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04工作世界
在10年前返鄉務農的胡真萍,跟著哥哥一起回來接手家業,種植糧食作物「水稻」及旱作,「天哪!種水稻可以活嗎?」旁人總問她,胡真萍帶著燦爛的笑容告訴大家「我活得很好!」
「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是普遍社會大眾對農夫的想像,胡真萍說明臺灣農業早已科技化,只要用手機應用程式,就可以隨時隨地掌握溫室內的溫度、濕度,並遠端控制灑水系統。此外,農具設備也相當進步,如割稻機與曳引機,皆配有冷暖氣。
「絕對不能怕蟲!」胡真萍強調,她認為各個科系都能進入農業,能夠適應農地環境更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門檻。
胡真萍以自己與哥哥為例,像她畢業於企管相關科系,擁有管理、採購及商業經營等專業,可應用於「產品行銷」環節,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能見度。汽車修護、機械相關科系,可將所學用於修理農具器械。
非相關科系,專業知識要如何補足?胡真萍說明,有標準作業流程指示肥料調配的比例、用量及種類,也可以參與農委會「農民學院」,或地方政府農業局的相關計畫,如桃園市的「桃樂農」,在志同道合的群體相互學習,建立專業知識,掌握產業最新消息。
胡真萍與國小合作,教導學生稻米的產製過程,並做出一小包別具意義的真空包裝米,作為伴手禮讓學生帶回家,展現學習成果。
經由這次合作,提供胡真萍新思維,透過真空技術,延長保存期限並提高品質,設計精美包裝及禮盒,讓稻米從黯淡的米缸中走出,搖身一變成為節慶送禮新選擇。
胡真萍回想起返鄉務農的前幾年,每天扛著30公斤的米袋,常常為工作上的事物操煩,而沒有好好休息,家門前那一大片田是支持胡真萍撐過辛苦與困難的動力,她相信唯有繼續努力為土地盡一份心力,才能保住僅剩的農地,阻止過度開發。
未來職涯選擇多元,胡真萍說明可以從事與食物息息相關的餐飲業,擁有更多樣的供應管道,或是將農業結合旅遊,發展生態觀光或休閒農業,也可改變種植作物的種類,如經濟作物水果。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 x 104 BeAGiver 職人引路的工作世界
我們相信,在世界角落裡都有著為個人使命和社會環境更好而努力的人,他們可能曾經接受過不同世代人的幫忙而茁壯,如果您也想成為那位願意幫助別人的職人,歡迎您加入Be A Giver!
■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 X 104 Be A Giver 工作世界 - 職業引路
■ Be A Giver網站
追蹤【104工作世界】,陪你探索職業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