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idjourney、DALL·E等AI人工智能產出的繪圖,算不算自己的作品?我有著作權嗎?

天下雜誌
2023.03.08
6692次觀看

Midjourney AI、DALL·E 2、Disco Diffusion 這些只要輸入參數指令、幾秒內AI就生成一組組繪圖作品,你跟風了嗎?隨著愈來愈多人使用AI算圖工具,也衍伸出原本沒想過的問題:這些作品有著作權嗎?創作者是下指令的人類還是幫你繪圖的人工智能?藝術創作者面對這股AI創作趨勢,是樂觀其成還是悲觀以待?

文/樂羽嘉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自稱「不是藝術家」的美國人艾倫(Jason Allen)去年帶著作品《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參加科羅拉多州博覽會(Colorado State Fair),在「數位操控攝像」類別擊敗其他20位對手,抱走冠軍與300美元獎金。

一名評審稱讚這幅作品令人聯想起文藝復興藝術鉅作,部分批評人士則罵說,這就像「報名參加馬拉松,然後開藍寶堅尼駛向終點」。

艾倫被批評的點在於,這幅畫大部分是使用AI作畫工具Midjourney完成,而畫中三位人物的細節維妙維肖,評審分不出是人類還是AI畫的。

Midjourney被餵過幾十億張網路圖像,作畫的精美程度令人大開眼界。

但AI畫作也引發激烈辯論,有人指控艾倫叫機器畫圖,打敗其他人類藝術家,是作弊行為。

像DALL-E 2、Midjourney這些能夠輸入文字指令作畫的AI,能夠模仿各種藝術家的視覺風格並繪製出精細的人物、物件與場景,你可以要求他畫吉卜力工作室風格或一些藝術大師,也可以模仿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風格,AI會盡力達成。

有人批評AI藝術等同自動剽竊,因為AI在未必經過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消化了數千萬張畫像,然後大舉模仿。

艾倫說,他的作品是要叫大家「戰勝對新科技的否定與恐懼」。他說,AI是工具,就像筆刷是工具一樣,沒有人就沒有創造力。

「你說AI永遠不可能畫得跟你一樣好,不可能做到你做到的事,我會說『喔真的嗎?這幅畫怎麼樣?我贏了。』」

「AI就是這麼強,承認吧,停止否定現實,AI不會憑空消失。」

39歲的艾倫經營一家設計桌遊的公司。他高中畢業後加入空軍,曾在科羅拉多一家技術學校拿到電腦科學學位。

艾倫並不自認為藝術家,先前也從未參加過藝術競賽。他去年初開始半信半疑地使用WOMBO Dream、NightCafe、starryai,接著是Midjourney,然後立刻著迷。只要使用命令提示字元/imagine,輸入想要的風格,AI就會在60秒內創造出四種圖像,接著可以要求AI做調整或變化。

在聊天服務Discord上經營的新創Midjourney,自稱是獨立研究實驗室,致力拓展人類的想像力,在Discord已經有超過一百萬追蹤者。

艾倫使用付費版,花了80個小時創造出900多張迭代,透過字彙調整色調和感覺。他拒絕透露完成畫作的「咒語」,說那是他自己的藝術產物,之後才會公開,「如果要說哪個東西是你擁有版權的,那就是你的命令提示字元」。艾倫做出喜歡的圖像後,會再丟到Adobe Photoshop調整。

參加科羅拉多博覽會藝術比賽、被問及使用什麼媒材,艾倫只告訴主辦單位他有使用Midjourney,並未敘述細節,似乎也沒人追問。

一名評審表示,畫作使用Midjourney不會改變她對作品的評價,艾倫「擁有一個概念與畫面,並把它化為真實,這真是一幅很美的作品」。

艾倫的勝利在網路上激起議論。一人在推特表示:「我們親眼直擊藝術性的死亡。」另一人說「好噁心,我可以理解AI很有用,但用AI畫圖然後說自己是藝術家,絕對母湯」。有人在社群網站要求艾倫公開道歉。艾倫回答,「我不會道歉,我沒有違規」。

