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所有文章

2024.04.14
1104 次觀看
退化性關節炎常導致腰痠、下背痛,醫授「9招」在家緩解症狀

年紀大開始下背痛、常腰痠⋯當心腰薦椎退化性關節炎!神經外科醫師提醒,腰薦椎是骨關節的一部分,其獨特性在於彎曲活動外,也承載著全身的重量。當腰薦椎骨隨年齡漸長而退化,在反覆性運動下,腰薦椎體會產生結構性變化,產生活動功能問題以及疼痛症狀。

2024.04.14 | 1104 次觀看
2024.04.13
1113 次觀看
罹患「乳癌」不一定要全切?醫:乳房保留手術已成主流,縮小不到1個罩杯

40歲的輕熟女小花,日前自行觸摸乳房發現有腫塊而到醫院求診,經門診醫師超音波引導切片檢查下,證實罹患多發性乳癌併有腋下淋巴結轉移,診斷為乳癌第3期。經醫師建議,先接受化療縮小腫塊,再採用整形式乳癌手術切除病灶,保留乳房完整性,術後乳房縮小比例不到一個罩杯,後續透過放射及藥物治療控制,避免復發。

2024.04.13 | 1113 次觀看
2024.04.13
1138 次觀看
乳頭有分泌物是「乳癌」前兆嗎?不一定,但若合併乳房腫塊則要當心!

有乳頭分泌物,是否就表示「乳癌」前兆?醫師指出「不一定」,要觀察乳頭分泌物是否有不經擠壓就持續流出的情形,即使分泌物清澈,也不表示完全正常,若出現合併乳房腫塊等初期症狀,就要懷疑是乳癌前兆。本文整理包括判斷原則、分泌物的成因和顏色,建議可作檢查,協助您判斷是否異常。

2024.04.13 | 1138 次觀看
2024.04.12
1141 次觀看
5歲以下幼童易發的「川崎氏症」是什麼?高燒併「6大症狀」、超過5天儘速送醫!

「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是血管發炎性疾病,尤其容易影響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造成冠狀血管擴張、心肌缺血、心律不整、休克甚至猝死。雖然現代醫學仍未能確定發病原因,但依目前研究推測,可能是與感染和自體免疫功能有關,因此孩童如果多日高燒不退,川崎氏症可能是其中一種病因。

2024.04.12 | 1141 次觀看
2024.04.12
1465 次觀看
飯後刷牙要等30分鐘?牙醫:其實沒有限制,可用「2物品」初步清潔

飯後刷牙是標準做法,但常有民眾疑惑飯後多久能刷牙?專業牙醫師解答:「其實盡快刷牙就可以。若當下不方便刷牙,可先漱含氟漱口水或嚼無糖口香糖來初步清潔,再用牙線及牙刷徹底清潔。」

2024.04.12 | 1465 次觀看
2024.04.12
1160 次觀看
碰上「醫療糾紛」只能訴訟嗎?「醫療爭議調解」程序可提供多元解決方案

醫療糾紛原因包括假性醫病糾紛,如溝通不良、醫師態度欠佳等,當醫療的過程或結果不如預期,醫病之間難免出現紛爭,甚至衍生成訴訟,造成兩敗俱傷。《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於2024年起正式實施,並建立全新的「醫療爭議調解」程序,一般民眾可以善用調解來爭取權益、解決紛爭。

2024.04.12 | 1160 次觀看
2024.03.22
1754 次觀看
2024最新健檢趨勢!醫列「十大健康異常檢項」,看見紅字勿驚慌、3原則解讀報告

你今年安排健康檢查了嗎?定期身體檢查可以幫助檢測和診斷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早期徵兆,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健檢項目,到底該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對此,醫師分析「2023年10大健康異常檢項」,作為今年的健康檢查趨勢參考;若民眾看到健康檢查紅字不要慌張,定期檢查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正解。

2024.03.22 | 1754 次觀看
2024.03.18
2508 次觀看
高燒不退的「腺病毒」如何治療?常見症狀有哪些?俗稱的「燒久姬」有特效藥可治嗎?

秋冬是呼吸道疾病好發的季節,除了近年的「COVID-19」等肺炎之外,「腺病毒」也是許多家長聞之色變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常見症狀包括高燒、咳嗽,甚至眼睛發炎和咳嗽,也因患者常持續發燒7-14天而有「燒久姬」的別稱。遇到「腺病毒」該如何療養?需要隔離嗎?包括預防方法與和流感的差異,本文為您完整匯整。

2024.03.18 | 2508 次觀看
2024.03.07
1539 次觀看
健身房重訓竟拉斷二頭肌?骨科醫示警「中年男」最易受傷,手臂過度使用是危險因子

,常見二頭肌肌腱斷裂的危險因子,最常見手臂過度使用,與年紀、抽菸、肥胖、服用類固醇等原因也有關聯,其他像是平常有在使用喹諾酮類(quinolone)類的抗生素藥物、糖尿病、腎臟病或紅斑性狼瘡患者,也可能會發生二頭肌肌腱斷裂情形。

2024.03.07 | 1539 次觀看
2024.03.06
1963 次觀看
每天排便不代表沒有便秘!善用「7種便型」判斷腸胃是否有異,香蕉形狀的最理想

只要有每天排便就代表就沒有便秘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此外除了觀察排便頻率外,其實解便型態也很重要,目前醫界常用「布里托斯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來判斷,其中糞便型態若出現第1型與第2型,即是有便秘的可能。

2024.03.06 | 1963 次觀看
2024.03.06
1165 次觀看
頭撞到沒流血不代表沒事!「腦創傷」問題不可輕忽,最重恐致失智

腦創傷是指腦部受到外力的打擊,導致腦部組織受損的情況。台北醫學大學神經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蔣永孝指出,腦創傷的發生機率超過中風與癌症,腦創傷可以分輕度、中度與重度,其中「輕度腦創傷」占了8成以上,常見的症狀包括意識不清、視力障礙,有時會伴有持續性頭痛、頭暈、記憶力變差、情緒不穩等症狀。

2024.03.06 | 1165 次觀看
2024.03.04
1424 次觀看
長期「腸躁症」反覆拉肚子?試試「低腹敏食物」和調整生活習慣可改善

醫師建議,有長期腹瀉、腹脹、便秘,甚至患有「腸躁症」等問題的患者,應盡快尋求協助,給予藥物治療,並配合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都有助改善與治療大腸激躁症。

2024.03.04 | 1424 次觀看
2024.03.01
1381 次觀看
吃火鍋少喝湯!男「每週吃3次火鍋」竟腎結石,醫矚:如「血尿」千萬別拖

台灣人最喜歡吃火鍋,一年商機高達300億元。火鍋中熬煮的蔬菜、葉菜類會溶解草酸到湯中,增加湯中草酸濃度;火鍋湯中的肉、大骨湯、海鮮等會增加湯中普林的濃度。因此大量、頻繁飲用火鍋的湯,無疑是增加體內結石的成分,因而增加結石的可能,建議吃火鍋時,多吃料,少喝湯。

2024.03.01 | 1381 次觀看
2024.02.29
1418 次觀看
健保放寬6歲以上「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藥,逾2千人可年省40萬元藥費!

在台灣盛行率1.28~6.7%,平均每9名孩童就有1名有異位性皮膚炎;由於發病年齡大多在5歲以前,因此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中有近半數(48%)都是兒童與青少年。今年2月1日起健保放寬生物製劑,開放6歲以上中重度異膚患者可申請給付,成為兒童病患穩定控制病情的治療契機。

2024.02.29 | 1418 次觀看
2024.02.25
2208 次觀看
經常性腰痛竟跟「核心肌群」有關?醫授「簡單4步驟」訓練,保護腰背脊椎

「醫師,我以前從來沒有閃到腰過,結果光今年就閃了3次,好像有了第1次之後就會一直來!」有病患在診間詢問醫生,疑惑為何閃到腰會一直反覆發作?骨科醫師提醒,若經常閃到腰,要小心這可能不是巧合,而是核心肌群中的「這塊肌肉」沒有完全復原,並建議可透過「腹橫肌收縮」運動來訓練腰部核心肌群,保護腰背、脊椎。

2024.02.25 | 2208 次觀看
2024.02.24
1103 次觀看
冬天皮膚癢痛難耐,竟是「帶狀皰疹」發作?當心併發症引發神經痛風險

冬季皮膚問題多,除天氣乾冷注意保濕外,也得提防帶狀皰疹發作,皮膚科醫師呼籲,50歲後帶狀皰疹發生機率大增,發作時的疼痛指數,甚至高於術後疼痛及分娩時疼痛;另外,併發症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也得小心,除藥物治療外,民眾也可透過低能量雷射來減緩疼痛帶來的不適,更建議民眾及早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2024.02.24 | 1103 次觀看
2024.02.23
1437 次觀看
「宿醉」怎麼解最有效?尾牙春酒貪杯,解酒可多吃柑橘類、魚類,適時補充運動飲料!

許多公司在年末年初時都會有「尾牙」、「春酒」等同樂活動,其中喝酒是不可或缺的社交環節,但喝太多隔天總會宿醉,出現頭痛、頭暈、無力的狀況,實在非常難受!本文整理宿醉相關知識,包括宿醉原因、宿醉預防、宿醉解法,只要把握小撇步喝酒就能避免宿醉。

2024.02.23 | 1437 次觀看
2024.02.21
1512 次觀看
睡好覺很重要!研究:睡滿7-9小時可降2成憂鬱症風險,5招助夜晚好眠

研究顯示「好的睡眠」可降低22%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其他還有不抽菸、常社交、運動等,想要預防憂鬱症就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2024.02.21 | 1512 次觀看
2024.02.19
1908 次觀看
上班戒不了咖啡、胃食道逆流治不好?醫揭「免開刀吃藥」治療法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經典廣告台詞深植人心,也顯示了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困擾的腸胃問題之一,明明已經規律服藥,但治療效果卻非常有限,還有哪些治療方式可選擇?肝膽腸胃科醫師表示,若長期使用藥物後效果逐漸降低,或吃藥反而引起副作用,就會考慮以外科侵入方式來改善。

2024.02.19 | 1908 次觀看
2024.02.07
1515 次觀看
年菜怎麼吃才不容易胖?營養師「6大口訣」:飯跟菜要一樣多、每餐水果拳頭大!

歲末年終之際,農曆春節即將到來,無論圍爐火鍋還是滿桌年菜佳餚,經常讓人大快朵頤之後,又擔心體重失控的糾結心情,營養師提供年菜餐盤搭配技巧,簡單調整食物與份量比例,不僅營養均衡可以安心吃,也能增加飽足感不挨餓,讓民眾在春節期間安心享用美食而不過量,輕鬆守護身體健康無負擔。

2024.02.07 | 1515 次觀看
2024.02.05
2826 次觀看
上班族三餐外食也能吃出「彩虹飲食法」?營養師精選菜單幫你變出豐富菜色

現代人注重飲食健康,不但盡量避免高油高鹽負擔大的食物,很多人也願意藉由多攝取蔬果來達到健康目的。多樣化蔬食攝取,已被證實對腸胃有益,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發生,同時改善心血管健康,營養師提醒,可透過「彩虹飲食法」(Rainbow Diet)落實每天盡量吃到彩虹顏色的各樣食材來滋養身體、保持健康。

2024.02.05 | 2826 次觀看
2024.01.31
60862 次觀看
過年紅包行情》2024紅包怎麼包?金額吉祥數字、5大必知與4禁忌|紅包全攻略

2024甲辰龍年將至,過年送紅包象徵避災驅邪,帶來吉祥平安。但紅包包給小孩該包多少?包給長輩行情如何才不失禮?尾數、雙數都是吉祥數字嗎?新年紅包習俗禁忌10大攻略帶你一次了解。

2024.01.31 | 60862 次觀看
2024.01.29
2642 次觀看
春節大啖年菜,年後不敢站上體重計?醫師分享過年飲食「吃不胖」3招!

春節連假大吃美食,最怕體重直線上升、年後不敢面對。醫師表示只要掌握基本飲食技巧,吃對順序、吃對蛋白質、吃對零食,再搭配足量運動,就不用怕發胖,教你過年吃不胖3招!

2024.01.29 | 2642 次觀看
2024.01.25
1107 次觀看
如何預防「老人跌倒」?物理治療師授防跌3招,長輩應避免穿著拖鞋!

根據2017年國健署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長輩,在過去1年的跌倒發生率為15.5%,且因跌傷而就醫者比率為8.4%。跌倒的危險因素,大致可分為內在與外在的因素,內在因素包括長輩自身身體功能,如肌力、視力或認知的下降、疾病的狀態、多重藥物的使用等;外在的因素則包含環境昏暗、不適當的衣著鞋襪穿著,或錯誤的輔具使用方式等。

2024.01.25 | 1107 次觀看
2024.01.24
1124 次觀看
咳嗽咳不停,我感染「肺炎黴漿菌」了嗎?醫:抽血化驗才準確,搭配用藥可治療

冬天是許多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而「行走的肺炎」黴漿菌更是難纏,感染後的病人總是反覆咳嗽治不好,有時甚至咳到快把肺咳出來。甚至,近期網路上紛傳,黴漿菌肺炎將會大規模爆發,第一線治療用藥已出現6成抗藥性,不少民眾相當憂心感染黴漿菌後,下一步該如何治療?

2024.01.24 | 1124 次觀看
2024.01.23
1516 次觀看
冬天用電暖器要小心!9電器千萬「別插延長線」、謹記「用電6大禁忌」

隨著冬季氣溫驟降,民眾為了禦寒,電暖器、除濕機等保暖家電,也開始派上用場,但小心不當使用,可能引發漏電、火警意外。對此,台電發文提醒,電暖器屬於高功率電器,需與寢具、衣物等易燃物品,保持至少1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也要避免和其他電器共用同一插座組,留意「3招」安全使用電器,一起度過舒適又溫暖的冬天。

2024.01.23 | 1516 次觀看
2024.01.22
1367 次觀看
寒流來襲小心體溫過低!「失溫」分3級,2招教你快速急救

入冬首波寒流剛結束,馬上接著冷氣團接棒。體溫可以說是「免疫之鏡」,當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人體的體溫通常會超過36.5度,當體溫出現下降趨勢,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隨著氣溫驟降,從事戶外或室內低溫工作者,更要小心低溫造成的健康傷害,提醒民眾工作之餘也要注重身體保健,才能平安過冬。

2024.01.22 | 1367 次觀看
2024.01.07
1793 次觀看
「洋蔥」「玉米」哪種穿搭較耐寒?兒科醫:視需求而定,推薦兒童採「玉米式」

冷冽冬季來臨,穿搭選擇成為保持身體舒適的重要因素,而民眾常聽到的「洋蔥式穿法」和「玉米式穿法」到底差在哪?哪種穿搭方法比較保暖?大人及小孩又該怎麼穿,才能兼顧舒適與方便度呢?兒科醫師建議,兒童比起大人有「1優勢」,其實較不適合洋蔥式穿法,反倒更適合玉米式穿法。

2024.01.07 | 1793 次觀看
2024.01.06
1698 次觀看
年終大餐吃到腹痛嘔吐掛急診?!醫警告「控糖」飲食在年節聚餐宜忌口

又到了年末尾牙季,竟然有民眾吃到酮酸中毒?日前,一名51歲的男性和朋友一起吃大餐之後,突然發生嚴重的腹痛,伴隨著噁心和嘔吐而前往急診就醫。檢查後發現血糖、血脂肪及胰臟指數皆嚴重升高,血液呈現酸化現象且驗出酮體,診斷為「急性胰臟炎併發糖尿病酮酸中毒」以及嚴重高血脂......

2024.01.06 | 1698 次觀看
2024.01.05
2049 次觀看
「咳嗽」的10大原因一次看!醫示警:超過8週恐為慢性咳嗽

咳嗽是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的經驗,事實上咳嗽是一種人體自然的防禦機制,是呼吸道受到刺激時常見的一種反應,可以清除支氣管分泌物並消除吸入的異物。不過,若是反覆且持續性的咳嗽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外,嚴重甚至會影響患者的人際關係,因此若咳嗽久未好轉,因盡速至醫院就診。

2024.01.05 | 2049 次觀看
2024.01.04
1728 次觀看
8個問答帶你認識「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PPV23怎麼選?長者接種注意事項

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自12月25日起,開放第3階段施打,先前接種過PPV23疫苗的民眾,可再接種一劑PCV13疫苗。對此《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QA解答,包括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狀有哪些?公費疫苗誰能打?疫苗類型怎麼選?老人曾接種過疫苗者,再接種又該注意什麼?提供民眾了解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相關施打資訊。

2024.01.04 | 1728 次觀看
2023.12.29
1584 次觀看
「落枕」影響上班注意力好痛苦!能快速治好嗎?「2招自救法」可緩解

每個人都曾有「落枕」的經驗,早上醒來發現脖子無法靈活活動,甚至一動脖子就疼痛難耐,無論是側轉、後仰都很有障礙。事實上,所謂的落枕醫學名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cervical fibrositis),發生原因可能是生活習慣造成。

2023.12.29 | 1584 次觀看
2023.12.22
1351 次觀看
選對鞋子才能跟脊椎側彎說掰掰!醫授「挑鞋2關鍵」:寬楦頭、加鞋墊

擁有一雙好鞋,是影響身體姿勢的重要關鍵!復健科醫師提醒,從健康的角度出發,若長時間穿著不合適的鞋子,可能會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進而引發脊椎側彎等問題。醫師更傳授挑選適合鞋款的該注意「2關鍵」,讓民眾挑對最適合自己的「天選之鞋」,穿得好看、舒適又能兼顧健康。

2023.12.22 | 1351 次觀看
2023.12.21
1460 次觀看
「腎功能」無預警退化?腎臟醫:5大元凶易導致功能退化,應多喝水、控制飲食

「腎臟病」通常透過尿液檢查、血液檢查得知腎臟損傷,腎友們可能會疑問「抽血驗尿報告腎功能突然退步了?」對此,腎臟科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依腎絲球過濾率(eGFR)分成5期,若發展至第五期後恐需要洗腎,若想維持腎臟健康,建議控制飲食、體重以及規律運動。

2023.12.21 | 1460 次觀看
2023.12.20
1431 次觀看
為什麼會「牙齦退縮」?常見4原因、醫師建議治療方式一次告訴你

研究報告指出,30歲以下的人有31%有牙齦退縮的毛病,而超過30歲以上的人則大於80%。醫師表示不當的刷牙習慣、天生牙齒結構、牙齒錯位、牙周炎、矯正治療後的副作用都有可能是成因,即便治療仍有1-4成的機率會復發。根本之計還是刷牙改採貝氏刷牙法、有規律的作口腔檢查,並由專科醫師鑑別後積極治療。

2023.12.20 | 1431 次觀看
2023.12.16
2520 次觀看
如何知道自己有「高山症」?爬山必學的「自救法」與「預防5評估」

「高山症」是許多民眾在登高爬山時會碰上的狀況,由於登山時身體無法適應環境,進造成頭暈、倦怠等症狀,高山症與體力好壞、身體強壯與否無關,主要是大氣壓力降低、吸入氧氣也降低導致,發生時務必要注意自救作法:立即下山,此外也提供您5種事先預防評估的作法,最完整的「高山症」說明,歡迎您參考!

2023.12.16 | 2520 次觀看
2023.12.15
2055 次觀看
最新研究:糖尿病患者「憂鬱症風險」比普通人更高?醫解答與「血糖控制」有關

糖尿病可能增加憂鬱症風險?在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根據國健署統計,去年就醫人數更超過256萬人,糖尿病更居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而最新研究發現,血糖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傷害,也連帶地影響了憂鬱症的風險,研究更指出,這代表只要穩定控制血糖,就對預防及降低老年憂鬱症風險有所助益。

2023.12.15 | 2055 次觀看
2023.12.15
2377 次觀看
手機族小心!過度使用大姆指恐導致「拇指基底關節炎」,醫授1招速解痛

專業醫師指出:拇指基底關節位於大拇指接近腕部的位置,負責許多手部張握的動作,因此是「手部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處,加上手機普及,常好發於許多慣用大姆指滑動手機螢幕的族群,要慎選合適的治療方式才能根治。

2023.12.15 | 2377 次觀看
2023.12.14
2162 次觀看
經期不正常、量一下大一下小,竟是「子宮長息肉」?醫矚4種症狀恐致不孕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醫師陳緒鵬表示,子宮息肉是因為子宮細胞異常增生,通常是良性,好發在30~60歲女性, 又依據生長位置,可分為「子宮內膜息肉」與「子宮頸息肉」,長在子宮頸的息肉可以內診時發現,但子宮內膜息肉,則需要使用超音波或子宮鏡檢查才能發現。

2023.12.14 | 2162 次觀看
2023.12.01
1519 次觀看
第一線急救人力M型化:留不住年輕人、護病比不足,緊急救護系統現隱憂

台灣面臨「大缺工時代」,不僅飯店業、服務業找不到人,就連醫師、護理師人力也大幅流失。醫療系統面臨資源不足及人力不均問題,加上健保財政預算不足、看病負擔健保點值下降,新冠疫情使第一線護理人力荒更顯嚴峻,以急診首當其衝。急診醫師針對緊急救護人力M型化、總量管制入法疑慮、大型活動緊急救護政策等問題,聯合提出6大訴求,期待喚起政府及大眾,對於緊急救護醫療的重視。

2023.12.01 | 1519 次觀看
2023.12.01
1291 次觀看
最新調查:台灣人超怕麻醉,4成因此拒動手術!3件麻醉前你必知的事

聽到開刀要麻醉,不少民眾都心慌慌!台灣人對於健檢、手術要進行麻醉,有許多擔心和迷思,常認為「會不會麻了就醒不來」、「麻到一半突然醒來怎麼辦」,甚至因為不願接受麻醉,而放棄必要性的醫療處置。但麻醉科醫師提醒,其實民眾可以在手術前,主動要求確認麻醉醫師身分,共同討論在麻醉過程中擔心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以便讓自己安心又安全地接受治療。

2023.12.01 | 1291 次觀看
2023.11.28
1892 次觀看
沒有三高就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醫:「低密度膽固醇」指數才關鍵、控制目標因人而異

很多人誤以為抽血檢查後沒有「三高」,就表示自己心血管功能正常、不會有心血管疾病找上門來,但為什麼還是被醫師建議要吃「降膽固醇」的藥呢?專業醫師指出一般常說「三高」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雖說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險因子,但真正的治療指標其實是「低密度膽固醇」,如只是將血清膽固醇控制在正常範圍是不夠的。

2023.11.28 | 1892 次觀看
2023.11.27
2388 次觀看
「中藥」受潮結塊還能吃嗎?藥師:可用3種變質狀況來判斷

如果中藥結塊了,還能吃嗎?現代中醫往往採用「科學中藥」的方式開藥,但是藥粉狀的科學中藥如果出現結塊狀況是正常的嗎?專業藥師指出:不需要過度緊張,結塊只是物理性質改變,醫師開立的療程時間內其實藥品變質的風險很低,但如出現顏色改變、出現斑點、結塊無法攪散等狀況,就有可能是藥粉已變質或發霉,不建議服用。

2023.11.27 | 2388 次觀看
2023.11.27
1835 次觀看
你也是「少動久坐」一族嗎?小心「深層靜脈栓塞」找上門,嚴重恐致死

通勤族請注意!平常久坐通勤、在家又喜歡從事靜態活動、不太喜歡外出運動,之後竟出現大腿紅腫疼痛的狀況,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是「深層靜脈栓塞」,嚴重時甚至會致死。醫師提醒:近年來由於飲食和生活習慣改變,肥胖人口比率越來越高,生活型態也越來越偏向少動久坐,造成深部靜脈栓塞患者越來越常見,應適度排除危險因子。

2023.11.27 | 1835 次觀看
2023.11.24
2452 次觀看
退休後的「第二人生」有近1/3的人患老年憂鬱?醫揭「失落感」易導致心情低落

退休後邁入第二人生,有更多時間規畫自己的生活,不過退休後面臨巨大的生活轉變,可能會為年長者帶來憂鬱情緒。根據調查發現,71~80歲的年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有憂鬱情緒,平常要如何預防老年憂鬱症呢?精神科醫師表示,每個人都要在退休前先做好準備,不論財務、生活都要提前規劃,才能減少憂鬱情緒。

2023.11.24 | 2452 次觀看
2023.11.22
5059 次觀看
「蕁麻疹」會自己好嗎?飲食上該如何忌口?「蕁麻疹」常見5大QA總整理

入秋天氣變化大,免疫力降低遇到過敏原時,皮膚產生發紅、發癢並伴隨著搔癢刺痛和灼熱感,即是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蕁麻疹」。蕁麻疹癢起來令人難耐,如何快速止癢?蕁麻疹會自己好嗎?如有類似症狀時不能吃什麼?平時可以如何預防蕁麻疹?

