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資遣爭議是:雇主向勞工提議雙方合意終止勞動契約,表示會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讓勞工可領失業給付,勞工誤信後簽字離職,事後才發現雇主未提供證明書、導致不符合申請失業給付的條件,遇到這種狀況想反悔,是否還有轉圜空間?律師提醒合意終止的協商,務必要讓勞資雙方獲得充分的資訊,並正確行使自由意願,否則對簿公堂後,依然有可能遭法院判決原約定無效。
文/勝綸法律事務所
雇主原本通知資遣勞工,跟勞工談過後,提議雙方合意終止勞動契約,雇主並表示會開契約到期的非自願離職證明書讓勞工可以領失業給付,勞工誤信後同意簽字離職,事後無法領取失業給付,可以主張合意終止契約不算數?
依照上述就業保險法的規定,可知勞工如果自願離職或與雇主合意終止契約之情形,就不是就業保險法所謂「非自願離職」,自然也無法申請「失業給付」才對。
案例中,雇主原本要資遣勞工,後來希望勞工以契約到期為由簽署離職,由雙方合意終止勞動契約,對於勞工在意的失業給付,則表示仍可開立契約到職的非自願離職證明讓勞工可以申請,勞工發現恐無法申請失業給付後反悔,可以主張合意終止契約無效?
本案經臺灣高等法院審理後,判決理由引用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700號民事判決之見解,認為雇主如果故意濫用其經濟上之優勢地位,藉「合意終止」之手段,使勞工未處於「締約完全自由」之情境,影響其決定及選擇之可能,而與勞工締結對勞工造成重大不利益之契約內容,導致勞工顯失公平,並損及誠信與正義者,即是以間接之方法違反或以迂迴方式規避勞基法第12條第1項之禁止規定,於此情形,勞工可以比照直接違反禁止規定,主張合意終止契約為無效。本案雇主告知勞工雙方合意契約到期後終止,雇主可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勞工仍可申請失業給付,顯與上述就業保險法規定不符,則勞工主張當時處於身心不安定狀態,又不諳法令,受雇主影響而於「締約非完全自由」狀態下,簽署離職書面文件,法院即予以採信,並因此認定雙方合意終止契約,已違反勞基法對於勞工解僱保護之強制禁止規定,應屬無效。
由上述說明可知,雇主有意終止勞動契約時,雖不排除可以透過和勞工溝通的方式,用合意終止契約的形式,來避免將來訴訟的法律風險,但如果合意終止的過程中,給予勞工錯誤資訊,導致勞工未處於「締約完全自由」狀態下簽字,勞工事後仍可能反悔並提起訴訟,所以合意終止的協商過程,務必要讓勞工可以充分、正確地行使其自由意願,始可真正避免爭議。
(原文標題:勞工誤信可以申請失業給付而同意與雇主合意終止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