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善良好人的職涯發展常常停滯不前?為什麼每次升職加薪的,都是那些吹牛大王?作者為德國知名職涯與個人生涯教練,他指出,好人總是太過謙虛、慣於醜化自己的功績,然而職場上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非客觀因素,也就是主管對你的印象。
文/馬丁.維爾勒
假如每位學生在期末考結束後,都必須上臺大聲宣告自己預測的期末考分數,你認為會發生什麼事?
實驗證實,公開宣布自己的預測分數時,男學生往往會美化自己的成績,例如公開宣告時,男學生會說自己得了八十分,但寫在匿名紙條上的分數卻只有七十分。女學生則剛好相反:她們在公開場合宣布的預測成績多半是較低的數字─如果她們認為自己應該可以拿到九十或一百分的話,在公開場合裡,她們會說自己大概只能拿個八十分。
原因在於,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比起男孩,女孩被灌輸「善良品行」的比例更高。舉例來說,女性會這樣解釋貶低自己績效的行為:「我只是不希望那些考得比較差的人難受。而且,如果我公然預測自己應該考得不錯,聽起來不就很像炫耀嗎?更何況,如果我真正的成績比預期的還糟,那有多尷尬啊?一定會有很多人在背後嘲笑我。」
總是花心思幫助別人,卻沒有花足夠的心思幫助自己,這是種本末倒置的行為。當自己出於細膩的心思、不想傷害同學的感受,因此低報自己的成績時,同學們卻堂而皇之地出於自負心態,將自己難看的成績美化了。兩者同時發生的結果,導致了事實的雙重扭曲。一位原本認為自己能拿到八十分的女學生,在團體面前醜化了自己的成績,說自己只會拿到七十分;另一位原本考試成績只有六十五分的男學生,則選擇在團體面前美化自己的成績,說自己能拿到七十五分。如此一來,彼此成績的差異,就從男同學事實上落後十五分,戲劇性地變成了男同學領先五分。
在這場考試裡,醜化自己成績的女同學們尚且還能得到寬容的對待,畢竟老師會以客觀的標準來評定學生作答的成績。但在往後的職涯裡,哪有什麼公平客觀的標準來評論成功與績效呢?我們舉幾個例子來看:
事實是:職場上的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非客觀因素,也就是主觀的印象─你的主管在主觀上對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倘若他對你並沒有清楚的印象,那麼便會自動篩選出一幅「他認為」最符合你的模樣。職場上的成功並不完全來自於你「實際獲得」的績效,反而大多來自於你所創造的形象表現出來的樣子。你實際的表現不過占其中很小一部分而已,絕大部分取決於你多會推銷自己,以及你與決策者之間的關係有多親近。
換句話說,自我形象營造遠勝於勤勞工作,而良好的人際關係也遠比你是否滿足職務條件更重要。如果你也曾在心裡默默問過千百回:為什麼每次升職加薪的,都是那些吹牛大王?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麼了!
現實世界中,公司裡的那些管理階層每天都忙得團團轉的,使得他們根本很少有空去注意自己的員工。至於主管們如何了解員工的工作事蹟─其實大多數只是「聽說」,而且組織越龐大的公司越是如此。一名員工是不是績效創造者,完全取決於他如何描述自己的工作成果。成功的故事將吸引成功的到來。這就好比教授們在聽完學生們的預測後,直接宣布:「我們幹麼要批改所有考卷呢?乾脆照同學們剛剛公開宣布的預測成績來打分數吧!」
這也是善良好人在職涯上常常停在原地不動的原因:他們總是太過謙虛、慣於醜化自己的功績,而且從來不願意讓別人覺得難堪不好受。
不久前,專案管理師安奈特.貝爾仙才告訴我,在某一個大型會議中,她才對一位明顯準備得相當糟糕的同事大發脾氣:「他在大家面前引用了一堆錯誤的數據、做了一堆錯誤的解釋。但我並沒有當眾糾正他。要是我真的這樣做的話,那不就是公然汙辱他了嗎?」明明是個可以透過專業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大好機會,但安奈特竟然讓它就這樣溜走。她想保護那位同事,但從他糟糕的簡報準備來看,他顯然不值得安奈特如此做;更何況,如果今天情況反過來,我相信這位同事絕對會趁機對安奈特大加撻伐,且毫不猶豫地踩在安奈特的痛點上,好讓自己能贏得眾人的掌聲。
而未選擇當眾糾正同事的安奈特,只是讓自己在會議裡顯得跟同事一樣差勁,因為她放棄了機會彰顯自己的專業,同時她的沉默也讓自己形同隱形人般無足輕重。猜猜看,在主管眼裡,哪一種行為才是值得嘉許的行為?
節錄自:究竟出版《人善被犬欺:如何得到尊重、畫下界線,贏得你應有的成功/馬丁.維爾勒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