2023.11.22 | 5059 次觀看
2023.11.21
3215 次觀看
為什麼會長「針眼」?會自然痊癒嗎?4招可自救舒緩的「針眼大全」一次看

眼睛突然刺痛,照鏡子才發現「長針眼」。針眼的正式名稱為「麥粒腫」(Hordeolum)是一種眼皮脂腺的急性化膿炎症,原因通常與生活習慣有關,如眼睛過度勞累、手不乾淨揉眼睛、食物過敏等。針眼其實不會傳染,其症狀通常3至4天可以改善,在家應急可用眼藥水、熱敷等方式舒緩。

2023.11.21 | 3215 次觀看
2023.11.20
1403 次觀看
小心!「挽臉」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醫點名皮包易過敏者應避免、恐引起毛囊炎

看過街邊、市場裡掛著「挽臉」招牌的傳統美容店?利用兩條交叉細綿線以「又」字型方式在臉部滾動摩擦,將細毛拔起、去角質及清除表面粉刺。醫師提醒這樣傳統美容除毛技術也可能引發皮膚問題,特別是易過敏、易生痘的人受刺激可能加劇狀況、操作不慎或不乾淨恐細菌感染、引起毛囊炎,嘗試前建議先了解自己膚質狀態選擇合適的美容方式。

2023.11.20 | 1403 次觀看
2023.11.20
1679 次觀看
「乳癌」篩檢4大方法這樣選!常見「乳癌」類型有哪些?分期怎麼看?一次告訴你

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首位,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45至65歲、具家族史、停經後肥胖、初經較早等女性為乳癌高風險族族群,而乳癌類型中又以乳管癌佔9成為大宗。乳癌如何檢測?如何選擇適合的篩檢方法?乳癌分期標準為何?常見乳癌問題一次了解,定期檢查、及早防治、降低乳癌威脅。

2023.11.20 | 1679 次觀看
2023.11.16
1738 次觀看
肩膀疼痛無力不一定就是「五十肩」?醫示警:5族群易患「肩關節旋轉肌破裂」勿延誤治療

長期肩膀疼痛無力、手臂抬不起來,以為是五十肩造成?醫師指出此種肩膀外展能力受限的情況,亦可能是「旋轉肌腱破裂」,但症狀與五十肩相似,病人經常搞混而延誤治療。提醒50-70歲、有肩關節骨刺問題、長期過肩工作、抽菸、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族群更容易發生,如症狀持續未改善,應盡早就醫診斷。

2023.11.16 | 1738 次觀看
2023.11.15
1561 次觀看
「自然產」還是「剖腹產」好?婦產醫:生產方式應優先考慮「身體狀況和生產風險」

到底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比較好?自然產、剖腹產哪個比較不痛?哪種生產方式比較安全?許多新手爸媽可能有同樣疑惑,同時也是醫師經常接到的詢問。婦產部醫師表示自然產、一般剖腹產還是腹膜外剖腹產,每一種生產方式各有優缺點,最重要的是了解胎兒狀況、考慮最低生產風險並與醫師謹慎評估,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生產方式。

2023.11.15 | 1561 次觀看
2023.11.14
1647 次觀看
聽醫生的話:「指甲剪別共用!」4類人當心「凍甲」甲溝炎反覆發作

長時間站立,腳掌拇指壓迫造成「凍甲」,醫師提醒甲溝炎以大拇指、腳趾較常見,又長時間反覆發炎及處於潮濕環境,更可能產生捲甲或黴菌感染,有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扁平足或長期穿著不合適鞋子都有可能增加發生機率。另外與他人共用指甲剪,如無衛生消毒清潔容易引發細菌感染,應小心避免。

2023.11.14 | 1647 次觀看
2023.11.08
1756 次觀看
長輩健忘、跌倒不一定就是「失智」,「老年低血糖」易被忽略、嚴重恐腦死

長輩常忘記親友是誰或無力跌倒,誤以為是失智?沒想到就醫仔細檢查後卻才發現其實是「老年低血糖」在作祟。醫師提醒:照顧高齡長者除了常見的糖尿病,也要注意夜間低血糖風險,特別是老年人共病多,症狀不典型而不易診斷,低血糖太久、嚴重更可能導致腦死。因此應定期監測血糖,如有急性病症時更要特別留意。

2023.11.08 | 1756 次觀看
2023.11.06
1993 次觀看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0~60歲婦女,應盡早治療控制、嚴重恐全身關節變形

手腳關節僵硬疼痛,日常生活許多都動都感到不舒服,就醫診斷才發現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30至60歲中年婦女,主要是關節受到侵犯,有的病人甚至影響到其他器官。醫師建議如有類似關節症狀應尋求風濕免疫科專科醫師諮詢,盡早治療控制,防止關節破壞。

2023.11.06 | 1993 次觀看
2023.11.03
1370 次觀看
職場長期暴露「銦」,眼、肺恐遭殃!製造廠、特殊工作環境最危險

你的工作環境健康嗎?「銦」為一種廣泛應用在國防軍事、航空航太及現代資訊科技領域的銀白色金屬,然而它對勞工的危害不可忽視,長期暴露可能造成眼睛、肺部損傷甚至纖維化病變。提醒雇主採取相關措施降低銦對作業勞工的影響,勞工亦應定期健檢追蹤,避免發生職業傷病。

2023.11.03 | 1370 次觀看
2023.10.24
6337 次觀看
魚刺卡喉嚨、放著不管會消失嗎?「卡魚刺」正確3招自救法,快學起來!

秋刀魚、虱目魚營養又美味,但這些魚類的魚刺特別多,一時不慎很可能發生「魚刺卡喉嚨」的情況,輕微時多數民眾可能認為吞下無恙,但如果遇卡愈深更可能掉入食道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有刺穿食道壁之風險。提醒卡到魚刺時莫驚慌,停止進食並輕咳,嚴重時盡快至耳鼻喉科、急診尋求協助。

2023.10.24 | 6337 次觀看
2023.10.23
6362 次觀看
瘀青到底該冰敷?熱敷?怎樣做才能快速消腫治瘀青?擦藥膏前記得「這樣做」

撞到桌角馬上紅腫瘀青,為什麼會瘀青?瘀青多久才會好?雖然過一段時間會自然消退,但夏天穿短袖短褲難免不好看,如何快速消瘀青?食藥署建議擦瘀青藥膏前,第一時間記得要先冰敷後再上藥膏,也不建議揉按患處。5個瘀青疑問整理給您。

2023.10.23 | 6362 次觀看
2023.10.17
1626 次觀看
膽固醇高、表示心血管風險鐵定高嗎?醫揭:「壞膽固醇」指標才是關鍵

BMI指數正常、膽固醇數值也正常標準,沒想到進一步進行膽固醇品質指標(sdLDL)評估,才發現膽固醇品質不佳。心臟血管內科醫師表示,除了數值高低,膽固醇的品質亦是關鍵,低密度脂蛋白數量越多可能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嚴重血管堵塞之風險。千萬別因體態正常就掉以輕心,膽固醇檢測才能詳盡評估身體狀態。

2023.10.17 | 1626 次觀看
2023.10.16
1792 次觀看
喝酒臉紅代表肝功能代謝好?醫師破解「酒精不耐症」常見迷思

一喝酒就臉紅心跳加速,不少人有著「喝酒臉紅是肝功能代謝好」的迷思。事實上,臉紅是因酒精在肝臟內形成乙醛並堆積,研究指出「酒精不耐症」體質常見於東亞各國,台灣更是高於日韓。醫師提醒酒精對大腦傷害可能比想像更嚴重,容易喝酒臉紅也更容易受到腦神經損害,酌量飲酒避免身體造成危害。

2023.10.16 | 1792 次觀看
2023.10.10
1428 次觀看
孩子背書包姿勢背對了嗎?長期錯誤恐傷脊椎、駝背、影響發育

開學背著書包與同學快樂上下學,但父母有注意孩子背書包的姿勢是否正確嗎?書包肩帶過長、位置過低?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提醒如小一生肌肉骨骼發育尚未成熟,長期錯誤姿勢背書包可能使肌肉發展不平均、脊椎產生不良曲線。調整背書包姿勢、日常寫功課姿勢正確亦可保護視力、透過核心小遊戲加強孩子的核心肌群及平衡感訓練。

2023.10.10 | 1428 次觀看
2023.10.09
2151 次觀看
除了年齡老化,久坐、生病、減重也讓肌肉不知不覺流失!營養師5招預防「肌少症」

40歲後肌肉量通常隨著年齡老化而逐漸流失,但肌肉流失原因不只年齡,減重、生病、久坐、飲食不均等狀況也會導致肌肉悄悄流失,嚴重可能面臨肌少症風險。營養師提醒日常生活可能發生肌肉流失的5大時機,不同狀況以不同方式應對,避免肌少症找上門。

2023.10.09 | 2151 次觀看
2023.10.07
1984 次觀看
「偏頭痛」像電鑽敲腦袋影響生活…醫美常見1治療竟能見效?

吃飯、看電視、休息都會頭痛,服用常見止痛成藥、針灸治療成效甚微,飽受偏頭痛困擾影響日常生活。神經內科醫師表示醫美常見的肉毒桿菌治療,經醫師評估亦能治療難治型偏頭痛。而對付偏頭痛勿忍耐不適,應及時就醫檢查找到問題根源,輕微症狀建議可至家醫科或是內科系門診,如嚴重遲未好轉則建議諮詢神經科或疼痛科。

2023.10.07 | 1984 次觀看
2023.10.06
1993 次觀看
眼睛乾澀疲勞、視線模糊是乾眼症?「6秒眨眼操」改善乾眼症舒緩不適

長時間緊盯螢幕、配戴隱形眼鏡、熬夜又過度使用3C產品,感覺眼睛酸澀、刺痛、畏光、視線模糊等症狀,當心已是「乾眼症」患者。3眼科醫師說明乾眼症有3種類型,如症狀尚不嚴重時可以透過簡易護眼方式調整生活習慣,每日正確眨眼操3步驟,幫助緩解乾眼症不適感。

2023.10.06 | 1993 次觀看
2023.10.04
4841 次觀看
日本藥妝「液體OK繃」超便利!「正確用法」小提醒:正確用法、選購原則、5類傷口避免使用

切菜不小心劃傷手,貼上OK繃卻常常碰水濕掉、不服貼而無法好好保護傷口,因此今日許多民眾選擇使用「液體OK蹦」,也就是日本很夯的液體絆創膏來取代。到底什麼是液體OK繃?所有傷口都能用嗎?那些族群不適合使用?數個液體OK蹦常見疑問整理給您。

2023.10.04 | 4841 次觀看
2023.10.02
3016 次觀看
洗髮精怎麼挑?無矽靈成分最好?快用完可以加水稀釋嗎?6個洗髮產品的常見問題一次解析

市面上洗髮精產品琳瑯滿目,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呢?標榜「無矽靈」的洗髮精就一定最好嗎?洗髮精快用完時能「加水稀釋」使用嗎?洗髮精、洗髮露、洗髮乳、洗髮凝膠的差別又是什麼?站在皮膚科醫師的角度,除了成分之外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原來自身頭皮出油速度與狀況不同、保養頭皮、頭髮的方式也不近相同嗎?有關「洗髮精」的各種常見問題,我們為您整理一次解析!

2023.10.02 | 3016 次觀看
2023.09.28
1736 次觀看
節日放假卻更憂鬱?判斷「假期憂鬱症」4指標,持續2週快就醫

中秋節、雙十國慶連假將至,然而節日假期對部分憂鬱症患者而言,面對親友與人際關係反而有極大壓力、心情更為低落抑鬱。精神科醫師提醒4面向的憂鬱症狀如果持續2週以上,應盡快就醫尋求協助,同時分享6方法緩解孤獨或壓力,避免憂鬱症狀惡化。

2023.09.28 | 1736 次觀看
2023.09.21
1771 次觀看
辣妹穿搭「露肚子」不好嗎?中空裝、露肚裝會造成宮寒、經痛嗎?

時序入秋,但走在路上依舊高溫炎熱,多數人仍穿著短袖短褲。而近年「露肚裝」或「中空裝」穿搭蔚為風潮,清涼好搭配,然而小腹袒露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露肚子會造成經痛、感冒或拉肚子嗎?穿露肚裝可以如何日常保健避免風寒?

2023.09.21 | 1771 次觀看
2023.09.21
2383 次觀看
什麼症狀該「照胃鏡」?醫師:黑便、體重無故減輕等「6種狀況」應安排詳細檢查釐清病情

胸口灼熱又胃痛,吃了胃藥症狀仍無法改善,就診時醫生建議進行胃鏡檢查,發現除了胃食道逆流更有幾處潰瘍。什麼情況發生需要照胃鏡?腸胃科醫師提醒如持續胃部不適、黑便、突然消瘦或癌症風險等6大症狀即建議進行胃鏡檢查釐清病情,及早治療。

2023.09.21 | 2383 次觀看
2023.09.20
1589 次觀看
「痛風」惱人,能預防嗎?中醫揭「痛風4階段」,最關鍵的其實是規律運動、健康飲食習慣

腰痠、關節痠痛,過一陣子開始紅腫發痛、疼痛持續時間變長,就醫發現早已「痛風」一段時間。中醫師說明「痛風」因尿酸結晶積在關節造成發炎疼痛,進一步可依照症狀分成不同階段,而每個階段也有不同治療重點。預防痛風發作平常保健、飲食不能鬆懈,藥物治療也很重要,遵囑療程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2023.09.20 | 1589 次觀看
2023.09.18
1866 次觀看
家具竟成空汙元兇?醫師提醒:3種網購DIY家具材質要留意,不良品易釋放材甲醛、塑化劑

今日海外網購方便又便宜,許多人透過網購添購大型家俱,但也常有人分享網購家具打開時的刺鼻氣味撲鼻而來,久久揮之不去。婦產科醫師提醒部分家具、嬰兒玩具材質可能釋放甲醛、塑化劑等有害物質,不僅影響胎兒發育,嚴重早產、體重過輕甚至流產。避免產生室內空污,保護全家人的呼吸道健康。

2023.09.18 | 1866 次觀看
2023.09.15
1776 次觀看
上班族趕出門、沒空準備早餐怎麼辦?營養師私房「高鈣食譜」教你簡單自製元氣早餐

生活步調匆忙,早上來不及準備早餐而選擇外食,但市售早餐品項多是油炸與加工品,搭配含糖飲料更可能影響健康。儘管如此,營養師說明只要把握數個原則注意選擇品項,市售外食也能搭配出合適早餐。另外也能簡單自己製作「活力高鈣口袋餅」,吃得飽足又補足元氣。

2023.09.15 | 1776 次觀看
2023.09.15
3501 次觀看
水果可以直接當飯吃嗎?營養師提醒:「6種水果」易刺激胃部不適,別空腹吃!

起床空腹可以吃水果嗎?水果富含多種營養素,每日2至4份不僅幫助腸胃蠕動亦能增強免疫力。而許多人會把水果當成早餐來吃,但營養師提醒有些並不適合空腹吃,特別是較酸的水果易對胃產生刺激,腸胃功能較差的民眾可能容易造成胃部不適,要特別注意。

2023.09.15 | 3501 次觀看
2023.09.14
1441 次觀看
血尿警訊不可無視!醫師提醒「感染性腎結石」好發女性,頻尿、排尿疼痛要小心

頻尿、排尿疼痛及血尿反覆發生,就醫檢查發現泌尿道感染更有著10幾顆腎結石。「感染性腎結石」為泌尿道感染而形成的腎結石,泌尿科醫師說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放任不管可能引發敗血症等嚴重風險。如有不適應盡早就醫檢查,治療後也建議定期回診,避免復發或併發症。

2023.09.14 | 1441 次觀看
2023.09.11
1331 次觀看
核廢水排放引發「汙染食鹽」議題,未來該如何選購食用鹽?|食鹽必看5QA

常見的食用鹽種類有哪些?如何挑選食鹽來源比較健康?近期搶購食鹽的現象,也讓不少人關注鹽巴種類、食鹽保存方式及健康問題,究竟吃下受汙染食鹽對人體會有危害嗎?一般人一天能吃多少鹽巴?鹽巴結塊怎麼辦?5個食鹽常見疑問整理給您。

2023.09.11 | 1331 次觀看
2023.09.08
2574 次觀看
減肥都吃水果、可以嗎?營養師「18種夏季水果含糖排行榜」,芒果竟比蘋果瘦!

有著水果王國美稱的台灣,夏季有著多種水果選擇,而減肥減脂究竟可不可以吃水果?每種水果含有多少熱量及糖量?營養師分享夏季常見如榴槤、香蕉、芒果、百香果等18種水果的含糖量及熱量,提醒有控糖的民眾仍要以低糖、低熱量水果為佳,聰明選擇吃得美味也吃得健康。

2023.09.08 | 2574 次觀看
2023.09.08
2262 次觀看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嗎?中醫揭「常見9體質」,調養前應先搞懂

原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質?體質是什麼?注重養生、身體調理的風氣愈來愈盛行,而每個人的體質狀態都有差異,也會隨身體狀況如懷孕、年齡、性別及飲食等改變。中醫師分享常見的9種體質,想要調理身體首先得了解自己目前的體質,不同體質不同方式調理,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2023.09.08 | 2262 次觀看
2023.09.07
1648 次觀看
「異位性皮膚炎」夏季大爆發!皮膚科醫提抗癢3招:控糖、降溫、使用乳液

夏天悶熱容易出汗,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特別難受,易使皮膚慢性發炎、紅斑搔癢、丘疹、皮膚乾燥等,愈抓愈養還可能破皮導致細菌感染。皮膚科醫師說明許多人會喝冰涼飲料解渴,但含糖飲料容易使血糖升高而使皮膚恢復更慢,異膚病人要注意控制血糖、用濕毛巾擦乾皮膚降溫、勤擦乳液才能抗暑止癢。

2023.09.07 | 1648 次觀看
2023.09.06
1758 次觀看
夏天爆汗是正常的嗎??醫囑如4部位「多汗」應留意身體警訊

夏日潮濕悶熱一下子就流汗,不動也流汗,可以改善流汗嗎?人體2汗腺排汗主要目的於調節體溫,而流汗也有加快身體代謝、溼潤皮膚、預防病毒侵襲等好處。流汗很多正常嗎?中醫師說明不同部位出汗代表身體的健康警訊,可藉由4部位對照檢視自身健康狀況。而改善流汗除了日常方式外,亦能透過中醫調理。

2023.09.06 | 1758 次觀看
2023.09.04
1332 次觀看
「皮膚曬傷」怎麼辦?藥師授3步驟在家DIY「曬傷急救液」

日頭赤炎炎,無論是戶外工作或出遊,今日幾乎人手一罐防曬乳液避免皮膚曬傷曬黑。若真的皮膚曬傷時,藥師分享緊急處理方式最好先以冷水降溫,再擦蘆薈凝膠讓皮乎形成保護膜。另外也可在家簡易自製中藥曬傷外敷液,主要具有降溫、清熱抗菌及皮膚修復3大功效。

2023.09.04 | 1332 次觀看
2023.09.03
1576 次觀看
巧克力能緩解「月經不適」?營養師:其實吃多恐更不舒服,建議2類食物才有效

月經來時疼痛不適,有時更伴隨著頭痛、噁心想吐,讓人難熬。聽說吃巧克力或喝熱可可能緩解經痛不適?營養師提醒「巧克力緩解經痛」其實只能短暫舒緩負面情緒,吃多反而容易造成血糖起伏過大而加重不適。生理期飲食建議可選用含鐵質較高、天然醣份及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才能緩和情緒、舒緩不適症狀。

2023.09.03 | 1576 次觀看
2023.09.01
1772 次觀看
薯條、地瓜條高溫烹調若超過「130度」易有致癌物!營養師建議:涼拌、清蒸、燉煮較健康

高溫油炸後的薯條、薯片、地瓜條等炸物香氣誘人難以抗拒,但營養師提醒澱粉食物在高溫烹煮時可能產生丙烯醯胺等有害致癌物質,另外肉類的蛋白質在高溫烹煮也會分解產生異環胺等毒性物質。以低溫烹煮、涼拌、清蒸、燉煮代替,不僅能保持食物營養價值,還能減少致癌風險。

2023.09.01 | 1772 次觀看
2023.08.30
2022 次觀看
吃飯小心!牙科常見的「牙斷」原因竟是「咬到骨頭」,如斷在牙根需盡快拔除

吃飯不小心咬到骨頭竟也把牙齒咬斷?「牙齒斷裂」為牙科經常面臨的情況,外力撞擊、夜間磨牙、長期咀嚼堅硬的食物或蛀牙、錯誤口腔習慣都有可能造成牙齒斷裂。牙醫師表示根據牙齒斷裂的程度與部位,治療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斷裂位置在「牙根」更是需要拔除,避免後續發炎、腫脹等狀況。

2023.08.30 | 2022 次觀看
2023.08.29
3048 次觀看
冷氣吹多會頭痛鼻塞?「冷氣病」該如何緩解?6招改善一次看

天氣炎熱躲在冷氣房,但長時間吹冷氣卻有頭痛、鼻塞、無力想睡,俗稱為「冷氣病」的症狀?中醫說明:有些人體質吹到冷風易頭痛、稱為「風寒型頭痛」,建議可調整冷氣溫度、避免冷風直吹,也可透過按摩穴道緩解。冷氣吹太多除了頭痛,也可能導致細菌性感染或過敏症狀。掌握6個正確吹冷氣方式,避免無法消暑還造成更多不適唷!

