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氣溫驟降,皮膚乾癢、乾咳過敏等症狀找上門?中醫授2穴位2茶飲緩解改善

優活健康網
2022.10.14
1898次觀看

秋老虎過去,天氣炎熱難耐頓時變為冷風颼颼,而秋天忽冷忽熱不穩定,有過敏症狀的人經常反覆乾咳、氣喘、眼睛乾癢,中醫師建議可以採取洋蔥式穿搭、適時運動促進循環,秋葵更是秋天養生好食材。若皮膚乾癢也可以藉由按摩2穴位及2茶飲達到滋潤的效果,減緩症狀。

文/馮逸華 由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秋分過後,也代表著秋天已經過了一半,從原本的晝長夜短轉為晝夜等長、寒意漸增。中醫師表示,秋天氣候忽冷忽熱不穩定,許多民眾常在秋季會反覆發生乾咳、氣喘、眼睛乾癢等過敏症狀,可注意臟腑養生調理、衣著上建議採「洋蔥式」穿衣法,而含有「黏液」的當令食材是很適合秋季的養生食材,可幫助防止秋燥引起的乾癢及過敏不適。

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陳櫂瑔在臉書粉絲頁表示,台灣俗諺:「二八亂穿衣。」指的是農曆二月、八月,分別為春夏、秋冬的交界,忽冷忽熱的天氣,一天當中可以看到穿衣厚薄差異變化大,令人無所適從。如果稍不注意,很容易受風著涼,或是把自己熱出一身大汗。此外,秋分過後,又乾又涼的氣候將越來越明顯,許多人過敏症狀如乾咳、氣喘、眼睛乾癢等反覆發生,因此在養生中要特別注重肺、脾、腎三臟調養。

綠色人參「秋葵」富含黏液可護胃

陳櫂瑔說明,秋分之際天氣寒涼乾燥,適合挑選當令食材為主,如地瓜葉、山藥、百合、黃瓜、柚子、柿子、秋蟹、牡蠣等;此外,容易有秋季乾癢、過敏的人可以補充富含「黏液」的食材,如秋葵、銀耳、蓮藕。

「秋葵,也稱為綠色人參,營養價值高,不僅能讓皮膚滑潤有光澤,當中的黏液還可以保護胃壁,幫助胃液分泌促進消化,是秋天很好養生的食材。」陳櫂瑔提醒,食用時要注意秋葵的蒂頭,需在汆燙之後再切除,避免黏液流失。

秋天溫差大,可善用穿搭、運動保暖

秋天有「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陳櫂瑔說,秋冬之際的日夜溫差大,早晚氣溫較低,建議可以採取洋蔥式穿搭。而頸部的保暖非常重要,尤其現代人常常低頭滑手機,長期下來容易引起頸椎及附近肌肉的症狀;若沒注意日夜溫差受風著涼,血液循環差,往往容易加重肩頸的不適。對於體質虛弱者或老人兒童,夜間入睡後也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受涼,誘發各種疾病。

秋季寒氣逐漸上升,陽氣則趨向收斂。夜越深寒氣就越重。陳櫂瑔提醒,這個季候盡量不要熬夜,早睡為宜。早上早起也可簡單活動一下、活絡肌肉筋骨後再下床,有利於陽氣的舒展;而出門前也要注意室外的環境溫度及保暖。秋天開始,運動也不應太劇烈,尤其是有慢病性的族群,可以健走、快走為主。

秋燥皮膚乾癢 穴位按摩、茶飲改善

在穴位保健上,陳櫂瑔建議可常按摩以下2穴位:

  • 尺澤穴:手肘彎起90度且掌面朝上,位於二頭肌腱的拇指側凹陷處。尺澤位於肺經循行上,穴性屬水,可以有效緩解秋燥引起的皮膚搔癢。
     
  • 太溪穴:位於內踝後緣與阿基里斯腱之間的凹陷處。腎屬水,刺激太溪穴可以滋補腎陰,促進體內水分代謝,防止皮膚乾燥引起的癢症。

在食療及保養用品上,陳櫂瑔也提供以下2帖秋季養生茶飲,有養肝潤肺、滋陰生津的效果;以及搭配精油純露的水氧使用法,幫助濕潤、滋養肌膚:

  • 斛菊茶
    • 材料:枸杞15克、杭菊10克、石斛10克,剪碎。
    • 做法:加水煎煮半小時,代茶飲。
    • 功能:養肝明目,潤肺生津。
  • 銀冬茶
    • 材料:金銀花5克、天門冬10克、麥門冬10克、羅漢果1顆、沙參5克。
    • 做法:煎水代茶飲。
    • 功能:滋陰潤肺,益胃生津,能有效緩解秋燥導致的咽乾舌燥等症狀。

陳櫂瑔說明,想緩解肌膚乾燥可搭配純露水氧法。將羅馬洋甘菊純露10毫升,加入200毫升水,透過水氧機,將純露中的分子帶到呼吸道或是乾燥的皮膚表面,以達滋潤的效果,針對皮膚、呼吸道的秋季乾癢非常有效;如果肌膚較敏感,可選用薰衣草純露加上月桂純露,增加皮膚穩定皮膚度,亦適合孩童使用,減緩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頻率。

(原文標題:秋燥皮膚乾癢、氣喘乾咳⋯中醫教「按這穴位」+「2帖茶飲」改善


關於維護更優質的【職場健康】,推薦您這些好觀點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