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職場失誤,世界上最糟糕的回應方式是:「不好意思,我下次會注意!」這是最讓人留下負評的回應,因為你下次保證再犯。那些就算失誤還是能獲得好評的人,到底跟我們哪裡不一樣?三大步驟,教你提升評價。
挑戰全新事物時,不可能不出錯。就算多小心謹慎,也很難避免。不僅如此,正如同大村智教授所說的一番話,越是忙碌或勇於挑戰新事物的人,失誤和犯錯的風險也就越高。沒錯,一般來說,越是擁有高評價的人,其實遭遇過的錯誤和失敗也越多。
但他們仍獲得高度評價,主要原因在於:
上述步驟,以科學研究的角度來思考,可能會比較容易理解。例如,現在正進行一項科學實驗,卻無法獲得理想結果。這時,科學家會客觀評估實驗為何失敗,並且找出原因,進一步深入分析,藉此成立另一個新的假設,再進行下一次的實驗。
這一連串流程,是將失敗引導到成功的最佳途徑,但當自己遇到類似狀況時,多數人都無法如此冷靜應對。
例如,主管突然對你說:「把這些資料整理一下。」於是你利用工作空檔,開始整理主管指定的資料。由於資料量實在太多,內容又過於複雜,整理起來耗費了你不少時間。到了截止期限,即使主管不斷催促,你還是無法如期完成。
主管邊責怪你,邊自己整理,三兩下就完成了。你見狀後不悅的想:「既然這樣,你為何不一開始就自己做?」你深知這煩躁的情緒,可能會影響自己之後的表現,因此決定「忘記」這件事。
這個例子,和前面提到科學家所經歷的失敗情況相當類似。相對於科學家會分析失敗,以利進行下一次實驗,這位上班族在被主管責備之後,只覺得心情煩躁,於是決定忘記這件事。也就是說,沒有達成主管所指定的工作目標,不僅降低了他的個人評價,也沒有促成任何進步或成長。
這位上班族所採取的態度,可歸類成以下幾點:
當我們在某件事情上失誤時,也很容易採取類似的態度。
看了上述例子,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在相同情況下,自己一定不會出那種包。但從客觀角度看來,越是單純簡單的事情,人們越容易犯錯。例如,在一些公開負面消息的記者會上,某些當事人的應對,著實令人深感訝異:「為什麼他明明出了錯,還敢擺出那種架子?」
這邊舉個發生在2019年7月,日本7-Eleven的「7pay」電子支付服務,遭到詐騙利用的事件。這起事件為系統安全上的漏洞,但真正受到大眾批判的,是業者在記者會上的應對。身為負責人的社長,在談話中暴露自己忽視會員資料的隱私保障,也欠缺數據保護的相關知識。
通常,在記者會上,記者會丟出一些誘導性的提問,期待能獲得一些較具煽動性的回應,但在我的印象中,那場記者會上沒有出現任何誘導性提問。而說到糟糕的應對方式,政治人物因言論所引發的問題,可說是層出不窮。
2019年日本金融廳在報告書中提及,建議民眾「準備兩千萬日圓來應付退休生活」。對此,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卻公開表示:「不視為正式報告書受理。」或許是考量到當時是在選舉前,或是高層判斷如果想清查報告書中的內容,就等於是對新政府提出非難。但無論如何,麻生太郎的回應以及對報告書內容的相關處置,都讓許多人難以認同。
像上述這類應對方式,都等於在錯誤和失敗所造成的傷口上撒鹽,讓局面更加難以挽回。不過,稍微冷靜思考就會發現,通常在媒體上被集中談論,或是召開記者會的人,都是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或地位,比較少原本在言行舉止上就有問題的案例。
他們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類似的醜聞報導時,恐怕也會忍不住心想:「哎呀,還真蠢呢。」、「怎麼會用那種態度說話……。」但當自己置身事內時,當初那份冷靜也不知道飛哪去了,採取的應對方式往往也不恰當。
因為人在犯錯的瞬間,內心就會動搖,使視野越發狹隘。此時如果被他人投以挑釁的言論,就很容易被激怒,並且出言反擊。要是平常對此毫無防備,將會引發更大的損失。所以,當犯錯或是失敗時,自然需要比平常更加謹慎面對。
因此,在本書中,我將討論到如何正確的從錯誤和失敗當中恢復,並且成長的具體方法,分別有以下3大步驟:
假如能採取上述行動,你就會發現自己:
現在,就讓我們先從步驟一開始吧。
節錄自:大是文化《聰明工作者都會的防呆技術 / 飯野謙次 著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