2023.08.29 | 3048 次觀看
2023.08.29
2126 次觀看
夏天水喝太少、狂流汗也有可能導致「心肌梗塞」?中醫「護心3招」提醒控制飲食鈉含量

一般認知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但即便是天氣炎熱的夏天,也千萬不可忽視潛在的發生風險。高溫易使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而夏天流汗讓身體水分蒸發也讓血液變得濃稠,即有可能使冠狀動脈堵塞、嚴重發生「心肌梗塞」。中醫師分享護心3招,提醒避免待在酷熱不通風的環境,飲食控制鈉含量,透過穴位按摩日常養心。

2023.08.29 | 2126 次觀看
2023.08.23
2711 次觀看
酪梨原來不是水果?被譽為「窮人奶油」酪梨怎麼吃最健康?推薦吃法與3大功效一次看

近年蔚為風潮作為運動減肥聖品,過去稱為窮人奶油的「酪梨」其實不是水果?酪梨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及Omega-9單元不飽脂肪酸,不僅能抗氧化、減少壞膽固醇,也幫助脂肪燃燒、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可謂營養好處多!那酪梨該怎麼挑、怎麼吃最健康?為您整理酪梨種類、判斷酪梨成熟度的關鍵、不同族群合適攝取量,一同吃得更營養!

2023.08.23 | 2711 次觀看
2023.08.20
2045 次觀看
你是好好先生小姐嗎?替別人想、當好人卻滿腹壓力?心理師分享6問題測有無「好人症候群」

你是好人嗎?要對身旁的人交代,無論什麼事情都先接下,總覺得都是我該做的?不論職場或家庭領域,可能常面臨能者多勞、受人之託、遵循權威,必須不斷付出的處境,而讓自己累積無形壓力。也陷入這樣的「好人症候群」陷阱嗎?心理師分享自我設定「心理界限」,不讓自己成為善霸,也不讓自己被善霸侵犯。

2023.08.20 | 2045 次觀看
2023.08.19
1996 次觀看
瓶裝水也會過期?食藥署分享包裝飲用水「製造過程」藏有1風險,礦物質添加物可能變質

瓶裝水包裝一定都印有保存期限,但水竟然也會過期?食藥署表示包裝飲用水也就是所謂的瓶裝水,其製造過程中廠商經常為了維持品質而添加二氧化碳、氧氣或微量礦物質,但添加內容物中的礦物質原料就有變質、被污染的風險。提醒購買瓶裝水還是盡快喝完,避免放到過期。

2023.08.19 | 1996 次觀看
2023.08.14
2395 次觀看
看見「隱翅蟲」別亂拍!「隱翅蟲皮膚炎」易導致皮膚灼燒紅腫,藥師分享預防治療關鍵

台灣夏天潮濕悶熱,除常見小黑蚊、蚊子,夏日害蟲「隱翅蟲」同樣不可忽視。被隱翅蟲叮咬後,皮膚可能出現灼燒痛、小水泡、傷口糜爛等「隱翅蟲皮膚炎」症狀,其治療多以類固醇、抗組織胺、抗生素為主。在預防上,藥師提醒隱翅蟲掉落皮膚時,勿以拍打、撥彈方式,應用吹氣或紙張幫助移除,如不幸產生相關症狀則盡快就醫尋求協助。

2023.08.14 | 2395 次觀看
2023.08.14
2001 次觀看
夏季飲食當心「隔夜餐」!吃不完放冰箱再加熱,保存不當恐一次吃進4種細菌

很多人習慣將剩菜剩飯先放冰箱、隔日再重新加熱吃完,醫師特別提醒「隔餐飲食」要小心保存食物,避免反而將許多壞菌吃進肚子內,破壞腸道好菌平衡、更影響腸躁症。特別夏天悶熱,室溫1小時食物就有可能細菌孳生,隔餐飲食至少須70℃高溫徹底加熱才能將細菌殺死,建議腸道不好的患者盡量少吃隔夜餐。

2023.08.14 | 2001 次觀看
2023.08.12
2517 次觀看
游泳前後吃什麼止飢最好?夏日游泳減重全攻略:選擇溫水可增加柔軟度、促進血液循環

夏天戶外運動不僅滿頭大汗,還得洗衣褲好麻煩…而「游泳」不僅達到運動目的也能享受清涼,而成為許多人夏日運動首選。究竟游泳有哪些好處?想運動減肥但游泳完反而更餓?游泳前後吃什麼才能補充能量?游泳常見QA分享給您,讓你消暑又健康!

2023.08.12 | 2517 次觀看
2023.08.09
2097 次觀看
學童近視怎麼救?眼科醫師:生活「護眼5招」,多吃4蔬果、充足光線、戶外活動很重要

暑假來臨,孩童在家使用3C產品一不小心可能沈迷、使用時間拉長,長時間近距離的盯著螢幕使眼睛疲勞近視、度數加深。眼科醫師表示近視為不可逆的現象,而高度近視未來有更高風險罹患青光眼、白內障等併發症。近視矯正、護眼5撇步分享給您,避免度數加深,保護孩童眼睛健康。

2023.08.09 | 2097 次觀看
2023.08.08
2829 次觀看
「肺炎鏈球菌」以「血清型3」最難纏,高風險族群要當心!|肺炎疫苗介紹&建議施打方式總整理

國人10大死因中第3位「肺炎」,每年有超過1萬人因此喪命,而社區型肺炎中就有23%因感染「肺炎鏈球菌」,為肺炎重症致死最大宗的致病菌。而施打疫苗就是預防肺炎鏈球菌最有效的方法,但仍有少數型別具免疫逃脫特性而難纏。為您提供3種疫苗差別、最佳施打建議。

2023.08.08 | 2829 次觀看
2023.08.07
1683 次觀看
原來白飯要這樣煮才好吃!營養保存、隔餐加熱、「電鍋煮飯」小撇步都在這篇!

日前某大學因「白飯」而和店家起爭議,因此登上新聞版面,豈料反而意外引發全台的「白飯」討論。米飯是華人主食,到底白飯怎麼煮才好吃又能留下營養呢?您知道其實電鍋煮飯是技巧的嗎?米飯保存與保溫有哪些防變質的注意事項?營養專家分享煮飯、保存、加熱等「炊煮白飯」技巧,千萬別錯過唷!

2023.08.07 | 1683 次觀看
2023.08.04
2212 次觀看
什麼是「乾癬」?有藥可根治嗎?皮膚泛紅、脫屑、流血…可依3段病程調理

從小過敏體質、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病史,皮膚有時泛紅、搔癢難耐又抓到破皮流血,就醫才發現是「乾癬」。中醫根據皮膚病程進展將「乾癬」大概分作3類,除了透過適合的藥方調養治療,更要從生活做起,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與環境,才能有助於病情控制。

2023.08.04 | 2212 次觀看
2023.07.28
1913 次觀看
你知道哪「6句話」不該對憂鬱患者說出口嗎?心理師提醒務必用「3步驟」給予支持陪伴

日前歌手李玟因憂鬱症所苦而離世,承受聚光燈與長期高壓,不僅藝人,你我任何人都可能深受其困擾,WHO更是呼籲全球重視憂鬱症所帶來的身心理疾病影響。心理師表示憂鬱症並非患者自身希望發生,當親友產生相關情緒,更需要正確的陪伴與支持,也適時向外界資源尋求協助。

2023.07.28 | 1913 次觀看
2023.07.28
3840 次觀看
「防蚊液」怎麼挑?帶你認識4大成分:敵避、派卡瑞丁、伊默寧、天然精油|防蚊液常見問答懶人包

夏天戶外踏青、郊遊露營,除了防曬更要當心蚊蟲叮咬,隨身攜帶「防蚊液」以備不時之需。但市面上防蚊液多種,怎麼挑選才能有效預防又不會造成皮膚危害?常見防蚊液成分如敵避、派卡瑞丁有哪些差別?濃度越高效果越好嗎?常見使用、挑選QA一次整理給您!

2023.07.28 | 3840 次觀看
2023.07.27
1819 次觀看
不只RSV、腸病毒要小心,小孩發燒若是「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引起,千萬不可輕忽!

小孩咳嗽、高燒不止,甚至出現嘔吐、腹痛等症狀,進一步就醫X光檢查嚴重肺炎,核酸檢測才發現感染「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主要經由飛沫、接觸傳染,好發於2~3歲以下的幼童,嚴重可能發展成肺炎、腦炎等疾病。然而目前尚無藥物、疫苗可預防治療,醫師提醒家長注意環境清消,出現嚴重症狀應及時就醫診治。

2023.07.27 | 1819 次觀看
2023.07.26
2588 次觀看
「躁鬱症」跟「憂鬱症」不一樣!醫師曝「1關鍵」辨別躁鬱症、3大好發年齡

躁鬱症全名為雙向情感障礙症,或稱雙極性疾患症(Bipolar disorder),有著週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而醫師表示躁鬱症不一定會憂鬱,卻一定有輕躁或躁症之症狀發作。研究指出躁鬱症有3大發病年齡高峰,治療如同慢性病,持續藥物治療得以讓情緒維持穩定,是可以讓生活重回軌道的。

2023.07.26 | 2588 次觀看
2023.07.25
1737 次觀看
僅7%國小孩童蔬果攝取達標!營養師揭「早餐地雷」易疲倦、肥胖、影響發育

「早餐」是一天開始的活力來源,但你吃對了嗎?許多上班族、學生選擇超商麵包、飯糰、三明治等簡單外食迅速解決。一份調查顯示僅7%的國小孩童每日蔬果攝取達標,而高油高糖低纖維的早餐更是容易導致孩童情緒不穩、影響發育。營養師分享3種的快樂早餐菜單,不論你是挑食、忙碌還是外食族,也幫孩子均衡攝取各類營養!

2023.07.25 | 1737 次觀看
2023.07.24
1978 次觀看
茶、咖啡能當水喝嗎?營養師分享「每日補水時機」促進代謝助減肥

不愛喝水能用茶類、咖啡取代嗎?夏日炎熱容易缺水,一般人一天需要飲用2千毫升的水,但營養師分享喝水量足不足夠仍得用個人「體重」來計算才準確。而咖啡、茶類僅能適時解渴,湯和牛奶喝多更可能造成水腫、不易代謝,仍須從白開水獲得水分,也掌握每日補水好時機,正確喝水不僅促進代謝更能幫助減肥。

2023.07.24 | 1978 次觀看
2023.07.23
2139 次觀看
少吃飯就能健康?營養師分享「低醣飲食」這樣吃,60歲改變餐盤多活8年

近年來低碳飲食或稱低醣飲食蔚為風潮,因此不少人認為減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質,也就是少吃飯多吃肉就能保持體態與健康。但真的是這樣嗎?營養師分享「低醣飲食」應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但也不完全排除健康動物性食物,「改變餐盤」應選擇健康食物、均衡飲食,才能健康無負擔。

2023.07.23 | 2139 次觀看
2023.07.21
1602 次觀看
夏日防曬大作戰!防曬係數怎麼看?如何挑選防曬乳有效對抗紫外線?怎麼擦才正確?

夏天日頭赤炎炎,在外活動、運動防曬不可少,而「防曬乳」成了今日多數人的優先選擇。但你知道如何挑選合適的防曬乳嗎?防曬係數又該怎麼看?係數愈高效果愈好嗎?怎麼擦防曬乳才能有效抵抗紫外線?常見挑選防曬乳及使用上的疑問一次整理給您!

2023.07.21 | 1602 次觀看
2023.07.18
1460 次觀看
夏日預防熱傷害,不只熱中暑,中醫提醒「這體質」待在冷氣房也會中標!

全台「燒番薯」連日酷熱高溫,中暑就醫的人也明顯增加,中醫師分享中暑除了常見的「陽暑」熱傷害,還有四季都有可能產生、近似濕熱型感冒的「陰暑」,特別是長時間久坐冷氣房、體質虛弱者、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是好發。那什麼體質的人適合刮痧?中陰暑也可以刮痧嗎?

2023.07.18 | 1460 次觀看
2023.07.07
2680 次觀看
什麼!這些家電都是「吃電怪獸」?夏天想省電,小心2類「隱藏版吃錢」的家電!

夏天來臨天氣炎熱,開冷氣、開風扇等使用頻率增高,電費也隨之增加。然而,其實還有許多隱藏版耗電家電藏身家中,高功率電器待機或插著電不使用,長期下來耗電量也十分可觀。台電分享2類型6種耗電家電,趕快檢查家中電器,不使用切掉開關,一個小動作就可以省電、省錢!

2023.07.07 | 2680 次觀看
2023.07.07
2458 次觀看
夏天頭皮易出油?惱人「6大頭皮症狀」,營養師授健康飲食喚回蓬鬆秀髮

夏天出門在外悶熱易出汗、頭皮也容易出油,異常油膩使頭髮也變得扁塌不舒服。營養師分享頭皮出油、掉髮等6大頭皮問題,皮脂腺在夏天特別活躍,建議可以多吃特定食物來改善頭皮症狀。當然除了飲食調整,生活作息也很重要,才能維持頭皮健康、擁有一頭蓬鬆秀髮。

2023.07.07 | 2458 次觀看
2023.07.06
1990 次觀看
吃維生素B群一樣沒精神,是不是沒效果?醫:購買前須注意組合有哪些類型

想幫助睡眠、又想提振精神,保健食品琳瑯滿目不曉得哪種適合,而民眾普遍會選擇維生素B群作為日常健康補充。但你了解選購的維生素B群含有哪些維生素嗎?家醫科醫師表示購買維生素B群前需注意組合類型、濃度,選擇自己所需的B群元素,才能對身體症狀產生幫助。

2023.07.06 | 1990 次觀看
2023.07.04
2414 次觀看
懷孕別拖到40歲!40歲後人工生殖成功懷孕率剩3成,花費恐破百萬

今日社會晚婚晚生,40歲以上女性如想成功生子,多半尋求人工生殖技術。然而,婦產科醫師表示年齡不同的辛苦、壓力與花費都大不同,40歲以後胚胎異常機率高達70~80%,呼籲有生育計畫的夫妻可以盡早進入療程,也能有效利用政府補助資源,順利產子。

2023.07.04 | 2414 次觀看
2023.07.03
2960 次觀看
你是哪種「痘痘人」?臉上痘痘「7大位置」推測身體健康警訊

臉上又長痘痘,下巴痘痘是不是腸胃不好?長在臉頰的痘痘是肝不好嗎?皮膚科醫師分享以中醫觀點臉上不同部位的痘痘與體內不同器官有關,而從西醫角度不同部位也有不同成因。可藉由觀察臉上痘痘「7大位置」推測自身健康狀況,但也並非絕對,如有困擾也建議直接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

2023.07.03 | 2960 次觀看
2023.07.02
1739 次觀看
夫妻、伴侶間的「親密暴力」是愛還是傷害?常見親密暴力初期「6大徵兆」別忽略

近日性騷擾事件不斷延燒,職場中也時常耳聞霸凌、侵害等事,在權力不對等情況下造成他人傷害。只有這些場域會發生嗎?最為熟悉的枕邊人也可能產生暴力侵害?專家指出伴侶間「親密暴力」普遍存在,精神上、肢體上的傷害長期累積同樣不容忽視。

2023.07.02 | 1739 次觀看
2023.07.01
214531 次觀看
牛奶、豆漿、燕麥奶哪個營養好處多?醫分享喝「它」增肌減脂還能防癌

喝牛奶容易拉肚子,該怎麼補充蛋白質?現在熱門的「燕麥奶」有比較營養嗎?那喝「豆漿」該怎麼選?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分享比較3種奶類的熱量與營養成分,燕麥奶其實並非真的奶,其營養成分與燕麥相同,而豆漿選擇無糖不僅能增肌減脂,還能幫助預防癌症,風險下降10%。

2023.07.01 | 214531 次觀看
2023.06.30
1977 次觀看
不願回首的記憶,性騷擾受害者如何自救?心理諮商「5QA」能幫助我什麼?

不幸遇上性騷擾時,往往驚慌不知所措,後續更可能產生PTSD、懼怕不舒服而影響身心理狀態。即便勇敢說出來,那段不好的經歷也不會消失,此時找一個靠山即顯得十分重要。「心理諮商」不同於一般聊天,是為協助當事人解決心理困擾為目標,逐步拾回身心健康。

2023.06.30 | 1977 次觀看
2023.06.28
2468 次觀看
比新冠更具威脅?!醫示警6大「超級細菌」恐無藥可用、應優先重視

新冠疫情仍處於高原期,醫師表示比起新冠病毒,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威脅更大。全球面臨「6大抗藥性細菌」問題,當抗生素被濫用就可能陷入無藥可醫的窘境,如2025年仍未改善,預估全球會有1千萬人因感染抗藥性細菌死亡。提醒民眾建立良好衛教習慣,遵照醫囑用藥不擅自停藥,共同努力落實「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則。

2023.06.28 | 2468 次觀看
2023.06.26
2725 次觀看
夏天熱中暑竟和腸道健康有關?營養師分享常見症狀和預防緩解5建議

夏天暑氣逼人,日頭赤炎炎,在戶外工作頂著烈陽或假日踏青放鬆心情,除了防曬更要小心熱中暑。疲勞性熱中暑 (EHS)會影響體內溫度調節,也會導致腸道細胞受傷,進而免疫反應嚴重導致器官衰竭等症狀。營養師整理常見熱傷害、緩解方式,預防熱中暑。

2023.06.26 | 2725 次觀看
2023.06.23
1503 次觀看
1顆粽子熱量=1個便當!營養師分享端午吃粽「4妙招」避免熱量爆表

端午連假大啖肉粽、鹼粽及各式各樣美食,當心吃進肚裡的熱量爆表!營養師表示1顆粽子的熱量堪比便當,平均400至600大卡之間,大約需1小時的重訓或有氧運動才能讓熱量充分轉移到肌肉,若想避免熱量爆表可以掌握4原則,搭配高纖蔬果更能均衡營養、幫助消化。

2023.06.23 | 1503 次觀看
2023.06.21
1878 次觀看
刺眼、視力模糊,只有老人才會「白內障」嗎?醫師提醒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白內障」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今日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師提醒白內障成因很多,除了年紀退化,外傷、藥物、內科疾病及高度近視等都有可能造成。如出現眼睛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應及早就診進行詳細檢查,進一步治療或提早預防白內障。

2023.06.21 | 1878 次觀看
2023.06.20
2268 次觀看
35歲前凍卵還來得及嗎?醫揭「AMH檢測等於2」是最佳凍卵時機

「想生的時候再來考慮凍卵。」今日晚婚晚生現象愈發常見,根據台灣凍卵協會的調查,台灣女性預計生育年齡平均35.6歲已過高齡產婦標準,此時卵子數量及品質已下降。婦產科醫師說明「AMH檢測」能檢查女性生育能力,建議每年至少檢測1次,把握最佳時機及早進行凍卵。

2023.06.20 | 2268 次觀看
2023.06.19
2821 次觀看
你也有「腸躁症」嗎?6大常見症狀:腸胃敏感、壓力大就想跑廁所、便祕脹氣導致焦慮

壓力大容易緊張焦慮,許多人更伴隨腹部絞痛不適、一直跑廁所的困擾。你也腸胃敏感有「腸躁症」嗎?衛福部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受其困擾影響,常見症狀如腹瀉、疼痛及脹氣等,建議適當調整心態與生活習慣,如狀況持續異常更應儘早就醫診斷。

2023.06.19 | 2821 次觀看
2023.06.17
2273 次觀看
「電動牙刷」真的比傳統牙刷更乾淨嗎?口腔清潔選哪種最好?其實抉擇關鍵在「這」

維護口腔、牙齒整潔「刷牙」已是生活中重要習慣。科技進步,除了傳統牙刷,近年不少人好奇電動牙刷是否能刷得更乾淨?兩著差別在哪?哪種更有「清潔力」?其實兩者各有優缺點,而刷牙除菌效果好壞的關鍵在於使用方式和習慣,正確使用才能保護口腔健康。

2023.06.17 | 2273 次觀看
2023.06.16
2230 次觀看
擔心小孩甜食依賴?爸媽「必學3招」:滿足孩子需求又能控制糖分!

小孩想買糖果餅乾、吵著想喝飲料,爸媽經常於心不忍陷入兩難,如果嚴格限制更可能導致反效果,該如何避免孩子吃下過多的糖分和空熱量呢?營養師以媽媽的角度分享,可以透過種類、份量及頻率3大準則,讓小孩吃的開心美味、家長也放心。

2023.06.16 | 2230 次觀看
2023.06.13
5677 次觀看
防蚊液的「敵避」、「派卡瑞丁」差在哪?該怎麼挑?醫師同步傳授「防蚊3撇步」

夏天來臨,天氣愈熱蚊蟲也開始變多,出外踏青時,家長多半擔心蚊蟲叮咬小朋友而選擇使用「防蚊液」預防,但有時也擔心成份會不會危害寶寶、幼兒的健康?兒科醫師特別說明市面常見敵避、派卡瑞丁2種防蚊液成份與注意事項,也建議透過物理防蚊的方式,達到更好防蚊效果。

2023.06.13 | 5677 次觀看
2023.06.05
4110 次觀看
「腸病毒疫苗」7月開放接種,適合對象、疫苗比較表、副作用常見QA一次看

衛服部疾管署5月30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提醒家長加強幼童手部衛生。此外,台灣本土開發的2支腸病毒71型疫苗,最快將於7月開放接種,究竟我家小孩該打腸病毒疫苗嗎?適合對象、副作用、費用及疫苗保護力相關QA整理給您。

2023.06.05 | 4110 次觀看
2023.05.28
4614 次觀看
瘦不下來是因為你「太晚吃飯」了?醫授1招無痛校正生理時鐘

想減肥卻總是困難重重,家醫科醫師提醒「不穩定的生理時鐘」是你瘦不下來的一大原因!當一個人晝夜規律不正常,經常熬夜、吃飯時間不固定,就會進而影響身體機能,而可能導致身體發胖。試著嘗試穩定的進食時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才能真正降低健康風險。

2023.05.28 | 4614 次觀看
2023.05.22
4230 次觀看
橄欖油、苦茶油、亞麻籽油,7種常見食用油怎麼選最健康?

