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

看更多「企業經營」精選文章,包括創業、公司案例、營運方針、策略操盤等等內容,均可透過本專題找到更多可借鏡的案例|104職場力
2025.01.21
2034 次觀看
員工活動「不無聊」攻略!內部輪調職涯博覽會,指導員工寫履歷,不怕員工跳槽

公司舉辦大型員工活動,如何叫好又叫座,提高員工參與率?人資經驗超過二十年的Candice分享讓員工主動「站隊」的五大攻略!1.讓員工感受到好處,曾集合海外營業聚點舉辦跨國的職涯博覽會,幫員工履歷健診,爭取內轉輪調,發展更好的職涯。2.針對不同世代設計有趣的活動,例如年輕人偏好密室逃脫。3.選擇跨世代共融的集合場地,如露營區、遊樂園。4.營造期待感,讓員工有投入感和參與感。5.設計夠吸睛的獎酬方案,例如獲勝者一天假期。

2025.01.21 | 2034 次觀看
2024.12.27
1280 次觀看
Uber Eats併Foodpanda 公平會喊卡 為什麼註定難過關?

據了解,公平會先前指出,UberEats併購foodpanda將顯著改變市場結構,公布四大審查重點將是「市場集中度」、「結合後併購方訂價能力」、「合併案協同效果(聯合行為)」、「市場效益」等面向。

2024.12.27 | 1280 次觀看
2024.12.25
1901 次觀看
年輕人為何拒絕當主管?不是逃避,是不想傳承「有毒的管理文化」

年輕人對晉升管理職位興趣缺缺,原因不僅僅是對高壓工作的抗拒,更是對傳統「有毒管理文化」的拒絕。作者發現年輕人不想當主管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逃避,而是因為更重視價值」,討論企業該如何因應、創造讓人嚮往的管理文化。

2024.12.25 | 1901 次觀看
2024.12.20
1790 次觀看
企業轉型,為何7成都失敗?管理名師李吉仁:人才出問題,最大元凶是績效評估

管理學名師李吉仁指出,企業轉型失敗往往不是因為技術跟方法,而是組織跟人出了問題。由於領導者仍傾向採用既有領導跟管理模式,「人」是最常見的內在卡點。深入檢討,績效管理模式是最大元凶,因為這是最直接左右同仁努力方向與抱持心態的關鍵。

2024.12.20 | 1790 次觀看
2024.12.16
1216 次觀看
認購Yahoo又入股PChome,統一為何連買兩家賠錢電商?

統一在認購Yahoo之後,又入股網家(PChome)成為最大單一股東,正式從詹宏志手上拿下PChome主導權。外界看羅智先今年連續買入兩家電商,感覺在電商佈局動作積極,但併購後的整合才是關鍵。

2024.12.16 | 1216 次觀看
2024.12.13
1165 次觀看
超強福利助1/4員工買房!徠通科技用「KPI綁補助」衝績效、留人才!

小公司也能有超強福利!徠通科技除了讓員工工作更有衝勁,還讓1/4組員實現買房夢想,少奮鬥5年!究竟他們是如何設計KPI和員工福利,才能讓員工幸福感爆棚,同時又能激發出強大的工作動力?來聽聽總經理陳嘉斌的分享。

2024.12.13 | 1165 次觀看
2024.12.05
2355 次觀看
台灣優秀企業都在做!「全人關懷」照顧員工從育兒到退休、長照|天下人才永續獎

最新人才永續趨勢是什麼?2024年《天下學習》「天下人才永續獎」觀察,隨著人才愈來愈稀缺,很多企業正在往「全人關懷」邁進。獲獎企業對員工的照顧,從過去單純的培訓,正大步向前延伸到育兒、向後延展到退休,甚至長照。《104職場力》同時整理獲獎企業最新工作機會,提供求職轉職參考!

2024.12.05 | 2355 次觀看
2024.11.27
2971 次觀看
老闆隨時可以叫你走人?專家:不應任意解僱,符合4種狀況才能「不經預告終止契約」

職場上,許多對員工的處分常被誤解為「雇主說了算」,但其實現行法規不見得採相同意見,專家提醒雇主,職場中處份員工時應摒除對人對事的情緒與任性,不宜借題發揮、無限上綱只求解僱心中「不適任」的員工,詳細的規則仍應依法規範圍的限制為準。

2024.11.27 | 2971 次觀看
2024.11.21
7129 次觀看
2025年企業預期調薪3.2%,半數企業願調薪比例寫10年新高

2025年軍公教預期調薪3%,能帶動企業加薪?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指出,缺工讓願意調薪企業比例增加,但調薪幅度3.2%相對保守,持平於今年;面對留才、攬才難度不減,企業競逐人才各出奇招,企業已出現難掌握薪資行情、調薪無用、人事預算跟不上市場薪資水平的困境,如何建立能取信並激勵員工的薪資結構,給予財務型經濟福利,將是2025年企業薪酬發展的趨勢。

2024.11.21 | 7129 次觀看
2024.11.21
8264 次觀看
2024企業預期發放1.12個月年終獎金、金融業1.88個月13連霸

2024年千萬名勞工薪情如何?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分析,景氣走出谷底,但並非產業全面繁榮,使得年終僅較去年小幅增加,高薪產業則高度集中於受惠於AI熱潮的科技業,非工程職想拼高薪,業務力成為關鍵。

2024.11.21 | 8264 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