另一些人點出Stable Diffusion等AI的訓練過程是來自網路抓的圖片,沒有經過授權,艾倫則反擊,「你怎麼學習做藝術的?不外乎是看著藝術,看是誰的作品,學習他們的技法,研究他們的技術,添加到自己的作品當中」。

比賽主辦單位、科羅拉多農業部發言人羅巴可(Olga Robak)覺得這次爭議很有意思,「有人把香蕉黏在牆上說是藝術,攝影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也不被承認是藝術,很多人說就是按個鈕,但我們現在瞭解到重點在於構圖、色彩、光線,我們有何資格說AI不一樣?」

數位藝術家帕瑪(RJ Palmer)在推特表示,「這個AI是專門用當前還在工作的藝術家作品做訓練的,這東西想要我們的工作,它是積極地想要除掉藝術家」。

艾倫能夠理解藝術家的恐懼,但他認為不該針對使用AI的個人,而是該針對選擇用AI取代人類的公司,並呼籲藝術家克服對AI的反感。他說,「這一切不會停的,藝術死了,老兄,結束了,AI贏了,人類輸了」。

加州金融新創公司的28歲設計經理雷希(Ammaar Reshi),最近也利用AI做了一本童書,給朋友的女兒。他先用ChatGPT生成文本草稿,並用Midjourney稱成圖像,讓孩子知道AI的能耐。他自己修掉人物有12根手指和歪眼等問題及錯誤,去年12月初在亞馬遜上販售這本童書,賣了900多本,評論中有60%五星、40%一星。

有則評論說「做了這本書的人,既不是作者,也不是繪者,但他卻聲稱他寫了這本書。我們的世界變成了一個笑話。」

有些比較知名的創作者已經公然表明蔑視這項科技。澳洲歌手尼克凱夫(Nick Cave)責罵使用ChatGPT模仿他的風格寫歌是對「人性的怪誕諷刺」。吉卜利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宮崎駿則說這種科技「本身是對生命的侮辱」。

不少藝術家已經在網路上發起數位抗議活動,抗議AI生成藝術,攻擊ArtStation等平台不該放置AU生成影像,要求AI用戶「像我們一樣親手拿起繪筆」。

美國一家法律公司則針對Midjourney、Stability AI和DeviantArt提出集體訴訟,控訴數據組使用數億張有版權的影像,卻沒有補償或獲得藝術家同意。

目前著作權法並未特別針對AI及人類對原創藝術的著作權做出明文規定。若要《美國著作權法》(Copyright Act)保護,必須符合以下條件:有著作權的原創作品、固定為有形媒材、具有最低程度的創造性。若有藝術品不符合這三項條件,就不符合保護資格。著作權也無法屬於AI本身,過程中要有人類經手。也就是說根據現行法律,AI生成藝術是沒有主人的。

AI時常會吸收甚至包含其他人藝術作品的複製版,所以新的藝術作品可能成為未經授權的衍生品,這是侵權,若AI儲存了該藝術品的再製版,也屬侵權,但由於美國著作權法並不保護AI生成藝術品,AI和AI公司可能都沒有圖像的所有權。

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人機互動專家湯普森(Nik Thompson)表示,「貓掙脫了袋子就不會回來了,我不認為訴訟能阻止這些平台繼續開發並盡可能蒐集更多數據」。

他認為AI不會像人一樣思考,「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會瞭解到它沒有看起來的那麼神奇,我相信珍愛藝術和創作、有辨別能力的消費者依然能夠注意到創作者作品的差異並好好欣賞。」

資料來源: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itsartlaw

(原文標題:用AI繪畫 到底算不算自己的作品?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精選財經、國際、管理、教育、經濟學人、評論、時尚;互動圖表、影音等多媒體報導,深入解讀世界脈動,掌握前瞻觀念。以溫和、理性的態度,積極、正向的角度,為台灣及全球華人社會,提出一束客觀、冷靜、可信賴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