市面上的油品選擇多元,價格從便宜到貴的都有,如果買了好油但烹調方式錯誤,恐怕無法吸收營養還傷身。體重管理主治醫師分享常見的7種油品發煙點,建議民眾可以依照料理方式,來挑選較合適的油種,吃得健康、發揮最大價值。

2023.05.22 | 4230 次觀看
2023.05.21
2120 次觀看
8成女性產後憂鬱易情緒低落,身體回復之外,心理健康也同等重要!

婦女孕產期前後因而長時間內分泌變化與外在環境壓力相交,導致產後憂鬱症的發生可能。而一項研究將孕婦分組,安排正念減壓、運動與諮詢等健康課程的組別其憂鬱症狀比例相較另一組低。專家建議懷孕期間養成腹式呼吸或冥想等習慣,做為自己有效紓壓後盾,維持身心健康。

2023.05.21 | 2120 次觀看
2023.05.20
2553 次觀看
台灣每2人就1人感染幽門桿菌、其中8成沒感覺!醫警示:潛藏有癌病變風險

胃腸肝膽科醫師指出:台灣「幽門桿菌」感染率遠高於B型肝炎,盛行率平均達50%,換句話說「每2個人就有1人感染」,研究發現8成感染者因為無症狀而忽略,醫師也示警:若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確實可和平相處,但若已經出現警訊症狀時應儘早就醫確認,避免日後甚至有「癌病變」風險。

2023.05.20 | 2553 次觀看
2023.05.18
2062 次觀看
減肥光靠運動是不夠的!營養師列「健康減重3原則」,多管齊下效果才顯著

想減肥決定開始運動,但怎麼愈減愈胖?營養師表示只靠運動而沒有同步進行飲食調整,其實減重效果有限。除了每週固定運動,平時生活熱量控制、保持充足睡眠,掌握健康減重3原則,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維持減重效果、健康體態。

2023.05.18 | 2062 次觀看
2023.05.16
3398 次觀看
辦公桌太高、螢幕太低導致肩頸痠痛?物理治療師:正確坐姿4招可舒緩

上班久坐,但長時間手靠著桌子,頭不由自主前傾產生烏龜頸、駝背或圓肩;或是桌子太高不自覺聳肩而影響頸部肌肉導致痠痛。物理治療師建議想改善肩頸痠痛,須先從環境開始,調整工作環境正確坐姿,進一步搭配運動也能有效舒緩疼痛。

2023.05.16 | 3398 次觀看
2023.05.15
2762 次觀看
搭飛機竟呼吸胸痛!「經濟艙症候群」5大風險族群易血栓、猝死,營養師授預防飲食法

長途飛行突然胸痛、呼吸困難甚至有點虛脫,即有可能是「經濟艙症候群」。狹窄空間久坐缺乏運動引起血液回流不順暢,靜脈血管因而出現微小血栓,搭巴士、火車或久坐打牌也可能出現相關症狀。營養師提醒5大風險族群,飲食上多吃魚油,避免酒精、咖啡因、長時間同一姿勢才能預防。

2023.05.15 | 2762 次觀看
2023.05.14
1913 次觀看
新手登山入門懶人包!登山裝備、路線推薦及必須搞懂的注意事項一次看

身為登山小白需要注意什麼?該如何挑選適合新手的登山裝備?登山運動近年蔚為風行,除了吸收大自然芬多精,更能強身健體、預防心血管及呼吸疾病。但許多登山注意事項需要注意,迷路、發生緊急狀況莫驚慌,做足準備才能避免危險發生。

2023.05.14 | 1913 次觀看
2023.05.10
1555 次觀看
「過馬路」就能速測!醫矚「肺動脈高血壓」未積極治療、平均存活時間僅2.8年

走斑馬線過馬路走到一半就喘到走不動、呼吸困難又頭暈,應警覺肺動脈高壓症狀已找上你。醫師表示因肺動脈收縮變狹窄,當血液受阻而導致肺動脈壓升高,會造成循環變慢、氧氣交換變少,嚴重更可能心臟衰竭。提醒除了自我檢測,更應及早就醫確認與治療。

2023.05.10 | 1555 次觀看
2023.05.10
2726 次觀看
便當最雷配菜「三色豆」竟有抗癌效果?營養師:多吃不只可減肥還可護腸道

常被台灣外食族網友戲稱為「最雷配菜」的三色豆(紅蘿蔔、青豆仁、玉米)其實營養豐富?營養師指出因急速冷凍的處理能鎖住營養素和抗氧化素、反而讓營養不易流失,此外,三色豆不僅對人體黏膜、腸道和視力有幫助,更可降低罹癌風險。

2023.05.10 | 2726 次觀看
2023.05.08
1720 次觀看
上班族久坐、飲食導致排便不順?網友激推10大高纖蔬果,促進腸道蠕動助消化

上班族久坐一整天,作息、飲食不固定容易造成腸胃排便問題,攝取「高纖蔬果」也就成了許多網友熱議的話題。究竟上班族首選的「高纖蔬果」是什麼?除了膳食纖維,還能攝取多種營養素?一同了解網友討論的10大高纖蔬果排行吧。

2023.05.08 | 1720 次觀看
2023.05.05
11187 次觀看
進加護病房就是「病危」嗎?加護病房可探病嗎?費用是否加倍?家屬必知7件事

如果病患因故要轉入加護病房,身為家屬難免不知所措,通常也是在此刻才會驚覺自己對「加護病房」的認識不多、有開放探病嗎?費用該如何計算?是否開放看護?探病時間和規定有哪些?都是常見問題,我們為您整理7個常見的「加護病房」相關疑問與資訊,請加護病房家屬切勿憂慮,並祝患者早日康復。

2023.05.05 | 11187 次觀看
2023.05.02
2804 次觀看
肩頸痠痛甚至引發頭痛,推拿按摩都無效?當心「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找上你

上班族久坐又容易在電腦前姿勢不良,長期下來累積導致肩頸痠痛、抽痛又緊繃,除了按壓肌肉時有特別痛點,有些患者甚至轉移成頭痛,復健醫師指出這些症狀恐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應尋求專業醫療的改善建議。如果傳統復健方式不見改善,現代的復健科也提供「體外震波」方式,但是在治療前仍應經醫師完整評估才可實施。

2023.05.02 | 2804 次觀看
2023.05.01
4210 次觀看
2023所得稅試算,5月報稅「6大QA」最新免稅門檻、所得級距

5月報稅季來臨,今年所得稅申報有什麼新制、調整需要注意?如何才能最快拿到退稅額?年薪多少就不用繳稅?好今年申報所得稅的常見「6大QA」,申報時程、方式與管道等各種資訊,一次幫您整理清楚。

2023.05.01 | 4210 次觀看
2023.04.26
5588 次觀看
排便不順,光吃菜沒用!營養師:外食族,你更該吃的是「這2樣」

腸胃又不順怎麼辦?「膳食纖維」是重要的營養素,除了幫助排便,還能調節膽固醇、增加飽足感。而衛福部膳食纖維建議每日攝取量為25~35公克,身為上班外食族該如何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呢?保健食品也能補充嗎?

2023.04.26 | 5588 次觀看
2023.04.21
2826 次觀看
跑步膝蓋卡卡?當心「髕骨外翻」會磨光軟骨!復健醫師建議靠2招運動改善關節健康

上班久坐體態走鐘,決心定期跑步運動,跑著跑著卻發現膝蓋疼痛、有卡卡的聲音,甚至腫脹不舒服。復健醫學科醫師說明「髕骨外翻」屬於髕骨疼痛症候群的一種,軟骨對磨而有異音、腫脹的狀況,建議儘早就醫治療,並在家簡單復健,才能維護關節健康。

2023.04.21 | 2826 次觀看
2023.04.19
3030 次觀看
再忙也要抽空如廁!醫囑「10大憋尿傷害」要避免,嚴重甚至得手術治療

你也是「憋尿」成習慣的上班族嗎?許多人工作一忙抽不開身,或是動輒一兩個小時的會議、長途通勤,甚至是「怕麻煩」而選擇憋尿,但是腎臟科專業醫師特別提醒:不要以為自己年輕、膀胱有力就貪圖一時方便而憋尿,一旦隨著年紀增長,不良的排泄習慣易導致腎臟、身體造成許多傷害,嚴重時甚至只能手術治療,提醒大家千萬要避免!

2023.04.19 | 3030 次觀看
2023.04.18
2701 次觀看
害怕社交、跟人講話就緊張?「社交恐懼症」除靠藥物治療,緩解關鍵是家人的陪伴鼓勵

常感覺自己像「小孤獨」一般,在人多場合就心跳加速、緊張顫抖、難以與人順利互動,最嚴重甚至會感到呼吸困難般的難受?醫師表示:「社交恐懼症」其實是想脫離人際關係的精神疾病,多數患者還會合併其他焦慮症,若無即時治療除影響人際關係之外,甚至可能出現自殘、菸酒成癮等問題,不可輕忽。

2023.04.18 | 2701 次觀看
2023.04.17
5487 次觀看
運動減重超推的「能量棒」怎麼挑選?營養師分享簡單4步驟自製美味穀物棒

穀物棒、能量棒近來深受許多健身、運動族群喜愛,不但方便攜帶,更能即時補充能量增加飽足感。那能量棒該怎麼挑選?什麼時候吃最適合?多位營養師分享能量棒常見疑問,如果不想購買市面上的穀物棒,也能照食譜在家DIY吃得更健康。

2023.04.17 | 5487 次觀看
2023.04.17
2576 次觀看
腸胃易「胃食道逆流」,吃粽子、糯米類就脹氣?營養師授「安心不怕胃痛」的飲食訣竅

腸胃弱的人常會有以下困擾:易脹氣、 胸口灼熱,動不動就胃食道逆流,特別上班族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又經常外食,導致「腸胃不適」變成另類文明病,只要吃粽子、糯米類製品就有可能引發脹氣,營養師傳授「安心不怕胃痛」的飲食訣竅,讓您安心享用美食避開胃脹氣!

2023.04.17 | 2576 次觀看
2023.04.17
5262 次觀看
眼睛紅腫癢痛別輕忽,當心「過敏性結膜炎」找上門!眼科醫師傳授5招避免感染

突然感覺眼睛癢痛、眼淚流不停、總是會忍不住去揉搓嗎?靈魂之窗的問題別輕忽,眼科醫師指出,如民眾發現眼皮、結膜水腫常是「過敏性結膜炎」導致。當過敏原刺激,引起結膜過度敏感反應就產生相關症狀,提醒患者勿用力揉眼睛,預防之道除避免戶外接觸易引起症狀之過敏原,維持個人衛生整潔之外,也避免盡量食用燥熱性食物。

2023.04.17 | 5262 次觀看
2023.04.14
3920 次觀看
寶寶的「新生兒篩檢」是什麼?一定要做嗎?篩檢項目、費用、保險理賠等常見6大疑問一次看

為人父母在迎接喜事之餘,最擔心的莫過於寶寶出生後是否健康平安,而「新生兒篩檢」是孩子健康的第1道把關,常會有民眾疑惑:「如果有做產前檢查,還有需要做新生兒篩檢嗎?」,兒科醫師指出:篩檢有助於判斷是否有「可治療的先天性疾病」,及早診斷介入治療。有關篩檢項目、費用等相關常見問答,為您一次整理。

2023.04.14 | 3920 次觀看
2023.04.12
3173 次觀看
爸媽請小心!兒童飲料熱量含糖排行榜,一天最佳攝取量應控制在2顆方糖以下

小孩看到含糖飲料總是眼睛一亮、喝不停,營養師分享兒童飲料熱量排行,提醒喝太多容易讓孩童感到躁動、分心,甚至無法集中注意力,一天攝取量最好是2顆方糖以下,建議選擇無糖茶類、牛奶、優酪乳等飲品,父母也以身作則。

2023.04.12 | 3173 次觀看
2023.04.05
3612 次觀看
超過1天沒放屁、或是單日狂放20次,這些正常嗎?醫囑若出現「3症狀」、應儘速就醫

許多上班族都會克制在辦公區域「放屁」的衝動,但其實「放屁」是因呼吸、飲食、消化等導致腸胃蠕動、產生氣體的正常活動,而常見的排氣活動包括「放屁」或「打嗝」。醫師指出:如果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即便「一天放屁20幾次」都屬正常,反倒是若長時間未排氣(包括放屁、打嗝)就要提高警覺、身體可能出現3種問題,建議仍要儘速檢查、或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2023.04.05 | 3612 次觀看
2023.04.05
3701 次觀看
你的手搖飲都加什麼配料?「營養師配料熱量榜」曝:近期超夯的草仔粿、熱量竟等於1碗白飯!

天氣炎熱時,台灣人愛喝手搖飲,還能依照個人喜好添加多種配料,增添更多口感層次。但你知道這些手搖飲配料的熱量有多少嗎?營養師分享常見配料熱量排行,提醒民眾適量攝取,或者選擇較「透明」的配料,以健康的方式清涼消暑又解渴!

2023.04.05 | 3701 次觀看
2023.04.05
4238 次觀看
上班族怎麼消除「鮪魚肚」?減重醫師傳授5招甩脂肪、練出腹肌

看著自己的鮪魚肚,該怎麼辦才能讓腹部脂肪不再堆積?醫師分享不論你是鮪魚肚還是啤酒肚,維持健康體態、練出肌肉都能盡早透過運動訓練來改善。想要練出腹肌不妨參考在家即能輕鬆進行的「捲腹運動」,5個動作正確鍛鍊腹部肌肉,消除小腹練出6塊肌。

2023.04.05 | 4238 次觀看
2023.04.04
2338 次觀看
96%腎臟病患者罹病不自知!染新冠確診恐加速腎臟衰老?「5症狀」是不應忽視的警訊

據統計台灣20歲以上成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逾12%,96%的腎臟病患者罹病而不自知,忽略了身體警訊而延誤就醫。美國研究也發現確診新冠肺炎,病毒對腎臟、腦部、心臟加速衰老最為嚴重。台灣腎臟醫學會提醒民眾,屬高風險族群如三高、肥胖等應定期抽血及尿液檢測,及早避免風險。

2023.04.04 | 2338 次觀看
2023.04.03
2169 次觀看
失眠就吞一顆安眠藥?避免過量服藥,醫師建議採「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改善失眠

長期壓力、憂鬱而不易入睡需要安眠藥協助睡眠,有時更產生過量服藥狀況。身心醫學科醫師說明,如持續1個月入睡困難或易醒,並自覺影響生活即屬失眠。除了安眠藥,今日科學醫療進步「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亦能治療,但如有癲癇、有心臟節律器則不適合採用此療法。

2023.04.03 | 2169 次觀看
2023.04.02
3157 次觀看
刷牙驚見「舌頭白白的」半年後竟癌變?醫示警:勿輕忽口腔白斑、恐是口腔癌病變前兆

飯後抽根菸、開車提神嚼檳榔,某天刷牙發現舌頭有白斑,範圍更逐漸擴大,就醫後醫師提醒白斑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之一。如經檢查有癌前病變症狀,應進行切片及後續治療,而醫生也建議民眾可以定期做「口腔黏膜篩檢」來預防癌變,及早診斷防止癌症發生。

2023.04.02 | 3157 次觀看
2023.04.01
3824 次觀看
喝再多水還是覺得渴?中醫指「4大缺水體質」易口乾舌燥,應避免身體缺水

喝了水還是覺得很渴?中醫師分享有些人不管喝了多少水還是感到口渴,身體呈現「缺水」狀態,很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特別是4種體質肺燥、腸燥、胃熱及腎陰不足,如有相關缺水體質的人可以諮詢中醫師,依據個人體質做調理,才能避免身體缺水。

2023.04.01 | 3824 次觀看
2023.03.31
4767 次觀看
大啖海鮮慎選部位!醫師建議「3大吃魚指引」、魚頭、魚皮、內臟等「4部位」最易汙染

魚類海鮮富含豐富Omega-3、omega-6、鐵等多種營養素,能幫助小孩免疫系統、大腦發展,因此許多人認為「多吃魚有益身體健康」。但醫師也同時提醒:現代海洋汙染源多,吃魚也要特別留意攝入汞含量,部分魚類因受汙染導致累積較多戴奧辛及重金屬,特別是危害敏感族群應選擇汞含量低的中、小魚,盡量避免食用魚頭、魚皮、內臟、脂肪等4個污染較高之部位。

2023.03.31 | 4767 次觀看
2023.03.30
1681 次觀看
頭痛、爆痘、情緒低落、愛睏都是月經前兆?常見「8大經前症候群」要當心

頭暈、頭痛、臉上大爆痘、情緒起伏大,都是月經來前的徵兆嗎?整理近期網友熱議的常見8大經前症候群,請特別注意:若想透過止痛藥舒緩頭痛頭暈症狀,更當心誤入亂吃藥陷阱,通常這些症狀在月經到來後就會消失,若症狀太嚴重、影響生活,仍建議不應只服用成藥,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才妥當哦!

2023.03.30 | 1681 次觀看
2023.03.25
2901 次觀看
台灣半數人口過重恐成「肥島」?調查顯示:半數民眾不清楚肥胖定義

國健署公布之健康促進統計年報顯示,2017至2020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增加至50.3%,國中小學生肥胖率也有升高趨勢,而台灣肥胖醫學會發現:全台竟有近半數國人不清楚肥胖定義。醫師指出:如想管理健康體位,調整生活型態、改善作息習慣是基本方法,因此才能減少慢性病危害風險,建立健康快樂生活。

2023.03.25 | 2901 次觀看
2023.03.24
1626 次觀看
指甲剪圓弧形其實是錯的?醫師曝正確剪法、避免「凍甲」導致甲溝炎

長時間壓迫大拇指產生腫痛,就醫後醫生判斷是「凍甲」引發的甲溝炎。正確指甲保養非常重要,醫師提醒指甲修剪不當、不當外力等6大因素易造成凍甲,長久可能引發甲溝炎,修剪指甲時勿修剪太短,前段剪平不修成角形或弧形,若有異狀或感染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

2023.03.24 | 1626 次觀看
2023.03.13
1868 次觀看
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第2名「乳癌」,醫囑6類人需及早檢查

平日工作繁忙,先前感覺左側乳房有顆腫塊仍不以為意,愈來愈明顯才決心檢查,卻被告知有惡性可能…「乳癌」是目前台灣女性癌症死因第2名,腫瘤醫學部醫師也提醒發病有年輕化趨勢,而具家族史、停經後肥胖、初經較早等6類因素,更是罹患乳癌之危險因子。如有異常乳房腫塊,及早就醫檢查、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2023.03.13 | 1868 次觀看
2023.03.05
1886 次觀看
老人才會得痔瘡?年輕人有這「3生活習慣」也會讓屁股流血

以為只有老人才會得痔瘡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說明年長者老化有痔瘡大腸息肉等問題,但其實年輕個案也不少,慣見在於常見的3個不良生活習慣,而成為痔瘡的高風險族群。不過年輕人治療上不太需要透過手術,而是藥物治療定期追蹤,當然還有生活飲食習慣調整,即能改善。

2023.03.05 | 1886 次觀看
2023.03.04
2654 次觀看
酵素與益生菌的差別是?菌數愈多愈好?營養師解答常見4大疑問

顧腸胃、想減肥、減輕過敏狀況,許多人會想到酵素和益生菌,但也常將二者搞混。營養師分享4個常見疑問,益生菌該怎麼吃?兩者有何差別?益生菌的「菌數」越多越好嗎?減肥治便祕吃酵素有用嗎?一同解開疑惑,找到最適合自己需求的保健品。

2023.03.04 | 2654 次觀看
2023.03.03
2268 次觀看
低落憂鬱會相互感染?人際互動「1方法」擺脫負面情緒

2020年《科學報告》 一項研究曾指出,有憂鬱症狀者較少時間從事社交,症狀愈多其團體互動比例就愈小。而憂鬱症的危險因子包含「社交孤立」,團體互動有助於強化改善憂鬱,不僅青少年連老年人都有效。可以嘗試找信任的人聊聊、做有興趣的活動,不將失落情緒合理化,逐步負面情緒。

2023.03.03 | 2268 次觀看
2023.02.28
3692 次觀看
亂吃保健品、止痛藥,久坐又熬夜,醫揭「10大傷腎習慣」你有幾項?

工作上班經常久坐熬夜趕工,只喝飲料不喝水、常吃高油高糖加工食品,經常性吃止痛藥…醫師指出腎功能跟其他身體器官一樣在40歲後會逐漸老化衰退,除了疾病因素,長期傷腎的不良習慣更會讓腎功能快速衰退。你是否也有這10大傷腎習慣?改善生活從今天開始。

2023.02.28 | 3692 次觀看
2023.02.27
3876 次觀看
不吃澱粉類、不情願的運動,你中了幾個想瘦卻瘦不下來的NG地雷?

