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辭世】身為「股神」巴菲特摯友,他如何評價波克夏?

時報出版
2023.12.06
1949次觀看

「股神」巴菲特摯友、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11月28日在加州醫院安詳辭世,享耆壽99歲。

兩人於1959年相識,結下長達60年的友誼。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聲明稿中提到:「若沒有查理的靈感、智慧和參與,波克夏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而蒙格生前是如何評價波克夏及巴菲特?以下文章節錄自《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文/摘自《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23全新增修版〕》

蒙格論「波克夏系統」

巴菲特領導下的波克夏管理系統和政策(「波克夏系統」)早就確立:波克夏是一家鬆散的企業集團,僅排斥公司無法提出有用預測的活動;母公司藉由獨立註冊的子公司經營幾乎所有業務,而子公司執行長享有極高的自主權;集團總部僅是一個小小的辦公室,駐守者為董事長、財務長和若干助理;波克夏子公司當中總會有重要的意外險公司(這些保險子公司整體而言將貢獻可靠的承保收益,同時提供大量「浮存金」作為投資之用);波克夏不會有涵蓋整個集團的人事系統、股票選擇權制度、其他激勵制度和退休制度之類,因為子公司會有自己的制度,而且這些制度往往各有不同。

波克夏董事長僅替自己保留少數幾項活動:

  1. 管理幾乎所有證券投資,主要是在意外險子公司操作
  2. 決定所有重要子公司的執行長人選,確定他們的薪酬,並在適當時候要求他們私下推薦繼任者
  3. 子公司增強競爭優勢之餘仍有現金,交由董事長決定如何運用,理想的用途是收購新的子公司
  4. 迅速滿足子公司執行長的聯繫需求,除此之外幾乎不要求子公司與董事長有其他聯繫
  5. 每年寫一封條理分明、內容有用的長信給股東,納入公司年報中(巴菲特會設想一名被動的股東會想了解什麼,據此決定怎麼寫這封信),並在股東年會上花數小時回答問題
  6. 致力成為波克夏文化的模範,力求這種文化在他卸任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能造福顧客、股東和其他利害關係人
  7. 保留大量時間安靜地閱讀和思考,致力藉由學習提升自己,無論年紀已經多大
  8. 花大量時間熱情稱讚其他人的成就

波克夏收購新的子公司時,通常會用現金支付代價,而不是發行新股;只要保留一元的盈餘能替股東創造出超過一元的市值,波克夏就不會派發股息;收購新的子公司時,波克夏會尋求以公允的代價買下董事長能理解的好公司。波克夏也期望收購標的有出色的執行長在任,預計將繼續任職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可以在集團總部不提供協助的情況下管好公司;替子公司選擇執行長時,波克夏希望這個人可靠、技能出色、活力充沛,並且熱愛公司的業務和所處環境。

波克夏幾乎永遠不會出售子公司,這是它很重視的一個原則;波克夏幾乎永遠不會將子公司的執行長調到一家不相關的子公司;波克夏絕不會僅以年齡為理由,強迫子公司的執行長退休;波克夏將維持非常輕的債務負擔,因為它將致力在所有情況下維持幾近完美的信用,並且在市場上出現異常機會時,有大量的現金和信貸可用;對有意出售的大公司賣家,波克夏總是保持友善態度。波克夏將迅速回應這種收購機會。如果收購不成事,除了波克夏董事長和另外一兩個人外,不會有其他人知道曾有此事,而知情者也絕不會洩漏消息。

波克夏系統的要素及其規模均異乎尋常。我所知道的大公司,沒有一家具有波克夏一半的要素。波克夏為什麼會建立如此非凡的企業性格?當年握有波克夏45%股權的巴菲特雖然只有34歲,但所有其他大股東完全信任他。他可以在波克夏建立他想建立的任何制度,而他也就建立了我們現在所知的波克夏系統。巴菲特選擇這些要素,幾乎全都是因為他相信在他的領導下,這種制度有助於波克夏取得最大的成就。他並不是試圖創造一種所有其他公司均適用的制度。事實上,波克夏並未要求子公司在自身運作上採用母公司的制度,而有些子公司採用不同的制度,也能取得出色的績效。

巴菲特設計波克夏系統時,是以什麼為目的?多年下來,我發現了一些重要因素。

  • 巴菲特希望這個系統中的重要人物(以他自己為首)持續盡可能發揮自身的理性能力、技能和奉獻精神;
  • 盡可能創造雙贏結果,例如以忠誠換取忠誠;
  • 追求有助於長期績效最大化的決定,盡可能由可以長期任職、為決策後果負責的人做決定;
  • 盡可能避免總部發展出大型官僚制度,進而造成惡劣影響;
  • 以班傑明.葛拉漢教授為榜樣,個人致力傳播自己得到的智慧。

巴菲特建立波克夏系統時,是否預見該系統將產生的所有好處?並沒有。他在逐漸完善其做法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該系統的一些好處。但他看到有益的結果時,會強化相關做法。波克夏在巴菲特的領導下為何表現如此優異?我看到的只有四大因素:

  • 巴菲特的有益特質;
  • 波克夏系統的有益特質;
  • 好運氣;
  • 若干股東和其他崇拜者(包括一些媒體界人士)異常強烈且有感染性的忠誠追隨。

我認為這四個因素都真實存在,也幫助了波克夏,但主要的貢獻源自那些有益的特質和異常的忠誠追隨,以及它們的互動作用。

巴菲特決定僅致力於少數幾項活動,而且盡可能專注做這些事,持之以恆五十年之久,結果極其成功。他事實上是採用了著名籃球教練約翰.伍登(John Wooden)的制勝方法。伍登學會將幾乎所有上場時間分配給他最優秀的七名球員之後,便帶領球隊成為常勝軍。伍登這種做法使他的對手總是面對他最好的球員,而且因為得到額外的上場時間,這些球員的進步更是超乎尋常。

巴菲特比伍登更伍登,因為他將所有的關鍵技能集中在一個人(他自己)而非七個人身上,而在他經營波克夏的五十年間,他的技能越來越出色,而非像籃球員那樣,上了年紀後表現便走下坡。此外,藉由將能力和權力集中在重要子公司往往長期任職的執行長身上,巴菲特也創造了強勁的伍登效應。這種效應增強了這些執行長的技能,也提升了子公司的績效。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節錄自:時報出版《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23全新增修版〕/華倫.巴菲特, 勞倫斯.康寧漢 著 》


推薦閱讀: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

我們以新產品開發、新路線開展、通路擴充及增加參與文化活動提供讀者更好產品、更佳服務;我們也期望能更上層樓,整合全球華文圖書市場,擴充「尊重智慧與創意」的文化事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