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滷味是國人喜愛的小吃,其中滷汁的配方更是滷味美味的關鍵。營養專家劉博仁醫師表示,他有一名病患,幾乎天天將滷味的滷汁拌飯吃,結果罹患慢性腎病第三期。他提醒大家「滷味美味但滷汁不宜攝取太多」,因為傳統滷汁常含高鈉、高油脂、高糖,反覆加熱也會產生有害物質,對健康是有風險的。
延伸閱讀:微波食品吃多易致癌?營養師老實說:比起輻射,「這4個風險」你才更該擔心
劉博仁醫師在臉書粉專指出,他有一位患者幾乎天天將滷味的滷汁拌飯吃,結果罹患慢性腎病第三期,他提醒這種飲食習慣對健康是有風險的。
第一、高鈉含量:滷味的滷汁常含高鈉,滷汁在熬煮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醬油、鹽、味精或高湯粉,導致鈉含量過高,長期攝取恐增加高血壓、腎臟負擔與水腫風險。
第二、高油脂與油質氧化:滷汁在烹煮過程中,可能加入動物油或長時間重複加熱使用,導致油脂氧化,增加人體發炎反應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第三、過量糖分:傳統滷汁常加入冰糖、紅糖等一起烹煮,使其糖含量過高,容易影響人體血糖穩定度,增加胰島素阻抗風險,尤其慢性腎病、糖尿病或肥胖者應更加注意。
第四、反覆加熱產生有害物:滷汁長時間熬煮,可能產生異環胺(HCA)等致癌物質,特別是含肉類蛋白質的滷汁。
第五、添加物與食品安全問題:市面上有些業者為增添食物風味,可能使用人工香精、防腐劑等添加物,而滷汁長時間存放,也可能導致細菌孳生或亞硝酸鹽升高,增加健康風險。
至於怎樣才能吃得健康?劉博仁指出,民眾可選擇低鈉、少糖的滷汁,或者在烹煮時使用枸杞、黃耆等中藥材提升風味。食用過程中,盡量選擇蔬菜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滷筍乾、海帶,幫助平衡油脂與鈉攝取,避免選擇加工品與內臟類,如貢丸、百頁豆腐等。比起外食,在家自製健康滷汁,可用低鈉醬油、香菇、昆布等取代過多的鹽與糖,降低身體負擔。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飲食習慣吃過於油膩、含糖量過高的食物,都容易引起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身為消化系統的前線,胃部表皮黏膜組織若經常接觸刺激性飲食、藥物、菸酒等不良物質,甚至情緒與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都可能引發胃發炎。及早釐清胃炎成因,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養胃重要的一步。
為什麼有些人搭車、搭船會「暈車/船」呢?傳說中平衡感比較好的人比較會感到暈眩?大家說怕暈就要遵循「車前船尾」的秘訣選擇座位,真的有用嗎?其實引起暈車、暈船、暈機的原理都一樣,主要是身體對不協調的動態訊號所產生的一種反應。本文針對暈車的成因、症狀和緩解方式,一次為您整理!
異膚不僅是一種皮膚病,更與「異位性體質四重奏」相關,包括濕疹、食物過敏、氣喘、慢性鼻炎等。在台灣,估計約有200萬人深受其苦,患者常因劇烈搔癢、皮膚紅腫、脫屑等症狀所困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在新冠疫情後,不少勞工才認識到「家庭照顧假」的存在,但雖然已是《性別工作平等法》當中明訂的請假規則,還是有滿多人對「家庭照顧假」感到困惑,不太確定該如何申請,需要附哪些證明、天數、薪水該如何支付,會影響全勤獎金嗎?「家庭照顧假」誰都能請嗎?《104職場力》帶您一起關心最常見的8個「家庭照顧假」問題!
國外研究則指出,相較70歲後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減少約2年壽命,30歲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壽命竟比一般人減少14年,年輕人罹患早發型糖尿病所導致的死亡風險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