「我明明就吃很少,怎麼還是瘦不下來…」醫師透露長時間吃太少、攝取過少的關鍵營養素,反而成為瘦不下來的主因。而為了減重從事自己不喜歡的運動是難以持之以恆的,不良生活習慣更會導致賀爾蒙出問題。「82法則」健康減重,在健康攝取與享受美食取得平衡,才能安心減重不發胖。

2023.02.27 | 3876 次觀看
2023.02.25
1758 次觀看
腹痛胃潰瘍感染「這細菌」不自知?忽略症狀可能變成癌

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在世界各國盛行率都相當高,近年研究台灣約有3成民眾患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多數感染者為不明顯的慢性發炎症狀,需要透過檢查判斷。如果病患持續發炎反應下,胃黏膜長期受損可能變成癌前病變,甚至有機會發展成胃癌,風險不可忽視。

2023.02.25 | 1758 次觀看
2023.02.24
4058 次觀看
「感冒」、「腸胃炎」傻傻分不清楚?12個「病毒性腸胃炎」常見問題一次懂

上吐下瀉跑廁所跑不停,一人中全家陸續中,到底什麼病毒會引起腸胃炎?病毒性腸胃炎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可以判斷?腸胃型感冒與一般感冒有什麼不同?常聽聞的「諾羅病毒」就是引起病毒型腸胃炎主因?12個病毒型腸胃炎問題一次了解。

2023.02.24 | 4058 次觀看
2023.02.23
4085 次觀看
「室內口罩解禁」剩哪些場所要戴口罩?餐飲場所可強制要求佩戴嗎?7大QA一次看

2月20日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除了「8大指定場所」一定要戴口罩外,民眾可自主決定其他場所室內是否需要戴口罩。那看電影、逛百貨公司、參加演唱會也仍然需要戴口罩嗎?餐廳店家可以強制要求顧客取餐夾菜時配戴口罩、使用手套嗎?7個「口罩放寬」相關問題一次了解。

2023.02.23 | 4085 次觀看
2023.02.16
2371 次觀看
睡再久都還覺得累、臉上大爆痘?醫示警:別忽略身體「慢性發炎」狀況,長期無視恐生癌病變

身體不舒服、睡很久仍不時疲累、突然大爆痘,其實你的身體正在「慢性發炎」。發炎為人體自動防禦反應,能排毒、修復傷害及恢復身體健康,但如缺乏良好生活習慣,可能導致發炎反應大爆發,長期忽略更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發生。確保免疫系統正常運作,讓身體有空間容忍發炎反應。

2023.02.16 | 2371 次觀看
2023.02.15
1618 次觀看
「舊瓶再利用」誤用頻傳,回收利用應謹守3原則:撕標籤、重新標示、分開存放

近日新聞報導眼鏡行將酒精誤作生理食鹽水,倒入隱眼盒致對方眼睛灼傷近乎失明。加護醫學部醫師提醒許多人可能都有將瓶罐再次利用的習慣,但經常遇到誤喝危險液體的案例,部分原因皆因於此。如真的要「舊瓶再利用」,應遵守3個安全原則,避免憾事發生。

2023.02.15 | 1618 次觀看
2023.02.14
10299 次觀看
感冒只能多喝溫開水嗎?營養師推薦:4種飲品有助恢復元氣、緩解不適症狀

感冒了只能喝水嗎?生病感冒時正和病菌戰鬥的身體的確需要水分,但不只多喝水,營養師推薦4種飲品同樣可以恢復體力、提高免疫力。如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可以有助縮短感冒時間;蜂蜜水能改善咳嗽、幫助睡眠等,另外也提醒盡量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2023.02.14 | 10299 次觀看
2023.02.14
2641 次觀看
健檢才發現!全台逾200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9成5不自知,醫囑「早期5症狀」應警覺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11.9%,僅次於日本與美國,而洗腎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腎臟科醫師推估全台逾200萬人罹患性腎臟病,多達9成5不知自己患病,更常是健檢後才發現。腎臟病早期常見症狀有「泡、水、高、貧、倦」,另外血尿、氣喘、噁伈嘔吐等也可能是徵兆,要特別注意。

2023.02.14 | 2641 次觀看
2023.02.10
3401 次觀看
上班腦袋當機又混沌,補充這「6種營養素」恢復腦力提升專注力

連假後補班連上6天班,工作總感到腦袋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想睡覺嗎?營養師提醒:上班如果容易腦袋當機,此時需要多攝取大腦所需營養,身邊其實許多日常食物、蔬果即能輕鬆攝取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Omega-3脂肪酸等,幫助您思緒清晰,上班不打盹!

2023.02.10 | 3401 次觀看
2023.02.06
1823 次觀看
20歲後關節即逐漸退化,「退化性關節炎」可借助中醫針灸促進氣血循環

久坐膝蓋僵硬、長期關節不當受力,使軟骨磨損、關節液分泌異常,可能導致關節腫痛、僵硬甚至變形。「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僅影響年長者,一般人關節通常20歲就會逐漸退化,年齡稍長症狀即開始浮現。除進行手術,中醫根據不同辨證,以針灸疏通氣血循環,如有相關症狀盡早就醫、盡早評估。

2023.02.06 | 1823 次觀看
2023.02.05
1863 次觀看
「開夜車」喝咖啡還是愛睏?醫師:「飲用時機」很重要,建議小睡後再喝咖啡較有效

收假返回工作崗位,為避開車潮選擇半夜「開夜車」。開車前喝了咖啡仍愈開愈累,只好在休息站小歇一會。腎臟內科主任陳一心指出喝咖啡的時間點有其關鍵,提神的機制與體內「腺苷」有關,昏昏欲睡才攝入咖啡因已來不及;不如先「小睡片刻」讓腺苷減少,再喝咖啡才是最佳時機。

2023.02.05 | 1863 次觀看
2023.02.04
2017 次觀看
連假大吃享受,假期後健康減重!營養師私房菜單不藏私,放縱大吃後回復方式大公開

年後鼓起勇氣站上體重計,減重計畫似乎又要推遲了。營養師張宜婷表示,吃大餐不用感到罪惡,適當整理自己身心狀態,運用「餐後回復方式」一樣能健康減重,而透過飲食、運動、生活,適當壓力與休息更能促進自己成長。

2023.02.04 | 2017 次觀看
2023.02.03
5425 次觀看
睡著也會被頭痛給痛醒?請注意罕見的「睡眠頭痛」,喝咖啡或服用加強錠可減緩症狀

睡到半夜經常頭痛難眠,甚至午睡也會被痛醒,吃一般止痛藥無效,只有服用加強錠才能減輕症狀。神經部醫師李怡蓁說明「睡眠頭痛」為一罕見頭痛,特點就是「睡著」時才會頭痛。而止痛藥加強錠多數含有咖啡因,對睡眠頭痛特別有效,有的人睡前一杯咖啡,也能有效預防。

2023.02.03 | 5425 次觀看
2023.02.02
1903 次觀看
新冠變種「雙頭犬」CH.1.1已登台!年後BA2.75取代BA.5成本土主流病毒株

30日會中羅一鈞提及,澳洲學者以希臘神話雙頭犬(Orthrus)命名的新冠變異株「CH.1.1」去年11月已有檢出相關病例,台灣當前僅有零星檢出,未造成流行並會持續監測。另外BA.2.75染疫佔比達53%,取代BA.5成為台灣本土主流病毒株,而春節連假後的疫情波動,尚須持續觀察才能判斷是否為新一波流行。

2023.02.02 | 1903 次觀看
2023.01.29
4593 次觀看
冬天被靜電「狂電」?醫師矚:注意身體勞累,靜電太頻繁恐是「缺氧」警訊

冬天穿毛衣、觸碰金屬手把立刻感受「靜電反應」酥麻感,原因在於物體接觸、摩擦產生負電荷移動,導致正負電不平衡而產生,而冬天氣候乾燥更有利於電荷的轉移和累積。醫師提醒如果一年四季都容易產生靜電,可能是身體「缺氧」引起,平時環境提升濕氣、補充水分保濕,皆可幫助預防靜電。

2023.01.29 | 4593 次觀看
2023.01.19
2027 次觀看
春節連假是「失智者」走失高峰期!專家提醒:善用輔具預防、照護

長輩忘東忘西、忘記已經吃過藥只是老了?失智症其實有別於老化現象,有時會同時存在2種以上病因,產生輕度至重度的認知障礙。過年期間天氣寒冷、生活與周邊環境改變影響,易使失智症患者混亂易怒,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建議家人多加陪伴與失智者互動紓壓,注意保暖防寒也備妥過年處方箋藥物。

2023.01.19 | 2027 次觀看
2023.01.18
2358 次觀看
過年大掃除,用對工具預防「勞動傷害5地雷」、事半功倍除舊佈新!

新年到,居家大掃除希望除去霉運迎來好運,而過年忙著張羅款待親友、與家人一同做準備,醫師提醒大量勞動當心過勞、不良姿勢引發傷害,特別是已有損傷的族群更應避免勞動。避免勞動傷害的「5大地雷」,善用適當工具避免肢體負擔,才能安心健康過好年。

2023.01.18 | 2358 次觀看
2023.01.18
2018 次觀看
過年團圓聚會、飲酒貪杯突然胸痛、心悸?醫示警: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劇痛」恐是心肌梗塞

俗稱三高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一直是心臟疾病主要影響因素,而吸菸酗酒更是引起疾病的危險因子。而當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產生粥硬化,管壁變厚變窄便可能阻塞導致血液不流通、心肌缺氧受損壞死之「心肌梗塞」,醫師提醒應注意常見心絞痛症狀,對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定期篩檢及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2023.01.18 | 2018 次觀看
2023.01.12
2504 次觀看
發燒、喉嚨痛卻快篩陰性?請注意胸痛、咳血等呼吸道症狀,也可能是「肺膿瘍」

採檢陰性卻持續發燒、胸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狀,不但症狀不減更咳出血,醫師提醒可能是「肺膿瘍」所致。主要細菌感染肺部組織,導致局部肺實質壞死或蓄膿,而長期臥床、酗酒與牙周病患者皆是潛在風險對象。呼籲民眾如有相關症狀持續不止,應盡早就醫確定病因、盡早治療。

2023.01.12 | 2504 次觀看
2023.01.11
2045 次觀看
秋冬3大病毒流行,當心兒童「免疫負債」!好發族群、症狀帶您一次了解

新冠疫情流行期間,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成了生活習慣,也使呼吸道及腸胃道感染機會降低。但隨著各國防疫政策解封,輕忽衛生習慣當心「免疫負債」找上門。醫師提醒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孩童,需注意3種常見秋冬病毒的典型症狀與好發族群,落實良好衛生習慣,保護孩童也保護自己。

2023.01.11 | 2045 次觀看
2023.01.10
2210 次觀看
你的新冠肺炎「防疫認知」合格嗎?3成民眾不合格、「高風險族群」竟千人都答錯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於2022年11月進行「防疫認知」問卷調查,逾一千受訪者中3成對於新冠肺炎基礎防疫認知不及格;可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之族群更無人答對;而對於疫情較為樂觀的調查者答題表現最差。提醒民眾千萬別輕忽防疫4大守則,應隨時維持警覺,高齡及慢性病族群更需小心謹慎。

2023.01.10 | 2210 次觀看
2023.01.10
2071 次觀看
春節疫情恐升溫?國人返台檢疫須知:接種次世代疫苗、避免群聚、做好防疫安心過好年

指揮中心預估疫情高峰可能出現於1月下旬春節過後,提醒民眾趁年前醫療院所服務時間充足,盡早接種次世代疫苗。而1月1日起搭乘自北京、上海、成都及廈門等4直航航線返台之民眾全面實施唾液篩檢;0+7自主防疫規定也有所調整。防疫做足、人潮擁擠處配戴口罩,才能安心過好年。

2023.01.10 | 2071 次觀看
2023.01.04
1811 次觀看
「賴床10分鐘」竟讓人更有活力?醫授「5方法」讓天冷晨起減緩不適

天氣冷起床好難受,早起又感覺四肢關節卡卡不舒服?復健科醫師分享關節代謝和身體其他組織不同,隨著年齡增長代謝也會隨之下降,如果天氣冷更讓關節活動變慢、不適感增加。5個睡眠前後小撇步,活絡筋骨、放鬆肌肉,舒緩關節不適症狀。

2023.01.04 | 1811 次觀看
2023.01.03
2320 次觀看
長時間工作頻繁重複動作?過度使用手指、當心「板機指」找上身!

突然手指疼痛、腫脹無法伸直,發出「喀喀聲」更須倚靠另一隻手板直,當心罹患俗稱「板機指」的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工作勞動長期重複動作又使用過度,導致肌腱過度摩擦產生不適症狀,不只中年以上民眾,20至30歲等年輕人每天上班同樣動作也可能產生風險,如疼痛難耐應尋求醫師協助、盡早治療。

2023.01.03 | 2320 次觀看
2022.12.30
1728 次觀看
跨年連假都是濕冷低溫!出門保暖謹記抗寒5字訣:「慢熱起穿行」,8大妙招一次教你

今年的跨年連假根據氣象預測,台灣北部、東部不僅氣溫低、還有機會降雨,因此民眾外出參與跨年盛會、務必要記得保暖禦寒。《優活健康網》整理出8個保暖攻略傳授給您,另外還有「抗寒5字訣」,請記得遵循「!慢、熱、起、穿、行」的模式,出門在外除了暖暖包,也千萬別忘記要隨身攜帶健保卡和緊急用藥唷!

2022.12.30 | 1728 次觀看
2022.12.29
2145 次觀看
天冷喝熱湯補身,竟導致胃痛不適?中醫提醒「胃食道逆流」3主因

冬至是否品嘗了熱呼呼的湯圓?冬天氣候寒冷,想讓身體暖和邀三五好友一起品嘗麻辣鍋、羊肉爐進補,但吃得太快卻引來胸口灼熱、胃酸逆流,甚至咳嗽、感覺喉嚨有異物的不適症狀。中醫師提醒「胃食道逆流」主因是脾胃虛損、肝胃不和、肝胃鬱熱,除了對症用藥,良好生活與飲食習慣才能根本解決。

2022.12.29 | 2145 次觀看
2022.12.29
2693 次觀看
冬季吃「麻油雞」、「薑母鴨」補身卻反讓生理期更疼痛?中醫師提醒「3體質」不適合進補

隨著氣溫下降,許多人選擇麻油類、薑、米酒燉煮等料理滋補養生。但部分女性卻因此出現生理期症狀改變,造成經量大增、腹痛、經期亂序等狀況,其實並非冬令補養所致,而是本身體質不宜溫補。中醫師提醒燥熱、痰濁和瘀阻的3種體質可能不適合吃補,飲食上應當清淡避免加劇症狀。

2022.12.29 | 2693 次觀看
2022.12.28
4897 次觀看
冬天禦寒「電暖器」該怎麼挑?怎麼放最暖和又安全?5大類型4條件教您聰明挑選

隨著寒流來襲,冬季熱門產品「電暖器」已經成為大家家中不可缺少的禦寒家電。但是挑選電暖器時,應該要注意哪些功能?種類多樣,又該如何挑選?5大類型電暖器與4種常見條件,讓您輕鬆了解挑選電暖器的必備資訊,讓一家人晚上可以安全使用、安穩入睡!

2022.12.28 | 4897 次觀看
2022.12.28
2738 次觀看
新年交換禮物送什麼最不雷?網友熱議「10大熱門禮物」,選這些就對了!

聖誕節、跨年、新年聚會,三五好友相聚慶祝,「交換禮物」深受大朋友小朋友喜愛。想要禮物獨樹一格?還在選擇馬克杯作為禮物?送一大箱零食糖果?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追蹤近1年網友熱議的禮物相關話題,一同了解10大熱門排行。

2022.12.28 | 2738 次觀看
2022.12.24
2166 次觀看
原來冬天健康「更容易瘦」?營養師:攝取關鍵營養素「CLA」,冬季增肌減脂更有效

冬天食慾旺盛吃火鍋、高熱量食物,想瘦好難?但其實冬天運動、瘦身減脂比起夏天更容易?還可以從食物中攝取「共軛亞麻油酸」(CLA)來提升基礎代謝率。CLA是什麼?挑選CLA保健食品有哪些關鍵?專業營養師提供冬天瘦身3招,讓你得以更有效地提升基礎代謝率。

2022.12.24 | 2166 次觀看
2022.12.23
1796 次觀看
2023元旦新制懶人包:民法成年人18歲、與錢包息息相關的3個調漲

2023年哪些新制與您息息相關呢?基本工資將從原先25,250元調升至26,400元;國民年金保險費率調至10%、月投保金額19,761元,一般民眾每月將多負擔144元;而民法成年年齡下修18歲也將正式上路,結婚、申辦信用卡、郵局臨櫃儲匯業務等,滿18歲即能從事許多法律行為。

2022.12.23 | 1796 次觀看
2022.12.22
27826 次觀看
寒流來襲就要穿羽絨衣!挑選羽絨衣的「2個小細節」,搭配薄內裡其實最保暖?

冬天寒流來襲,全台氣溫驟降,民眾禦寒衣物準備好了嗎?外出想穿羽絨衣、羽絨外套保暖身體,到底羽絨衣該怎麼挑、怎麼穿才最保暖?羽絨衣又要怎麼清洗才不會洗壞?《優活健康網》幫您整理好冬季禦寒最佳神器「羽絨衣10大QA」揭密正確挑選及保養方式!

2022.12.22 | 27826 次觀看
2022.12.22
2280 次觀看
「3C世代」怎麼預防兒童近視?醫授「2招護眼法」,保護孩童眼睛健康

總用手機平板轉移孩童注意力避免哭鬧?據WHO資料顯示,台灣未滿18歲近視高達85%,近年疫情在家比例提高,使用3C產品也更為頻繁。眼科醫師提醒幼齡孩童應避免接觸3C產品,2歲以上也應控制時間分段使用;定期眼科視力檢測,平時生活食補護眼,才能保護靈魂之窗。

2022.12.22 | 2280 次觀看
2022.12.21
2872 次觀看
久坐又低頭滑手機,三不五時就背痛腰痠?醫揭「9大背痛成因」,上班族應特別留意腰椎退化問題

覺得背痛、雙腳痠麻、下肢無力?工作久坐、長時間姿勢不當、低頭滑手機,讓脊椎、椎間盤承受負擔而產生不適感,嚴重可能年紀輕輕即腰椎退化。骨科醫師表示背痛治療方式多元,需依循患者症狀階梯式治療。而減少腰背痛發生,仍是預防重於治療,從改善坐姿與生活習慣開始。

2022.12.21 | 2872 次觀看
2022.12.19
2327 次觀看
喉嚨有異物感,甚至吞嚥困難?千萬當心不易被察覺的「食道癌」

喉嚨疼痛、不時有異物感,就醫才發現已罹患下咽癌,病情如嚴重更可能惡化成食道癌。食道癌的成因至今仍未能完全明瞭,然長期飲酒、嗜飲烈酒和醃製、煙燻和燙熱食物皆可能有所關聯。平時良好生活習慣,才能遠離食道癌的發生。

2022.12.19 | 2327 次觀看
2022.12.15
2226 次觀看
冬天皮膚乾癢抓到變濕疹?「缺脂性皮膚炎」該怎麼治?醫師6招助舒緩

冬天氣候乾冷,年紀偏大之長者或皮膚原有受損,容易因皮膚留不住水分而乾裂,加上冬季油脂汗腺分泌量減少,患者皮膚可能更為乾癢。「缺脂性皮膚炎」即好發於上述二族群,皮膚科醫師建議3沐浴保濕重點、日常生活3招舒緩不適,但如狀況愈漸嚴重仍應盡快就醫尋求協助。

2022.12.15 | 2226 次觀看
2022.12.12
3617 次觀看
為瘦身改喝「零熱量」飲料?甜味劑或代糖真的都不會胖嗎?營養師提5問題需注意

工作空檔與同事訂下午茶,為了控制熱量選擇代糖成分的飲料與甜食。幾乎沒有熱量的甜味劑,真的是取代糖的好選擇嗎?對減重有幫助嗎?營養師指出甜味劑可能造成5種問題,雖然可作為減重時想吃甜食的選擇之一,但也不代表能因此狂吃甜食喔!

2022.12.12 | 3617 次觀看
2022.12.08
1894 次觀看
年終考核讓人洩氣又充滿負面情緒?醫囑「3個思考方向」幫助情緒轉彎

2022年度總回顧,進入12月回頭檢視是否達成年初所設定的目標、這一年的努力是否有所成果。可能超乎預期感到充實;也可能感到苦惱或失落,仍需繼續努力。家醫科醫師提供3方向審視這一年,並在明年目標訂定前先想: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2022.12.08 | 1894 次觀看
2022.12.06
3353 次觀看
想減肥,竟是吃對「便當」比光吃水果更有效?營養師揭「胃排空」關鍵

年末年始,辛勤工作一整年卻發現肚子愈來愈大,下定決心剷肉減肥。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只要吃對食物,讓「胃排空」時間變長,等於飽足感愈久,比較不會肚子餓而嘴饞進食,而達到瘦身助益。特別可以選擇健康均衡的便當,不但能拉長胃排空時間,更健康攝取多樣營養。

2022.12.06 | 3353 次觀看
2022.12.02
1800 次觀看
世足賽、選舉讓人緊張焦慮而導致失眠?醫授7招緩解不適

想到明天會議就緊張、焦躁,徹夜輾轉難眠。多數面對壓力引起的不適症狀,從輕微至嚴重大致可分2種,引起特定身心狀況,如頭痛、胸悶、呼吸不順等;嚴重時復發原有疾病,如焦慮、憂鬱、躁鬱症狀。緩解不適的方式多樣,醫師建議先了解自己的壓力來源,才能找到合適方法回復健康自在生活。

2022.12.02 | 1800 次觀看
2022.12.02
3954 次觀看
半夜熟睡竟也會抽筋?醫揭「9種可能原因」,可用6招預防

睡到一半突然抽筋痛到醒,徹夜輾轉難眠睡眠品質大打折扣。醫師分享半夜抽筋最常發生於小腿部位,除特數族群如60歲以上長輩、懷孕婦女、孩童外,平時生活作息也易導致。如服務業長時間久站又無補充足夠水分時,易造成肌肉負擔過度、脫水而抽筋。同時也提供6種預防方式緩解發生頻率。

2022.12.02 | 3954 次觀看
2022.12.01
1881 次觀看
你的胖不是真的胖?網友熱議4大「消水腫」妙方,調整壞習慣甩開「虛胖」

昨日加班熬夜、作息飲食不正常,早起臉腫又有泡泡眼?是否有時也覺得身體突然變胖、沒有彈性?近3個月網友熱議的「4大消水腫方法」補充利尿食物、運動流汗、按摩、攝取適當水分,試著改掉壞習慣,調整良好生活作息,不再為水腫苦惱!

2022.12.01 | 1881 次觀看
2022.12.01
2506 次觀看
兒童「流感疫苗」哪裡可以接種?種類有哪些?孩童預防接種6大QA一次了解

初冬氣溫轉冷、又到流感好發季節,2022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已於10月開打,抵抗力較弱的學齡前幼兒與孩童完成疫苗接種較能產生完整保護力。哪裡可以接種?現有提供哪幾種品牌?孩子有雞蛋過敏能施打流感疫苗嗎?6個常見季節性流感疫苗Q&A一次了解。

2022.12.01 | 2506 次觀看
2022.12.01
3039 次觀看
用過的口罩消毒殺菌後就能變身清潔布?「9大妙用」讓口罩可以再利用

疫情時代,口罩成為出門配件之一,購買許多口罩也要注意使用及保存期限,避免久放致保護效果下降。而久放或使用一下子就準備丟棄?先別急,做足消毒殺菌後,口罩的不織布、軟鐵絲、掛耳繩都能再次利用!抹布、香氛袋等9個妙用讓口罩發揮第二春!

2022.12.01 | 3039 次觀看
2022.11.30
1687 次觀看
「長新冠」症狀1年內會消失?最新研究揭「6種族群」恐較慢痊癒

確診後記性變差又疲倦無力,這些都是常見「長新冠」症狀,研究指出「記憶力減退」為比例最高之持續性症狀。另外發現近9成患者1年內長新冠症狀就會消失,但有6類型的人症狀消退情況較為延緩,而個別患者狀況也會影響其消退速度。醫師提醒仍無法低估長新冠之風險,有相關症狀可適時調整生活習慣。

2022.11.30 | 1687 次觀看
2022.11.28
5468 次觀看
狂吃青菜可助消化、解便秘嗎?醫師:幫助有限,關鍵其實是「水溶性纖維」

明明狂喝水、吃菜吃進許多纖維質,仍舊經常便祕、腸胃不順?醫師分享想要解決便祕問題,除了纖維更要有「潤滑劑」才能讓腸子蠕動順暢。膳食纖維其實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2種,而如膠質般的「水溶性纖維」即為重要一環。5大膠質聖品推薦給您,正確飲食、適當運動是改善最佳方法。

2022.11.28 | 5468 次觀看
2022.11.22
1369 次觀看
1126九合一大選將至、緊盯選舉新聞停不下來?當心「新聞成癮」影響自身情緒健康

大選將至,候選人無不加緊腳步,新聞媒體同樣頻繁報導相關訊息。你是否曾因某議題不斷瀏覽新聞,時不時緊追資訊深怕錯過?卻也因媒體訊息而跟著批評、憤恨,影響了情緒、生活與工作?當心這種狀況容易產生生心理健康問題,接收任何資訊都要有所「覺察」,才能從中取得平衡。

2022.11.22 | 1369 次觀看
2022.11.11
2446 次觀看
健康檢查出來全是紅字怎麼辦?「三酸甘油酯」、「膽固醇」過高該如何降?

