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人資?先認識自己,從「四大會計事務所」華麗轉身科技業人資

會計出身的Bruce出社會後順利進入四大會計事務所,某一天毅然決然轉換人生跑道,決定邁向人資一職。從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開始,讓學理接觸實務,更加確定想發展的領域。歷經職場華麗轉身,Bruce不藏私分享轉職心路歷程,希望能幫助正在抉擇的你。

文/NotOnlyHR
原文標題:【跨領域轉職人資】從「四大會計事務所」到科技業人資,得來不易的職涯華麗轉身

本文可在線收聽完整版對談

一、不藏私大方分享轉職經驗談:從四大會計事務所,轉職科技業人資

會計出身的Bruce,出社會後順利進入四大事務所,心儀人資的他,為了順利轉職,進入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就讀,畢業後,順利從會計領域,轉職到科技業找到人資一職。

歷經職場華麗轉身的他,在此次訪問中,不藏私的分享自己一路以來的心路轉折,希望自己的生命歷程,能幫助正在抉擇的你!

從大學時期開始,Bruce便感受到自己與其他的同學人格特質有些不同。然而,會計系課業繁重,每當外系在玩樂時,會計系的同學總是埋首在書堆裡,並沒有太多時間與餘裕考慮這條路適不適合自己,即使在求學期間,Bruce已隱約感到自己不適合走這條路,但他仍循著大多會計人的腳步,進入四大事務所與一般企業擔任會計。

跨領域轉職人資01
▲ 圖片來源:NotOnlyHR

二、決定從會計轉職人資的關鍵:我的人生到底在幹嘛?

直到有一天,Bruce從睡夢中醒來時,心裡浮現一股聲音「我的人生到底在幹嘛?」當時的他,已經失去會計的熱情,每天上班宛如行屍走肉般,甚至快要失去可以失去正常工作的能力。

這一次,Bruce決定正視自己內心的渴望。只是,當他作好離職的心理準備,也已累積一定業界工作經驗,卻屢屢收到面試官的質疑:「會計你好好的不幹,來做這個幹嘛,你覺得做這個會有前途嗎?」

直到有位面試官真誠的建議他「如果你真的想做這件事,要不要考慮考研究所?」生命的貴人,往往不需言多,只需要一個建言,就能使一個人的生命大轉彎。

Bruce客觀分析自己的條件與背景,發現自己的專長實在跟人資差太遠了,於是毅然決然報考研究所,一邊找兼職一邊念書。然而,在有限的資源之下,Bruce重新盤算,將累積的會計專長拿來用,清楚明白每個月需要產生多少現金流,可以自己兼顧生活品質與求學之路。

跨領域轉職人資
▲ 圖片來源:NotOnlyHR

三、現金流的重要性:讀研究所兼人資助理,讓學理接觸實務

「如果你跟我一樣,在做人生某些決定時,身上的唯一資源,只有自己帳戶裡的那一些錢,那麼,我建議讀書時,維持一定的現金流,將會有一定的幫助」舉例而言,中山設下交換學生才能畢業的條件,使得回台之後,他的經濟壓力變得更大,大到每當看著戶頭,Bruce就會產生生存危機。

雖然Bruce也曾起心動念,想過一邊就讀在職專班,一邊找人資助理,從做中學習,可惜在當時就是找不到。

回首來時路,嚴謹的他一直反思,自己能不能做的更好,有沒有更好的選擇,他認為,如果當時的自己,可以再堅持一下,讀研究所兼人資助理,讓學理接觸實務,將會對自己有更大的幫助,也會因為接觸實務,提早確定自己以後想走的領域,重新思考如何選擇合適的指導教授。

此外,Bruce也認為,攻讀碩士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人建立know how的觀念,成為日後通過面試的關鍵,這些都是Bruce最寶貴的領悟,也是送給下一位想轉職的學弟妹最珍貴的建言。

跨領域轉職人資03
▲ 圖片來源:NotOnlyHR

四、科技業人資真正的挑戰:爭取人才困難度加劇

畢業後,在面試每一家公司前,會計出身的Bruce會看每家公司的年報,年報可以透露很多實用的資訊,考量發展的前瞻性,Bruce順利進入科技業,擔任人資一職,觀察敏銳的他認為,大家普遍認為科技業搶人才很困難,但這還不是人資最大的挑戰,而是在可預期的未來,我們的人才將會不見,而且這不是用搶可以解決的事情。

