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適合內向者的夢幻工作?你得先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目標

對重視內在刺激(意義感)的內向者來說,若真要排列優先順序,核心價值比能力重要,如果你覺得有件事情非做不可,即使需要常常拜訪或打電話給陌生人或許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只不過尋找核心價值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東方社會中、從小就服膺於「你應該要如何如何」的我們。

我曾經歷過許多不同的產業、嘗試過各種不同的角色。有些工作環境優渥、勝任愉快,我可以拿到相當不錯的薪水、在天龍國市中心上班、出入高檔宴會、下班就逛百貨公司,直到當時的男友默默提醒我:「妳以前不是這麼重視這些的人。」我才驚覺到自己迷失在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裡。事後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的我就像嗑了藥,充滿感官刺激與體驗,但到頭來卻覺得過那種生活的不是自己,即使如此,我依然充滿感謝,因為這段經歷讓我更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

結合過往經驗,並和許多準備就業或轉職的人聊過後,再總合心理學家羅莉.希格(Laurie Helgoe)和寧靜革命(Quiet Revolution)創辦人、暢銷作家蘇珊.坎恩(SusanCain)的建議,我發現思考下列幾項重點,將有助於發掘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適合內向者的職前/轉職思考

想想小時候的自己喜歡做什麼?

如果小時候夢想當老師,是因為你喜歡分享、喜歡比別人博學的感覺,還是喜歡站在講台上,成為被矚目的焦點? 如果小時候夢想開推土機,是因為你喜歡機械、喜歡力量,還是喜歡控制力量的感覺呢? 從小時候的夢想出發,有時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什麼樣的工作會吸引你?

我念運動管理碩士時,論文題目是「公益對運動行銷的影響」。我對於找公益、慈善相關研究資料樂此不疲,而且真心覺得這件事情會帶來改變。後來在美國州政府工作時,老闆只要發獎勵,我便請他直接將獎金捐給非營利組織,同時也跟老闆說明為什麼我想把錢捐給他們,希望他也了解這件事情的意義。當時的我應該就已經了解自己喜歡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只是社會價值的聲音大過我內心的聲音。

你羨慕什麼事情?

也許你羨慕超模凱特.摩絲(Kate Moss)的身材、職業運動員的收入、總統的權力,但你會去追求嗎? 有些羨慕只是過眼雲煙,因為不是真的想要。如果動機夠強烈,你就會開始調配飲食健身、接近運動產業或想辦法從政。找到你真正羨慕的事情,那可能就是你真正想做的事。

你的天賦是什麼?

什麼事情是你做起來特別不費力或輕輕鬆鬆就能得到讚美,鋼琴家王羽佳小時候學琴時,老師驚訝於她的學習速度,她也只覺得「不是大家都這樣嗎?」多方嘗試,找到自己擅長做、而且喜歡做 的事。


在找到夢幻工作的過程中,很少人可以一試就成,甚至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其實我們都必須先認清──沒有一樣工作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在職場上,我們都在想辦法發掘自己的長處,然後利用這項長處謀生;換句話說,重點是要找到我們可以提供最大價值的工作,而不是一個最舒服的工作。

仔細想想,這其實跟內向或外向沒有關係,如果你有某些才能、某種特質剛好符合某個職位的大部分需求,更幸運一點是你也剛好很喜歡那個工作,那就叫夢幻工作,但更多情況是我們或多或少都必須調整自己去達到工作需求。

而且,夢幻工作也可能會變動,初入社會時的理想或目標,或許在工作五到十年後就會調整到你想都沒想過的狀況。就像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思(Larry Summers)向當時擔任他幕僚長的雪柔.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所說的:「當有人給你一個可以登上火箭的座位,就直接跳上去,先別管坐哪裡。」擔任臉書營運長的雪柔建議:太精細地規劃職涯將會讓你錯失好機會,因為這些好機會現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許多內向者都想找尋一個可以完全獨立作業的工作,甚至覺得自己只能勝任這類工作,事實上,獨立作業所需的溝通並不會比較少,即使是獨立作業的工程師,也需要與同事、其他部門或客戶溝通;總是獨自工作的畫家、作家創作時或許可以享有安靜的時空,然而一旦要辦畫展、宣傳作品,甚至要找贊助時,公開露面或飯局也是少不了;看起來最獨立的SOHO族,不僅要自己開發業務,工作過程中還要與客戶來回討論需求並隨時調整作品,最後或許還要透過一些關係與人脈才能接到下一個案子、成功收款,這還沒說到業務以外的部分,譬如要與他人討論工作內容、處理稅務、會計的問題等。至於保全人員、圖書館職員就更不用說了,你只要在上班時間或放學後走一趟大廳或圖書館辦公區,你或許會覺得當個上班族還比較能夠內向一點。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很沮喪呢? 的確有點,但讓人感到欣慰的是:世界上同樣沒有適合外向者的夢幻工作。再厲害的超級業務仍然需要靜下來想策略、寫卡片或看報表;口若懸河的激勵講師,最重要的功夫其實是上台前精心設計課程內容與一再地反覆演練。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工作一直都在連結─連結球團與球員、連結資金與機會、連結供給與需求、連結捐贈者與受贈者,雖然沒有拿過職稱是業務的名片,但某種程度來說我一直都在行銷,無論是有形的人與專案、或無形的機會與效益,我常常像愛管閒事的媒人一樣,把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兩方湊在一起合作。

你或許已經察覺到,這表示我在供給、需求方都要開發、牽線,是超級不內向的工作,但透過自己的方式,我存活下來了,並且有人開始問我是怎麼做到的。 我是這麼回答在內向者社團裡面發問的美國大學生:「沒有所謂適合內向者的工作,但是有適合你的工作。找到自己的長處,擁抱身為內向者的自己,你就會找到那種工作。

節錄自方舟文化《安靜是種超能力 / 張瀞仁 著 》
原文標題〈透過內在思考,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目標〉


還有更多內向相關問題嗎?《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也是美國非營利組織 Give2Asia 亞太經理 張瀞仁,8/17-8/30 線上駐站【104職涯診所】,歡迎你來發問!

▲ 點我看更多精選問答

延伸閱讀:
每天自己吃午餐- 文科女生的內向遠端工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