根據衛福部國人「三高」盛行率調查,我國18歲以上高血脂盛行率25.6%,恐會造成相關心血管疾病,其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而「血脂」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如果上班族的健檢報告出爐後,發現這幾個指數過高代表什麼?該如何補救呢?透過簡單的比喻,讓專業醫師來教你該怎麼做!

2022.11.11 | 2446 次觀看
2022.11.11
4996 次觀看
每天只有1小時禁食的「231斷食法」真的健康安全嗎?請注意:9種人其實應避免執行

上班族長時間久坐,不少人想維持體態而欲透過斷食達到效果。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港星古天樂除了運動習慣,更堅持了10年的「231斷食法」,一天只有1小時用餐,其餘時間空腹的嚴格執行力。但也提醒須審酌個人身體狀況,特定族群更得避免這種方式,或與醫師、營養師討論合適與否及調整。

2022.11.11 | 4996 次觀看
2022.11.10
2424 次觀看
新冠預防用藥「Evusheld」的施打資格是?藥效能取代疫苗嗎?10大QA帶您一次了解

外國有一新冠預防用藥"Evusheld"可降低感染風險,由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研發"Evusheld"是什麼?對Omicron BA.5有預防效果嗎?如果想要預防染疫,一般民眾可以施打嗎?施打資格和相關疑問一次整理給您。

2022.11.10 | 2424 次觀看
2022.11.10
3397 次觀看
微波食品吃多易致癌?營養師老實說:比起輻射,「這4個風險」你才更該擔心

現代人生活忙碌、行程滿檔,許多人會選擇超商微波食品或帶微波加熱便當作為一餐,但坊間一直有傳聞微波爐會釋放大量的輻射,不但人應該遠離、更該避免微波食物的食用?專業營養師破除相關迷思,微波食品最重要的問題其實不是輻射,而是易讓食物的營養流失、食材變質、請注意「微波時間」、「盛裝方式」等4大風險,同時也應注意微波爐的使用安全,才能安心食用唷!

2022.11.10 | 3397 次觀看
2022.11.08
2265 次觀看
蔬果熱量低、減肥吃素容易瘦?營養師揭:素食加工品,熱量「超乎想像的高」!

168斷食法、生酮、減醣或地中海飲食等減肥方式近年非常熱門,許多人甚至有「蔬菜比肉健康、熱量低」,要減肥吃全素準沒錯!但是營養師提醒:並不是吃素就一定熱量低,特別許多素食加工品其實「高鈉高油高熱量」,為了增添美味的口感和香氣,在烹調上也多重鹹重甜而導致熱量超標。提醒「茹素」也要飲食均衡並正確調理,才能「健康瘦」唷!

2022.11.08 | 2265 次觀看
2022.11.08
2849 次觀看
趕快檢查!家裡口罩過期了嗎?請注意:高溫、潮濕、噴酒精,都會讓防護效果大打折

口罩也會過期嗎?其實一般外科口罩保存期限2~3年、N95口罩3~5年的保存期限,久未使用口罩的靜電會隨時間慢慢流失進而影響防護能力。若放於高溫潮溼環境也會影響靜電棉之靜電效果,而酒精與揮發氣體則可能影響其過濾效率。

2022.11.08 | 2849 次觀看
2022.11.04
1932 次觀看
冬季火鍋大啖海鮮!蝦頭熬湯超美味、可以吃嗎?營養師提醒:食用蝦、「3部位」應避免

冬天吃鍋大口吃蝦,鮮甜美味的蝦頭可以吃嗎?營養師介紹:蝦類是很好低脂高蛋白食材,100克龍蝦更等於3分蛋豆魚類的營養,但若養殖於重金屬量高的水中容易於蝦頭堆積重金屬,如果不確定來源,建議最好避免食用。

2022.11.04 | 1932 次觀看
2022.11.02
2388 次觀看
居家隔離取消、「0+7」新制登場!「防疫補償金」、「居隔理賠」自11/7起退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2宣布11月14日起確診者居家照護5+n,期滿快篩陰性可外出;而確診同住家人0+7,自主防疫期間無症狀2日內快篩陰性即可外出。此日起不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因此也無法再申請3千元之防疫補償金。而未來確診者居家照護是否繼續調整,仍須依疫情發展判斷。

2022.11.02 | 2388 次觀看
2022.11.01
7547 次觀看
老是「胃脹氣」?8種常見易導致胃脹的「地雷食物」,麵包、高麗菜都上榜?

飯後經常腸胃不適、胃脹氣,除暴飲暴食、三餐不定,你知道有些食物特別容易引起脹氣嗎?如速發酵母「麵包」若無充分發酵易引起脹氣不適、高麗菜含有寡糖類進入腸道不易吸收、地瓜同樣也易消化不良而產生氣體。預防胃脹氣除了生活作息調整,飲食習慣改善更不容忽視。

2022.11.01 | 7547 次觀看
2022.10.28
3176 次觀看
退休後感到失落、恐懼甚至憂鬱?醫師授4招預防改善「老年憂鬱」低潮期

董氏基金會董事長張博雅表示,年長者患有憂鬱症狀,相比健康長者多出2~3倍死亡率,對生活、身心都帶來極大挑戰。現今社會變化快速,內外壓力交錯複雜,如有強烈心情低落應就醫尋求醫療協助。醫師也提供4招重新安排老年生活模式,改善心境維持身體機能。

2022.10.28 | 3176 次觀看
2022.10.27
2223 次觀看
小兒科看診人數爆增!發燒、咳嗽但都「快篩陰」?秋冬3病毒流行、當心重複感染

天氣變化之際,小兒科診所經常人滿為患、早中晚求診人數不減。小兒科醫師提醒近期除了新冠疫情,亦有其他病毒正悄悄流行,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及流感等,如咳嗽發燒不止、快篩陰性時須注意可能是其他病毒感染。

2022.10.27 | 2223 次觀看
2022.10.17
1948 次觀看
左胸發現小腫塊、竟確診「乳癌」二期?積極主動治療之外,請別忘記將自身需求擺第一位

根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年報,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平均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因此不可忽視防治乳癌的重要性。許多女性在職場衝刺、擔負家庭照護責任的時期,發現罹患乳癌是極大的噩耗,此外「想保留乳房又擔心復發」更是所有罹癌者的難言之隱,除了積極面對、主動就醫之外,將自身需求擺在第一位也是重要的。

2022.10.17 | 1948 次觀看
2022.10.17
3957 次觀看
「維生素B群」你吃對了嗎?營養師教你正確攝取法才有效!

家中備有維生素B群,對現代的工作者而言似已稀鬆平常,工作忙碌、飲食不均衡常希望透過B群來補充營養素。但你曉得各種維生素B的作用為何嗎?是吃了馬上就能提神醒腦嗎?又該什麼時間吃?哪些人更需要維生素B群呢?營養師整理B群效用並推薦各式自然食材,請您還是要務必記得:B群並非成藥、均衡飲食與運動才是有效保持健康的作法哦!

2022.10.17 | 3957 次觀看
2022.10.14
1823 次觀看
入秋氣溫驟降,皮膚乾癢、乾咳過敏等症狀找上門?中醫授2穴位2茶飲緩解改善

秋老虎過去,天氣炎熱難耐頓時變為冷風颼颼,而秋天忽冷忽熱不穩定,有過敏症狀的人經常反覆乾咳、氣喘、眼睛乾癢,中醫師建議可以採取洋蔥式穿搭、適時運動促進循環,秋葵更是秋天養生好食材。若皮膚乾癢也可以藉由按摩2穴位及2茶飲達到滋潤的效果,減緩症狀。

2022.10.14 | 1823 次觀看
2022.10.14
2254 次觀看
親子關係有代溝,不同世代的溝通該怎麼做?化解衝突的關鍵其實取決於父母態度

雙薪家庭、工作繁忙,多數時間將孩童委由學校、安親班或保姆代為照顧,久而久之卻產生親子間的隔閡、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更不曉得該如何溝通。特別青春期孩子正處於接收大量資訊、身心劇烈變化的時刻,親子關係加上不同世代的分歧想法,導致雙方代溝加深。專家建議「4個溝通技巧」,有效拉近親子關係、幫助孩子探索與同理。

2022.10.14 | 2254 次觀看
2022.10.14
1977 次觀看
國境解封飛出國!醫矚:出國旅遊請注意防疫「基本5大防護」

10/13起邊境解封,入境「0+7」免隔離免居家檢疫,改採7天自主防疫。許多人迫不及待想至外國旅遊,但在外旅遊染疫不但就醫不便,更擔心傳染給其他親友。前醫師臉書分享旅日40天時的防疫準備,提供5點防護方式做好做足,才能玩得盡興又安全。

2022.10.14 | 1977 次觀看
2022.10.14
2730 次觀看
3C不離身易導致高度近視,醫師授「護眼6招1口訣」保護靈魂之窗

現代人3C不離身,新冠疫情更讓「宅活動」增加、讓家裡老少都增加更長時間緊盯螢幕,若近視狀況未加以控制,容易使近視度數逐漸加深,更糟糕的是惡化成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問題。醫師提供「護眼6招」和「1好記口訣」,在現代的科技生活中、正確落實視力健康。

2022.10.14 | 2730 次觀看
2022.10.07
3054 次觀看
打「流感疫苗」可以同時打新冠疫苗嗎?|公費流感疫苗資格、預約懶人包

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起依照不同身分採2階段開打,符合資格者可透過4大管道預約接種。有疑問的是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能同時施打嗎?CDCC提醒符合資格儘速預約接種,此二種疫苗可同時分開在不同手臂接種,亦可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施打時也主動告知疫苗接種史及相關記錄,以利醫師辨別。

2022.10.07 | 3054 次觀看
2022.10.06
3163 次觀看
「長新冠症狀」難消,胸悶、咳嗽、濃痰怎麼解?中醫建議依個人體質調理,並改變生活作息

今日新冠疫情BA.5為主要流行病毒株,其症狀多屬輕症及無症狀。但許多患者痊癒後仍持續咳嗽、胸悶或呼吸不順,「長新冠」染疫後遺症反而影響日常生活及身心狀態。面對此問題中醫臨床上會依照病人體質、症狀以適合的處方來調理治療,也建議患者能從生活習慣來調整恢復。

2022.10.06 | 3163 次觀看
2022.10.06
2483 次觀看
「168間歇性斷食」選對時間更有效?減重原理大公開!

168斷食法、52斷食法,你是否曾經聽過甚至嘗試過?這類「間歇性斷食」透過限制可飲食的時間來達到可能減重之效果。根據研究發現,限食時段較早有助減重,但對減脂卻無效。另外保健營養學教授提醒這種飲食法可能較適用沒有運動的時候,如有下午運動需要改變此原則,當然也是找出最適合自己方式。

2022.10.06 | 2483 次觀看
2022.09.29
5797 次觀看
鼻子常聞到異味、流黃鼻涕以為只是小感冒?當心是牙齒感染引發的「齒源性鼻竇炎」

有反覆鼻竇炎症狀、長期聞到異味、鼻涕倒流或黃鼻涕的狀況,以為只是小感冒就不以為意?你知道這有可能其實是牙齒感染引起的「齒源性鼻竇炎」嗎?特別是當病患診斷為單側鼻竇炎的同時,就必須警覺到齒源性鼻竇炎的可能性,近來患者比例更有上升趨勢,應提高警覺。

2022.09.29 | 5797 次觀看
2022.09.27
2495 次觀看
疫情升溫、維護公共衛生意識漸增,5大公廁使用困擾該如何保護自己?

台灣公廁常見的窘境:沒有衛生紙、環境髒亂、異味撲鼻,更讓人忍受的是馬桶座上的鞋印、沒對準的排泄物,讓許多民眾在沒有選擇餘地、又內急染忍時特別困擾。當前BA.5疫情升溫,使用公廁更讓人有「病毒傳播」的疑慮,對此感染內科主治醫師特別提醒「5招」保護自己,更小心謹慎的使用公廁。

2022.09.27 | 2495 次觀看
2022.09.24
4302 次觀看
「偏頭痛」噁心想吐,竟是神經敏感導致?神經科醫師的3個改善止痛建議

偏頭痛和許多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容易受到外在刺激因素而引起頭痛、如飲食、天氣變化、睡眠不足等,同時也易有遺傳性,主要與某些神經元或神經節的過度敏感化有關。神經科醫師杜宜憲提醒偏頭痛患者在治療上需配合3大重點,正確方法預防及治療,才能有效改善、找回健康生活。

2022.09.24 | 4302 次觀看
2022.09.22
4055 次觀看
「清冠一號」9/15放寬限縮對象,增列3類人可公費領取|公費清冠一號領取條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限縮清冠一號公費對象,為新冠肺炎確診具「重症風險因子」任一條件之病人共20項。卻造成中醫師公會反彈及討論聲浪,調整後放寬3類症狀也納入公費對象,包含:持續2日高燒39度不退、咳嗽明顯兼具喘症及咽痛並嚴重飲食困難者,亦可領取公費中藥清冠一號。

2022.09.22 | 4055 次觀看
2022.09.16
2637 次觀看
精神不繼想靠「維生素B群」提神?別本末倒置,飲食均衡攝取更重要!

現代生活工作忙碌,許多人會備置維他命B群用以補充體力、提升免疫力。但其實直接補充維生素B群無法瞬間讓人提神,想要有充足體力與維持身體正常機能,仍需透過平時均衡飲食、每日攝取足夠維生素B1、B2、B6、B12,才能保持精神與健康。

2022.09.16 | 2637 次觀看
2022.09.16
4277 次觀看
長期「口臭」嘴巴有異味?當心是胃癌、肝病等4類疾病找上門來!

呼氣聞到異味,刷牙喝水漱口仍無法改善。胃腸肝膽科醫師多有病人因口臭求診,口腔細菌滋生為常見原因,而除了腸胃疾病外,牙周病、蛀牙、鼻炎及其它全身性內科疾病也可能造成口臭。醫師建議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與多吃蔬果都是改善口臭的好方法,若長期口氣不佳因盡速就醫。

2022.09.16 | 4277 次觀看
2022.09.15
2207 次觀看
「加工食品」比你想像中的還毒、吃多甚至會導致失智?營養師教您「飲食替代」安心吃法!

工作忙碌沒有時間吃飯,快速又方便的外食或加工食品成為許多人選擇。但最新研究提及「超加工食品」的攝取與認知功能下降、失智症、癡呆症等風險有關;攝取愈多,愈增加癡呆症與認知功能障礙風險。營養師帶您了解加工食物4分類標準,生活中更有許多食品能取代「超加工食品」。

2022.09.15 | 2207 次觀看
2022.09.14
1889 次觀看
9/12起調整入境免簽規定,次世代雙價疫苗將開打、高風險族群優先接種

9月12日起恢復美、加、紐、澳、歐洲與邦交國國民入境免簽證待遇,而入境檢疫仍維持「3天居家檢疫+4天自主防疫」、每週入境5萬人數總量上限及落地唾液篩檢,漸進式開放邊境措施。另次世代BA.1雙價疫苗對現流行BA.4、BA.5病毒株亦有效,最快本月可開打,高風險族群優先接種。

2022.09.14 | 1889 次觀看
2022.09.14
5889 次觀看
海鮮怎麼挑最新鮮?想補優質蛋白質,挑這8種「低脂海鮮」準沒錯!

在台灣品嚐海鮮到底奢不奢侈?答案可能見仁見智,但是海鮮料理確實是普遍、被視為營養素補充的重要來源,特別魚類所富含之蛋白質在國建署「每日飲食指南」比肉、蛋的順序更優先,貝類海產也含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鋅,適量補充對健康同樣有益。營養師也列出8種「低脂海鮮」食材,幫您補充優質蛋白質、適當烹調助您增肌減脂。

2022.09.14 | 5889 次觀看
2022.09.13
2657 次觀看
新冠肺炎次世代疫苗即將2階段開打,BA.5疫情不容忽視

新冠肺炎的次世代雙價疫苗預計於9月底到貨,將分2階段接種,不論是打滿基礎劑、第3劑或第4劑者,都可以接種,估算至9月底前將有678萬人符合接種資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A.5疫情預估將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達到高峰,呼籲國人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維護健康。

2022.09.13 | 2657 次觀看
2022.09.08
1829 次觀看
《非常律師禹英禑》引發「自閉症」討論,醫矚:先天性發育異常與教養無關、把握黃金治療期可改善

近期描繪一名罹患自閉症律師故事的韓劇掀起熱度與討論,也進一步引發關注相關發育障礙症狀議題。新生兒科醫師杜小昕表示自閉症屬於先天性發育異常,跟爸媽教養方式無關,在孩童2、3歲時可透過語言、行為等反映判斷是否相較同齡有所遲緩,及早發現尋求治療。

2022.09.08 | 1829 次觀看
2022.09.06
1943 次觀看
求子備孕常見的5大心理壓力,婦產科醫師提供4方法緩解壓力助受孕

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工作忙碌,晚婚晚孕趨勢持續上升,然當夫妻想到要備孕時,才發現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慢慢來了。生活、年齡等因素造成心理壓力使女性不孕、受孕困難程度上升,婦產科醫師陳美州提供4個舒緩心理壓力方法,建議有求子計畫夫妻盡早建立育齡知識。

2022.09.06 | 1943 次觀看
2022.09.05
2183 次觀看
COVID-19確診後仍持續久咳、疲倦的「長新冠」症狀該如何緩解?中醫教4穴位按摩舒緩

新冠染疫後康復,部分確診者後出現相關後遺症,如全身倦怠、呼吸困難、肌肉痠痛、咳嗽、頭痛胸悶等「長新冠」症狀,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而常見4種型態中醫師建議可透過穴位按摩改善一些症狀,也提醒康復後避免自行進補,先諮詢醫師尋求協助。

2022.09.05 | 2183 次觀看
2022.09.05
1813 次觀看
9月住院、陪探病篩檢新制,搞懂4個QA前往醫院更安心

9月住院、陪探病新制上路,當天執行家用快篩即可入院。雖然放寬實施快篩時間點,但仍不開放一般探病,僅特定區域、特殊狀況病人可探病。而住院者為無新冠相關症狀且無旅遊史風險的「新生兒或早產兒」經醫師評估可免除入院篩檢。本文整理4個QA讓您清楚了解陪探病相關規定。

2022.09.05 | 1813 次觀看
2022.09.05
1686 次觀看
BA.5疫情升溫即起加強3大措施,中秋還適合闔家歡聚烤肉嗎?

近日疫情升溫,相隔49天單日確診數突破3萬例,而BA.5在社區內所占比例全國約為4成,而其占比將會愈來愈高。因應疫情指揮中心即起加強3大防疫措施,而國人最關心的中秋節是否因此無法烤肉,李秉穎表示觀察近3年國定連假後並無真正上升,「除非是一直互相擁抱,不然病毒傳播很低。」

2022.09.05 | 1686 次觀看
2022.09.05
1714 次觀看
中秋烤肉學問大!聚餐歡慶又想顧健康?營養師親授不致癌「烤肉秘笈」

烤肉成為家家戶戶中秋節的標準儀式,獨特的炭烤味香氣逼人,讓人不停口。但大口吃肉攝取大量熱量和脂肪乃一大負擔,營養師提醒肉類可從低脂食材與部位選起、同時不忘蔬果攝取與順序、烤肉器具選擇降低致癌風險,才能吃的健康減少身體負擔。

2022.09.05 | 1714 次觀看
2022.08.26
2287 次觀看
上班沒喝咖啡不行?醫師提醒:不只咖啡、茶含咖啡因,應注意攝取量避免過量成癮

早上來杯咖啡幾乎成了上班族例行公事,是否曾感覺不喝全身不對勁、下午沒精神?家醫科醫師表示適量攝取咖啡因對身體並非壞處,但長期大量使用可能造成咖啡因成癮、過量引發心悸、焦慮、失眠及頻尿等症狀。另外也提醒留意咖啡因與藥物交互作用的情境,避免傷身又白吃藥了。

2022.08.26 | 2287 次觀看
2022.08.25
2014 次觀看
中秋賞月吃柚,需要控制熱量嗎?文旦怎麼挑最好吃?若有6種狀況要少吃

中秋月圓人團圓,柚子月餅饗美食。近年由於文旦盛產,在中秋連假時常會大量出現於傳統市場與超市,該如何挑才能挑到選到水份飽滿又好吃的文旦?此外,柚子營養、熱量有多少?哪些人不適合吃柚子呢?6個常見柚子問題,讓你中秋賞月健康吃、快樂與家人團聚!

2022.08.25 | 2014 次觀看
2022.08.25
1997 次觀看
指揮中心示警:BA.5疫情恐反轉上升,民眾應注意使用「快篩5大誤區」、提高防疫警覺

根據世衛組織資料指出,新冠肺炎BA.5變異株成為全球主流株,而指揮中心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境外移入個案中BA.5佔相當比例需要密切關注。不論自行檢測或企業要求,快篩試劑使用有幾個常見誤區,使用時應當遵循指引,避免影響測試結果。

2022.08.25 | 1997 次觀看
2022.08.24
3803 次觀看
孩子好動、專注力不足?職能治療師推薦「10種親子小遊戲」提高注意力!

