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新冠肺炎」優質文章,提供受疫情衝擊後的職場訊息|104職場力
看更多「求職」優質文章,為面試求職作好萬全準備|104職場力
看更多「職場」優質文章,提升職場競爭力|104職場力
看更多「專題」優質文章,提供深度報導與剖析|104職場力
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優質文章,有效做好人力管理|104職場力
看更多「法令權益」相關介紹,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建議|104職場力
104「掌聲」記錄著台灣土地上的人們,在逆境與苦難中,依然身體力行心中的美好初衷,堅定用生命促動任何改變世界的可能。在風雨拼搏之後,留下溫柔而堅定的永恆信念,這是一股值得被傳遞、被宣揚的普世價值。
收錄104人力銀行旗下Podcast節目精華,包括為您解答職涯各種難題的「職涯診所Podcast」,發展第二人生、再綻職涯光芒的「高年級不打烊」,以及陪你一起走向成為大人路上的「青春通識課」,千萬別錯過!
疫情逐漸成為日常,疫後對人資夥伴而言,有哪些重要的變動呢?104人資學院於去年底邀請企業人資參與的【疫後人資作業變動趨勢調查】共有536位人資夥伴協助參與問卷填寫,針對疫情對人才【選、育、用、留】的影響,以及【主管因應疫情需強化哪些能力?】共五大面向進行企業現況的調查。
要有效推動內部講師制度,除了必須檢視辦法本身是否考慮周全、面面俱到之外,有時我們也不難發現,看似差異無幾的「內部講師辦法」,在有些企業裡推動成效不彰,但在某些企業則成效卓著,其差別就在推動者是否能夠秉持「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胸懷去激勵種子講師的授課動機!
負責企業教育訓練的夥伴們每年於編列訓練預算時,大家莫不使出渾身解數以爭取高層對預算數字的手下留情,若有幸獲得一毛不刪,夥伴們受到重視與肯定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若被大刀狂砍,則不免感嘆訓練單位在組織中的人微言輕!
文/彭佳貞 104人資學院特約顧問 經常辦訓練課程的人資夥伴們可能會發現,常見的管理類課程名稱似乎都很類似,看 […]
訓練規劃上常見的問題之一是:不知如何配合企業發展的方向來規劃合適的課程,針對這個部分我們歸納了三個可能的原因:1. 未作訓練需求之組織分析、2.未能轉化組織分析為訓練共識、3.欠缺系統化的培育規劃。 建議的解決方案也有三個,第一個我們可以先來進行訓練需求的組織分析,有關訓練需求的分析各位可能耳熟能詳,不外乎來有三個來源:組織分析、任務分析、人員的分析。
除了訓練之外,其他的發展管道其實相當多元。在104集團發佈的人資FBI調查中,可以看到人才培育的方式除了實體的學習課程之外,還有很多像是:任務指派、導師制(Mentoring)、讀書會、外派、微課程、教練式領導(Coaching)、行動學習等等,這些都是現在企業採行的比較多元管道的方式。
員工自主性參加內外部培訓課程的意願低這個議題,主要重點在於員工參訓的動機不足,而這些不足有可能是因為:不清楚培訓對個人職涯的影響、不了解個人知識技能的缺口,主管疏於對部屬的能力觀察及回饋溝通。針對這些可能的原因,建議採取做法是:強調參訓好處及未參訓後果(配套機制),善用測試、調查、測評等評鑑工具,以及加強主管對部屬的Coaching能力。
在企業內部推動訓練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成功關鍵是最高管理者的覺察,出自內心全力支持及改變的行動力。訓練課程的成效需要時間落實,不像E化系統的效益顯而易見,訓練較不易於短期見到立竿見影的成效,除了HR制度配合修正之外,亦將持續觀察及詢問主管與同仁的回饋,並定期舉辦其他管理課程。
職業訓練生活補貼(簡稱為職訓津貼)到底是什麼?它是5種就業保險給付中申請件數最少的,但卻是可以協助失業勞工、保障參訓期間基本生活的制度,跟著本文一起認識了解吧!
接近年底,當公司正在規劃明年預算、訂定策略目標的同時,公司內,集團職能測評作業也同步展開,讓每位同仁都動了起來。每年一次,總是需要藉由再一次的測評動作,提供工具讓主管與部屬、公司與同仁間,更加瞭解彼此、促進溝通,這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的傳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