Bruce提到,大家時常感到很好奇「奇怪,你們的公司條件不錯,有那麼難找人嗎?」事實上,往這個領域的專攻、發展的人才正在急劇下降中,尤其最近找尋人才時,這些人才的能力、條件都相當不錯,但他們卻連世界前幾大的軟體公司都婉拒工作機會,讓他感到特別好奇,於是進一步詢問理由,得到的回答是「我們班上的同學,有一半每個月不工作都有十幾萬,為什麼我們要做那麼辛苦的事情?」。

Bruce進一步分析,有條件的人,想要在三十、四十歲退休,但這個年齡層,正好是公司所需要青壯人力來源。認為,本身底子好的人,或許真的不需要工作致富,但需要以工作來翻身的人,面臨沒有人帶他們,而這不是公司教育資源可以解決的事,這將會是人資面臨最大的挑戰。

以往人資可能只要專注找到對的人,在對的時間招募進來就好,但現在公司內部的資源、外部的企業競爭,以及國際經濟循環等,都可能使爭取人才更加激烈,有些狀況,可能需要聯合其他單位和上級單位、老闆討論,整體大環境變動比以往快上許多,解決的問題也變得更加複雜。

但這些都不是Bruce最擔心的事。對他來說,最富挑戰性的是當公司嘗試做不一樣的事,身為一名人資,需要怎麼做,可以讓人才接觸、認識此時的公司有不同的需求,以及進來公司後的舞台會是什麼。如何將需求包裝好,把公司的價值,傳達給對的族群,是這份職務最大的挑戰。

跨領域轉職人資04
▲ 圖片來源:NotOnlyHR

五、想當人資?先認識自己:喜歡與人互動,不是走人資的關鍵

想做人資,是因為你喜歡跟人接觸,還是你真正清楚人資要做些什麼事?人資往往背負著第一線人員的角色,你會收到人們的感謝,但可能也會有人討厭你。

喜歡與人互動不是走人資的關鍵,如果真的想清楚了,認清人資職涯的發展,在不同產業、不同階段的薪資變化很大,這將會影響到往後你要往哪一個產業發展,如果能接近核心,你將會明白大從公司策略,小到人事應對背後的考量。

跨領域轉職人資05
▲ 圖片來源:NotOnlyHR

六、獨一無二的職業經驗:人資的工作內容,無法被量化

以會計背景分析,Bruce認為,如果從商業模式去看,人資與會計都不是一間公司,能夠創造營利單位。屬於公司的成本單位,資源需要被控管,以及明確的財報,如此一來,可以知道績效是否達成,或是是否對公司產生助益。

但人資這份職位,有許多東西不能被量化,因為我們處理的對象是人,就算產生量化數據,也會用不同的角度切入、解釋數據,但也因為是人,所以更加富有挑戰性。

一路以來,Bruce發展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職涯特色,也獲得實質的薪資、工作績效等回饋,他真摯分享自己身為過來人的珍貴經驗談,期許能真正幫助到給正在抉擇的人們,未來能在自己心儀的領域發光發熱。

跨領域轉職人資06
▲ 圖片來源:NotOnlyHR

【關於作者-Miriam】

我是Miriam,是職涯發展引導師也是人資顧問,2011年出社會到現在,經歷5種產業、3種專業職務,得到歷任所有主管邀請回任,婚前是個工作狂,進公司6個月破格配股,20個月從人資專員變成幕僚,第二份人資工作被加薪60%。經營NotOnlyHR IG成立160天即破萬追蹤。

<不只是人資>是為了鞏固並提升人資在台灣的價值所創立的Podcast,許多人不了解人資在幹嘛、有甚麼專業,但其實人資的責任重大,專業既廣又深,期待讓更多人了解人資不只是人資。

★ 更多Miriam介紹 : Notonlyhr.com<不只是人資> Podcast


更多【新鮮人求職與人資工作】,讓104職場力來幫您!

最新HR新知,【人資充電】上都有!

★ 小編精選專欄,趕快追起來! ▶ 點我馬上去