家中小孩即將進入小學一年級面對新環境,擔心靜不下心又太好動,職能治療師建議家長可以透過10種小遊戲訓練孩子專注力,提升集中性、持續性、選擇性、交替性及分散性注意力,做好開學適應準備,在新的學習生活更為順利。

2022.08.24 | 3803 次觀看
2022.08.24
1430 次觀看
高齡「突失智」成常見疾病,醫師提醒:高血壓、高血脂、有家族病史等5類高風險族群應留意腦病變

「失智」是漸進式腦神經退化性疾病,會影響人的判斷、記憶等,根據調查已成為高齡者常見疾病。大腦隨年齡增長及功能退化,供氧能力變差時其他身體系統也會受到影響,而三高和有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家族史的患者更需注意腦病變風險。提醒若有失智徵兆,應盡早就醫評估病情。

2022.08.24 | 1430 次觀看
2022.08.24
1664 次觀看
夏天補充水份可以狂喝運動飲料?藥師建議:運動時間長、大量流汗才需飲用

為預防心血管疾病,愈來愈多人選擇低鈉飲食、降低鈉攝取量。但藥師也提醒鈉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重要元素,攝取不足反而容易出現疲倦、眩暈、低血壓、肌肉痙攣等症狀。血壓正常不用顧慮?運動飲料飲用時機?少吃鹹食鈉不會超量?常見迷思藥師替您一次解惑。

2022.08.24 | 1664 次觀看
2022.08.24
6209 次觀看
胃食道逆流灼熱悶痛,營養師「3招緩解」與飲食建議

胃食道逆流原因是胃酸或食物逆行而上,導致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位置的不適感受,我國4成民眾有過類似症狀。典型的火燒心、心灼熱或非典型慢性咳嗽,發生不適時營養師建議可以喝溫水或站直緩解,平常吃飽勿馬上躺平睡覺,多觀察哪些食物易容易引起而避免再誘發。

2022.08.24 | 6209 次觀看
2022.08.16
4401 次觀看
維他命C怎麼吃最有效?哪些食物「最多C」?6個QA幫助你有效吸收維他命C

維他命C是人體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維生素,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而需攝取食物吸收。除了市面上許多維他命C營養品,食用蔬菜水果是最為簡單的方式,但也並非吃愈多吸收愈多。幾種維他命C常見疑問,吃的正確才能有效吸收、發揮功效。

2022.08.16 | 4401 次觀看
2022.08.11
2039 次觀看
無敵星星失效?家中幼兒如3個月內再確診,當心發燒及其他流感症狀

新冠肺炎變異快速,而Omicron具「免疫逃脫」特性且有不同亞型出現,確診者也需當心「再次確診」的可能。特別是幼兒確診後產生的免疫力可能相較不足,而孩童發燒時更得注意其他流行性病毒或細菌感染,有症狀時應密切觀察並迅速就醫。

2022.08.11 | 2039 次觀看
2022.08.11
4904 次觀看
拒絕職場性騷擾!常見4種性騷擾行為、3大管道求助不姑息

日前衛服部保護服務司舉辦111年度性騷擾防治記者會,常見性騷擾行為以「肢體騷擾」為大宗,其次「傳送色情圖片、偷窺偷拍」,而根據統計近5年性騷擾申訴案件逐年上升,顯見民眾遭遇性騷擾更勇於捍衛自身權益。性騷擾零容忍,更友善與安全的環境需要大家一同實踐。

2022.08.11 | 4904 次觀看
2022.08.10
2289 次觀看
夏日戲水消暑,溺水10徵兆、10大戲水「安全須知」須牢記

下季天氣炎熱,常有家長帶著小孩或三五好友前往海邊、溪邊戲水消暑,但偶有新聞報導溺水事件、憾事發生。請務必牢記夏季戲水注意安全,如遇溺水共有10個徵兆,究竟該如何救援溺水者?發生溺水該如何自救?請謹記戲水相關的「10大安全須知」,暑期從事任何水上運動皆應當心,避免危險發生。

2022.08.10 | 2289 次觀看
2022.08.10
6117 次觀看
別剛進公司就黑了!職場新鮮人常見「6大NG行為」,講話太大聲也不行?

初入社會面對與校園截然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文化、潛規則下究竟該如何避免犯錯?近期網友熱議6種「職場新人NG行為」,其中包括「打擾同事工作步調」、「能力差不願學習」、「常遲到請假缺勤」等行為都上榜,甚至連「未留意講話聲量」都成為職場學長姐「拉黑」的原因。請注意,進入職場後,個人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現代工作強調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因此適時留意職場禮儀,其實是很重要的事情。

2022.08.10 | 6117 次觀看
2022.08.09
2336 次觀看
中元普渡如何兼顧虔誠與健康?營養師教你挑選罐頭、零食,三牲四果熱量大公開

又到了一年一度中元普渡,家家戶戶、各行各業無不準備豐盛三牲四果、罐頭食品祭拜好兄弟。但一桌滿滿的供品,您曉得熱量含量有多高嗎?又常以罐頭、泡麵類加工食品祭拜,更不可小覷其熱、鈉含量。營養師教您聰明採買,有誠意又健康。

2022.08.09 | 2336 次觀看
2022.08.05
2845 次觀看
偏頭痛、肩膀痠,竟是「拇指外翻」的長期壓力導致?高跟鞋久站、鞋不合腳都應注意

服務業長時間久站、穿著高跟鞋整天,腳在長期壓力下摩擦發炎甚至拇指外翻。除了家族遺傳,長期穿著不合適鞋子也可能造成拇指外翻使腳趾根部紅腫疼痛,而出現O型腿、膝蓋痛、腰痛、肩膀痠痛等常見併發症狀,嚴重無法自行恢復時,得尋求醫師診斷與治療。

2022.08.05 | 2845 次觀看
2022.08.04
1940 次觀看
整天頻尿狂跑廁所?請注意!女性私密處「間質性膀胱炎」困擾,竟是男性4倍多

坐下沒多久又有尿意,每天跑廁所不下4、50次,不僅影響工作,更使生活繁亂無法好好休息。有急尿、頻尿、夜尿、下腹痛症狀的「間質性膀胱炎」,在台灣盛行率為10萬人裡有18人,而女性罹患比例為男性4倍之多。嚴重影響生活時,應盡速就醫治療。

2022.08.04 | 1940 次觀看
2022.08.03
4986 次觀看
飲料隔夜沒冰、食物放冷凍庫還是會壞?營養師教你破除「常見食物保存3大迷思」

夏日天氣炎熱,食物放置常溫一段時間即容易滋生細菌使腐敗。瓶裝飲料開封後拴緊就不用冰?食物都堆在冷凍庫就不怕壞?食物滾燙煮熟可以常溫放隔夜嗎?夏天該如何保存食物及常見迷思帶您一次了解清楚,避免食物中毒。

2022.08.03 | 4986 次觀看
2022.08.03
1510 次觀看
肩膀痠痛想靠減少活動自癒?當心導致更嚴重的「五十肩」,陷入沾黏惡性循環

患有「五十肩」肩膀疼痛、關節活動範圍受限,進而不敢隨意亂動。但越不敢動卻容易導致沾黏更嚴重,疼痛影響加劇。五十肩雖為常見症狀,但每個人病因不全然相同,及早就醫緩解疼痛外,亦透過物理治療回復關節良好的活動度。

2022.08.03 | 1510 次觀看
2022.07.29
2054 次觀看
營養價值高的香蕉,該怎麼挑才好?如何保存不會黑?7個常見QA讓你盡情享用

許多上班族喜好飯後來根香蕉,既增加飽足感又能攝取多樣營養素,但每次香蕉買回來過不久便開始泛黑,保存方式令人苦惱。該如何挑選最佳甜熟度的香蕉?「香蕉減肥法」該怎麼吃?吃多會傷腎嗎?夏日必看吃蕉7大QA,讓你吃得美味、吃得安心。

2022.07.29 | 2054 次觀看
2022.07.28
2483 次觀看
「2022勞健保紓困」勞保、健保緩繳開放申請至年底,可延長緩繳6個月

疫情影響,勞動部與健保署公布新紓困方案,勞保、就保、職保、雇主提繳勞退金及健保可申請延長緩繳6個月,緩繳期間免徵滯納金,即日起開放申請至今年底,還請有需求之勞工與雇主把握時間申請。

2022.07.28 | 2483 次觀看
2022.07.27
2538 次觀看
本土首現BA.5個案,BA.4、BA.5疫情恐升溫,未曾染疫「天選之人」須當心

近日指揮中心公布國內首增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其傳染力相較於BA.2高1.5至2倍,醫生示警8月下旬後可能進入BA.4、BA.5大流行。提醒未曾染疫者須當心,落實個人防疫措施及完成疫苗接種。

2022.07.27 | 2538 次觀看
2022.07.27
2818 次觀看
天氣太熱直衝冷氣房避暑?當心室內外溫差過大導致「中陰暑」

天氣熱回家開冷氣、流汗完電風扇一直吹,小心這些消暑習慣也會讓你「中暑」。從中醫觀點,待在炎熱環境未適當補充水分會中「陽暑」;而高低溫、溫差過大,造成身體體溫調節失常,則會導致「陰暑」產生疲倦、頭痛和嘔吐等症狀,長新冠患者更會使原先症狀加劇。預防陰暑,需留心日常習慣、室內外溫差。

2022.07.27 | 2818 次觀看
2022.07.26
5266 次觀看
工作久坐少運動、褲子變緊?快改掉10個讓你變胖卻不自知的「錯誤習慣」

一早扣皮帶時得往前一格才不會太緊,驚覺自己變圓潤變胖。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不但長時間久坐,休息時間扒幾口飯就得埋頭工作,營養師程涵宇指出「10種讓人變胖的錯誤習慣」,經常被視為小事而忽略,卻是肥胖、慢性疾病的重要成因。

2022.07.26 | 5266 次觀看
2022.07.25
3218 次觀看
手掌痠痛又有麻刺感?小心「腕隧道症候群」找上門!

職業工作關係,長時間進行反覆手腕動作,過度使用導致手掌與手指產生痠痛及麻刺感,小心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因手腕慣性屈曲,造成手部正中神經受周遭增厚的肌腱軟組織擠壓產生刺痛感,若沒有妥善治療放任症狀,嚴重可能連帶手臂、手指受影響。

2022.07.25 | 3218 次觀看
2022.07.22
5406 次觀看
夏日手搖飲正夯!營養師建議「易超標熱量」應避開,最推薦4種低熱量配料

炎炎夏日人手一杯手搖飲,不論是中餐搭配飲料或是和同事合訂下午茶,市售手搖飲百家爭鳴、品項琳瑯滿目,但是其熱量確實不可小覷,應注意每天攝取量,避免因高熱量導致脂肪累積、引發「夏日肥肉危機」。專業營養師建議:4種低熱量配料(蘆薈、愛玉、仙草凍、寒天)搭配無糖茶飲,較不易造成身體負擔。

2022.07.22 | 5406 次觀看
2022.07.22
6040 次觀看
電風扇、循環扇差在哪?炎夏開冷氣怕電費爆表,如何搭配最省電?

夏天消暑開冷氣想省電,該搭配「電扇」還是「循環扇」?事實上,電風扇和循環扇功能目的完全不同,電風扇吹出風束廣、距離短;而循環扇的導流設計使吹出風束集中,帶動氣流更遠。在冷暖器的使用上,建議應搭配「循環扇」,才能更快讓空間溫度均勻,達到冷暖房並省電的效果。

2022.07.22 | 6040 次觀看
2022.07.19
5352 次觀看
今夏,我要來點「氣泡水」消暑!醫師提醒:有2種狀況的人、盡量少喝

近年掀起一陣氣泡水風潮,特別是炎炎夏日來上一杯即能享受清涼又爽快的口感。但醫師提醒氣泡水將二氧化碳打入,若有胃食道逆流、容易腹脹的人更容易讓胃充氣產生不適感,不宜喝多。另外夏日炎熱,也提醒多多喝水好處多,維持身體的健康。

2022.07.19 | 5352 次觀看
2022.07.11
2867 次觀看
擔心孩子放暑假就「網路成癮」?醫師提6現象判斷,建立良好親子溝通才是長久之道

今日網路、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普及,小朋友幾乎人手一機,休閒嗜好逐漸被手遊、線上遊戲佔據。暑假到來,為人父母是否關心孩子的成長?了解孩子平常使用網路、玩遊戲的時間頻率、虛擬與現實的人際關係?儘管工作再忙,也適時陪伴孩子與溝通,給予良善又充實的童年。

2022.07.11 | 2867 次觀看
2022.07.08
2723 次觀看
皮膚紅腫、脫屑甚至出現「乾癬」?醫師提醒警覺:易引起發炎性腸道疾病、腸癌風險高於常人1倍

日夜顛倒、工作壓力大,皮膚的免疫系統失調而產生皮膚脫屑、發癢及紅色發炎斑塊等「乾癬」症狀。可能透過外部藥膏塗抹減輕症狀,但更需注意引起發炎性腸道疾病之風險,乾癬患者罹患大腸癌風險高於正常人1倍。當有腸胃道症狀時,盡早轉診及早檢查。

2022.07.08 | 2723 次觀看
2022.07.06
2488 次觀看
夏天潮濕悶熱、當心「登革熱」傳染,環境清掃靠「2招」自我預防

台灣位處亞熱帶,夏天悶熱潮濕成為蚊子合適的生長環境,而登革病毒引起急性傳染病「登革熱」以蚊子傳播給人類,成為不可忽視公共衛生問題。多數登革熱患者為輕症,惟嚴重時可能休克、器官損傷,因此平時應定期清理生活環境,戶外工作著長袖、塗抹防蚊液,一同防治登革熱。

2022.07.06 | 2488 次觀看
2022.07.06
4151 次觀看
新冠確診康復後仍持續久咳,就是「長新冠」嗎?醫師提醒應注意後遺症,拖久恐傷肺

確診康復後就擁有「無敵星星」萬事OK?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指出許多病人康復後仍經常咳嗽,甚至呼吸困難、易喘之狀況。「長新冠」影響年齡層廣,更有染疫者產生睡眠障礙、焦慮和沮喪等症狀,時間長達半年之久。提醒如有不適症狀,應盡快就醫,及早治療。

2022.07.06 | 4151 次觀看
2022.06.30
2530 次觀看
節食後靠「放縱日」大吃一頓宣洩?當心肚子脹氣噁心、甚至導致胃穿孔!

為了追求苗條身材開始節食大作戰,而後慰勞節食的辛苦在「放縱日」暴飲暴食,卻讓肚子脹痛不適,甚至噁心想吐,小心「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纏身。醫師建議瘦身減脂要採取正確的減重方式、均衡飲食及運動,以免傷害永久健康。

2022.06.30 | 2530 次觀看
2022.06.29
2142 次觀看
工作家庭兩頭燒,月經量少、週期不規則、出血量異常,務必儘速就醫追蹤、避免罹癌風險

「經期又不規則了?」價值觀、工作與生活環境改變,愈來愈多女性進入職場工作,「職場女力」成當今不可或缺力量。但有時身兼數職面對職場與家庭壓力,健康開始亮起紅燈,當月經量少或月經周期不規則時,嚴重可能有「子宮內膜癌肉瘤」風險,應當心身體狀況,定期就醫檢查與治療。

2022.06.29 | 2142 次觀看
2022.06.28
2537 次觀看
工作壓力大導致腸胃不適?讓藥師告訴你:胃藥的正確用法

明天要會議簡報,緊張壓力胃就不舒服;和同事聚餐吃麻辣鍋油炸食物,暴飲暴食造成造成腸胃負擔,一旦胃不舒服就吃胃藥緩解,「胃藥」吃多會傷胃嗎?那些症狀需要吃胃藥?北市連醫藥師為大家親解胃藥使用與時機,症狀嚴重更要及早就醫。

2022.06.28 | 2537 次觀看
2022.06.28
4104 次觀看
【Omicron常見6大QA】確診過還需要打第4劑疫苗嗎?全家確診就不用一人一室?孩童退燒藥可重複服用嗎?

COVID-19的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快速,本土疫情發展至今,確診人數已非過去「清零時代」可同日而語,除了為可能確診的居家照護做足準備,有關「確診康復後還會二度感染嗎?」、「有必要打第4劑疫苗?」等疑問,也讓許多民眾心生疑惑。《104職場力》邀請《優活健康網》分享,有關「後疫情時代」常見的6大QA,帶您一次瞭解。

2022.06.28 | 4104 次觀看
2022.06.21
2622 次觀看
不只「MIS-C」要注意,你知道還有成人也可能發病的「MIS-A」嗎?6個QA帶你瞭解「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近期出現首例兒童確診康復後再度高燒患上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讓家長小心謹慎。除了小孩,成人也可能罹患「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特別是年輕男性,若持續高燒、呼吸困難、神智不清或其他嚴重狀況,應盡速就醫。

2022.06.21 | 2622 次觀看
2022.06.15
9855 次觀看
家長聞之色變的「MIS-C」是什麼?哪些症狀需要警覺就醫?5大QA一次了解「兒童多系統發炎症狀群」

孩童Covid-19確診後,若持需高燒不退、更伴隨噁心嘔吐、腹瀉或皮疹等症狀,當心「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此種全身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通常在確診痊癒後2至6周內發生。事前預防上,國外研究指出孩童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MIS-C。

2022.06.15 | 9855 次觀看
2022.06.14
2839 次觀看
上班族大熱天穿長袖襯衫腋下濕黏有「狐臭」,醫師4招擺脫體味

不少企業或特定工作類型的上班族規定一年四季須穿著正裝及長袖襯衫。但台灣夏季悶熱潮濕,儘管選擇透氣舒適材質的襯衫,對多汗者仍難以抵擋腋下濕一遍,散發汗臭味而招致他人反感。「狐臭」的特徵、改善方法本文一次帶您了解。

2022.06.14 | 2839 次觀看
2022.06.09
2004 次觀看
孩童發燒不一定是確診,戶外踏青「被蟲叮」導致高燒不退,愼防致死率超高的「恙蟲病」

連假好天氣放下工作壓力,帶小孩戶外踏青郊遊,但夏日炎熱做好防曬外,更要當心野外蚊蟲叮咬。恙蟲叮咬引發「恙蟲病」可能導致頭痛發燒、淋巴結腫大及紅色斑狀丘疹,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2022.06.09 | 2004 次觀看
2022.06.08
2443 次觀看
想要節制飲食!營養師提供8招吃少也不餓的減肥秘訣

收假後坐在辦公室才發現肚子大了一圈,下定決心想減肥卻怕餓,最後暴風式飲食招致反效果,該怎麼辦?營養師於粉絲專頁分享8個簡單飲食小訣竅,輕鬆養成生活習慣,讓你吃得營養豐富又不過量,健康雕塑體態!

2022.06.08 | 2443 次觀看
2022.06.03
1981 次觀看
從「清零」逐步走向「共存」?公衛教授陳秀熙剖析邁向「正常生活」的10大關鍵

本土確診案例突破百萬,在防疫與維持社會運作,與確保醫療量能下逐步放寬限制,「與病毒共存」或許已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但做好準備了嗎?借鏡他國經歷,有許多防疫方式、觀念與準備需要做足,在清晰與周全規劃下才能抵禦風險,邁向正常生活。

2022.06.03 | 1981 次觀看
2022.05.31
2041 次觀看
「健康益友APP」視訊看診怎麼操作?13步驟教你線上看診領藥

快篩陽性確診,想預約看診拿藥該怎麼辦?透過「健康益友」APP即能「視訊看診」與醫師諮詢開立處方籤拿藥。但「健康益友」要註冊嗎?該怎麼操作?怎麼領藥?衛福部製作的「操作手冊」一步一步帶你線上看診一次學會。

2022.05.31 | 2041 次觀看
2022.05.31
2042 次觀看
端午吃粽「怕油不怕胖」!營養師授「7撇步」兼顧健康與美味

端午連假將至,除休息釋放工作積勞,當然要應景吃粽子。但粽子香氣逼人,油脂熱量高,吃多怕胖,對慢性疾病及三高患者也是負擔;糯米不易消化,腸胃敏感者更容易不適。對此,營養師提供端午飲食建議,兼顧健康又美味。

2022.05.31 | 2042 次觀看
2022.05.24
2198 次觀看
「輕運動族」常犯3錯誤,工作繁忙也能掌握營養3準則

平時工作繁忙,下定決心開始運動保持健康體魄。但身為運動小白的「輕運動族」容易遇到錯誤運動和營養補充方式,不但無效更會造成反效果。營養師提醒常見3大營養地雷及適合的營養3準則,運動與營養搭配下獲得更大效益。

2022.05.24 | 2198 次觀看
2022.05.18
2521 次觀看
2022報稅延長至6/30,3管道查詢該繳多少稅|職場新訊

5月報稅季節來臨,不曉得該自己該繳多少稅?今年因疫情升溫,財政部宣布申報繳納所得稅延長至6月30日,也有多種繳納方式可以選擇。若想快速查詢所得資料,除了臨櫃洽詢外,亦可使用手機認證或健保卡及自然人憑證線上查詢。

2022.05.18 | 2521 次觀看
2022.05.17
2409 次觀看
確診過還有可能再得新冠肺炎嗎?要準備多少快篩才夠?防疫10大QA,醫師為您一次解惑

本土確診持續攀升,也陸續聽聞朋友家人確診的消息,不免人心惶惶。對疫情擔憂,但更重要的是做好充足準備與防疫觀念,感冒和新冠肺炎該如何分辨?有可能二次感染與確診嗎?快篩適量購買?日常如何防疫?一次替您解惑。

2022.05.17 | 2409 次觀看
2022.05.17
4068 次觀看
快篩檢測新選擇,鼻腔、唾液快篩怎麼選?5大QA搞懂用法、準確度

國內快篩需求大增,近期數家連鎖藥局宣布開賣韓國「福吉美」唾液快篩提供民眾選購。有別於鼻咽快篩「戳鼻子」,唾液快篩僅需將口水吐到採樣試管混合,大大減少害怕與難忍程度。怎麼使用、準確度與販售藥局本文一次帶您了解。

2022.05.17 | 4068 次觀看
2022.05.16
2564 次觀看
確診者親友「代看診領藥」4步驟,全國共124家防疫門診可掛號看診

Covid-19近期本土疫情加劇,確診者對口服藥的需求爆增,為減輕確診家庭的負擔、減少流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自5/13起開放「親友代看診」,加速領取輝瑞「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物,對抗Covid-19病期發展為中重症的風險,本文為您整理相關內容。

2022.05.16 | 2564 次觀看
2022.05.10
3041 次觀看
5、6月腸病毒來勢洶洶,臺灣首研發「腸病毒疫苗」有效防嬰幼兒重症

5、6月春夏之際為腸病毒好發季節,而5歲以下幼童更是腸病毒併發重症之高危險群,身為家長當然小心謹慎。近來台灣研究團隊最新腸病毒疫苗「EV71vac」,證實能有效對抗嬰幼兒的腸病毒重症,希望未來核准上市後能減輕病毒威脅與父母擔憂。

2022.05.10 | 3041 次觀看
2022.05.10
24805 次觀看
電子圍籬全取消?錯!確診者和居家檢疫者仍不可隨意出門

疫情變化快速,政策也需不斷修正,疫情指揮中心頒布數項新制,自5月8日0時起,其中密切接觸者匡列以同住親友為原則、5/8後快篩陽性或採檢確診輕症,改為7天居家隔離+7天自主健康管理,不溯及既往;而電子圍籬仍有所限制,並非全然取消。

2022.05.10 | 24805 次觀看
2022.05.03
2370 次觀看
工作壓力大又飲食不正常,肝病肝癌易成為健康問題

工作型態有時須排班輪班,長期下來可能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時間不固定,甚至工作壓力大而暴飲暴食。肝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器官,但作息不當、不忌口又飲酒過量,容易造成肝臟負擔,身體健康亮紅燈。慢性肝病初期難以察覺,一但有明顯症狀往往十分嚴重,不可忽視。

2022.05.03 | 2370 次觀看
2022.04.26
4196 次觀看
輕症居家照護,「清冠一號」公費、自費領取流程與管道

Omicron本土疫情擴大,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除了可選擇「居家照護」方式外,若有咳嗽、喉嚨痛等呼吸道不適症狀,得經醫師評估開立「輕冠一號」處方,透過「視訊診療」及「3大管道」領藥。詳細申請流程本文帶您了解清楚。

2022.04.26 | 4196 次觀看
2022.04.22
2129 次觀看
輕症居家照護可使用清冠一號,開放「公費申請」2管道可領

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清冠一號」中藥複方,自本周(4月18日)起提供新冠肺炎確診之居家照護者使用。主要是用於輕症個案治療,降低重症風險,可透過聯繫主責院所、自行預約2種方式,經中醫視訊診療取得「清冠一號」。

2022.04.22 | 2129 次觀看
2022.04.19
6194 次觀看
感冒好發季節身體不適,到底是小感冒還是新冠確診?醫師傳授1張圖簡易判斷

本土疫情升溫,雖確診新冠肺炎Omicron變種病毒患者多為輕症,仍需小心謹慎做好防疫。但症狀難以分辨是普通感冒、流感還是新冠肺炎,醫師分享各種症狀特徵及5大自我保護方式。而不舒服時也應盡速就醫,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2022.04.19 | 6194 次觀看
2022.04.12
6006 次觀看
收到「細胞簡訊」、跟確診者足跡重疊,快篩該怎麼做?2022最新4大防疫規定一次看!

