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職務框架:擁抱未知,開啟無限可能|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 孫治華

《104人資市集 知識月刊》推出全新「講師特寫」系列,為讀者及企業帶來講師們獨特的小故事。每位講師都是一本充滿啟發的教科書,背後擁有豐富的經歷和精湛的專業知識。這個專欄的目標是讓大家更深入了解講師們的職涯歷程、心路歷程以及對於專業領域的獨到見解,激發企業在人才培育及個人在職涯發展的創新思維!

文/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 孫治華

目前為《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與《陪伴式講師訓》老師,協助全台灣中小企業面對商業中未知的問題也協助職業講師增進他們專業建立、品牌推廣與教學手法的全方面能力,平均一年協助50家新創企業進行募資教學並在百大企業中任教,如:鴻海、英業達、群創、億光電、仁寶、崇越電通、康健人壽等企業協助他們的員工、中高階主管進行商業提案與營運思維的建立。 

▌給年輕朋友兩個成長突圍的兩大關鍵原則 

在三年前在策略思維商學院的試運行中,有些學員有跟我反應 「院長,有些課程我覺得我只能大概聽懂,但是有部分還是不解」 ,這是因為她過往的職務比較偏行政對於產品設計或商業模式比較不熟;「院長,有些課程我覺得我的工作上,會用不到耶?」 這是一為偏研發的學員的反應在聽完產品行銷後的想法 。針對這兩位學員的反應,其實是大多數積極學習者的共同擔憂:「勇於學習,但是卻對跨領域、跨層次的知識與經驗吸收上會有擔心與障礙」我相信日後也有些學員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想先跟大家說兩件事情。而這樣的提問對於很多時下的年輕朋友其實也很重要,所以我就把這樣的提問整理了一些自己過去的故事與經歷與大家分享。

▌學著與未知相處,那才表示你在進步 

一、很多事情只有經歷之後了才懂,在過程中我們無從感受 

我就是這樣成長的,這輩子在職涯上影響院長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我在工研院的時候跟了鴻海前法務長周延鵬,周顧問的團隊四年,要是沒有這四年的磨練與養分我根本無法成為講師,更不用說今天可以來經營一個學院。

而周顧問他就是用麥肯錫與鴻海的那一套來鍛鍊我們,雖然他常笑著說「治華,其實我還沒出手啊」但是即便是顧問還沒出手,我都覺得我們進步了,因為他希望培養一批懂得智慧財產權 know-how 的資訊人員,有專業知識懂需求、甚至先一步使用者找出需求、更要從營運面的角度來協助使用者來進行智財權的攻防戰。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團隊自主的去「旁聽」周顧問在政大智財所的課程三年,我們就一群人周一晚上一下班就開車從新竹直奔政大(對木柵那邊),上完課程當天晚上在衝回新竹,準備明天的工作,我們就這樣認真的做每堂課程的逐字稿,最後結集成這本書《虎與狐的智慧力-智慧資源規劃九把金鑰》,認真的做期末報告,三年下來我們沒有一次缺課,每一屆都會有8個期末報告、三年6學期,48個跨產業的高質量的期末報告,這些跨產業的知識與經驗,就成為了我職涯中最關鍵的視野高度與專業的底蘊。

但是說真的,那些報告我真的聽懂了嗎?《用專利發明人做台積電的高階研發人員管理》《荷蘭蘭花產業與植物新品種的關鍵策略》《學名藥如何侵蝕整個產業價值》《智慧家庭標準解析與策略》種種多元的應用情境,我聽懂了嗎? 

說真的,不懂,在那時候就是不懂 

第一學期的時候我就有聽不懂的產業了,但是我堅持到三年六學期,然後當我們結束了政大三年旁聽(顧問沒開課了)之後的某一天,我覺得我好像看得懂了。 

人的成長有時候就是需要放下、需要離開、需要時間,而關鍵就是在於這段時間中誰可以長期的與未知相處,相處得下去的那個種子就會埋得深,淺移默化的改變你的底蘊。

所以,要是你說有些你聽不懂,我只能跟你說,在成長的路上本來就應該要經歷這一段,你才會有躍遷的基礎,否則都是你懂得,那不就是原地踏步嗎?學習是為了要了解未知,而不是去重複驗證自己已經懂得(獲得安心與成就感)。 

▌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薪水與職務 

二、不要被職務限制了你自己的視野,因為這個世界也不會 

這個世界在機會來臨時,不會問你,你準備好沒。機會來了,看看你還接不住,不眷戀,機會就走了。所以,有些研發走向的主管你需要懂行銷嗎?你需要懂業務嗎?你需要會談判溝通嗎?你可以覺得自己不需要,直到機會遇到你。 

而另外一個關鍵的概念則是:學習只是一種安慰劑,安慰我們,我們有努力過。但是這幾年我才懂,有些努力是會隨著時間消失的,有些努力是會隨著彼此努力而抵銷的,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學習真的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事情,我們應該要連結自己的經驗、解決問題與養成新的習慣,這樣的程度,人才會真正的成長。 

所以你是企劃人員,你也可以學著「想像著自己企業的產品」應該要怎麼走, 你是研發人員也可以學習「想像著這個功能的研發」是如何影響與吸引到什麼樣的客群。

你是一般員工,你也可以「對企業的營收有企圖心」檢視自己公司的產品、業務、行銷、領導與管理,邊學邊反思,這時候千萬不要有一個概念是「公司付得起香蕉,我就只想做猴子做的事情」。

不要被你的薪資限制住你應該要有的職場鍛鍊、經驗與能力 

薪資是一個大環境的條件,有些企業薪資可以給的高,像是科技業,有些企業薪資不高還要加班?這也是大環境,我們不要去要求環境改變,我們應該專注在「在不如預期的環境中,建構自己競爭力的能力與機會」。

勇於嘗試、細心執行,薪資條件不應該成為你的表現上限,因為你只要證明了你做得到,其實你的條件自然就會好,但是要是你以「我拿兩萬八我就只幹兩萬八的事情」的心態工作的話,那其實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你也不就跟大家證明了你真的就值兩萬八? 

▌你思考過、嘗試過、挑戰過、實踐過的才會是你的經驗 

這商業的世界,雖然沒有一定的成功之道,但是我只想跟你們說,努力過的、挑戰過的經歷,也不會背叛你,而老天也不會對你太差的。 

躺平的驕傲,不如迎接挑戰的精彩,希望我們都可以持續的走在對的路上。 

孫治華 6月~12月將在人資市集開課商業簡報、管理及經營思維等課程~快來報名>>

訂閱市集電子報與你分享專家文章及最新活動訊息>>

成為人資市集Line好友獲得最新課程優惠及免費講座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