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產業新聞,藉由求職者感興趣、市場最新徵才趨勢,反應人力市場供需兩端的需求,提供有別於市場的「資訊+職缺+應徵」一站式服務,幫助您掌握各行各業的產業新知、焦點新聞、產經新聞、創造更高的職涯價值。
看更多「求職」優質文章,為面試求職作好萬全準備|104職場力
看更多「職場」優質文章,提升職場競爭力|104職場力
看更多「專題」優質文章,提供深度報導與剖析|104職場力
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優質文章,有效做好人力管理|104職場力
看更多「法令權益」相關介紹,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建議|104職場力
104「掌聲」記錄著台灣土地上的人們,在逆境與苦難中,依然身體力行心中的美好初衷,堅定用生命促動任何改變世界的可能。在風雨拼搏之後,留下溫柔而堅定的永恆信念,這是一股值得被傳遞、被宣揚的普世價值。
收錄104人力銀行旗下Podcast節目:「職涯診所」解答職涯疑難雜症、「高年級不打烊」帶你綻放第二人生、「青春通識課」陪你轉大人、「高中職Podcast」領你成長探索,千萬別錯過!
又到了年終評核,有些公司除了自評,還開放同事或專案團隊互評,以便從更多面相考核每個人KPI績效與團隊表現。日前《職涯診所》網友分享身邊有位態度很認真、但做事時常很雷的同事,不知填評核表時應該據實以告或以和為貴,他想知道「大家寫同事互評表都會照實寫嗎?」
根據調查,十名上班族中有六名有過frenemy(亦敵亦友),「本以為站在我這邊的人,卻在背後說我壞話」被票選為職場上最有壓力的狀況。作者認為,上述情況來自於我們經常期待快點和同事打好關係,很多時候我們被對方美好的第一印象吸引,結果期待泡湯,變成比仇人更討厭的關係。他強調,做好「職場人際關係」並非和所有人維持表面說笑的關係,而是要懂得對會傷害自己的事情勇敢說「不」。
世界各地在近年都高喊「缺工」,日前法國宣佈將退休年齡延長2年,台灣目前的勞資雙方對於「中高齡就業」都共同抱持開放態度,既然供需兩端均有意願,企業和勞工為未來人力資源長久之計著想,解開「強制退休」的限制刻不容緩,專家也提醒:勞工也應提前於自己的職涯佈署、及早因應。
2023年「同酬日」為 2/27,與去年維持同一天。意味女性必須比男性多工作到隔年的 2 月 27 日,才能領到跟男性工作到 12 月31 日一樣多的薪資,等於多作58 天無薪白工。針對男女薪酬落差現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戈丁認為,女性承擔了大部份生養責任,使她們無法做需要隨傳隨到、但高報酬的「貪婪工作」,拉大了差距。只有老公多分擔家務與教養責任,當伴侶關係公平了,男女才有機會同酬。
近期傳出許多企業都推出「優退」方案(指:即所謂鼓勵資深員工退休的「優惠退休」方案),即便是在承平時代推出,仍有不少勞工感到不安,不敢冒然嘗試。專家提醒:企業實施「優退」的理由不一,但適用勞工務必藉此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涯規劃,可用5個基準來判斷此為「危機」或是「轉機」,才是為自己做最好的打算。
在轉職換工作時,一定會遇上工作交接。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交接時工作看似單純,實際上工卻天南地北。如果我們是被交接新任務的一方,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快速進入狀況?前Nike Kids大中華區總經理陳淑芬,以自身經驗歸納出完美交接SOP,只要多問7個問句,就能幫助我們迅速掌握職務全貌,足夠底氣升任新工作。
在探訪過程中,他除了發表他的奮鬥史之外,最常有意無意在每個小故事透露的,是工作夥伴何等不中用,他如何收拾殘局,一副如果不是有他扛著,全世界都要倒大霉的樣子。他對自己的懷才不遇已經到了怨懟程度,老實說,接觸他太久,我都渾身烏煙瘴氣。一個讓人唯恐不及的人,又如何能讓好機會靠近呢?懷才不遇,很多時候原因都在自己身上。
許多家長請完育嬰假準備復職,重返職場的路上卻不如想像順利,最常見的狀況就是發現自己已經被調單位;工作內容被更換;被主管質疑工作能力能否跟上;準時下班或請假被白眼......,職業父母的育兒困境,有沒有解決的一天?關於「育嬰假」,104人力銀行人資協理給新手爸媽5大提醒。
報載由於旅宿業在疫情後仍大缺工,幾經政府推動政策、補助措施仍無法有效解決。因此近期跨部會將評估開放3,000名外籍移工、期望補足人力缺口。勞資專家指出:引進移工該如何把握「替代性」或「補充性」,否則一旦廣開聘僱之門後,是否反而變成各產業的「人力取代」,難以維護本國勞工的就業機會?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