如果收到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細胞簡訊」,是否就表示一定要快篩檢測呢?隨著目前本土疫情的確診數快速增加,最新居家隔離放寬規定,帶您了解若真的收到了「細胞簡訊」該如何正確做自我健康監測,整理4個最新防疫相關規定,當自我察覺有相關症狀時,請務必向醫師諮詢或採檢。

2022.04.12 | 6006 次觀看
2022.04.06
14057 次觀看
公費快篩怎麼領?若出現疑似COVID-19症狀,領取「公費居家快篩試劑」須符合4大原則

本土疫情升溫,確診者足跡愈來愈多,民眾擔心足跡重疊而不知該怎麼辦。指揮中心公布「公費家用快篩試劑」領取方案,當有呼吸道症狀、於指定診所掛號並經醫師評估,才可領取。另外常見快篩使用問題,還請留心。

2022.04.06 | 14057 次觀看
2022.03.30
3984 次觀看
酒精、乾洗手都不能消滅的「諾羅病毒」該怎麼治?醫師7招有效防範

同事一早感覺噁心想吐不斷腹瀉請假就醫,發現竟是辦公室聞之色變的「諾羅病毒」在作怪!每年11月至隔年3月是「諾羅病毒」大流行季節,由於感染力強,常透過飛沫和人與人接觸導致「辦公室全滅」的高傳染力,即便噴酒精、乾洗手等消毒方式都無法完全消滅,醫師建議7種有效預防方式,守護自己與家人健康。

2022.03.30 | 3984 次觀看
2022.03.23
3134 次觀看
攝取「葉酸」可有效預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營養師推薦2張蔬果建議攝取表為您精準計算!

天然蔬果不僅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其中的葉酸更能有效保護心血管,研究顯示加強葉酸補充可降低腦血管、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我們為您整理營養師推薦、不同葉酸含量的蔬果建議攝取表,歡迎參考利用!

2022.03.23 | 3134 次觀看
2022.03.20
2056 次觀看
工作壓力三餐不定,當心胃潰瘍及嚴重併發症

每天工作早出晚歸,三餐飲食不規律,胃痛、脹氣因而找上門。嚴重時可能產生胃潰瘍,甚至併發胃出血、胃穿孔等症狀,而有慢性病之患者更需注意。養成健康規律作息,若有症狀久未改善時,應盡早就醫尋求協助。

2022.03.20 | 2056 次觀看
2022.03.16
3156 次觀看
整天盯螢幕導致眼睛痠痛,吃葉黃素保養有效嗎?醫師告訴你正確吃法!

現今工作者很難避免成為「低頭族」,上班整天眼睛幾乎離不開3C產品、下班休閒也會追劇、玩遊戲放鬆,但長時間緊盯螢幕將造成眼睛巨大負擔,因此近年「葉黃素」似乎成為上班族不可或缺之營養品,但是醫師提醒切勿一次性大量食用營養素,正確保養仍是均衡營養、定期補充作為輔助,才能有效保持視力健康。

2022.03.16 | 3156 次觀看
2022.03.15
2206 次觀看
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把握「地中海飲食」5原則

生活忙碌、工作壓力,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精緻食物、加工食品愈來愈常出現在餐桌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年齡層也不斷下降。欲預防相關疾病,從飲食模式調整開始,營養師教你5原則吃的自然、吃得健康。

2022.03.15 | 2206 次觀看
2022.03.08
2461 次觀看
有三高症狀請息怒,激烈情緒起伏可能引發「心碎症候群」

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5%,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醫師提醒:高壓情緒恐導致血管無法負荷而有類似心肌梗塞症狀,面對職場壓力時,應適時調適情緒、規律作息,以利自身健康。

2022.03.08 | 2461 次觀看
2022.03.01
4064 次觀看
手臂上抬疼痛,五十肩又發作?就醫驚覺竟是「肌腱斷裂」

手臂上舉疼痛無力,多數人可能認為透過成藥即可舒緩。但長期疼痛困擾或久未改善時,應當就醫檢查,很可能為「旋轉肌袖症候群」等肌腱問題,如肩夾擠症候群、肩袖損傷甚至斷裂,避免延誤就醫失去治療最佳時機。

2022.03.01 | 4064 次觀看
2022.02.22
3363 次觀看
想到要上班就頭痛腸胃不適?「壓力指數量表」12道題目,檢視自己是否身心壓力乘載過荷

每到假期尾聲,想到隔天要返回通勤上下班、工作做不完瘋狂加班的「日常生活」就時頭痛、腸胃不適,渾身都不舒服嗎?工作者若長期被工作壓力籠罩,甚至產生自我懷疑感,請注意自己的長期壓力是否過載,建議您可透過3步驟自我檢視,並適度釋放壓力。

2022.02.22 | 3363 次觀看
2022.02.18
2274 次觀看
突發性劇烈胸痛,急性主動脈剝離應盡速就醫

根據衛福部近年調查之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相關疾病」高居第二,其中「主動脈剝離」為致死率相當高之疾病。常見症狀如突發性劇烈胸痛、冒冷汗,更可能併發缺氧、休克及昏迷,若有身體不適應當盡速就醫。

2022.02.18 | 2274 次觀看
2022.02.15
1658 次觀看
WFH在家取暖要當心,不通風可能造成5症狀缺氧中毒

近來本土疫情浮現,不少企業實施WFH分流上班。冬天在家可能使用各種方式取暖,但門窗緊閉室內通風不佳,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特別是使用炭火、洗澡使用熱水器時,一定要保持通風。

2022.02.15 | 1658 次觀看
2022.02.12
4570 次觀看
打完疫苗卻「經期」出狀況?原來是免疫細胞作祟

近來新冠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各國開始疫苗追加劑之施打,我國亦不例外的開放完整接種者預約。惟疫苗副作用使民眾顧慮,手臂痠痛、或有女性發生經期變化,中醫建議以四物湯加上枸杞補腎填精。

2022.02.12 | 4570 次觀看
2022.02.10
3030 次觀看
攝取大量蔬果仍便祕難解,多吃薑黃改善腸胃虛寒

年假山珍海味、美食佳餚吃不停,也攝取許多蔬果及水分,但上廁所蹲了很久上不出來,怎麼辦?中醫師提醒腸胃性質過於濕寒容易導致蠕動問題,應用不同方法調養,飲食溫熟食、薑黃,逐步改善。

2022.02.10 | 3030 次觀看
2022.01.28
2353 次觀看
「長輩連環問」超逼人!想到過年社交就憂鬱焦躁,你也遇上「春節症候群」了嗎?

「什麼時候結婚?」、「工作薪水待遇如何?」、「有計畫生孩子嗎?」......許多上班族過年返鄉最怕被問到這些問題,辛苦一年想趁連假放鬆,面對長輩「出於善意」的關心卻一秒不得閒,往往令晚輩壓力倍增、難以招架,甚至連假後產生「春節症候群」。專業醫師建議:平常心面對,真的無法紓緩情緒請果斷尋求醫療協助,千萬別太輕忽「情緒問題」。

2022.01.28 | 2353 次觀看
2022.01.28
2274 次觀看
上班族也要起身運動,過年在家5動作「椅子伸展操」

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多數民眾運動量不足,年假9天在家大啖美食,攝取過多熱量卻無適時運動,小心脂肪堆積造成肥胖。復健科醫師分享透過一張椅子即可進行的5種居家運動,在家防疫也能伸展運動,維持身體健康。

2022.01.28 | 2274 次觀看
2022.01.27
2354 次觀看
連假收心操一起來!在家或辦公室皆能簡單做的5分鐘「椅子運動」

疫情當前許多活動停擺,也可能對戶外運動有所顧忌,久了運動量減少,對健康影響甚鉅。而年紀愈大肌肉流失愈快,物理治療專家分享利用「椅子」也能簡單做的運動,利用零碎時間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保持活力。

2022.01.27 | 2354 次觀看
2022.01.27
2611 次觀看
半夜一直有尿意?睡眠中斷頻尿,當心腦部功能退化

步入中年之際,卻發現記憶力與判斷力變差,白天上班無法集中精神開會,晚上更睡不好經常起床上廁所,泌尿科診斷可能與腦部功能及賀爾蒙有關。夜間多尿與身體機能有關,更常伴隨其他慢性病,應及早就醫對症下藥。

2022.01.27 | 2611 次觀看
2022.01.27
2638 次觀看
吃火鍋吃到腳痛!當心「急性痛風」變成終身困擾

過年圍爐少不了豐盛火鍋,但當心吃多感覺腳趾隱隱作痛,這是「痛風」找上門的徵兆。火鍋屬高嘌呤食物,易使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尿酸排泄受阻,沈積在關節而導致急性痛風。年節歡愉之於也請特別注意攝取量,若您有相關問題,除就醫服用藥物外,更需生活型態開始調整。

2022.01.27 | 2638 次觀看
2022.01.26
2087 次觀看
年菜圍爐、過年零嘴、拜年糕餅不停表狂吃?2招飲食技巧,讓你年節返鄉不怕胖

團圓圍爐大魚大肉、過年餅乾、糖果和零嘴一口接一口,年假9天一直吃下去可能熱量、脂肪都爆表,年後上班又不知何時運動能補回來。營養師提供2個飲食技巧,吃得美味也吃得營養均衡無負擔。

2022.01.26 | 2087 次觀看
2022.01.25
1283 次觀看
採買豐盛年菜「1口訣」「9方向」,健康又有免疫力

採買年菜總是讓人傷透腦筋,除了顯得豐盛外,更不能忽略飲食均衡、食材健康。專家整理9個參考方向,全穀雜糧、豆蛋魚肉、多色蔬菜及各種富含營養素,讓你吃到美味也能吃出免疫力,健康不怕疫情來攪局。

2022.01.25 | 1283 次觀看
2022.01.25
1660 次觀看
過年傳統零嘴誘人又涮嘴,小心攝取過量引起過敏

新年到,除了豐盛年菜外,應景的傳統餅乾糖果不可少。花生、麻荖、寸棗等零食,不忌口可能不知不覺攝取過量,誘發不適症狀。吃多「高組織胺」食物恐導致過敏及情緒問題,了解自己對特定食物的過敏程度,才能吃得健康。

2022.01.25 | 1660 次觀看
2022.01.20
2347 次觀看
失眠導致上班無法集中精神?多攝取3種營養素及接觸陽光,有效提升睡眠品質

生活作息及壓力影響了睡眠品質嗎?冬天時常感受憂鬱?睡不著不僅發生在長途班機的時差症狀,冬天曬不足太陽導致血清素分泌不夠,褪黑激素就難以生成,也容易失眠。平時多攝取含有色胺酸、鈣及鎂的食物,補充營養也可以幫助入睡。

2022.01.20 | 2347 次觀看
2022.01.18
1408 次觀看
不是育兒爸媽、上班族長時間消耗手腕也會得「媽媽手」?

育兒常見因哄抱、清洗衣物用品、家中環境而導致的手腕疼痛及手指無力(俗稱「媽媽手」),其實上班族長時間使用手腕及手指也可能罹患相同症狀,尋求治療之外,如何正確伸展運動與肌肉伸展,才是有效預防、避免症狀一再復發的關鍵。

2022.01.18 | 1408 次觀看
2022.01.17
1844 次觀看
心臟肥大恐導致心臟衰竭,甚至猝死!高血壓及心悸發生時應特別留意

「左心室」為心臟最有力的腔室。但有呼吸困難、胸痛或心悸等症狀時,注意心臟肥大病變,不論是「左心室擴大」或「左心室肥厚」,引起成因多種,可能為心臟病前兆,嚴重更有心臟衰竭與猝死之風險。

2022.01.17 | 1844 次觀看
2022.01.17
2716 次觀看
長期疲勞肩膀硬梆梆?物理治療師教你3招緩解「肩頸痠痛」

辦公室久坐、固定姿勢滑手機導致肩頸痠痛、肌肉緊繃、血液循環不良而無法放鬆嗎?物理治療師建議可透過簡單的肌肉放鬆技巧,逐步緩解上班族常見的痠痛問題,若有長期困擾也應把握黃金治療期、儘速治療。

2022.01.17 | 2716 次觀看
2022.01.13
1546 次觀看
春節返鄉高峰疫情搭便車,「7+7」趕吃年夜飯、應於1/16前返國

月底農曆新年將至,在外打拼的人們趁著新年假期回家團圓,但受新一波Omicron疫情影響,使國門入境及社區防疫增添變數。而為趕上年夜飯,算準了7+7的隔離時間,使得近日成為入境高峰期,邊境防疫受到考驗。

2022.01.13 | 1546 次觀看
2022.01.11
3673 次觀看
「頭痛、頭暈」高居10大健康困擾榜首!上班族「慢性發炎」成健康隱憂

醫學機構統計2021年的國人健檢資料,發現頭痛、頭暈仍是長年位居第1的症狀,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導致許多「慢性發炎」變成健康隱憂,慢性疾病會影響身體免疫系統,甚至增加罹癌風險,因此提升身體免疫力,還是需要回歸健康的飲食、運動與睡眠等作息。

2022.01.11 | 3673 次觀看
2022.01.04
3673 次觀看
「胃食道逆流」吃藥就會好?醫:未破除「4大迷思」恐導致延誤就醫

腸胃問題是許多上班族公認的「文明病」,甚至許多人常態有胃酸逆流、胸口灼熱,半夜因腸胃不適驚醒的毛病,多數工作者都依賴服用成藥改善,但醫生建議若想找出正確病因,需進一步精準診斷治療,改善「長期不良生活習慣」才能有效治療。

2022.01.04 | 3673 次觀看
2022.01.04
2965 次觀看
長時間用3C,冬天眼乾易刺痛?眼科醫師教您「護眼3招」

冬天濕冷又寒流來臨,暖氣和除濕機成為家戶必備,但「乾眼症」患者可能感覺眼睛乾澀,甚至眼睛刺痛、畏光及視力模糊等症狀。又3C族經常使用電子產品,於乾燥環境長期緊盯螢幕甚少眨眼,恐有乾眼症風險。多喝水、攝取富含omega-3及DHA食物,保護靈魂之窗。

2022.01.04 | 2965 次觀看
2021.12.30
2330 次觀看
冬天不忌口讓胃又不舒服?7要點預防消化性潰瘍

天氣冷想吃麻辣鍋、想吃薑母鴨,但刺激性食物容易造成腸胃負擔,小心「消化性潰瘍」找上你。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痛」發生於不同位置和時間,也可能伴隨其他症狀。醫生提醒7個注意要點,「護胃」自己健康。

2021.12.30 | 2330 次觀看
2021.12.28
4235 次觀看
上班午休趴睡卻手肘麻痛?4種高危險族群當心「肘隧道症候群」

上班久坐敲鍵盤、中午休息時間趴桌上午睡,回家也離不開3C產品導致手肘出現麻痛症狀、伴隨手指無力感?當心由於長期彎曲手肘或姿勢不良導致尺神經壓迫、罹患「肘隧道症候群」,產生手指無力感或痠麻時,應及早求診治療。

2021.12.28 | 4235 次觀看
2021.12.21
2336 次觀看
趕走冬日憂鬱!抗憂鬱藥怎麼吃才安全?藥師現身說法

冬夜悄然寂靜,北風冷冽呼嘯,雨聲滴答不絕,眾多因素交雜使人愁上加愁。有憂鬱及焦慮傾向人數悄悄上升,心理健康之負面情緒與沮喪,影響日常生活及思考行為。常見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而服藥須遵照醫生指示,才能安全朝向康復之路。

2021.12.21 | 2336 次觀看
2021.12.21
3966 次觀看
你是鮪魚肚還是壓力肚?避免無效減肥,從搞懂常見「肚型」成因做起

年末佳節將至,大餐聚餐不可少,美食佳餚山珍海味當前,不知不覺愈吃愈多。但量了腰圍發現有小腹微凸困擾?是俗稱的啤酒肚或鮪魚肚?搞懂肚子類型與特徵,當心腹部肥胖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做出改變才能擁有健康生活。

2021.12.21 | 3966 次觀看
2021.12.14
5415 次觀看
你也碰上「情緒勒索」了嗎?9種人際關係中常見的情緒虐待跡象,務必提防!

邇來家庭暴力、親密暴力時有所聞,但發生地不只私密場所,工作場域亦有可能;不僅是情侶家人間,各種關係皆有。 兩造權力不平等, 上司與員工之間的言語、情緒及精神上虐待,皆是心理暴力。察覺9種虐待跡象,及早注意警訊。

2021.12.14 | 5415 次觀看
2021.12.14
4580 次觀看
胃食道逆流「左側睡」可改善?醫:破除9大迷思更重要

先天體質及後天作息實難說明,坊間流傳「左側睡」可有效改善,專業醫師指出:破除「9大常見腸胃迷思」其實才是正視問題,改善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多應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

2021.12.14 | 4580 次觀看
2021.12.07
4177 次觀看
肩頸痠、手臂一舉就痛?除了「五十肩」還有可能是機率更高的「肩夾擠症候群」

長期於辦公室久坐,姿勢不良又缺乏運動;經常做粗活搬重物,對肩頸手臂負擔大,導致肩頸僵硬不適。手臂上舉感到疼痛感受阻力,除了國人熟知的五十肩症狀,更可能為「肩夾擠症候群」。尋求西醫打針、吃藥和物理治療復健外,中醫針灸與復健鍛鍊的手法,亦能解除肌肉緊繃、肌肉沾黏。

2021.12.07 | 4177 次觀看
2021.12.07
3230 次觀看
心臟衰竭9成沒警覺!醫師提醒:「累、喘、腫」3大症狀應嚴加提防

冬季寒冷、早晚日夜溫差大,特別應留意如心肌梗塞等潛在「心血管疾病」,數據顯示9成患者忽略「心臟衰竭」常見3大症狀,如出現「身體疲倦、呼吸困難、雙腳水腫」應立刻就醫進行心臟檢查,建議您平時工作之餘也應了解相關知識防範未然,「觀心」自己和家人。

2021.12.07 | 3230 次觀看
2021.11.30
2889 次觀看
冬天吃鍋當心爆肥!營養師揭密3種湯底少碰,5招教您健康補冬

入冬後天氣轉冷,不少人會選擇鍋物料理暖身,與三五好友、家庭成員一同享用,而平價又實惠、經濟快速的「小火鍋」即為多數民眾的喜好。儘管小小一鍋,營養師提醒不可小覷其湯底和內料的熱量;不只是熱量,更小心「喝完湯」鈉含量超標!5招健康補冬,讓享受美食火鍋之餘也能吃得健康!

2021.11.30 | 2889 次觀看
2021.11.30
2396 次觀看
生活壓力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中醫「藥方」調理身心

經常覺得胸悶、胸口灼熱、胸痛?反胃想嘔吐?有「火燒心」的感覺嗎?生活壓力大,為了提神喝咖啡,嘴饞吃甜食,又時常作息不正常,這樣的日子久了,身體逐漸產生警訊。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除了西醫治療方式外,中醫亦能依據個人自身體質調理,減緩症狀。

2021.11.30 | 2396 次觀看
2021.11.19
4870 次觀看
辦公室4招運動操,有效打擊惱人的「上班久坐肥」!

上班族忙於工作、久坐電腦前,下班只想攤在床上休息,想抽出時間運動增進身體健康,難如登天。專家建議:上班族即便在座位上也能透過簡單的伸展方式訓練肌肉,透過4個簡易動作的運動操,幫您預防腰痠背痛,遠離上班族最痛恨的「久坐肥」!

2021.11.19 | 4870 次觀看
2021.05.25
3236 次觀看
在家工作兼防疫,3 招預防熱傷害

別以為在家工作就沒有熱傷害!3招預防室內熱傷害:要定時的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冷氣設定在26至27℃、穿寬鬆衣服內可以形成對流。

2021.05.25 | 3236 次觀看
2021.05.24
1970 次觀看
家人染疫怎麼吃好得快?5大飲食指引助康復

如果家人確診新冠肺炎,要如何照料?家人如果確診為新冠肺炎輕症或無症狀,在營養照顧上可以參考以下做法,將有助於身體康復,也有助於維持醫療量能不致崩潰。營養師提醒:患者既使沒有明顯口渴或飢餓感,也應持續進食及補充液體,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才有足夠的免疫力對病毒。

2021.05.24 | 1970 次觀看
2021.05.19
3404 次觀看
被忽略的疫情潛在危機:女性一飾多角壓力山大!

新冠疫情嚴峻,女性壓力值倍增!許多上班族已WFH(在家工作)多天,加上日前教育局公布全國學生在家上課,讓身兼妻子、母親、媳婦角色的女性工作者,在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碰到困難,壓力也倍增。

2021.05.19 | 3404 次觀看
2021.03.11
2804 次觀看
沒日沒夜一天追劇50集,OL罹患飛蚊症

隨著生活及工作的智能化發展,上班用電腦,下班玩手機的現象很普遍,使得「飛蚊症」罹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年輕族群,更應該加強保護視力。若眼睛疲勞不適,可以透過幾個簡單的眼球運動讓眼部肌肉放鬆。

2021.03.11 | 2804 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