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同學各個年終是你的好幾倍,你會做何感想?一名網友在《職涯診所》分享最近參加同學會,聽完大家的年終獎金後直接信心崩壞。選擇新創的他,公司規模還很小,只能領1個半月年終,反觀在金融業、科技業的同學們動不動就4個月起跳,讓樓主忍不住上網提問「35歲還這樣,自己是不是太不爭氣」。
文/《104職場力》小編
最近參加同學會聊到年終獎金,直接震撼我的小世界。以前讀的是台灣前幾大商學院相關科系,所以很多同學都在金融、財會、航運相關產業,也有的做到科技公司中階主管。聽好多同學年終都是4個月起跳,更誇張還有發到6、7個月。反觀我在新創小公司,年終有個1.5個月就偷笑了。
害我整場同學會都不太敢講話,回家後心態整個崩掉,自信心都沒了。一直在想,以前每天玩在一起,大家都差不多,怎麼十幾年過去之後,會落差如此之大。是不是自己太不爭氣?35歲還在不知名新創小公司,領普通薪水和1.5個月年終,會很廢嗎?
廣告行銷╱傳播經紀業 文字編譯 31-35歲
樓主的落差感和自我懷疑其實不難理解,畢竟曾經是同校同系的同窗,我們都以為起跑點看似差不多,成就應該也差不多吧!無奈同學會常常會反映出殘酷,讓人不禁想仰天吶喊「為什麼?」
以下是小編彙整網友提供的深入建議和觀點,希望能幫助有相同困擾的朋友:
那是你自以為的。其實大學時不太容易看得出彼此能力和未來發展,因為大學生還不清楚社會競爭需要什麼能力。更何況以台灣社會階級固化的趨勢來看,跟對老闆或金主,選對配偶,家庭背景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些不是你平常從同學身上看得出來。
不要只看別人好的部分,很多的辛酸血淚是旁人看不見的。多和同學交流職涯發展經驗、故事,或許可以讓你獲得新的觀點和啟發,試看看有沒有機會把同學成功策略,應用於自己的職涯發展上。切記,同時要保持客觀,了解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特的,不要將他人的成功視為自己失敗的標準。
如果你覺得年終獎金就是決定你爭氣與否的唯一標準,那你是太不爭氣了沒錯。年終獎金在台灣,少部份是個人價值的展現,大部分是公司績效的展現,所以年終獎金拿得多不代表厲害,只代表選了大西瓜來靠。你要不要靠大西瓜是你的選擇,但是你靠大西瓜有代價,不靠大西瓜也有代價。
業界有若干上市櫃公司一向以年終獎金聞名,這些公司都不會保證年終金額,但大家都知道少則三個月,多則五六個月,有傳產也有IC設計。資料不難查。如果你的職涯目標是年終獎金,那就換工作吧!
去新創小公司,除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者見證自己有熱情的產業之外,在職涯發展上本來就是員工認股權或者提早獨當一面的機會。去新創想要追求年終獎金就像去酒店找賢妻良母一樣,不是100%找不到,但是目標市場錯誤。
樓主提到「在新創公司領普通薪水,現在自信都沒了」表示原本很有自信,因此看來樓主的職業目標不是錢。既然如此,就不必因為同學領大把年終生氣。
職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個人有不同的節奏和路徑,有人成功早、也有人大器晚成。所以,比較當下的薪資高低、年終多寡,意義不大,還可能因此妄自菲薄。走披荊斬棘的新創、或當大公司裡的小螺絲都沒有對錯,重要的是忠於自己當下的選擇,堅持到成果展現。
完成投票後,即可收看即時票選結果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