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產業新聞,藉由求職者感興趣、市場最新徵才趨勢,反應人力市場供需兩端的需求,提供有別於市場的「資訊+職缺+應徵」一站式服務,幫助您掌握各行各業的產業新知、焦點新聞、產經新聞、創造更高的職涯價值。
為您完整搜羅整理職涯各階段的精選「求職」文章,包括履歷面試、適用不同情境的工具包、就業須知,最新的工作機會,期待能為您的面試求職作好萬全準備!
分享各種職場大小事,包括人際關係培養、職涯規劃、菜鳥該如何防雷?向上管理、領導帶人,內容包羅萬象,甚至囊括生活理財和健康職場,歡迎追蹤、一起提升職場競爭力!
不定期為您更新時事、職場議題、產業最新觀察等「職場專題」,包括網路最新熱議、職場力獨家統計票選,人物專題、各家觀點,帶您掌握最新輿情風向球!
為您整理104人力銀行豐富的「人力資源管理」優質文章,包括人資新知、HR在「選、訓、育、用、留、考、離」的領域的經驗談,104人力銀行所提供的相關服務、最新勞動法令的資訊,協助您有效做好組織人力管理!
勞動權益、勞資糾紛、勞動法令更新,以及專業律師的見解和提醒,我們為您整理齊全的職場「法令權益」相關文章,期待能提供您在面對各種勞動情境時,都能獲得最佳的解決方案建議。
104「掌聲」記錄著台灣土地上的人們,在逆境與苦難中,依然身體力行心中的美好初衷,堅定用生命促動任何改變世界的可能。在風雨拼搏之後,留下溫柔而堅定的永恆信念,這是一股值得被傳遞、被宣揚的普世價值。
收錄104人力銀行旗下Podcast節目:「職涯診所」解答職涯疑難雜症、「高年級不打烊」帶你綻放第二人生、「青春通識課」陪你轉大人、「高中職Podcast」領你成長探索,千萬別錯過!
寒暑假許多學生會打工兼職,但可以合法打工的「最低年齡限制」為何?未成年打工需準備的「法定代理人同意書」有什麼規定?根據《勞基法》規定,我國受僱從事工作者需年滿15歲以上,其中年滿15歲、未滿16歲之受僱從事工作者稱為「童工」,而勞動部2025年最新修正修正同意書範本,即日起未成年打工族,只要取得一名法定代理人同意即可,雇主和法定代理人都需要協助留意相關規範唷!
有民眾求職被通知錄取,跟原公司提離職確定後,卻遭新錄取的公司反悔,表示要收回錄取通知,這位勞工向北市勞動局陳情,最後調解結果是新公司的雇主,要賠償勞工2個月工資。
「Reference Check」是現今求職市場中很常遇到的狀況,很多求職者在第一次面對時都會有些緊張,既害怕公司為何要索取這些隱私資料、又有種好像自己在被「調查身家清白」的感覺,到底「Reference Check」是做什麼用的呢?
近年由於人員流動率高,不少公司為求人事穩定,甚至傳出要求入職員工所簽訂的工作契約中,在聘僱合約中明訂:「如提前離職應付違約金」,但這麼做是合法的嗎?104法務專家指出:依據勞基法規定,雇主若與勞工約定「最低服務年限」須符合「雇主可舉證有支出相關費用培訓員工」或「提供合理補償使勞工遵守最低服務年限」等項目,否則不可自行約定。
什麼是「就業歧視」?該如何認定呢?目前根據台灣法律的規範,其實不只是種族、階級、語言、宗教這些常見議題會被視為歧視,就連在面試當中「問血型、星座」都有可能被列為就業歧視,處30萬以上150以下罰鍰,請雇主千萬要小心唷!
台灣就業市場受少子化、人口數減少、勞動力下降等要素影響,勞動力下降明顯,近年「僱用中高齡工作者」的議題一再被倡議,企業已不再陌生。日前104人力銀行發表最新的「中高齡就業趨勢調查」,當中顯示現今企業聘僱中高齡的意願與滿意度都提高,專家建議「打鐵趁熱」,勞資雙方可透過3方法持續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
為鼓勵健康且有意願的資深勞工持續貢獻職場,立院於本週三讀通過:勞工年滿65歲者,經勞僱雙方協商後,得延後強制勞工退休年齡,將原本的協商明文列為法律,勞動部也同步提醒雇主,不得對經協商延後退休勞工有差別對待,否則最高可依法令處新台幣150萬,期望藉此讓勞雇雙方都更進一步獲得屆退人員的保障。
找工作被錄取後,通常都要繳交一些資料給公司,不過有一名網友透露新公司除了要他填寫個人資料外,還要寫一些協議書、保密書,甚至還要聯徵。貼文引起熱議,許多網友說明相關文件不意外,但要求聯徵比較少見,除非是特殊的產業才會需要。
「最低服務年限條款」是被載明於《勞動基準法》當中的一項規定,雇主只要在符合要件的情況下,即可和勞工約定「最低服務年限」,通常也會規定違反者要給付違約金或償還費用,以此確保勞工屢行最低服務的年限。但是「最低服務年限條款」是單方面保護雇主嗎?哪些條件下才適用?我們可以拒簽嗎?請看《104職場力》為您整理的相關資訊。
職場新鮮人,或是在學打工兼職的同學們,常會在面試時「遇到合約就怕」、「看不懂合約在寫什麼」,但為求順利應徵成功、又不敢貿然要求公司讓自己將合約攜回研究,最後有可能因為急著上工、想要快點塵埃落定而胡亂簽署契約,連自己付出什麼代價、須履行哪些義務都沒搞清楚。專業律師提醒:簽約前應仔細研讀內容,如有疑問應提出(甚至嘗試專業法律諮詢),切記不要合約推到面前就「傻傻全簽」了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