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充電

2019.12.04 | 1563次觀看

藝術與設計之間

文/ 104資訊科技互動設計師 李國銘

以前,總認為「藝術」是浮的,就是空想而已,只有「設計」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這個想法,直到遇到這個咖啡杯,開始有了改變~

同一個杯子,裝盛著咖啡,先用左手拿著喝,然後再換右手喝看看,結果像是變了魔術般,竟然在口感上會有不同!

原來是它兩側杯緣刻意做不同的厚度,左手拿的時候如果是喝到較厚的一邊,那右手拿的時候,就會喝到另一邊(薄邊)。而因為杯緣厚度不同,嘴巴接觸到杯子的深淺也跟著不同,這樣會讓舌頭的感受性產生了差異。

(舌頭的秘密):
人的舌頭上有味蕾,分佈了上萬個能感受各種不同味道的味覺細胞,每一個細胞只負責辨別其中一種味道。在舌頭上酸甜苦味感受的地方不同,像是甜度的感受區在舌尖,所以甜都只有一下;苦味則是在舌根,所以苦都持續很久;而酸與鹹呢,則是在兩側,因為面積大,所以也會特別深刻。

這樣神奇的咖啡杯,出自於水湳洞的陶土藝術家阿福之手。

有個偶然的機會,去探訪了阿福的工作室,位在水湳洞上一個日據時代留存下來的建築物內,面對著清新的山與海,身心靈都感受到都市環境下無法感受的生活感。
也許是在這樣的環境,才有發掘出這樣人性的設計思維。(不免讓我想到現在的工作的環境,一格一格的辦公桌,一間一間的辦公室,一組又一組的專業團隊,是否就能產生出這種思維?)

阿福告訴我說,他沒有想要量產,沒有想要專利,就只是想要捏一個杯子,可以輕鬆悠閒的喝著咖啡。

一個盛裝咖啡的杯子,落在設計師的角度,大概就只會從如何好看,或是如何好用、好拿、好洗、不燙手等人因方向下手。

但這個杯子,卻讓我產生了驚訝與心靈上的感動,阿福只是單純的想到了人性、感官上的根本,卻造就出了最清純的設計。

藝術,本質在深層探究人性問題,大多不去管解決問題,所以少了生產化的商業氣習,只是探索心靈上的需求 (不過現在的藝術大多有價,而且很貴~)

設計,則大多在探討使用問題,要紮實的去解決問題,但卻也容易受到現實的量產或營運面綁住,一眛的去迎合使用需求 (因為生產結構,人愈多卻愈複雜,不容易單純設計,三個臭皮匠不一定勝過一個諸葛亮~)

年紀長一點的,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Nokia的這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不過我解讀起來反而比較像是:科技大多是在利用人性(尤其是惰性)。當藝術擺脫了商業氣習後,反而才是設計的根源,反而才更能有深度、有意義的去設計。

如果,設計能夠多點藝術思考(或許也可稱為Design Thinking),如果設計能夠有藝術家的環境與心態,如果設計不只是利用人性或操作人性,如果設計師能夠重回初次接觸與學習設計時的那種感動~~

也許環境無法撼動,但設計的心卻可以改變。相信社會上就會少點線上殺人遊戲,而會多點像阿福咖啡杯這種感動人心的設計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