育養成中,最常聽見的是「說話前要先聽清楚、要站在他人立場去思考」,但沒有任何人教過我們該如何培養「聽眾思維」,以至於大多數的人不知道該如何好好傾聽、正確傾聽,以及要怎麼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感受對方的感受。
所謂的「聽眾思維」就是當我們不是說話者時,我們該如何好好當一名「聽眾」,並且讓說話者能真正感受到我們「在聽」的誠意。想要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學習先當一名好的傾聽者、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才能提升溝通效率。
我們拿上一篇提到的「在上台演講時會有的狀況」來繼續分析,會發現還有一個對象我們尚未提到,也就是「聽眾」。
若假設講者尚未學習過表達技巧,大部分講者因為專注力只在自己身上,他們並沒有想要和底下的聽眾交流、也沒有想要讓聽眾聽得太清楚(有些人是因為很害怕說錯、不想成為大家的焦點;有些人是因為沒自信而導致聲音太小聲等),這樣的狀態也使聽眾不會好好去傾聽及欣賞台上講者的表現。那麼身為一名聽眾,是否也只會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以至於沒有認真去欣賞台上講者的表現、記錄可以學習的地方、改善自己可能也會遇到的問題,以及最重要的,就是給台上的講者支持與鼓勵呢?
當我隨機抽點幾位同學,詢問剛剛台上分享者的表現時,很高機率他們都會一臉茫然地看著我,有時還會擠出尷尬的微笑,並小聲說「不錯」。若再追問下去,詢問哪邊不錯?他們則會安靜面對這一回合。
沒有養成良好的聽眾思維,不知道該如何當一名好的聽眾,輪到自己上台時,就會更不知道該怎麼站在聽眾的立場,去感受對方的感受,也不清楚要怎麼樣才能吸引聽眾的目光、如何從第三者的角度去調整自己在台上的表現。整體來說,就形成了一個不健康的循環。
有趣的是,往往我們認為對方可能在乎的、跟對方真正會去關注的,卻不太一樣。讓我來舉個例子。
每當我去校園為老師們上研習課程時,詢問老師們「在上課時,學生怎麼樣的行為會讓你覺得他們有認真在上課?」
老師們異口同聲回答:「眼睛有沒有在看著我。」
很神奇吧!你以為認真上課的狀態,應該是有沒有認真在「聽」,不過老師卻認為,學生有沒有認真在聽課的關鍵,是有沒有「看」著他。
「那為什麼不是他們在認真抄筆記呢?」我好奇詢問。
「因為學生很有可能低頭在畫畫呀!」
「對呀!常有學生會把孔子畫成關公耶……」
老師們非常有共鳴地開始分享著曾經遇過的有趣經驗。
老師都一致認為,有認真在「聽」課的關鍵,就是有沒有認真在「看」著他上課。不過,當然這僅是判斷「是否認真」的其中一個標準,總不能整堂課只「看」著老師吧!因此,擁有良好的「聽眾反應」就非常重要了。
什麼樣的行為反應,你會認為對方有「認真」在聽你說話呢?
- 眼睛要看著你。
- 身體面對著你,而不是只有頭轉向你。
- 對於認同的地方,有適當的點頭或微笑。
- 若有不清楚或不認同的地方,會有適當的表情反應,例如皺眉頭或搖頭等。
- 當覺得很重要的地方,會搭配抄下筆記的動作。
- 當聽得很投入時,會舉手發問、一起探討某個議題。
- 當你提問題,會開口回答,熱絡參與其中的環節。
- 當你講完時,會給你掌聲鼓勵。
以上這些行為反應,都是我在觀察當一位「好」聽眾,該具備的正向素養;反之,若沒有以上行為反應,難免會讓台上的人有些失落,也可能會投射在自身,覺得是不是自己講得不夠好,所以台下才鴉雀無聲、如此尷尬。但大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太習慣「冷靜」面對傾聽這件事情,不習慣適當給予台上講者支持與鼓勵,當我們自己沒有這樣的行為展現時,輪到我們上場後,同樣也不會有聽眾這樣與我們互動。
上述行為反應只是我在教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之一,若真的要延伸下去探討,可以分享的實在太多。讓我們把焦點拉回來,原來要培養自己擁有「聽眾思維」的核心練習,便是讓自己真正去清晰看見自己的問題。
我開始培養自己「聽眾思維」的轉捩點,是我早期開始在講課時,某一次下課,一位學員走到我面前來跟我說:「老師,我覺得你的課很精采!但是我覺得你的表情有點嚴肅,尤其是在傾聽學員提問時,我總覺得你的臉看起來感覺很兇,會讓我不敢問問題。」
當下我既感謝又驚訝。感謝這位學員願意和我分享他的真心話與觀察,驚訝的是,我真的有那麼嚴肅到不敢讓學員問問題嗎?
剛好那一場的課程,主辦單位有請攝影師來做影像紀錄,我當天很認真地把有我出現的畫面都放大來看,我才發現,我真的有這樣的表情與狀態!
尤其是當我「很認真在傾聽時」,我的表情確實給人一種「很嚴肅的感覺」,因為我當下會很認真地看著對方、忘記了笑容、肢體動作也會雙手抱胸,呈現思考的樣貌,而這樣的肢體狀態,應該就是學員告知我看起來很兇的樣子。
後來有好一段時間,我認真提醒自己要做好「表情管理」,站在鏡子面前模擬了一番我可能會在學員面前出現的表情,我還將每個表情都拍下照片,甚至還特別帶了一位助教跟著我做課程的影像紀錄,就是想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站在台上的樣子,到底給人什麼樣的感覺。
這件事的發生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很棒的禮物,要不是因為這位學員願意跟我分享他的感受,我可能都不會知道自己原來有這樣嚴肅的狀況,也很有可能因為這樣的「嚴肅」,造成更多學員不敢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
其實,若能好好鍛鍊「聽眾思維」的能力,也會直接提升我們的「同理心」,我們會更清楚知道,為何對方會有這樣的行為反應,就像是有可能他們的「嚴肅表情」不是真的很兇,而是他們在「認真傾聽」;有可能他們的「沒有反應」不是真的沒有想法,而是他們還沒有想到更好的用詞。當我們開始有意識鍛鍊這樣的思維力,就能讓自己保持更客觀的視角,來看待所發生的每件事情。
- 當你演講完後,有沒有收過什麼印象深刻的反饋呢?
- 當你站在台上時,有認真觀察過聽眾的反應嗎?你覺得什麼樣的「聽眾行為」會讓你覺得對方很認真在傾聽你的表達內容呢?反之,什麼樣的行為,會讓你覺得他們很不認真呢?
- 有沒有曾經因為不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而誤會過他人呢?
- 你期待自己在台上演講時,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感覺呢?
節錄自:遠流出版社《 表達力決定你是誰:提升表達力,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林依柔 著 》
推薦閱讀:
- 簡報插科打諢樣樣來,為何台下照睡不誤?別讓工具變成絆腳石,聽眾才是主角
- 我簡報講不好,怎麼想都是聽眾的錯?千萬講師:重點不是誰錯,而是如何改善
- 如何讓聽眾專心聚焦?上台報告、演講絕對別踩這11大地雷!|職場工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