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轉戰傳產經驗導入培育人才,永華纖維副總方閔正:藉「授之與漁」提高新鮮人存活率

職場新鮮人在面臨踏出校園、進入職場之前,若沒有事先作好準備,往往會在剛進職場不久就適應不良而陣亡,損耗的不僅僅是反覆求職的時間心力,在履歷表上的紀錄也容易讓公司留下個人穩定性不足的負面印象。

永華纖維副總經理方閔正,從2020年開始擔任國際扶輪3461地區生命橋樑計劃主委至今,不僅以提供獎助學金的方式,更希望透過「授之與漁」,輔助學生新鮮人,在就職前有前輩給予協助、幫助其理解自身能力、找到熱情所在,進而補強不足的部份;提升對產業的認知,對未來職涯擬定初步目標,不僅提高職場存活率,之後也能一步一腳印踏實的在職場上成長茁壯。

求職者投石問路,分析「自我成長空間」及「產業潛力」二者缺一不可

由高科技半導體產業轉進傳統紡織產業,經歷職涯轉換的方閔正坦言,自己當時在轉換產業的初期也用了數年時間適應以及互相調整磨合,其中包括建立公司軟體系統、將原本習慣的紙本作業改為全資訊化等等,之後著手參與扶輪社計畫,也希望透過自身經驗及體會,分享幫助更多求職者。

而在員工訓練的部分,舊有公司員工忠誠度高但學習力及創新能力就需要再提升,而為使公司有充沛的新能量,招聘新人為公司引入活水,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時在新舊人員穿插下創造辦公室不同的工作效力及氛圍。

在二個截然不同的產業都有豐富招募經驗的方閔正表示,以往紡織業不比高科技產業或服務業容易吸引年輕人或優秀人才的目光。但若以產業趨勢而言,台灣紡織業經過多年研發、佈局,機能性布料在全球供應鍊早已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全球疫情爆發後,防護、抗菌等醫療材料需求大增,以往被視為傳產的紡織業反而翻轉更多人的舊有印象、強勢成為疫情時代最具發展潛能的產業之一。

不管是即將投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或是考慮轉換跑道的求職者,若以發展前景、培養個人能力這些面向來考量,紡織業其實是被傳產這個老招牌隱藏的潛力股。

理念相同,才能發揮所長,共同成長

在招募人才的部份,方副總強調,招聘時不將條件侷限於本科系或相關背景經歷,而是更著重於人的本質及可塑性,進而是否對產業有熱情、有認同,能夠在職場為相同目標努力、並且能用創新的思維為公司帶來新的想法,化為成長的動能。

而要如何降低新近員工離職率?方閔正務實的表示,一般來說,在面試階段,他希望員工進來是已經作好心理準備,所以會在一開始聊的時候就先讓求職者知道最真實的狀況,減少新人入職時感受到的落差,也能縮短適應的期間;再者,透過面試時的設計問題,也能更為有效的找到志同道合的職場夥伴,而理念相同,才會是職場人能在職場發光發熱、保持熱忱的主要原因。

成為Giver,幫助更多校園學子掃除茫然,與職場無痛接軌

如今的就業環境變動大、不確定性高,將出社會的新鮮人往往在求職的過程中茫然無措,或是好不容易進了公司,卻因對於真實職場、不同產業的認識不足,很快就萌生退意。而高流動率也是許多公司管理者頭痛的問題。

原先就在國際扶輪3461地區一直致力於教育計畫的方閔正,與 104 Be A Giver 計畫的分享、回饋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擔任起協助求職者Giver的角色,聯合參與生命橋樑計劃學生求職培訓,並與104職涯學院專業講師合作,提供學生職場應有的基本態度觀念、透過模擬面試增加實戰經驗;並舉辦「職場達人經驗分享」,幫助學生認知自己興趣的職業有基本的了解並建立正確的職場心態。

因為這樣開始進入Giver的領域,在職涯工作坊及履歷診療室裡,用個人的能力來協助所有在職場中遇到迷惘的人,給予需要的客觀建議。這一切的參與及付出,只有服務奉獻本意,希望讓更多人能在職場叉路口能少走冤枉路。相信這也是104的初衷服務社會、關懷他人。

邀請大家加入TOP專班 (點擊下圖加入)

TOP(Talent Optimization Program)
企業優質人才學用培育課程
104職涯學院

歡迎與方閔正交流 (點擊下圖發問)

邀請大家加入104 Be a Giver (點擊下圖加入)

當我們有能力了,是否記得曾被幫助過?
邀請您幫助:職場需要幫助的人
加入G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