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聯合報記者朱漢崙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國外的商辦不動產大樓變成銀行海外授信的「地雷」來緣,但國內同樣也有新的「地雷源」,就是觀光飯店產業。據多家銀行授信主管私下透露,許多觀光飯店,甚至包括知名的星級酒店在內,由於缺工問題嚴重已妨礙正常營運,導致其出現向銀行還本困難,銀行只能一再對業者展延其到期貸款,已形同持續「紓困」。
而除了飯店業之外,據了解從北部到中、南部的部分大型遊樂園,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其中,已有知名遊樂園因為有還款上的困難,而向銀行申請還款展延。
對此多家銀行已普遍採取三大措施作風控把關,主要針對增貸部分,一是若業主還想要增貸,必須再補提新的擔保品,不能只用原本的飯店物業;二是若要增貸,或原貸款展期,利率將拉高,利率水準現在普遍都在2.5%以上;三是若要增貸,會更詳細了解其資金用途。
即使新冠疫情已結束逾一年,但觀光飯店業的營運狀況仍「回不去」,據銀行主管向業主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手極缺,甚至因為找不到足夠的房務,使得飯店只能開出50%的房間,其他的房間即使有空房也因為整理及打掃清潔的人手不足而無法提供,等於房間整體使用率太低,最麻煩的是,不只是房務,連飯店的餐廳都有這類問題,如此營運量根本出不來,也因此沒有獲利向銀行還款。
所謂的「缺工」問題,是出自供給面。一家國銀主管私下感嘆,現在國內通膨越來越高,餐旅價格都漲,照理說飯店旅館業者的獲利老早就應該回來,卻因為「缺工」問題,許多業者仍得靠銀行持續紓困,所謂的「展期」,白話文講就是紓困的意思。至於缺工,銀行業者轉述來自借款戶的說法,現在連月薪出到4萬元,都找不到服務或清潔人員,搞到現在連觀光飯店業,也需要申請外勞。
業者也向銀行訴苦,因為少子化效應,很多餐飲學校、科系也一間間的關,在旅館餐飲業可運用的人力越來越少,再加上現在很多年輕人寧可去作外送,好賺時間彈性又大,年輕人都認為這比固定在餐廳、飯店任職來得好賺,再不然台股熱潮也使得很多年輕人寧可在股市作當沖,也不願成為工時固定的薪工族,這種現象在台灣從北至南屢見不鮮,而與觀光飯店的授信案,因此仍處於「紓困」狀態,貸款銀行為此一再展延還款期限。
據了解,目前的觀光飯店業的紓困案例,從數億元到十幾,甚至幾十億元案例都有,這類紓困案例,從台北市新北市一直到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屏東都有,另外宜蘭也是重災區,這些觀光飯店業的自帶案或者是聯貸案通常借款期限都是三到五年,尤其不少案例在疫情前才剛開業,但即使疫情結束了之後,也因為缺工的問題,使營運量一直上不來,自然沒有足夠的獲利可以去償還銀行的借款,也因此借款到期,只能跟銀行申請展延,這種展延,通常每申請一次都是一年,已經有好幾家飯店是申請一年之後,期滿又再度申請展延。
銀行業者指出,最慘的是,飯店業者本身還必須揹當初飯店興建貸款的,通常要求展延還款期限的,也大部分與這類觀光飯店業者有關。但也並非所有觀光飯店業者都有龐大的財務壓力,國銀授信主管說明,倘若是有「富爸爸」的,例如長榮旗下的桂冠飯店系列,或是本身並沒有負責飯店興建的工程借款,而是用承租的,這種的財務壓力就沒有這麼大。
【產業新訊】若您願意提供更多的產業趨勢、業界人才動態、工作機會等資訊至《職場力》 >> 歡迎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